【生活/環境/民俗】淡水區古蹟介紹馬偕墓
馬偕墓
馬偕墓的歷史背景
淡水馬偕墓,在淡水中學校園中一處幽靜的墓園內, 此處是 馬偕 博士長眠之所,得以安葬於此墓園者,多為其家人與嫡系學生。這裡原本是駐淡水外僑的墳場,西元 1901年6月2日 馬偕逝世後, 家人遵其遺囑,以一堵圍牆將其墓與其他洋人之墓隔開,以表明馬偕為臺灣人 。墓碑較高者(如燭台)是馬偕的墓,右邊是妻子張聰明之墓,左邊是偕叡廉夫婦(他們在 1914年創淡江中學),外圍則是學生、姻親之墓。馬偕夫婦的墓碑,正面是英文和河洛話發音拼音,背面是漢字;此墓園現為淡江中學管理,此墓園今已列入三級古蹟。 |
馬偕墓的建築特色
馬偕墓位於今淡水鎮淡江中學校園內,為一西式的墓園,在此家族墓園中,最高者為馬偕墓,其外觀形式亦與眾不同,馬偕雖葬於 1901 年 6 月 4 日 ,但其墓碑可能是稍後所建,推測應在同一年的秋天,墓碑立於墓穴之後端,外觀,為埃及方尖碑形式,石質為觀音山石。碑文正面刻有英文墓銘,背面則為漢字,記載墓為其學生所立。馬偕墓背面漢字碑文採直行,採楷書體, 馬偕 夫人 張聰明 女士墓在其右側,合乎台灣傳統男左女右習慣,墓園外有一座磚造拱門,可遙望馬偕墓。 |
|
人物速寫
馬偕祖籍為英格蘭北部蘇特蘭莎 (Sutherland Shire)地方人,於1830年移居加拿大北部安大略省牛津郡左拉村。 生於西元 一八四四年三月廿一日 ,少立志傳教海外。到台灣傳教,並非馬偕計劃,不過,他自述:「這好像有一條無形的線,牽引我到這美麗之島。」他先到台灣南部,不過由於南部教會已有良好基礎,展佈傳教的空間不大,馬偕聽說台灣北部有大城市,人口稠密,但是沒有宣教師,也沒有佈道站,遂毅然決然前往北部傳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