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18 16:21:36 落葉之楓

【生活/環境/民俗】葡萄酒釀造業有兩大思維

 

葡萄酒釀造業有兩大思維

第一種稱為 <自然預防釀造法> Oenologie préventif另一種則稱為 <修正矯治釀造法> Oenologie correctif自然預防釀製法最注重釀造前葡萄品質,讓葡萄自己去展現其風華,除需事先測量葡萄之最佳成熟度以外,最重要的是葡萄出生地的土質、向陽度與氣溫。以上三者在法文裡稱之為 Terroir,這個無法直接翻譯成其他語言的字,其內在意含正如創立於十一世紀的勃根地西妥教團Cistercian僧侶這樣解釋這個字:Le lien entre une parcelle de vigne avec son sol, sa situation, son exposition et les caractère qu’elle confère au vin de façon stable au long des années pour établir sa typicité. « 一塊葡萄田、其地質、地勢、向陽度與葡萄酒質間的關連,隨時間粹鍊而保持恆久不變,孕育出這片土地特有風格。» 這種葡萄酒的釀酒師,只是選擇最佳的方式,讓葡萄酒自己去詮釋屬於大自然的風味,而不是嘗試著去改變其自然風格。舉例來說,一瓶勃根地白葡萄酒產區,北起白酒村落Chablis 南至 Pouilly Fuissé ,若選擇同年份的六個生產白葡萄酒的村莊例如: Chablis, Meursault, Chassagne, Pouligny , Montagny, Pouilly Fuissé,雖然都是同樣的品種 Chardonnay,但是您會發現每一瓶酒都顯現出相當不同的性格、風味與芳香,這就是 Terroir 所給予葡萄酒之間各自不同的性格,在口感上著顯著差異。這就是來自大自然的葡萄酒 Le vin de terroir / the wine of Terroir

「新世界的思維」
近代釀造業技術不斷創新,從原本單純保護發酵過程順利進行,到現今以科技提升葡萄酒品質。例如發酵菌種的篩選帶給葡萄酒不同的芬芳、低溫發酵可以增益葡萄酒的酯類芬芳、逆滲透濃縮法、冷凍粹取法等等。這些先進的釀造方式主要的用意都是在釀造出適合好喝的葡萄酒。

「歐美釀造觀念分歧」

筆者曾於許多國際場合,親眼見過歐美釀造業者對於葡萄酒定義的爭執,最精彩的莫過於去年十月於德國舉行的國際酒展,題目就是新世界與舊世界差異。首先發言的是一位來自紐西蘭的釀酒師,他認為法國高級葡萄酒產地,例如波爾多,葡萄酒酒質過於濃郁,往往需要數年瓶內熟成才能飲用,不符合現代消費者所需之即開即飲的消費習性。請問會有誰買下一瓶葡萄酒,然後苦等十年才來飲用呢?所以新世界葡萄酒才符合現代消費者的需求。

此時,另一位法國勃根地釀造師則立即發言,他首先贊同這位紐西蘭釀酒師的說法,並認為科技可以改變葡萄酒的風味,釀造出好喝易飲適合消費者的葡萄酒。但是他話鋒一轉:『沒錯,葡萄酒在新世界,就像是棒棒糖一樣好吃,而且老少咸宜,一個小孩生下來一歲開始吃棒棒糖,兩歲也喜歡吃棒棒糖,三歲也可以,到了二十歲,他吃的只有這種沒有文化,不用大腦的食物。所以,新世界的葡萄酒就像是棒棒糖。如果一瓶葡萄酒只剩下品種的名稱,這瓶酒已經失去大地賜與的生命,只剩下人工調製的風味而已。』

美國釀造大師 M. Beringer 曾經說過: It is easy to make good wines, just start with good grapes, and practice for a hundred years. 要釀造出一瓶好酒是相當容易的事情,先培育出好的葡萄,然後再練習個一百年就會成功。」這位大師告訴我們什麼呢?筆者認為相當值得台灣釀酒業深思,因為到底我們要釀造的是什麼樣的酒,都操縱在我們的手中。要尋得適合的氣候、土壤,釀造出來的葡萄酒不只是好喝,還要具備深度與來自大地的滋味。這種渾然天成的葡萄,她的芳香在土地上已經開始孕育,在一年氣候裡成長,在陽光中茁壯,釀酒師的工作只是像個接生婆。一瓶真正來自然的葡萄酒,其風華是大自然所賦,釀酒師的角色只是選擇最理想的方式,將葡萄裝到瓶子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