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7-06 19:31:34 落葉之楓

【生活/環境/民俗】孩子,你身體的引擎怎麼跑?

 

孩子,你身體的引擎怎麼跑?


文/陳質采(台北市立婦幼醫院兒童心智科主任)

孩子像部跑車橫衝直撞,攔也攔不住,
他們還沒學會如何體驗自己身體的感覺,
若父母加諸了過多的自我價值在孩子身上,
身體便如失控的引擎般,無法自我調節。

深受弗洛依德影響的心理學家瑞奇(Reich)曾指出:「身體姿勢、手勢和身體動作都證實我們防衛、侵略、性慾和焦慮的感覺出現。身體也能顯示出童年創傷的痕跡,如同一個心理上的記憶。」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學習著給身體設下重重關卡,卻甚少經驗及體會身體的感覺。事實上,有意或無意把身體和自我價值連在一起的生活教育,在兩性教育的領域更不勝枚舉,例如女生就要比較愛乾淨、優雅、文靜;反之,男生就可以跑跳、打滾,在這樣刻板的價值下,孩子個別的身體經驗容易完全被掩沒,他們很難去經驗身體經由舒展或拉扯等動作所帶來的豐富感受;久而久之,所謂的身體歡愉經驗,大概僅剩下性高潮的慾望罷了。

關於身體,我們的認識是甚麼呢?

我想起一則史奴比漫畫中,查理布朗和露西正在打棒球,接不到球的露西向查理布朗抱怨:「我的身體好像不願聽命於我的大腦。」而查理布朗卻回應說:「我很了解,我的身體不跟我的大腦說話已經好幾年了!」

對身體的感受太粗糙!

我開始體認到「覺察身體的狀況」也是需要學習的,其實是始於「舞蹈治療」 李宗芹 老師的課。那一次,在偶然的機會,她提到過動兒的治療若以舞蹈治療的理念來看,可以從幫助孩子覺察自己的呼吸開始。

我注意到大多數的人對身體非常不熟悉,我們一生下來就跟自己的身體相處在一起,吃飯、睡覺、上廁所,卻甚少經驗及體會身體的感覺。最常見的例子就是以「能不能安靜地坐好」來判定孩子「乖不乖」;這是很典型把身體和自我價值連在一起的教育,要符合「乖」的標準,孩子被迫學習努力地鎖住自己的身體,壓抑自己的感受。很少帶領孩子去感覺自己的胸膛及肩膀是否緊縮或放鬆,或是覺察自己的呼吸,以便讓自己的身體處在最舒服的姿勢。藉助這樣的體驗與覺察,幫助孩子學會了解自己如何比較能進入安靜與專注的學習世界。

我們對身體的感受太粗糙,很少能精確細密地覺察到身體內在的狀況。即使是上體育課,還是習慣把身體當做一件機器在操弄,而不是認識及經驗自己的身體。

身體就像一部汽車的引擎

如果說身體是樂器,藉助連續的彎曲、伸展、扭轉、翻滾等動作,身體就可以在室內、室外奏出豐富的樂章。這些樂音適切地傳遞了舞動者的特質及天生氣質,他欲前往的方向,他定的目標,他的信仰,他在日常生活中與人的關係和適應。

前些日子,有機會和一位學理非常豐富的專業職能治療師黃俐貞聊起,她提到在美國感覺統合教室見識到的課程,讓我又更清楚地看到這些治療者如何具體地幫助孩子覺察身體內在的狀況,從而讓孩子學習駕馭自己,在適當的時機表現自己。

首先,這課程以汽車的引擎來幫助孩子了解自我調節的概念:「你的身體就像一部汽車的引擎,有時候跑得太快,有時候跑得太慢,有時候速度剛好。」

然後,第一階段的課程裡,孩子學習辨識及標示出自己的引擎速度,同時學習覺察不同速度狀態的感受。

第二階段的課程,孩子開始實驗不同的感覺統合活動如何改變自己的內在狀況,進而改變自己引擎的速度,如變得比較興奮,或比較嗜睡。這時候,孩子也開始學習選擇活動以駕馭自己引擎的速度。

最後階段的課程,孩子學習獨立的選擇活動以駕馭自己的引擎速度,他們也在支持下,學習把這樣的方法應用到生活情境,以達到學習、工作、玩遊戲需要的引擎速度。

舉例來說,九歲的小強起床後,有明顯的下床氣,脾氣乖戾,他的引擎狀態一直是低下的,不容易發動。小強在治療師處學習到辨識自己的引擎速度;小強的媽媽也藉口要他幫忙買早餐,請他小跑步回來,並分享她的觀察及鼓勵小強跑步後適當的引擎狀態;而小強也開始學習如何自我調節身體的引擎狀況以應付早課的學習。

與其幫孩子規劃,不如教他如何規劃

很多時候,不論是課程或治療,我們都太缺乏以兒童為主體的做法。在各種感覺統合治療大量充斥的台灣社會裡,在強迫孩子大量丟球的同時,或許也可以思考:我們如何幫助孩子覺察自己的狀況,而有能力規劃自己的生活。

家族治療學者李維榕曾說過:「如果你不能從你所治療的個案身上學到任何東西,那這個案也很難從你身上學到東西。」

身為兒童工作者,讓我們可以謙卑地看待每個孩子的獨特性,把每個孩子都當作是自己全新的學習。

真希望台灣的兒童也有這樣的福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