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賞析故事】孟子的人和書
主持人:各位同學大家好,從今天開始,我要跟大家講些孟子的故事。在講故事以前,先讓我把孟子的一些事跡,作一番簡單扼要的介紹。孟子名軻,字子輿,是戰國時代鄒國人。鄒國的舊址就在現在山東省鄒縣東南方。他大約生於西元前三七二年到西元前二八九年之間。是孔子孫子子思的再傳弟子。
孟子幼年父親就去世了,全靠他那位賢淑的母親扶養他長大。他母親的賢淑,在我們中國的社會上,流傳有「孟母三遷」和「斷機教子」的美談。關於「孟母三遷」和「斷機教子」的故事,我們將在第一課裡講給大家聽。
孟子在母親的教育下,用功讀書,學成以後以孔子的繼承者自任,招收弟子,並且遊歷列國,宣揚「仁政」、「王道」的主張。他到過齊、宋、魯、滕、梁等國,見過梁惠王,齊 宣王等 君主。雖然受到了尊敬跟禮遇,可是因為被認為思想保守,不合當時潮流,又沒有得到重用。只有滕文公曾經試圖推行他的政治主張,可是滕是一個很弱小的國家,朝不保夕,對於孟子宏偉的規畫,沒有能力全面性的去實施它。
到了晚年,孟子只好回鄉講學,和他的弟子萬章,公孫丑等,從事著書的工作,寫成了「孟子」七篇。它的篇目是: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以及盡心。由於每篇的分量很多,又分成上、下兩篇,因此全書共有十四卷,孟子的言論和事跡差不多都保存在這七篇之中。孟子的言論和事跡差不多都保存在這七篇之中。有二以上這些基本的認識之後,接下來就讓我們開始來講孟子的故事。第一個故事先說:「孟子的人和書」。
孟母三遷
孟子是一位有智慧、心地善良、不與惡勢力妥協的人。小時候,他家住在墳場附近,常常看到一些送喪、埋葬的喪儀,便模彷起辦喪事來了,跟別的小朋友一起嬉戲的時候說:「老伴呀!你死了留下我一個人怎麼辦?」孟子的母親看到孟子這個情形便說:「唉!這裡不是教養我兒子的地方,我要搬家。」
後來孟母帶著孟子遷居到熱鬧的街市上,孟子天天看著別人做生意,便又學起商人做買賣的樣子來了!「趕快來買哦!趕快來買哦!最好的豬肉在這兒呢!」孟子的母親看見了又說:「這裡不是教養我兒子的好地方,還是再搬一次家吧!」後來他們搬到學校的附近,孟子天天看學生讀書,耳濡目染,很自然的就學起學生互相禮讓,認真讀書的模樣。他的母親看見了,很高興的說:「這裡才是我們永久居住的好地方!」
斷機教子
孟子上學後不久,有一天母親問他:「你今天在學校學了些什麼?」「我不知道!」孟子答不出來!臉上卻沒有一點羞慚的樣子。母親憤怒的拿起一把刀,割斷了織布機正在編織的布匹,孟子驚訝的說:「娘,為什麼要把這個好好的布割斷呢?」孟母生氣地說:「一個人如果不肯好好研究學問,就跟這割斷的布匹一樣,再也沒有法子繼續織成一匹布了!你上了學校,卻又不肯好好讀書,那去了又有什麼用呢?」
自從受了母親的教訓,孟子就開始努力的讀書,終於成為一個大學者。可惜那個時候,正是周朝的末季,各個國家為了爭強,互相攻打,諸候需要的是懂得權謀,能夠為他們擴張土地,稱霸天下的人,而孟子卻堅持儒家的政治主張,不贊成打仗,希望各 國國 君用儒家仁義的精神,來治理國家,實行仁政。因此各 國的國 君都認為他的理論不切實際,紛紛拒絕了他。齊王說:「很抱歉,我的國家現在需要的是能夠幫我打勝仗的人!」梁王也對孟子說:「要我實行仁政?這可不是我現在想要的!」
孟子去了齊國、梁國,都不能獲得為 國 君做事的機會,他失望的想著:「唉!在這到處打仗的時候,要實現我的理想,恐怕是不可能的了,不如回去吧!」於是,孟子回到了鄒國和他的弟子公孫丑、萬章等人講義論道,宏揚儒家仁義的思想,並完成論述七篇。後代的人敬重他的人格和學問,尊稱他為「亞聖」。各位同學,孟子母親為了教養她的孩子,一再的遷居,終於找到一個適合孟子成長的好地方,她的苦心並沒有白費。孟子長大以後,果然成為中國有名的偉人,由此可見,一個人的成就除了靠他自己的努力,成長的環境也是非常重要的。
來源:中華文化天地
++++++++++++++++++++++++++++++++++++++++++++++++
上一篇:【藝文賞析故事】至聖先師孔子
下一篇:【藝文賞析故事】不結穗的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