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賞析文學】哀傷的國族寓言
哀傷的國族寓言 |
| ||
對關心閱讀的讀者來說,希臘女作家麗亞‧嘉蘭娜基應該不是個陌生的名字。去年初她應台北國際書展之邀來台,在會場上與李奭學教授曾有一席精彩的對話。或許正是因此機緣,今年我們才有幸見到她的獲獎小說《我可以不是艾蓮妮》譯介成中文問世。 嘉蘭娜基是希臘當今最重要的女作家,她善於向歷史取材,筆下人物往往真有其人,作品總瀰漫著濃濃的民族主義氣息,反映的則是糾葛難解的文化認同問題。本書是她生平第四部長篇小說,她一樣向過去挖掘,召喚出早已被世人遺忘的希臘女畫家艾蓮妮。 艾蓮妮何許人也?她生於斯派采島,早年曾女扮男裝渡海遠赴義大利習畫,算是希臘第一位女畫家。她的藝術生命原本璀璨,最後卻因一段與異國男子的戀情而葬送。 在女權不彰的時代,女性為某種目的改扮男裝的故事各國皆有,為愛情而犧牲和受苦的遭遇也屢見不鮮。嘉蘭娜基挑選了這樣的題材,在明處探討的是性別、宗教與藝術等問題,背後卻直指希臘近代的國族歷史。單就故事主角誕生在希臘發動獨立戰爭反抗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統治的1821年這點「巧合」,便足以說明嘉蘭娜基的企圖心;文中時時出現另一位曾以男性裝扮率領希臘反抗土耳其人的「偉大女士」,更讓嘉蘭娜基借用女畫家的一生書寫國族寓言的意欲昭然若揭。 然而,女扮男裝的母題畢竟凡庸了些,嘉蘭娜基或許有此自知,才特別在敘事上費了一番心思,在作品中變換不同敘事觀點。比較複雜和重要的嘗試落在第二部,她站在兩個時間點上,模擬出兩個不同時期的艾蓮妮,一位對想像的讀者說話,另一位則與故事中的亡靈、遠方的親友、自然界的風、甚至貓咪對話。她用兩個艾蓮妮的聲音規律穿插交織,以兩條並行線路營造出今昔參照的效果。 這樣的敘事策略雖然高明,卻造成些許閱讀上的困難。嘉蘭娜基一心專注探索女畫家內心世界,對十九世紀的希臘生活風貌著墨不多,更讓對希臘近代史與藝術史一無所知的讀者備感吃力。 不過讀者毋須膽怯,陌生感並不會妨礙我們欣賞嘉蘭娜基的小說,距離有時反而會強化美學上的感受。之前已有安哲羅普洛斯的電影讓我們在視覺與聽覺上獲得這種經驗,如今我們則透過嘉蘭娜基的文字,在因語言限制而用英法語系諸國文學構築起的層層書牆上,開啟了一扇迎向希臘天空的綺窗。 與其說嘉蘭娜基撰寫的是一部史詩式的傳記體小說,旨在記述曾經奮力掙脫枷鎖卻又自我閉關的艾蓮妮挫敗的一生,不如說她想用文字捕捉一種哀悼的姿態,以優雅而悲傷的基調,娓娓訴說一個完全屬於希臘人的國族寓言。 【2007/08/05 聯合報】@ http://udn.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