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健康你我他】抓不停 「癢」出糖尿病
抓不停 「癢」出糖尿病 |
| ||
張先生(化名),40多歲,身材微胖,平時少運動。近一個多月來全身發癢難耐,起初以為只是一般過敏,曾自行服藥,並塗抹止癢藥膏,但效果不彰,門診就醫檢查後,發現罹患糖尿病,在血糖獲得控制後,皮膚也不癢了。 多數人都有過癢的感覺,嚴重時甚至影響生活與工作,帶來很大困擾。皮膚發癢,往往讓人聯想到過敏或濕疹之類的問題,但這些病症在皮膚上通常都有跡可循,如紅疹、斑塊或脫屑等等。事實上,癢也可能是一種警訊,暗示我們身體出現了潛在的問題,必須謹慎看待,尤其當皮膚上找不到病灶時。 引發癢的原因很多,症狀可以輕微短暫,也可能嚴重持續,若依自身經驗初步處理仍無效時,最好靠專業判斷,重點是找出背後的原因。 就醫時,醫師除了問診及檢視外,會視情況配合血液、尿液檢驗,或一些顯微鏡檢查,幫助判別。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原因: 1.皮膚炎:最常見的原因。種類很多,包括濕疹(或稱接觸性皮膚炎,常由刺激物或過敏原引發)、乾癬(或稱牛皮癬)、蕁麻疹、汗←疹、脂漏性皮膚炎、乾燥性皮膚炎(冬季癢屬此類)、神經性皮膚炎等。這些疾病幾乎都可在皮膚上發現一些病灶,如紅疹、斑塊、脫屑、水泡、或潰瘍等等。 2.皮膚感染:很普遍,在皮膚上也都有跡可循,常見者如黴菌感染,包括香港腳、灰趾甲、體癬、股癬、頭癬、汗斑等;若準時在晚上發作且搔癢難耐者,得想到「疥瘡」;其餘如蚊蟲叮咬也很常見。 3.藥物:某些藥物會引起癢之副作用,如消炎止痛藥、阿斯匹靈、類固醇、避孕藥、荷爾蒙、紅黴素、降尿酸藥等。藥物仿單(說明書)都會記載副作用,也可利用網路查詢所使用的藥物。 4.肝膽疾病:如肝炎發作、膽道結石或膽囊疾病,也可能以全身癢來表現,常合併有倦怠、胃口不佳、黃疸或輕微發燒等,有時被誤以為感冒症狀而忽略。 5.內分泌異常:常見如糖尿病、甲狀腺疾病,也可以癢來表現。 6.肺部疾病:中醫的觀點認為「肺主皮毛」,而慢性肺病或老菸槍,也常見發癢情形。 7.腎臟疾病:腎功能不良、尿毒症或洗腎患者亦常見。 8.血液疾病:缺鐵性貧血、血球增生症等。 9.惡性病變:如血癌、淋巴癌或腦部腫瘤等。 10.精神疾病:如焦慮症或妄想症。 11.免疫系統疾病:紅斑性狼瘡、皮肌炎、或病毒感染等。 治療方面,綜合來說,由於高溫會加重癢感,因此環境宜通風涼爽,建議適度防曬,洗澡水不宜過熱,沐浴後可視情況塗抹乳液或乳霜保濕。穿著衣物以棉質為主,運動後儘速清潔並避免汗水淤積等,都可改善症狀。 若是單純皮膚病症引起之搔癢,在醫師診斷確立之後,以止癢、避免搔抓為主,可局部塗抹藥膏(類固醇藥膏、抗黴菌藥膏、薄荷或其他輔助性藥膏),搭配口服藥物治療,症狀多能獲得緩解。若是其他疾病引起,得找出病因,不要只著眼於癢的表象,忽略潛藏的問題。 【2007/09/03 聯合報】@ http://udn.com/ |
+++++++++++++++++++++++++++++++++++++++++++
上一篇:【生活健康你我他】惱人的浮腳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