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17 23:47:55
落葉之楓
【文化歷史】歷史人物:「神醫」扁鵲
神醫扁鵲(大紀元) |
作者﹕方林 整理
扁鵲 ,原名秦越人,據考證,約生於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407年),卒於赧王五年(公元前310年)。扁鵲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著名醫學家,齊國渤海郡鄚州(今河北任丘北)人,一說為山東長清人。還有人據《陳璋圓壺》、《陳璋方壺》銘及古陶文等,認為是臨淄附近的鄭陽人。扁鵲生平事跡出於《史記》、《韓詩外傳》、《戰國策》、《說苑》等古代典籍。
扁鵲自幼為人熱情,勤奮好學,約公元前386年「為人捨長」(相當於旅店管理人),隨當時的名醫長桑君「出入十餘年」,承長桑君授以《禁方書》,「以此視病,盡見五臟癥結」。
扁鵲從事過內科、外科、婦科、五官科、小兒科等多種醫療實踐,精通湯液、針灸、砭石、熨帖、按摩、手術等各種技術。他長期在民間行醫,足跡遍及當時的齊、趙、衛、鄭、秦諸國。「過邯鄲,聞貴婦人,即為帶下醫;過洛陽,聞周人愛老人,即為耳目痺醫;入咸陽,聞秦人愛小兒,即為小兒醫;隨俗為變。」據說扁鵲給人看病,往往藥到病除,因此名聲大噪,各國馳名。後來,趙國人就把黃帝時傳說的名醫「扁鵲」的美名贈給他,而把他的真名忘卻了。
在診斷上,扁鵲善於運用「切脈、望色、聽聲、寫形」四診,尤其是脈診和望診來診斷疾病。《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記述了與他有關的兩個醫案:一個是用脈診的方法診斷趙簡子的病,一個是用望診的方法診斷齊桓侯的病。
有一次,扁鵲到了晉國(今山西、河北、河南一帶),正碰到了晉國卿相趙簡子由於「專國事」,用腦過度,突然昏倒,已五天不省人事了。大夫(官名)們十分害怕,急忙召扁鵲診治。扁鵲按了脈,從房裡出來。有人尾隨著探問病情,顯得很焦急。扁鵲沉靜地對他說:「病人的脈搏照常跳動,你不必大驚小怪!不出三日,他就會康復的。」果然,過了兩天半,趙簡子就醒過來了。故而,準確地用切脈診病應該說是扁鵲的首創。
另一次,扁鵲路過齊國都城臨淄的時候,見到了齊國的國君齊桓侯,他望診發現齊桓侯有病,勸齊桓侯要及早醫治,並說:「現在您的病不算重,只在皮膚部位,很快可治好。」但齊桓侯對扁鵲的話不以為然。過了幾天,扁鵲見到齊桓侯的病情有了發展,提醒他說:「您的病已經侵入血脈了,如果不治,恐怕要惡化。」齊桓侯仍沒有引起重視,不肯醫治。又過幾天,扁鵲根據望診再次提醒齊桓侯:「您的病已經深入到腸胃之間了,如果再不治療,還會繼續加重。」齊桓侯對扁鵲的一再勸告很不理解,仍執意拒絕就醫。大約過了十來天,扁鵲又見至齊桓侯,但他這次一言不發就走了。齊桓侯感到奇怪,就派人去追問。扁鵲說:「病在膚表,用湯熨可以治好;病進入血脈,用針灸可以治好;病到了腸胃,用酒劑也能治癒。如今齊桓侯的病已經深入骨髓,再也沒法治了,我只好躲開,不再勸他治了。」五天後,齊桓侯果然病重,派人請扁鵲來治,扁鵲早已逃離齊國,而齊桓侯因誤了治病時機,不久也就死了。
在中醫的診斷方法裡,望診在四診當中居於首位,十分重要,也十分深奧,要達到一望即知的神奇能力更是非同尋常。而早在兩千四百多年前,扁鵲就能從齊桓侯的氣色中,看出病之所在和病情的發展,其望診技術可謂出神入化,不愧是「望而知之謂之神」的神醫。所以,漢代著名的醫學家張仲景讚賞不絕道:「余每覽越人入虢之診,望齊侯之色,未嚐不慨然歎其才秀也。」
又有一次,扁鵲到虢國行醫,正巧遇到虢國人為太子籌辦喪事。經過詳細打聽,扁鵲得知太子是暴病而死,剛死半天,還未入殮,扁鵲根據症狀推斷太子可能是患「屍厥」症,不是真死。於是他讓弟子磨研針石,刺百會穴,又做了藥力能入體五分的熨藥,用八減方的藥混合使用之後,太子竟然漸漸甦醒並坐了過來,和常人無異。繼續調補陰陽,兩天以後,太子完全恢復了健康。虢君感動地說:「有先生則活,無先生則捐棄溝壑,長終而不得反!」扁鵲遂「名聞天下」。另外,扁鵲還以砭石彈刺,治療秦武士面部癰腫成功。
從以上病例可以看出,扁鵲在臨床上已經綜合運用了中國診病的「四診」原則,即「望、聞、問、切」。他自說:「越人之為方,不等切脈、望色、聽聲、寫形,言病之所在。」可以說,扁鵲奠定了祖國傳統醫學診斷法的基礎。司馬遷曾對扁鵲在中國醫學上取得的卓越成就作過高度評價,他說:「扁鵲言醫,為方者宗。守數精明,後世修(循)序,弗能易也。」
扁鵲以高超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醫風,深受人們愛戴,在人們心目中有著崇高的威信。正因為如此,他卻遭到了當時巫醫和官醫的嫉恨。扁鵲晚年到秦國行醫時,秦國太醫令李醯「自知技不如也」,而產生嫉妒之心,暗中使人刺殺扁鵲於秦國。
扁鵲的醫療經驗極其豐富,他用一生的時間,認真總結前人和民間經驗,結合自己的醫療實踐,在診斷、病理、治法上對中國醫學做出了卓越貢獻,他還曾編撰過頗有價值的《扁鵲內經》9卷和《扁鵲外經》12卷,可惜均已失傳。因此,醫學界歷來把扁鵲尊為中國古代醫學的祖師,說他是「中國的醫聖」。(http://www.dajiyuan.com)
扁鵲自幼為人熱情,勤奮好學,約公元前386年「為人捨長」(相當於旅店管理人),隨當時的名醫長桑君「出入十餘年」,承長桑君授以《禁方書》,「以此視病,盡見五臟癥結」。
扁鵲從事過內科、外科、婦科、五官科、小兒科等多種醫療實踐,精通湯液、針灸、砭石、熨帖、按摩、手術等各種技術。他長期在民間行醫,足跡遍及當時的齊、趙、衛、鄭、秦諸國。「過邯鄲,聞貴婦人,即為帶下醫;過洛陽,聞周人愛老人,即為耳目痺醫;入咸陽,聞秦人愛小兒,即為小兒醫;隨俗為變。」據說扁鵲給人看病,往往藥到病除,因此名聲大噪,各國馳名。後來,趙國人就把黃帝時傳說的名醫「扁鵲」的美名贈給他,而把他的真名忘卻了。
在診斷上,扁鵲善於運用「切脈、望色、聽聲、寫形」四診,尤其是脈診和望診來診斷疾病。《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記述了與他有關的兩個醫案:一個是用脈診的方法診斷趙簡子的病,一個是用望診的方法診斷齊桓侯的病。
有一次,扁鵲到了晉國(今山西、河北、河南一帶),正碰到了晉國卿相趙簡子由於「專國事」,用腦過度,突然昏倒,已五天不省人事了。大夫(官名)們十分害怕,急忙召扁鵲診治。扁鵲按了脈,從房裡出來。有人尾隨著探問病情,顯得很焦急。扁鵲沉靜地對他說:「病人的脈搏照常跳動,你不必大驚小怪!不出三日,他就會康復的。」果然,過了兩天半,趙簡子就醒過來了。故而,準確地用切脈診病應該說是扁鵲的首創。
另一次,扁鵲路過齊國都城臨淄的時候,見到了齊國的國君齊桓侯,他望診發現齊桓侯有病,勸齊桓侯要及早醫治,並說:「現在您的病不算重,只在皮膚部位,很快可治好。」但齊桓侯對扁鵲的話不以為然。過了幾天,扁鵲見到齊桓侯的病情有了發展,提醒他說:「您的病已經侵入血脈了,如果不治,恐怕要惡化。」齊桓侯仍沒有引起重視,不肯醫治。又過幾天,扁鵲根據望診再次提醒齊桓侯:「您的病已經深入到腸胃之間了,如果再不治療,還會繼續加重。」齊桓侯對扁鵲的一再勸告很不理解,仍執意拒絕就醫。大約過了十來天,扁鵲又見至齊桓侯,但他這次一言不發就走了。齊桓侯感到奇怪,就派人去追問。扁鵲說:「病在膚表,用湯熨可以治好;病進入血脈,用針灸可以治好;病到了腸胃,用酒劑也能治癒。如今齊桓侯的病已經深入骨髓,再也沒法治了,我只好躲開,不再勸他治了。」五天後,齊桓侯果然病重,派人請扁鵲來治,扁鵲早已逃離齊國,而齊桓侯因誤了治病時機,不久也就死了。
在中醫的診斷方法裡,望診在四診當中居於首位,十分重要,也十分深奧,要達到一望即知的神奇能力更是非同尋常。而早在兩千四百多年前,扁鵲就能從齊桓侯的氣色中,看出病之所在和病情的發展,其望診技術可謂出神入化,不愧是「望而知之謂之神」的神醫。所以,漢代著名的醫學家張仲景讚賞不絕道:「余每覽越人入虢之診,望齊侯之色,未嚐不慨然歎其才秀也。」
又有一次,扁鵲到虢國行醫,正巧遇到虢國人為太子籌辦喪事。經過詳細打聽,扁鵲得知太子是暴病而死,剛死半天,還未入殮,扁鵲根據症狀推斷太子可能是患「屍厥」症,不是真死。於是他讓弟子磨研針石,刺百會穴,又做了藥力能入體五分的熨藥,用八減方的藥混合使用之後,太子竟然漸漸甦醒並坐了過來,和常人無異。繼續調補陰陽,兩天以後,太子完全恢復了健康。虢君感動地說:「有先生則活,無先生則捐棄溝壑,長終而不得反!」扁鵲遂「名聞天下」。另外,扁鵲還以砭石彈刺,治療秦武士面部癰腫成功。
從以上病例可以看出,扁鵲在臨床上已經綜合運用了中國診病的「四診」原則,即「望、聞、問、切」。他自說:「越人之為方,不等切脈、望色、聽聲、寫形,言病之所在。」可以說,扁鵲奠定了祖國傳統醫學診斷法的基礎。司馬遷曾對扁鵲在中國醫學上取得的卓越成就作過高度評價,他說:「扁鵲言醫,為方者宗。守數精明,後世修(循)序,弗能易也。」
扁鵲以高超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醫風,深受人們愛戴,在人們心目中有著崇高的威信。正因為如此,他卻遭到了當時巫醫和官醫的嫉恨。扁鵲晚年到秦國行醫時,秦國太醫令李醯「自知技不如也」,而產生嫉妒之心,暗中使人刺殺扁鵲於秦國。
扁鵲的醫療經驗極其豐富,他用一生的時間,認真總結前人和民間經驗,結合自己的醫療實踐,在診斷、病理、治法上對中國醫學做出了卓越貢獻,他還曾編撰過頗有價值的《扁鵲內經》9卷和《扁鵲外經》12卷,可惜均已失傳。因此,醫學界歷來把扁鵲尊為中國古代醫學的祖師,說他是「中國的醫聖」。(http://www.dajiyua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