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23 10:59:51 落葉之楓

【生活健康你我他】外感、內傷 中醫處方不同

 

外感、內傷 中醫處方不同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報導】
2007.12.23 03:23 am
 

咳嗽不止,也有人求助中醫治療。開業中醫師鄧正梁指出,中醫將咳嗽類型分成「外感咳嗽」和「內傷咳嗽」,可用不同的方劑治療,但民眾應請中醫師辨別,再服用處方。

外感咳嗽由感冒所引起,是新發生的,病程短,常伴隨怕冷、發燒、頭痛等症狀,又分風寒、風熱、風燥三種。

染上風寒咳嗽,患者有稀薄而白的痰,會鼻塞、流清涕、怕冷、輕微發燒,代表治療方劑為三拗湯(麻黃、杏仁、甘草三味藥)。

風熱咳嗽,則是除了口渴、發燒外,鼻涕和痰會偏黃,此時要疏風清熱,代表方劑是桑菊飲(杏仁、連翹、薄荷、桑葉、菊花、桔梗、甘草、葦根八味藥材),能疏風散熱、宣肺止咳。

風燥咳嗽,是喉嚨一直很癢,痰不多甚至沒有,有時痰會帶有血絲,代表方劑是桑杏湯(桑葉、杏仁、沙參、貝母、豆豉、梔子、梨皮),能清肺潤燥,止咳。

同時也具西醫資格的鄧正梁說,內傷咳嗽則是感冒後咳嗽久了,已無感冒症狀,卻還是一直咳,但也可能本來就不是感冒造成的,不可小覷,因為有時不小心就咳了一年半載。

內傷咳嗽可分三種類型,一種是痰濕咳嗽,痰多且呈白色黏稠狀,大便較軟,代表方劑為三子養親湯(白芥子,紫蘇子、萊菔子),能夠去濕痰。

第二種是痰熱咳嗽,痰黃且黏,咳得比較深,比痰濕型嚴重,口會很乾,很想喝水,代表方劑為清金化痰湯(桑白皮、黃芩、山梔子、知母、貝母、栝蔞、桔梗、麥冬、橘紅、茯苓、甘草),作用為清熱化痰。

第三種為肝火犯肺,一直咳,但沒有什麼痰,或量少而黏,情緒暴躁或生氣時,咳得更嚴重,這時要清瀉肝火,代表方劑為瀉白散(桑白皮、地骨皮、甘草三味藥)。

若咳太久,會變成肺陰虧耗,即長期咳嗽,到了沒有痰的地步,且會口乾舌燥、潮熱盜汗、眼睛紅,治療方劑為沙參麥冬湯(沙參、麥門冬、萎蕤、桑葉、栝蔞根、白扁豆、甘草),能夠清養肺胃、生津潤燥。

哪些咳嗽需提高警覺?

持續性咳嗽

感冒或咽喉炎引起咳嗽,1至2周會好,如持續1個月以上,需進一步檢查

咳嗽型態改變

固定咳嗽、清喉嚨的次數、嚴重度或時段,與以前不一樣

痰中帶血

可能為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肺部感染或腫瘤,肺癌也會痰中有血

聲音沙啞

感冒、咽喉炎如侵犯聲帶,聲音沙啞常見,但治療後仍持續沙啞,需就醫檢查排除喉癌

資料來源/蘇維鈞醫師 製表/施靜茹

慢性咳嗽看哪科?

胸腔內科、耳鼻喉科、家醫科

資料提供/陳永煌醫師 製表/施靜茹

【2007/12/23 聯合報】@ http://ud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