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健康你我他】寒冬保暖 凍瘡不上身
寒冬保暖 凍瘡不上身 | ||
| ||
天冷,騎機車應戴手套、穿鞋襪保暖,以免凍瘡。 本報資料照片/記者曾吉松攝影 |
天氣冷了,又到凍瘡好發的季節。或許有人會懷疑,位居亞熱帶的台灣,也有凍瘡病人嗎?答案是肯定的。
講到凍瘡,首需釐清凍瘡的定義。中醫古籍對於凍瘡早有記載,在隋《諸病源候論》一書中有「凍爛腫瘡候」,曰「嚴冬之夜,觸冒風雪,寒毒之氣,傷於肌膚,血氣壅澀,因即瘃凍,焮赤疼腫,便成凍瘡,乃至皮肉爛潰,重者支節墮落。」此種令人皮膚紅腫疼痛,皮肉潰爛,嚴重者四肢關節掉落的凍瘡為皮膚結冰造成的。
當皮膚的溫度低於攝氏零下二度,皮膚會結冰,厲害時結冰深度可達肌肉與骨骼。當皮膚回溫解凍後,結冰程度輕的,只有皮膚紅腫疼痛,嚴重的則組織壞死,出現壞疽,最惡劣的結果為自發性截肢,即俗稱「手指頭、腳趾頭凍掉了」。
所以,人們不能輕忽酷寒對於人體的殺傷力,要去攝氏零度以下地區旅遊或爬高山時,應注意保暖,以免發生憾事。
另一種凍瘡為病人皮膚對冰點以上的低溫出現不正常的反應,在手、腳、鼻子、耳朵冒出紅腫或發紫的發炎性病灶(圖1至4),厲害時還長水泡或潰瘍(圖5、6),於氣候轉暖後自癒。
由上述可知凍瘡分為兩種,一種與皮膚結冰有關,英文稱為frostbite,另一種與皮膚結冰無關,英文稱為pernio或chilblain。現在問題來了,這兩種不同的凍瘡預後差別甚大,應該被區隔開來才是,雖然由英文病名很容易區分,可是用中文可就難了。
為此,中國大陸醫界將皮膚結冰的凍瘡稱為「凍傷」,皮膚沒結冰的凍瘡稱為「凍瘡」,由字面與字義來看,兩個中文病名很像,能搞得懂的人沒幾個,問題依舊存在。
台灣平地氣溫罕至攝氏零度,皮膚科門診看到的凍瘡都是不結冰的凍瘡,所以以下文章所討論的「凍瘡」均是不結冰的凍瘡。
凍瘡在皮膚暴露於低溫後,過幾小時出現。發病時通常病人毫無所覺,直至病人回到溫暖的室內,凍瘡病灶開始腫脹、發癢或作痛,遇熱更癢,病人才知道自己的手腳長出皮膚病。但不是所有的人碰到低溫都會長凍瘡,只有特殊體質的人才會發生,為何這樣,原因不明。
不厲害的凍瘡往往只有手指頭或腳趾頭紅腫,加上病人常癢得很,不只病人不知道自己得甚麼病,連不懂的醫師都無法下診斷。不過,凍瘡外表看似紅腫發炎,以手指觸之冰冷,這點對於診斷凍瘡很有幫助。因此,醫師於冬天碰到手指頭、腳趾頭有皮膚病的病人,都應用手摸摸看,如病灶摸起來冰冰的,就要考慮病人是否長凍瘡。
凍瘡只要注意保暖,一到三個禮拜就會自癒,很少需要治療。醫師應告誡病人冬天不要碰觸冷水,出門應戴手套,腳則要穿毛襪後外套鞋子保持溫暖。還有凍瘡容易發生於皮膚受到壓迫的地方(圖7),所以凍瘡病人冬天應穿寬鬆的鞋子,不得穿尖頭緊鞋。對於凍瘡發作頻繁,或是臨床症狀很厲害,久久不癒的病人,醫師須留意病人有無紅斑性狼瘡等內在疾病,病人應至大醫院作進一步檢查。
依筆者的經驗,台灣的凍瘡病人最特殊處為頗多年輕人,此點跟國外患者常是兒童或老年人不同。這些年輕人大都是神勇的摩托車族,冬天不畏風寒,不戴手套,還穿著涼鞋或前面鏤空的鞋騎車(圖8)。
由於吹風及潮濕會加速體表的熱散失,當夾雜著雨水的寒流來襲時,就是凍瘡病人最容易發病的時候,因雨水把摩托車騎士的手腳淋濕,再加上寒風吹襲,有凍瘡體質的病人想不發病也難。
對於此種病人,醫師除了叮嚀騎車時應戴手套、穿鞋襪保暖,還應提醒病人濕冷天氣不騎車,也不要手套、鞋襪被雨淋濕了還繼續騎車或在戶外活動,以免誘發凍瘡。
1.初起的凍瘡,腳趾頭尖端紅腫,遇熱作癢。 |
2.長於手指頭的凍瘡。 |
3.厲害的凍瘡使得手指頭紅紫腫脹。病人罹患紅斑性狼瘡。 |
4.凍瘡如果出現紫斑,應懷疑病人有無內在疾病,病人須接受進一步檢查。 |
5.長出水泡(箭頭處)的凍瘡。 |
6.出現潰瘍(箭頭處)的凍瘡。此病人也是紅斑性狼瘡患者。 |
7.病人的腳趾頭在鞋子壓到的地方長出凍瘡。 |
8.寒流來襲時,不要穿涼鞋出門,更忌穿涼鞋騎摩托車。 圖片提供/林仲院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