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健康你我他】溫度變化大 易起疹
溫度變化大 易起疹
茯苓 韭菜袪濕補陽
氣象預報本週三開始,又將轉為有雨的天氣,溫、濕度變化大,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陳潮宗提醒,濕氣加重,最容易使皮膚出現搔癢或濕疹情形,建議選擇具有袪濕作用的中藥材,如茯苓、薏仁或是能溫補陽氣的韭菜、蔥、蒜等,來排除體內多餘的濕氣。
報導╱江孟芝 攝影╱王永村
清明過後,氣溫又下降,出現降雨情形,陳潮宗醫師表示,溫、濕變化大,最容易造成皮膚過敏的症狀,也可能引發呼吸道、腸胃方面的疾病,建議用茯苓、薏仁、薑茶,來加強體內祛濕的功能,也應避免攝取過量的寒性食物和冰品以免傷脾胃,加重體內濕氣。另外,多吃韭菜、蔥蒜也能溫補陽氣、調理脾胃,排除體內濕氣。
袪濕食材
茯苓袪濕氣
作用:利尿、解熱、淨血、袪濕作用,更有助於消除水腫現象。在中醫上,茯苓常為袪濕的首選食材。
提醒:建議敏感特殊體質者,應先詢問醫師後服用。
薏仁防濕疹
作用:薏仁味甘淡,性微寒,有健胃益脾、補肺清熱、利水、除痺、清熱、排膿、止瀉等作用,可避免皮膚濕疹。
提醒:便秘者不適食用
薑茶散濕熱
作用:袪風、散寒、燥濕。生薑是辛溫的藥材,有袪寒作用,可除體內的濕氣。
提醒:熱性體質者、易便秘、口乾舌燥及體溫高者不適合飲用。
可預防
韭菜補陽健脾胃
陳潮宗醫師建議,濕氣重可用韭菜、蔥、蒜來補陽氣,調理脾胃。韭菜具有調味、殺菌作用,且纖維質豐富能促進腸胃蠕動,但體質燥熱、火氣大的人,不宜過量。另外,蔥能促進消化液分泌,有助於提高食欲、健脾強身。大蒜則有促進新陳代謝、增進食欲的作用。
不喝冰冷飲品
陳潮宗醫師提醒,生冷寒涼食物易傷脾胃,令寒濕內生。少吃冰品,或屬性寒、涼的食物,如西瓜、木瓜、茭白筍、竹筍等,因食物中的濕和寒,易傷肺、影響脾胃。飲食盡量清淡,油炸、辛辣物少吃,避免導致口臭、流鼻血、便秘等。
穿著吸汗衣物
多數人忽視運動也可能會使身體流汗,導致皮膚悶熱,加上運動的活動環境不通風及服裝不吸汗,也會誘發濕疹,建議選擇棉質、可排汗的寬鬆服裝。皮膚若出現紅斑、丘疹、水皰時,應馬上就醫,避免患處擴展或使疼痛加劇。
提醒你
白木耳可潤肺
濕氣重易造成呼吸道疾病,如喉嚨癢、感冒、咳嗽或是有濃痰,可多吃白木耳、陳皮等,白木耳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之作用,而陳皮具有治咳去痰、止吐、降氣的作用。另外,天氣轉暖後又降溫,許多人沒有及時添加衣服,容易導致上呼吸道感染甚至氣管炎,所以要留意天氣,隨時增添衣服。
多活動避免疲倦
濕氣重的環境,容易讓人感覺疲倦、精神不濟甚至引起心情鬱悶,夜間睡眠易多夢,建議多運動、走出戶外活動、使身體呼吸代謝功能增強,可緩解疲倦、倦怠的感覺。飲食方面,可增加蛋白質的攝入,多攝取魚類、雞蛋、牛奶、豆製品等食物,多吃蔬菜水果。
專家說
腹瀉者少喝蜂蜜水
濕氣重易造成腸胃不適,導致腹瀉,這時應盡量避免喝蜂蜜水,否則容易加重症狀。保持居家環境乾燥和通風性,可避免潮濕產生的病菌。
蘋果日報-9704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