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賞析】雨中來去滌塵埃◎妍音
【藝文賞析】雨中來去滌塵埃◎妍音
刊載日期:2008-04-27
似乎是本能相攜慣了,這幾年姊妹們因為孩子都已成長,一致地回頭再尋年幼時的情景。只不過現在嬉遊的地點不再侷限家門前,或兒時所居住城市的一隅,如今我們跑得遠了。
也許是彌補過去許多年未能真正放鬆同遊,因此姊妹們會特地安排全台各地的旅遊。許多地方本是景色美麗,然因我姊妹四人輕鬆互動,更有幾分溫暖在心頭。即使是烈日曝曬,讓人暈頭轉向,卻也因難得的姊妹同聚,而削弱了那不適感,其實我們心頭的溫暖比那日照還強呢!
也曾在雨日拜訪馬告生態公園,淅瀝瀝的雨聲在小木屋外演奏自然樂章,我們在小木屋內叨叨絮絮說從前道現在。天氣不好嗎?不,雨天正給了我姊妹四人多一些時候在客舍裡相敘。神木在整座山裡,每一棵昂然挺立的神木,都化身為歷史人物,如果天晴,走著走著可能便遇見陶淵明,或許這裡就是一處世外桃源,所以他來了。要是遇上了王昭君,我便不知是否得為這位我王家老祖先掬一把同情之淚,她竟是和番到此地來了?哎呀,我失言了,這地區多數是泰雅族,這些原住民同胞想來是會善待漢王妃。
走著走著,因為下雨沒見著這些古人之樹,其實在撐傘步行之中,便遙想若與東坡居士相見,他會如何看我?一個識字愛讀山水的女子。又如果他見到此地的明池湖,是否也會興起寫詩情緒,如他赫赫有名的《飲湖詩》:「水光灩瀲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
而在此山區的湖,東坡先生又將如何描繪,是我想一窺究竟之處,然而我這想法某種程度是不是已經是奇幻的了?姊姊們無從探知我內心的躍動,可我們都可看見我家二姊愛山成癡,雨勢不小的狀況下,她身著雨衣、腳蹬雨靴,很是執意要參訪法顯師尊,習佛的她真是虔誠啊!可這虔誠是否也現了執著相?痴愚的我,當然無法領會,只是想起了五祖覓傳人時的一則史事。
神秀大師曾有一偈,弘忍大師定名為「無相偈」。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然其後惠能大師也有一偈,弘忍大師則將其名為「見性偈」,傳人因此立為慧能。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其間如何參透,恐怕得視各人覺知了,而我這沉溺紅塵俗世之人,哪有姊姊們參悟的功力!
因為鋒面而致雨勢強大,其間還夾帶著閃電雷擊,大姊依然是舊時呵護妹妹們的一面牆,這時雖是個個都過不惑許多年,大姊不改大姊風範,為著妹妹們的安全,一聲令下,不許再向山裡尋「神木」。二姊也只好就著一地坑坑窪窪雨水,踩踏著她的趣味性,再將環繞山莊的林木都當成一尊尊得道高僧,便也了了她的願。
雨景自然也是一款拍照的景致,三姊熱衷拍照,木屋廊下、山莊階梯,在在都能引動她。我們在雨中來到,也在雨中離去,但絲毫沒影響我們的心情。旅遊,地點是其次,怎麼玩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同行的人,重要的是一起去玩的心。※
轉自更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