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賞析】山谷裡的遺蹟◎王岫
【藝文賞析】山谷裡的遺蹟◎王岫
刊載日期:2008-05-03
去山城九份,除了夜晚看海上漁火點點外,多數人都流連在主街道的茶店、芋圓名產店,這是有點可惜的;九份邊緣的山野,實在還有不少美麗的風光,和翠綠景色下所遺留的歲月風華。
跟隨當地的文史工作者,我們就來到九份附近的一處荒郊山徑,他指著對面的一處山丘,並對照著他發給我們的一張透示圖說:「那山頭像不像一隻河馬頭?」
我們都驚呼確實像。
「但河馬頭在數十年前是像一粒南瓜,所以原來這裡叫小金瓜露頭;只是這裡後來發現了金礦,竟吸引了無數的淘金人潮,大家挖呀!挖呀的,竟然把山頭挖成像現在的河馬頭的樣子了!」
河馬頭只是文史工作者自取的名稱罷了!不過河馬頭的山谷,卻孕育了一段文學和電影的故事來源。
文史工作者帶我們往前走上一百多公尺,看到河馬頭下方的山谷,除了一片荒煙蔓草外,一處較平的地面,還有幾幢殘破的水泥屋地基。
他說,那裡曾經是一位小說家,現在則是媒體人的故居;要我們猜猜是誰?大家正思索間,已有來過的同仁搶著說出是吳念真了。
的確,那山谷在淘金熱時期,曾是一座村落,住著一群採金的礦工家庭。作家吳念真小時候就住在那裡,當時的行政區域名稱叫「大粗坑里」。
礦工家庭的辛苦故事,曾經被吳念真寫成小說「多桑」,後來也拍成電影,雖不如同樣以九份為背景的「悲情城市」那麼著名,但也捧紅了那位演多桑的男星。
然而,如今這裡卻是一片荒墟谷地,山風吹動芒草,有點淒清孤單。
村落何處去了?原來金礦挖完,隨著九份金盡,繁華褪去,大粗坑里的居戶也一個個搬離,留下的村落,在幾次火燒山後,只剩下兩三間水泥地基,還孤寂地在山谷中餐風飲露。
芒草長高、長密的時候,可能更會蓋住這些象徵過往輝煌歲月的歷史遺蹟,只有山風拂過往昔的村落,呼呼作響,令人像聽到以前的人聲犬吠似的。
這裡曾見證了台灣採金史上的一段歲月,這裡也訴說著台灣民眾披荊斬棘、辛勤開發的艱辛日子,文學小說和電影都曾以它來喚起對台灣土地的眷戀之情。
這樣的地方,不該被人棄之如敝屣而形成如今的荒草蔓蔓的。這裡不該設立個採金村落或家庭的遺址,甚至於作家的故居嗎?如果有的話,不是可讓九份的旅遊,多增加一處具有鄉土和歷史遺味的地方嗎?
「大粗坑」這個里已消失多年了,多桑和吳念真的老家也被荒草湮沒,不知文化當局或地方政府,能為鄉里,留住些甚麼呢?※
來源:更生日報
上一篇:【藝文賞析】真實的價值◎白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