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08 18:19:29 落葉之楓

【藝文賞析】在倫敦遇見雪鄉詩心

在倫敦遇見雪鄉詩心

◎吳易叡

無法忘記第一眼看到Dhaz,頂著髮箍,穿著耳洞,只有黝黑的膚色不搭那渾身嬉皮的裝扮。他總是斜背著一個方形的包包,愛開玩笑。直到在一群學生拍的紀錄片裡,才看到他那如劍芒一般的眼神。影片裡,胡錦濤訪問倫敦。在白金漢宮前的大道上,一群人扛著雪山白獅的旗子對著神氣的禮車嘶喊。Dhaz走到鏡頭前面,嚴肅地宣示對自由西藏的想法。

斜背包裡放著是他的詩。逃離西藏之後,他學習用簡單的英文寫詩。我要他給我讀其中幾首。幾天後他挑了幾張打字稿,上面還有用原子筆圈改的痕跡。雖然文法還有很多不對。不過就像剛被割給國民政府的戰後台灣,詩人學用拙陋的語言,描繪政局交替時的複雜感受一樣。Dhaz也用是最樸拙的英文,勾勒他遭遇的文化震撼。明顯的季節交替、搖滾樂、冰淇淋,都是新鮮事。平淡的「即物」描寫背後,隱含的其實是在遠方的高原上,正在進行的生離死別。

Dhaz去年就把他好幾首詩給我。而我一直都沒有把翻譯這件事放在心上,直到西藏的情況惡化,我帶著歉疚打開檔案夾。翻譯時,從文字裡浮現的他竟也不再是綁著布條的「憤青」,而是一個打零工的單身男人,在異文化裡墾掘自己、發現故鄉的紀錄。還沒敲完鍵盤,收到了他的簡訊,說他開始要在特拉法加廣場絕食了。我說,要把你的詩傳到會懂中文的人的地方,只要我們能做些什麼,那麼就做些什麼吧。●

自由時報-9705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