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賞析】【當代人心思潮‧自然與生命(下)】自然的生命是真心佛性
【藝文賞析】【當代人心思潮‧自然與生命(下)】自然的生命是真心佛性
2008/2/2 | 作者:星雲大師
自然的生命與生命的自然
一切生命和自然息息相關,生命都是自然的一部分,我們均應善加珍惜。《法句經》云:「一切皆懼死,莫不畏杖痛,恕己可為譬,勿殺勿刑杖;能常安群生,不加諸楚毒,現世不逢害,後世常安穩。」《金剛經》也說:「所有一切眾生之類,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積極的戒殺應該是護育化導,讓大家都能得度,所以即使是疾言厲色的傷害,我們均應防止不犯;即使是微笑讚美等小小的隨喜功德,我們也必須不吝布施。
有些人以為自己有權力來決定自己的生死,但從「緣起」真理來看,吾人的生命是由父精母血所和合產生,是因社會士農工商提供日用而繼續存活,所以世間沒有一個實體的「我」。生命既是天地萬物自然所共有,所以凡自殺、殺他都是逆天行事,違反自然。
再從廣義而言,即使一石一木都是宇宙萬有的力量所成,任意傷害,減少壽命,也是殺生的行為。築壩,濫伐樹林,導致江水氾濫;濫墾坡地,造成地層坍塌,都是緣起法則受到傷害,導致山川大地受到傷害,予以還擊的明證。撫今追昔,睒子菩薩為怕踩痛大地而不敢重步走路,匾擔山和尚為恐傷及草木而揀橡栗為食,他們的慈悲多麼可貴!
生命之所以可敬,是因為生命之間有自然的相通互動,彼此依存;生命之所以寶貴,是因為每一個生命乃累劫以來由於自然的因緣所成。所以我們的生命應該順其自然,依照自己的根性,隨順因緣,隨遇而安,隨心自在,將小我融入大化之中,如此必能發揮生命的光與熱,體現自然與生命的「物我一如」的美妙。
自然的和順與生命的永恆
自然,則和;如不自然,就會導致紛亂。古德云:「違順相爭,是為心病。」貪欲、瞋恚、愚癡、我慢、疑嫉攪動心湖,人就會煩惱愁腸,乃至誤入歧途,千古遺恨。生活上的應世接物也是如此,感情若是一廂情願,不顧自然,不順自然,就不會天長地久;財富若是巧取豪奪,不順自然,必有敗壞之虞;名聲若是譁眾取寵,不順自然,終將遭人唾棄;地位若是坐享其成、不順自然,便會引起非議。
自然,則順。過與不及,終將帶來弊患。像久臥不起,久立不坐,久勞不息,久靜不動等等,都會引起生理上的四大不調,人就開始患病,乃至身根朽敗。此外,近幾世紀來,人類因生產消費過多的物質,遠超過微生物所能還原的程度,而破壞了自然的運作,導致目前生態系統問題重重。凡此都證明了一旦忽視自然法則,就會自食惡果。
因此,自然就像一個「圓」,好因帶來善果,壞因遭致惡果,因果相續,無始無終。無量劫以來,生命在自然循環下歷經千生萬死。死固然是生的開端,生也是死的準備,所以生也未嘗生,死也未嘗死。如薪盡火傳,生命之火不曾停熄。所以古來的高僧大德大事已明,生死一如。像達磨祖師隻履西歸,龐蘊居士拄鋤立化,飛錫禪師倒立而亡,金山活佛淋浴往生..珥珥他們順應自然,來去自在,隨緣應化的丰姿是多麼的灑脫豁達!
生,是因緣生;死,是因緣滅。從勝義諦來看,無生也無死。因此禪門高僧不求了生脫死,只求明心見性。一旦開悟,泯除對待,剎那即永恆,煩惱即菩提。像溈山禪師立願來生作一條老牯牛,趙州禪師發心捨報後到地獄去度眾,他們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生死苦海在他們的眼中,有如片雲點太虛,微不足道。
《易經》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自然之道在永恆精進,在自利利他,所以,我們應效法天地日月滋養萬物的美德,以同體的慈悲作應世的資糧,為苦難的眾生作庇護的房舍;我們應學習古聖先賢的「馬拉松」賽跑精神,以無限的生命作奮勇的前進,為熱惱的濁世作清涼的甘露,讓生命在自然的法則下綿延永續,和順永恆。
自然的生活與生命的佛道
「自然」,若以一字解釋,就是「道」;「生命」,若以一字解釋,就是「力」。如何是「道」?大珠慧海說:「饑來吃飯,睏來眠。」藥山惟儼說:「雲在青天水在瓶。」可見「道」與自然同在,「道」就是自然的生活。也因為如此,連大聖佛陀都責備應笑而不笑、應喜而不喜、應慈而不慈、應惡而不惡、聞善而不樂的人為「五種非人」,因為他們的行為不合乎自然。如何是「力」?信、進、念、定、慧是「力」,慈、悲、喜、捨是「力」,把慈悲給人、把歡喜給人、把光明給人,能讓燈燈相照,生生不息,就是「力」。所以,自然的「道」與生命的「力」若能結合在一起,就是宇宙間的浩然正氣,就是宇宙間的真如法界。
我們想要過如實的生活,就必須順應自然法則:夫妻之間應互敬互諒,鄰里親友應和睦相處,工作同事應互相提攜,開創事業應將市場調查、資金籌措、人力資源、經營計畫等安排妥當,為政治國應了解民意、重用忠良、察納雅言、勤行善法。尤其身為佛教徒,更應以身作則,培福結緣,修定增慧,負起化導眾生的責任。
自古以來,佛教的祖師大德在生活裡悟道者不知凡幾,像洞山良价在瞥見河裡自己的倒影時開悟、香嚴智閑在鋤地耕種時開悟、夢窗國師在靠牆就寢時開悟、虛雲和尚在捧杯喝茶時開悟......。他們在悟道之後,山仍是山,水仍是水,只是山河大地與我一體,任我取用。所謂「青青翠竹無非般若,鬱鬱黃花皆是妙諦。」道,就是自家風光,不假外求。外在的大千世界、三世眾生,其實就是心內的大千世界、三世眾生。因此,自然也好,生命也好,就是真理,就是佛道,就是眾生本自具有的真心佛性,就是宇宙的全體。
摘錄自《當代人心思潮》(第七次世界大會主題演說,地點:加拿大多倫多)
來源:人間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