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聽力都正常,突然發生完全聽不見聲音的情況」可能是發生耳中風!三軍總醫院中醫部醫師蔡運寧表示,民間所說的「耳中風」,也就是「突發性耳聾」,輕微者會聽力減退,嚴重者則完全聽不到外界聲音。中醫可分為「實證」與「虛證」兩大類治療。主要從疏散寒熱;化溼消痰;活血袪瘀以及補腎、補氣、及補血方向著手。
中醫師蔡運寧表示,診斷時須考量耳聾發生相關的因素。包括急性中耳炎會造成耳咽管阻塞引起耳聾、耳朵進水、工作壓力過大或作息失常。此外,某些抗生素有耳毒性也可能是原因。
中醫辨證治療上,針對實證問題,若屬「六淫外感」(風、寒、溼、熱)型,多因流感、腮腺炎而發作。病程短,耳咽管有堵塞感,以傳導性耳聾為多;應疏散風寒或風熱;風寒者可用荊防敗毒散,風熱者用銀翹散或桑菊飲。若為「痰症」表現,常伴有阻塞感以及脹滿感;治療可採化溼消痰法,可用清氣化痰丸。
而「肝膽火旺」型者,通常是突然之間失聽,但病癒十分緩慢。必伴有耳鳴,鳴聲音量大而音調高,常為持續性、症狀時輕時重,且耳內疼痛;治療應予以滋陰潛陽,可用梔子清肝湯與杞菊地黃湯加減。
若有「瘀症」者表現,通常多發生於強烈的聲音或耳部受到劇烈震傷之後;治療宜活血袪瘀,可用通竅活血湯,加減三甲散。
醫師指出,虛證部分有「腎陽不足」者,多見伴有耳鳴聲低的感音性耳聾;治療宜益腎溫陽,可用桂附八味丸或右歸丸。「腎虛精脫」型多見病程較長,失聽程度不等,可稍有障礙到完全失聽;治療以滋陰益腎為主,可用六味地黃丸、左歸飲。
「中氣不足」型多見鳴聲音量大而音調極低,在疲勞後及飢餓時更明顯;宜補脾、益氣生津,可用補中益氣湯。若屬「氣血不足」型,多見耳聾伴有低音耳鳴聲,應氣血雙補,可用八珍湯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