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每年新增3萬名癌症病人,除了病魔對生命的威脅外,中華民國癌症希望協會調查發現,逾9成家庭因父母罹癌而受到衝擊,其中以經濟衝擊最大,甚至連孩子也出現情緒障礙與退化行為,值得注意。
計程車司機熊萬福家庭小康,他和太太扶養3個小孩,生活還過得去,但3年前,太太被診斷罹患肺癌後,整個家庭開始變了樣。熊萬福說,太太被迫辭去早餐店的工作,住院治療,唸高中的大女兒女代母職,幫弟妹準備便當;但少了一份薪水,加上近來景氣欠佳,熊萬福開計程車的收入又不穩定,讓他很擔心經濟問題。
熊家的情形,正是許多癌症家庭的縮影。根據癌症希望協會針對323個癌症家庭調查,超過9成受訪者表示,因為父母罹癌而使得家庭生活產生巨變,並以經濟衝擊最大,甚至有2成病患為了維持家計仍勉強工作,僅有3成可獲得社會資源補助。
至於癌症家庭的孩子,往往在知悉父母罹癌後,8成會有明顯的情緒改變,極易出現負面情緒,包括擔心、哭泣、難過、情緒壓抑等,1成出現退化行為。
熊萬福就說,自從太太病逝後,唸小學四年級的么兒,從此不敢一個人在家。
東吳大學社工系講師呂俊宏表示,該調查結果可以發現,雖然有5成3 的孩子會明顯變乖巧、懂事,但不可諱言的是,一旦孩子的父(母)親罹癌,勢必會疏於照顧孩子,如果發現孩子過度壓抑與焦慮,而未能及時疏解,親子關係品質不良將是一大隱憂。
因此,呂俊宏強調,癌症家庭面臨經濟與死亡議題衝擊,除了社會應提供適當資源予以協助外,他也呼籲學校應注意癌症家庭的孩子心理,適時給予關懷以抒發情緒,必要時可透過遊戲與繪畫治療,協助不易表達情緒,以及有創傷性經驗的孩子早日走出父母罹癌的陰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