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略特的詩不是談經濟,但「不是轟然爆開,而是一串啜泣」這個句子與景氣衰退所造成的結果非常貼切,遂被經濟圈所借用,這個名句也更膾炙人口了……
全球金融海嘯未已,實體經濟已被拖累得大幅衰退,關廠關店已是大勢所趨,失業潮則開始湧現。全球經濟並沒有因為一波波金融地雷而被炸碎,只是弱勢的受害者哭成一路。此情此景,就讓人不由得想起近代文豪──諾貝爾獎詩人艾略特(T.S.Eliot,1888-1965)的詩句:
這就是世界毀滅的方式
這就是世界毀滅的方式
這就是世界毀滅的方式
不是轟然爆開,而是一串啜泣
東西方詩人寫作,最大的不同乃是東方重抒情誌感,而西方則說理抒情兩兼,可以用詩談宗教、談歷史和文明。
艾略特用詩來反思文明,可說是古今第一人。他的招牌長詩《荒原》儘管艱澀,但單單「荒原」這個題目,就足以作為廿世紀文明的批判標誌。
「不是轟然爆開,而是一串啜泣」(Not with a Bang but a whimper)出自艾略特名詩〈空心人〉的最後一行。他的詩主要都是在說文明的貧乏衰敗以及感性的被掏空。這首詩長九十九行,開宗明義第一節,就把人類的精神貧瘠指了出來:
我們是空心人
我們是飼料人
靠在一堆
腦袋塞滿了稻草,啊!
我們澀乾的聲音,當
我們一起喃喃耳語
它默然而無意義
如同乾草堆裡的風
或鼠腳走過碎玻璃
在我們枯廢的地窖裡。
艾略特是貴族式的人文保守主義者,他期盼的社會要有整體的目的性,要有高度的精神追求,因而他無法忍受「為活而活」,抽離掉了精神層面的生存狀態及文明走向。他所謂的「荒原」或「空洞人」,指的就是內在的精神關懷被抽空掉的生存狀態。於是,一個黑暗、非實質的陰影遂堵塞住了生命的更大可能。這種文明的衰頹,連華麗的爆炸煙火都不可能,而只會麻木、遲鈍,在嗚咽中逐漸消逝。
艾略特的詩不是談經濟,但「不是轟然爆開,而是一串啜泣」這個句子與景氣衰退所造成的結果非常貼切,遂被經濟圈所借用,這個名句也更膾炙人口了。最近,華爾街有個自創打油風格的詩人席佛史坦恩(Michael Silverstein)有詩談衰退:「我的整個人生已衰退/已失去了過去的得意光彩/以前覺得輕鬆容易的事/現已變得難挨/接二連三的下跌/我已深陷苦海/唯一增加的/是我愈來愈多的負債。」這些詩句與「不是轟然爆開,而是一串啜泣」相比,境界完全不同,但這不正是全球投資者的共同心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