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縱橫古今【閒讀擷秀】棗子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閒讀擷秀】棗子
2008/12/16 | 作者:菲爾
棗子目前全世界約有五、六十種,在台灣常吃的是從印度引進的大顆綠皮的印度棗;而在中國經典中記載者多是小顆品種者,近年台灣種植也漸多了起來,它在中國已經有四千多年歷史。
白居易〈內鄉村路作〉寫:「日下風高野路涼,緩驅疲馬暗思鄉。渭村秋物應如此,棗赤梨紅稻穗黃。」所寫的就是一種熟透後會轉紅的小品種棗子。
蘇軾的〈浣溪沙〉中寫到:「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第一句從棗花落到衣巾上的聲音開端,讓人彷彿見到棗花隨風飄落。詩裡的落花聲、繰車聲、叫賣聲,展現農村欣欣向榮的景象。
有的詩提及棗是普通平凡的食物,比如,白居易的〈杏園中棗樹〉:「人言百果中,唯棗凡且鄙……」
杜甫的〈又呈吳郎〉:「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須親。」表達杜甫對窮苦人的處境的體諒。
王安石也為棗寫了〈賦棗〉:「種桃昔所傳,種棗予所欲。在實為美果,論材又良木。余甘入鄰家,尚得饞婦逐。況餘秋盤中,快噉取饜足。風包墮朱繒,日顆皺紅玉。贄享古已然,豳詩自宜錄。沔懷青齊間,萬樹蔭平陸。誰云食之昏,匿知乃成俗。廣庭觴聖壽,以此參餚蔌。願比赤心投,皇明儻予燭。」
說到棗樹,熟悉中國文學的人,可能會想起魯迅先生的〈秋夜〉:「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寫出了他在北京居所終日所見的兩棵棗樹。
小顆品種的紅棗性甘、溫,可以補中益氣,養血安神。它富含營養,對身體有很多好處,中醫學把它配入無數藥方;此外,在中國文化歷史裡,它象徵吉祥與幸福。
乾棗可當藥材,鮮棗則是美味的水果。俗語說:一日吃三棗,終生不顯老。現代人為了看起來比本身歲數年輕想了很多辦法,不如就多多吃棗吧!
來源:人間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