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07 18:06:16 落葉之楓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大話方言】德律風與BBS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大話方言】德律風與BBS 
 
  2009/1/7 | 作者:易中天
 
  如果有人對你說,對不起,德律風借用一下,你一定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其實,所謂「德律風」就是電話,是英語telephone的音譯。不過,電話譯為德律風,也還有意譯成分。風,在漢語中原本就有傳遞、傳達、傳播的意思,而用電話傳遞信息,也像風一樣飛快。但「德律」二字則不知所云,遠不如「電話」(通過電線說話)生動形象,一聽就明白。於是大家便不再說「德律風」,而說「電話」。叫什麼什麼風(phone)的,只留下一個「麥克風」(microphone)。

像「德律風」這樣風行一時又風消雲散的詞還很多,什麼德謨克拉西(dempocracy)、賽因斯(science),還有煙士披里純(inspiration)什麼的,都沒人再說了,取而代之的是民主、科學、和靈感。此外,司的克(stick)、密斯(miss)和杯葛(boucott,抵制)也沒人說了(台灣還用杯葛)。想當年,它們可都是時髦得不能再時髦的新名詞。那時,兩個文人路上見了面,問一句「最近有煙士皮里純麼」,就像現在見面問「上網了沒有」一樣,是一種時尚。

然而意譯的新詞還是代替了音譯的老詞。不是說音譯就一定不好,但漢字講究的是形聲意的統一。一個詞,如果能讓人一目了然望文生義,就比較受歡迎。比如科學,分科的學問;民主,人民作主;都有那麼點意思。

靈感一詞也譯得好。因為在古希臘,靈感就是「為神靈所感」,當然是「靈感」。那時的詩人,都是些能夠通神的人。當他們為神靈所感時,就會在近乎迷狂的狀態下說出「神賜的真理」。藝術家在進行創作時不都有點神經兮兮麼?他們不總是突然一下就有了一個奇特的構思或絕妙的好詞麼?那都是因為他們為神靈所感,有了「靈感」。說「靈感」,當然比說那個不知所云的什麼「煙士披里純」好多了。

事實上,語言從來就不是一成不變的。有的「引進」,有的「借出」,有的「死去」,有的「活來」。比如新上海人,現在突然時興說「不要」。什麼「不要太瀟灑哦」,「不要太漂亮哦」。這裡的「不要」,其實是「實在」的意思。「不要太瀟灑哦」就是「實在太瀟灑了」。「實在」用「不要」來表示,可真是「不要太難懂哦」。難怪一些久居國外的老「阿拉」回到上海,不但「看不懂」,而且「聽不懂」。順便說一句,看不懂,也是新上海方言,意思是「不可理解」。

最讓人「看不懂」的還是所謂「網絡語言」。什麼jj,什麼BB,什麼TMD,什麼678、886、7456,誰懂呀!其實網絡語言也是一種方言。方言有兩種,一種叫「地域方言」,閩語、粵語、吳語、湘語之類是也;另一種叫「社會方言」,是一定階級或一定行業「圈子」內部使用的語言,各類術語、行話、黑話是也。網絡語言是BBS族在網絡上使用的專用語言,當然是「社會方言」。

社會方言也是古已有之,中外皆然的。十七世紀法國一個文學家叫索枚士的,就曾編過一本《女雅士大詞典》,專供所謂「上流社會」的才女、淑女、太太、夫人們使用。二十世紀初以前,廣州話也有街談和紳談之別。至於行話、黑話就更多了。比如趕場、救場,坐台、出台之類,都是。不懂行話,就是「外行」;不懂黑話,則是「空子」。一個「空子」如果不小心跑進黑社會去了,對方一問三不知,弄不好便有性命之虞。

上網也一樣,如果不懂網絡語言,也想進聊天室聊天,沒准一分鐘以後人家就會和你BB(拜拜)。這時你必須趕快說678(對不起),請對方不要和你886(拜拜了)。但如果你還是笨手笨腳半天不得要領,那你就是個286。這年頭誰還用286電腦?所以286也就是過氣、沒用的意思,沒哪個高水平的網蟲會理你,那才真是7456(氣死我了)。

網絡語言也和別的方言一樣,得在一定的語境中使用,比如BB可能是拜拜,也可能是寶貝;而TMD則多半不是美國的「戰區導彈防御系統」,而是「他媽的」。因為TMD剛好是這個「國罵」漢語拼音的頭三個字母。

其實網絡語言也沒什麼稀罕,無非是怪話連篇再加錯別字連篇,只不過怪得有趣、錯得可愛而已。比如「灌水」是隨便說,「造磚」是用心寫,而「潛水」則是說悄悄話。如果網友們表示「歡迎你來灌水」,那你就可以胡說八道了。當然,胡說八道也要有個譜。這譜就是不能「土」,只能「酷」。比如說「美女」就太俗氣了,好歹也得叫「美眉」(醜女則叫「恐龍」)。最好是俊男叫「菌男」,美女叫「霉女」,這才叫酷斃帥呆。因此我很懷疑,總有一天這些新新人類的俊男美女會變成「菌藍霉綠」。

也許你會說,這網絡語言究竟是TMD(他媽的)個什麼東西?678(對不起),你又286了。網絡上不興說「東西」,得說「東東」。還是好好學習吧!只要你說得好,「斑竹」(版主)是會送給你一些小「東東」的。
 


來源:人間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