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賞析】詩意靜‧道心閒
【藝文賞析】詩意靜‧道心閒
2009/4/6 | 作者:林清玄/文 趙紅(沁德居藝廊)/圖
老子的《道德經》與莊子的《南華經》,由首至尾,都是用對仗的語言寫成,所以可思可頌,讓我們在寂寥的人生旅途中能時時反芻,孔孟何嘗不是如此!詩詞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一樓和氣看山笑,
半榻禪心印月圓。
站在青城山建福宮的山門前,我為眼前的這幅對聯所震懾,這美好的對聯,使整個山彷彿含著笑意,空空的道觀則清出了空間,等待明月的拜訪。
使我感動的不只是景與境,而是詩與心,對於像青城山這樣風水的巨龍,文學恰是點睛,使神龍整個活靈活現,隨時準備升天。
東漢順帝時,道師張陵入青城山,至今已有二千年的歷史,在這麼長的時光中,許多有修為的道士,或刻石、或立碑、或制匾,在青城山留下了許多詩文,其中最令人動容的,是刻在宮、殿、亭、台、山門,幾乎無處不在的楹聯。
帶著紙筆、沿著石階,把路過看見的對聯抄錄下來,有許多已經找不到名姓,卻依稀能體會當年的道心。
有的言道,有的不言道。
不言道的對聯中,大有詩情畫意。
「樵語落紅葉,經聲留白雲。」--在山樵的對話中,紅葉輕輕的落下;於頌經聲中,白雲也捨不得飛離。(建福宮)
「前身應是明月,幾生修到梅花。」--我的前世應該是天上的明月呀!是幾世的修行才使我今生成為梅花。(西客堂)
「萬壑松風,一窗花雨;三椽茅屋,半榻榮烟。」--千山萬壑吹來了松風,吹過了窗前的花如雨下;三間簡陋的茅屋,只留下了半間繁華的煙塵。(西客堂)
「月到風來詩意靜,水澄雲在道心閒。」--有月有風的晚上,連詩意都安靜了;雲水澄明的此刻,道心也隨之自在了。(麻姑池)
「萬疊雲山圖畫裡;一樓花月笑談中。」--萬疊的雲山都像在圖畫裡,滿樓的花月夾在笑談之中。(迎曦樓)
這些精煉到頂的詩語,不只是詩歌中的絕句,而是絕句中的絕句,可以說美到極處。
無名詩人的對都大有可觀,更不用說成名的詩人了。
「但覺星辰垂地上,不知風雨滿人間。」--范成大(上清宮)
「欲求靈藥換凡骨,先挽天河洗俗情。」--陸游(登上清小閣)
「里為冠蓋星辰近,案有琴書雨露清。」--何紹基(天師洞)
「掃來竹葉烹茶葉,劈碎松根煮菜根。」--鄭板橋(天師洞客堂)
「白馬秋風塞上,杏花春雨江南。」--徐悲鴻(天師洞客堂)
詩歌講究平仄對仗,對聯也是,所以對聯不工的,想要寫出好詩,幾乎是不可能的。以短短的對聯寫詩情都極為不易,更別說是用短短的十幾字來寫道心了。
「詩思竹間得,道心塵外逢。」--(西客堂)
「大道生生生萬法,真人法法法自然。」--(授道台)
「泯色象於清虛,道非常道;宰天地之化育,名無可名。」--(上清宮正殿女)
「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長嘯樓)
「鐘敲月上,磬歇雲歸,非仙島,莫非仙島;鳥送春來,風吹花去,是人間,不是人間。」--(齋樓)
在道家的歷史上,雖然不強調詩情畫意,但在修道養真之餘,發為文字,也多有感人的情境,正是「眼底山靈齊護法,座中花雨盡通神」。神明既通於自然,天人合一,歸入大化,寫出美好的文字也是道望所歸呀!
欣賞道家楹聯之餘,想到寫出一幅好的對聯,其實是文學最好的啟蒙,歷史的詩辭歌賦無不是以對聯為基礎,記得我小時候讀到「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之句心有戚戚;讀到「枯籐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彷若置身圖畫,讀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忍不住挺身而立……巧聯妙對不只是感之動之,也能強化我們的意志與記憶。
即以道家來說,老子莊子精美而典麗,也多以對文寫成,頌之再三,使人心開意解。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
「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老子的《道德經》與莊子的《南華經》,由首至尾,都是用對仗的語言寫成,所以可思可頌,讓我們在寂寥的人生旅途中能時時反芻,孔孟何嘗不是如此!詩詞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最近,聯考又恢復作文的考試,許多教作文的老師和補習班大發利市,家長則感到憂心徬徨。
如果有人問我作文的最初與精義,我想建議就從寫對聯開始,既可創作,又能延展;文字精確,思維細密;文章在自然之間就成形了。
我坐在上清宮下,看著山門,山門上書:
「望上清絕頂,霞飛彩鳳;觀大面橫陳,秀為雲龍。」
在最高最高的山頂,晚霞裡飛著彩鳳,在最廣最廣的天空,白雲化為祥龍飛翔,只有心裡有龍鳳的人,才能觀見吧!
來源:人間福報
+++++++++++++++++++++
上一篇:【藝文賞析】【一壺小詩】茶一杯
下一篇:【藝文賞析】謎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