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平均每兩人就有一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團隊證實,早期根除幽菌,可降低三成胃癌發生率,根除時間愈早,效果愈好。
這項研究由國衛院及台大、義大、台中榮總組成研究團隊進行,利用健保資料庫,追蹤八萬多名感染幽菌的消化性潰瘍患者,長達八年。
研究證實胃潰瘍患者罹患胃癌機率較高,但接受幽門螺旋桿菌根除療法後,罹患胃癌危險性明顯減少。
研究結果已刊登於今年八月的「消化學期刊」。義大醫院副院長林肇堂說,過去幽門螺旋桿菌與胃癌的研究僅止於動物試驗,即使有少數人體試驗,也無法釐清因果關係,台灣是全球首度在自然狀況下進行大規模人體研究。
胃癌高居台灣癌症死因第五位,僅次於肝癌、肺癌、大腸癌、口腔癌及乳癌。但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吳明賢說,早期胃癌發現率不到兩成,進行性胃癌治療的成績也相當有限;台中榮總胃腸膽科主治醫師吳俊穎說,胃潰瘍患者若沒根除幽菌,罹患胃癌機率將增加二點二倍。
吳俊穎說,研究發現,不論年齡、性別跟潰瘍發生的位置,只要是在消化性潰瘍住院後一年內根除病菌,跟住院後一年才根除的患者相比,胃癌發生率少了三成。
研究還發現,每增加一歲,罹患胃癌機率就上升百分之三。
只要用抗生素治療一周,幽菌根除率可高達八成五,抗生素治療效果還可隨時間累積,患者出院後七年罹患胃癌機率,比出院後三年罹患率降低五到六成。
研究也發現,同時是消化性潰瘍,罹患十二指腸潰瘍者,罹患胃癌機率低於胃潰瘍患者。林肇堂說,這類患者胃酸分泌較多,幽菌不易存活,胃癌發生率跟著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