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縱橫古今【圖畫民俗】奉茶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圖畫民俗】奉茶
2009/12/24 | 作者:劉興欽/圖‧口述 林少雯/記錄整理
年長一輩的人,可能還記得,早年台灣的許多城鎮和鄉村地方,路邊經常可見瓦缸和鋁桶,上面寫著「奉茶」兩個大字,那都是善心人士提供擺放的。
現在二十四小時營業的超商滿街都是,買水方便,路邊的「奉茶」已很少,只有在鄉下地方偶能見到。
當年劉興欽老師家住偏遠的山區,他的母親大嬸婆,心腸很好,看路人匆匆忙忙地趕路,挑著重重的擔子,壓得肩膀又酸又痛,還上氣不接下氣,心中非常不忍,於是每天煮一缸茶水,擺在山路邊的大樹下,讓來往的人,可以坐在陰涼的樹下休息,歇歇腿,喝一杯涼茶。
當年,大嬸婆奉茶,用的並不是茶葉,而是採摘番石榴的葉子來煮水。她先將新鮮的番石榴葉子摘下來,經過太陽晒乾後,儲存起來,隨時用來煮茶喝。
番石榴是台灣常見的水果,原生種的番石榴,果實小,中心的種子又大又多,果肉少。有一種紅心番石榴,種子部分帶著美麗的粉紅色,吃起來味道極香。
番石榴葉性澀,鄉下人經常採摘用來搓洗豬腸,可以將汙髒的腸子內膜洗得乾乾淨淨,安心下鍋烹煮。
番石榴也叫番稔、雞矢果、番桃樹、交桃、那拔、拔仔等,在中醫藥典裡,是一味很好的藥材,它味甘澀,性平,可以收斂止瀉,消炎止血。番石榴樹藥用的部分是葉子和未成熟的果子。葉和果都能治療急性和慢性腸炎、痢疾、小兒消化不良。新鮮的葉子採下來搗爛外敷,還可以治療跌打扭傷和外傷出血。
每天挑重擔的人,身上難免有些氣瘀或損傷的地方,走山路爬坡耗體力又氣喘噓噓,大嬸婆所奉的茶,既能止渴,又能治療跌打損傷,一舉兩得。
不過,喝這種茶,要先對著茶水吹氣,喝了才有效;鄉下人大都不識字,更不會寫字,要如何才能讓喝茶的人對著茶水吹氣呢?
大嬸婆聰明得很,想出一個妙計,在茶水上灑一些粗糠,也就是稻榖磨殼後的殼皮,殼皮輕,會浮在水面上,喝茶的人,自然就會用嘴將殼皮吹向一邊,才不會連殼皮一起喝下肚。
當時,奉茶所用的都是自製的竹筒杯,杯口斜斜的,喝水很方便;只是以現代眼光來看,一個竹杯眾人喝,是不太衛生,但是當時的人並不講究這些。
劉興欽老師非常懷念他的母親大嬸婆,特別為這幅民俗畫寫了一首打油詩:
番石榴葉煮奉茶,
強身補氣賽參湯。
行善奉茶傳美德,
溫情處處滿台灣。 | |
|
來源:人間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