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25 18:39:34 落葉之楓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閒話中國人】衣服就是依附 最好服服帖帖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閒話中國人】衣服就是依附 最好服服帖帖  
 
  2010/1/25 | 作者:易中天
 
  衣服又叫「衣著」。著,就是「附著」,或「加上去」,比如著色、著墨當然還有著裝。所以,衣服也就是「依附」。
依附者是不能脫離被依附者的。沒有被依附者,依附者就沒有「著落」。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身之不存,衣將焉附?所以依附與被依附者的關係,就是一種從屬關係,叫做「服從」(像衣服從屬於身體一樣)。服從得好,叫做「服帖」(像衣服貼在身上一樣)。服帖才會受到「體貼」(貼在身上),才能被「關懷」(摟在懷裡),也才有可能「進身」(地位上升)。
事實上,中國傳統社會要求的,就是這樣一種「人身依附關係」。每個人都依附於另一個人,或依附於群體,就像衣服之依附於身體:子女依附於父母,妻妾依附於丈夫,下級依附於上級,所有的人都依附於皇帝。皇帝似乎沒有什麼人要依附,因此是「孤家寡人」。其實皇帝也要依附的。他依附於皇權,依附於國家和民族這個群體。一旦失權亡國,那就「豬狗不如」,甚至只有「死路一條」。
可見依附者固然不能脫離被依附者,被依附者也不能脫離依附者。於是兩者都有義務來維繫這種關係,只不過其義務各自不同。子女、妻妾、臣民的義務是「服從」,表現為道德要求,就是子孝、妻順、臣忠;父母、丈夫、君王的義務則是「關懷」,表現為道德要求,則是君仁、父慈、夫愛。 
但服從是首要的。子女、妻妾、臣民如果不服從,那就等於當眾剝掉了父母、丈夫、君王的衣服,是一種極讓後者丟面子的行為,必將受到嚴懲。反過來,如果後者無法使前者服從,則等於連衣服都不會穿,同樣是沒有面子的事。所以,「怕老婆」是可笑的,而「怕丈夫」則被視為理所當然,不會成為笑柄。在中國的任何笑話集中,都絕找不到一則「怕丈夫」的故事,因為中國人並不覺得那有什麼可笑(中國很大男人主義)。
依附的對象並不限於某個人(父母、丈夫、長官、皇帝等),也可以是某個群體(家庭、家族、團體、單位、組織、政府等)。直到現在,中國人如果有了什麼「問題」,也仍然習慣於找「單位上」去「解決」。中國人似乎很少想到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成就某一事業,事實上認真做起來也有諸多困難,當然還是「依靠上面」來得便當。即便失誤,也會有人替你擔待,至少不必擔心被「抓辮子」、「扣帽子」、「穿小鞋」。辮子、帽子和小鞋,都是特殊的「服飾」,過來人無不知道它們的分量。當然,有了成績,也首先歸功於領導和大眾,自己則不過只是做了一點「微不足道」的小事情。
結果,是沒有哪個國家的政府和各級部門像中國這樣責任重大,任務繁多。不但每個人的吃喝拉撒睡、生老病死退,都要責無旁貸的管起來,而且一旦為了改革而「斷奶」,還得教會大家如何去「自謀生路」。
依附的對象,甚至還可以是古人、洋人,是某種思想或某一學派。中國人說話寫文章,過去是開口閉口「子曰」、「詩云」,後來則言必稱弗洛伊德或海德格等等,只可惜老外並無「關懷」咱們的義務,所以也不見這樣引用有什麼好處。好在咱們這麼說,這麼寫,主要還是一種心理需求。不這麼說這麼寫,別人看了「不順眼」(好像衣服沒穿對),自己心裡也「不踏實」(好像腳下沒穿鞋)。反正靠他人也好,靠組織也好,靠古人也好,靠洋人也好,總得「靠」著什麼:「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大海航行靠舵手」,自己和個人是「靠不住」的。就連上級,有時候也得靠下級。在中國,會做領導的,總是要在群眾中發現和尋找「可靠分子」,以為「依靠對象」,否則便會變成「孤家寡人」,什麼事情都做不成。
於是,一旦依靠對象發生問題,便不知「何去何從」。何去,是「上哪去」;何從,則是「跟誰走」。跟著誰,就朝誰的方向走。所以「何去」取決於「何從」。「從」這個字,簡化得實在好:一個人跟著另一個人。哪怕只是「跟著感覺走」,好歹也是「跟」。誰要是宣布「走自己的路」,沒準就會被視為神經病。
總之,衣服就是依附。衣服依附於身體,自身依附於他人,由此構成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社會關係網絡,在這個網絡裡,每個人都如被熨斗燙過一樣,「服服帖帖」。這大概也就是「聖王」們「垂衣裳而天治」的秘密所在吧?
 
 

 


來源:人間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