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27 16:03:48
落葉之楓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生活的學問】讀《論語》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生活的學問】讀《論語》
2010/1/27 | 作者:劉芝慶
讀《論語》,不必總把她當成修身養性的教科書,當然這不是否認《論語》培養德性的積極意義。我的意思是指,《論語》實在不必嚴肅以對、正襟危坐地尋思,這種讀法,當然很好,但又何妨以另種方法來讀──用一種文學的視野、審美的角度觀照人生,讀出不一樣的進德修業。
2010/1/27 | 作者:劉芝慶
讀《論語》,不必總把她當成修身養性的教科書,當然這不是否認《論語》培養德性的積極意義。我的意思是指,《論語》實在不必嚴肅以對、正襟危坐地尋思,這種讀法,當然很好,但又何妨以另種方法來讀──用一種文學的視野、審美的角度觀照人生,讀出不一樣的進德修業。
葉公問孔子為人,子路不對,孔子說啦,他自己是:「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由憤而樂,因樂起憤,就是這種樂以忘憂的人生觀,可以讓我們暫時隔離自己的處境,彷若一局外人,旁觀者清,再重新省視目前的生活,以此觀照自己。
生命是種美學,生活是種學問,在此同時,我們因感受而存在,而感受又不必與非理性對立不可,在生命的內涵裡,理性是知,感性也是知,就好像遊客遊山玩水,山水無言,天地無語,但自然地會領悟到一種和諧之美,我們身處其中,透視山水,領略造化之奇之美;儘管如此,我們又卻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定位,清楚人文與自然的分界──對的,正是這種欣賞的態度,所以孔子又說「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活著是一種藝術,生命正是一種感動,於是在山水之間,遊出生活的美感。
青山綠水,或動或靜,就是這種閒適的一派輕鬆,生命才有更多的餘裕,充容地涵養自己,如此進德修業,胸襟自然廣大,學問自然醇厚,因此,這正是連孔子也讚美的境界,就是曾皙說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禮樂文化的生命境界,不也在這裡麼?
來源:人間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