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03 16:06:18 落葉之楓

【生活健康你我他】桿菌性痢疾增5倍 勤洗手預防

桿菌性痢疾增5倍 勤洗手預防
一天腹瀉10次應就醫
2010年03月03日蘋果日報
台北縣政府衛生局日前統計,今年一月感染桿菌性痢疾患者,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5倍以上,耕莘醫院感染科主任陳應盛指出,桿菌性痢疾是感染性極高的傳染病,若誤食遭帶菌者糞便污染的食物,就會感染,症狀有腹瀉一日超過10次、伴隨發燒、噁心、嘔吐、痙攣,提醒大家外食時應注意衛生,不吃生冷食物,加上正確洗手就能有效預防感染。報導╱陳韋婷 攝影╱周頌德


陳應盛醫師指出,桿菌性痢疾與一般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感染,雖然都是腸道傳染病,最大的不同點,在於桿菌性痢疾有1至7天的潛伏期,且即使症狀停止後,一個月內仍有極高的傳染力,一般人只要吃入10到100個病菌就有可能致病,等於只要病菌稍微沾黏在手指上時用餐,便有極高機率感染發病。建議若發現自己或小朋友一天腹瀉超過10次以上,就應就醫驗糞,若確認為桿菌性痢疾,則須在醫師指示下使用抗生素,並追蹤病情1個月。

 

 
 
電子顯微鏡下的痢疾桿菌。
圖片來源╱疾管局


看症狀

一日腹瀉10次
陳應盛醫師指出,桿菌性痢疾最明顯的症狀即是嚴重腹瀉,當在一天之內腹瀉超過10次,有可能為食物中毒或桿菌性痢疾等腸道感染致病,若出現水漾便,有黏液且稀的糞便,便有很高的機率是桿菌性痢疾,需要就醫檢驗。


伴隨發燒噁心

 
 
陳應盛醫師強調,感染桿菌性痢疾患者,因在小腸末端及大腸的遭急性細菌性感染,除了嚴重腹瀉外,常會伴隨發燒、噁心、嘔吐,甚至脫水、痙攣症狀,症狀平均達4至7天不等,若不就醫抵抗力較差的患者則可能引發敗血症。


這樣做

用餐前勤洗手

 
 
桿菌性痢疾主要傳染途徑,是藉由因接觸帶菌者糞便,未洗手或沒有清洗指甲間縫隙,間接吃下肚而感染,因此陳應盛醫師表示,用餐前要以肥皂洗手,指甲不宜太長,並清洗指縫。


不吃生冷食物

 
 
陳應盛醫師說,食物煮沸可避免桿菌性痢疾病菌滋生,因此外出用餐應避免吃生冷的食物,另外,蒼蠅、蚊蟲也可能散播病菌到食物上,建議民眾避免吃路邊攤,也不購買切好的水果。


不自行止瀉

 
 
陳應盛醫師提醒,許多民眾一有腹瀉症狀,就會去藥局購買止瀉藥服用,但因腹瀉其實是身體將病菌排出的方式,若太早止瀉會延長病程甚至惡化,若真要使用止瀉藥,也應在醫師指示下配合抗生素少量使用。


服用抗生素藥物

 
 
陳應盛醫師指出,桿菌性痢疾傳染性雖強,但只要及早就醫,服用抗生素藥物2到3天,病情都能受控制而痊癒,但因病患在染病後一個月內仍具有傳染力,家人、朋友和自我的衛生習慣應落實,才不會再度感染。


專家說

死亡病例多為幼童
由於桿菌性痢疾傳染性強,因此大多病例都是家屬間互相傳染,二次感染比例也近4、5成,且過去多半死亡病例均為10歲以下幼童,提醒家長應要特別注意小朋友的衛生習慣。
耕莘醫院感染科主任 陳應盛


染病個案皆外食

 
 
臺北縣衛生局疾病管制科科長 林國甯
北縣衛生局分析感染桿菌性痢疾個案發現,除家人彼此傳染外,並無地域性關係,不過個案皆為外食族,在外用餐應注意衛生。


引用:http://tw.nextmedia.com/subapple/article/art_id/32332993/IssueID/201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