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01 03:01:41 落葉之楓

【歷史文化】 【春節年俗】除夕守歲貼春聯

【歷史文化】  【春節年俗】除夕守歲貼春聯 
 
  2011/1/31 | 作者:錢邦倫
 
  孩童喜歡過春節,離年近了,心便一揪一揪地希望它馬上來臨。人到「古稀」之年,可那份童心依舊不滅。沉浸在年節的熱鬧、喜慶氣氛裡,不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嗎?

過春節講究闔家團聚。「每逢佳節倍思親」詩句中,「倍思親」三字,道出了人們渴望「闔家團聚」的情感。

除夕之夜,中國人沿襲守歲古習,團聚後的家人,或寫春聯,或剪窗花,或貼年畫,或放鞭炮,或包餃子。全家除舊話新,喜氣洋洋,感情融融,樂趣陶陶。屋宇之內,歡聲陣陣;侃談之間,笑語不絕。

人生之趣,莫過除夕之夜;天倫之樂,盡在守歲之中。

辭舊守歲習俗的文字記載,最早是在晉人周處的《風土記》:「蜀之風俗,歲晚相與饋問,謂之饋歲;酒食相邀,謂之別歲;至除夕,達旦不眠,謂之守歲。」唐代詩聖杜甫賦詩云:「守歲阿戎家,椒盤已頌花。」到宋朝,守歲之風盛行。蘇東坡的「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生動描述了守歲情景。

農村圍爐守歲,一般會燒榾柮(即樹疙瘩、格←、樹樁),〈蜀中新年竹枝詞〉云:「榾柮燒殘歲已終,千家爆竹鬧匆匆。焚香盡說開門早,此日迎神應向東。」

貼春聯是中華民族節慶習俗,一般稱寫「對子」、「對聯」、「貼對子」、「楹聯」,古時有「桃符」、「門貼」之稱。對聯是中國獨創的一種文學形式,好的對聯就是一首精美別致的詩歌。

在浩如煙海的春聯中,有不少絕妙有趣的對聯,令人看後回味無窮:

家有萬金不富,

膝下五子無兒。

橫批:「寡人在此」。

相傳一年春節,乾隆到京郊微服私訪,偶見一家門上張貼有上述對聯。見橫批竟敢稱孤道寡,便發起怒來。他叫隨從把屋內的人找出來問個究竟。

誰知屋內只有一個老婦人。她解釋說:「老百姓統稱女兒是千金,我生了十個女兒,不是『家有萬金』?這『萬金』已不是財,她們出閣我還得賠嫁,『富』從何來?女婿又叫半個兒子,我十個女婿等於『五子』,但女婿並非親生,這不是『膝下無兒』?我丈夫死了,自己孤身一人寡居在這個地方,不是『寡人在此』?」

乾隆聽了,點頭稱是,說:「對不起,打擾您了!」

吾於綏生,吾子亦綏生, 倘父子當歸孰教回鄉思蜀地;

苟己厚樸,苟人不厚樸, 若找人巴結欲金澤謝失情交。

此聯是貴州遵義地區王氏藥鋪春聯。名醫王先庚四川籍人,出生於貴州綏陽縣。生一子,取名綏生。因家境貧寒,投靠師兄。其師兄家庭頗富,資助先庚開業行醫。

創業三年,王先庚醫名雀起,生意興隆。此時師兄頓生嫉妒,藉故發難,欲分享餘利。一九四五年除夕,王氏想起創業的艱辛,人情的淡泊,頓感失望,乃撰寫一副中藥名的諧音對聯,張貼在藥鋪大門。

聯語中共含有:吳萸、鬚參、附子、當歸、蜀椒、茴香、熟地、枸杞、厚朴、棗仁、巴戟、鬱金、澤瀉、秦艽等十四味中藥名諧音字義組成,雖詞性方面牽強借用,但合乎聯律,又抒發了內心感情。

柳如是(一六一八—一六六四),明末江南女詩人,能詩善畫,著有《戊寅草》、《柳如是詩》等;華來士,系美國農學家,總統羅斯福的親密夥伴,抗日戰爭時期擔任美國副總統,主張援華抗日,聲譽頗佳,有一年春節前夕來中國訪問。一位文人撰寫了此對聯:「柳如是如柳,華來士來華。」

此聯妙趣橫生:「華」與「柳」一男一女,一外一中,一今一古,一是農學政治家一是詩人。兩名相對,從文字上看,是一副迴文聯語,不管順起念,倒過來念,讀音、含義一點不差。而相對應字:「柳華」、「如來」、「如來」、「柳華」,對得巧妙,別有禪趣,令人遐想。

「上上下下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添一歲,家家戶戶說說笑笑歡歡喜喜同過新年」,這副對聯,是群眾創造的許多富有生活氣息、喜聞樂見的對聯之一,樸素自然,聯中洋溢著道不盡的喜慶,常被人們新年時張貼懸掛,給人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來源:人間福報
+++++++++++++++++

(悄悄話) 2011-02-01 22:2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