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11 10:01:00文思

箱子裡的卡夫卡

  在某個劇本班裡曾有導師與學員討論,為甚麼近年劇團選演的劇本題材越見偏向生活小品?討論後的結果也是讓人不可否定的: 較容易與觀眾產生共鳴、在太平盛世裡,大是大非的題材並不好演、都市人在忙碌緊張的生活節奏下,情願選擇爆笑瘋狂的處境喜劇,也不願在可以脫時暫離現實的兩小時裡,觸摸題材嚴肅的劇種。但是,將於十二月中舉行的第八屆《華文戲劇節》的其中一套選演作品、來自香港愛麗絲劇場實驗室製作的《卡夫卡的七個箱子》,仍是值得讓觀眾嘗試伸手把箱子打開,並拿起德語小說家卡法蘭茲.卡夫卡(Franz Kafka)的作品細閱。

  卡夫卡雖然在世時已經創作眾多,可是卻在他離逝之後,他的作品才獲得確定的評價。可是誰會料到,原來卡夫卡的臨終遺願,只是要求好友布勞德(Max Brod把裝滿他的七箱手稿,全部銷毀!《卡夫卡的七個箱子》便是從這短短的遺言引發,並由愛麗絲劇場實驗室把它深化和展開,與觀眾共同探究一個頗為玩味的人生抉擇─面對眼前價值連城的瑰寶,布勞德是否應背棄好友的遺言,保留及讓作品流傳後世;或是受人所託忠人之事,將七個箱子都變成飛灰,教死者得安息、目。

  在《華文戲劇節》的宣傳單張中,可以找到《卡夫卡的七個箱子》曾獲得的一連串的獎項,幾乎可以在舞台上發現(最佳劇本、最佳女主角、最佳化妝造型、最佳舞台效果、最佳音響設計)與不能發現(最佳導演)的元素,都已經獲獎了,但相比如何探討卡夫卡的一生、窺探他的創作心路歷程,似乎更是來得具吸引力。在那七個箱子裡收藏著的《巢穴》、《致父親的信》、《判決》、《流刑地》、《蛻變》、《給米蓮娜的情書》、《論寓言》、《小寓言一則》、《格言》、《審判》、《城堡》、《頂層樓座》及《饑餓藝術家》等多部著作,都曾刻劃著卡夫卡的思想、記錄著他的情感,如果真的要用火把它們全數燒光,可能只需十來分鐘便可化為灰燼,但在兩小時的戲劇演出裡,導演陳恆輝將會如何呈現箱子裡的文字? 在事先張揚的「多媒體錄像、強烈的舞台意象及獨特的演出風格」宣傳下,《卡夫卡的七個箱子》裡躲藏於七個箱子內的卡夫卡,又會是一個怎麼樣的角色

上一篇:觀星者

下一篇:淺談《靈猴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