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2 17:46:02寶寶

孕婦保胎需要注意什麼?

   
保胎

    對於想要孩子的夫婦來說,如何將得之不易的受孕機會給抓住,這就是保胎的來由。有史以來,保胎就是醫學上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

    保胎的條件

    保胎必須是在胚胎存活的情況下方可進行。胚胎存活的指征是早期妊娠反應存在,尿妊娠試驗陽性,血絨毛膜促性腺激素陽性,患者症狀好轉或消失,如腹疼減輕,陰道流血減少或停止,早期B超檢查有胎芽發育及胎心反射,子宮隨妊娠月份增大,妊娠12周後可觀察到胎動,羊水平面隨妊娠月份增大。並要多次連續檢查後,確定胎兒存活。

    保胎的方法

    1 一般療法 臥床休息,禁止性生活,減少不必要的陰道檢查。

   2 精神療法 對患者給予精神鼓勵,使其情緒穩定,增強信心。

    3 藥物保胎 適當口服鎮靜劑,如魯米那、利眠寧,腹疼下墜者給舒喘靈4.8mg,每日3;黃體功能不足者,每日注射黃體酮20mg;其次可輔以維生素E、甲狀腺素粉(適用於甲狀腺功能低下者),同時也可借助祖國醫學的成功經驗,用中醫中藥保胎。

    4 保胎期限 保胎時間原則上2周,2周後症狀無好轉,提示胚胎可能發育異常,需進行B型超聲波檢查及β-HCG測定,決定胚胎狀況,給以相應處理,必要時應終止妊娠。

  保胎時需注意的問題

    不能勉強保胎,特別是盼子心切的夫婦,要認真聽取醫生的意見,不可盲目保胎,以免造成稽留流產、感染,造成子宮內膜炎症或輸卵管炎而致不孕。或因稽留時間過長,發生凝血功能障礙,導致DIC,危及生命。

    實踐證明,只要正確掌握保胎的指征與方法,就能獲取保胎的成功。

    怎樣看待保胎及保胎藥物對優生的影響?

  流產發生的原因80%左右是孕卵及胚胎發育的異常,其次才是由母體的病變及外界的因素引起。從優生優育和遺傳角度來看,應該認為大多數的流產是一種自然淘汰,勉強保胎並沒有多大意義,保胎也較難成功。

  對於自然流產,關鍵應該是預防為主。一旦出現流產徵兆,均以絕對臥床休息為主,藥物治療為輔,較為常用的是黃體酮。實際上黃體酮保胎作用面很窄,僅適用於自身孕激素分泌不足而出現流產徵兆者。對黃體功能不足者,如有受孕可能,自基礎體溫上升的第3天起給予黃體酮治療,妊娠後持續用藥到妊娠第9周至第10周。

 盲目保胎是不足取的。少數濫用保胎藥物黃體酮,可能造成女胎男性化,男胎可能出現生殖器官畸形。大多數情況非但不能保住胎兒,反而增加醫生施行手術的難度,增加流產婦女盆腔感染及子宮出血量。因此,應聽從醫生的指導,全面衡量保胎與否,以便及時得到正確處理。

流產與保胎

    流產按照新的醫學觀點是自然淘汰的過程,它可以去劣存優,從而達到少生優生。但對盼子心切、久治不孕的患者,一旦懷孕後出現流產的先兆,就得應慎之又慎,採取恰當的措施,既不姑息養劣,又不盲汰優良。

  流產的概念及因素

    流產是指妊娠不足28周胎兒體重不足1000g而終止者稱流產。流產發生在12周前者為早期流產,發生在妊娠12周至不足28周者稱晚期流產。引起流產的原因很多,但是主要分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胚胎方面的因素

    孕卵異常是早期流產的主要原因,發生在妊娠8周以內者占80%。從檢查早期流產排出物看,胚胎往往發育不全或完全枯萎,有時僅存羊膜囊,而見不到胚胎,絨毛呈退行性改變。孕卵異常多與遺傳因素有關,常見為染色體數目異常,如三體性、單行性與多倍體。其次為結構異常,如染色體斷裂、倒置、缺失、易位。40歲以上的婦女因年齡大,附著於染色體的絲老化,染色體不分離的頻率增多,易發生三體性及單體性而致流產率升高。

    母體因素

    1 母體患全身性疾病 如急性感染高熱可引起子宮收縮而流產;細菌毒素或病毒(單純癌疹病毒、巨細胞病毒)通過胎盤進入胎兒血循環,使胎兒死亡而流產;孕婦患嚴重貧血或心力衰竭致胎兒缺氧,可能引起流產。

    2 生殖器官疾病 孕婦子宮發育異常及腫瘤(如雙角子宮、縱隔子宮、子宮肌瘤等)均影響胎兒發育而流產。

    3 內分泌因素 主要是黃體功能不全,由於卵巢功能不良伴孕酮分泌不足或缺乏,引起子宮內膜發育不良,不能維持妊娠而流產。甲狀腺功能低下者,也可因胚胎發育不良而流產。

     免疫因素

    主要是母體免疫排斥胎兒的結果,可能有以下兩方面的機制:一是母體對胚胎抗原免疫反應不足或發生不適當免疫反應;二是母體免疫系統不能識別胚胎抗原。前者可能與母體特異的HCA位點(微量淋巴細胞毒)有關,後者可能與胎母細胞相容性增大有關。 

    其它因素

    如環境因素、中毒(如酒精、鉛、苯、氯丁二烯、氧化乙烯苯)、外傷、衣原體、支原體、弓形體感染,均可引起流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