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18 03:36:51七月

讀品:追風箏的孩子

  過去話劇演出的經驗,有一些背後準備的工作,是我時常想起的光景。由於大部分是從事演員這個部分,學習到很多演員該做的功課。除了大家想像當中的肢體訓練、情感表達、讀劇本…,我最感興趣的作業是演員自傳。

  就像我們常常可以在和友人交談中,從她/他坦開心胸提及的過往裡面,找尋現在屬於她/他個性理偏執或激越的來源一樣,一個角色自然也有她/他的成長背景。比較抽象的說法是,劇本裡的人物雖然是虛構,卻必須擁有活生生的經歷,演員才能更為真實的演出角色的生命。於是我們寫自傳,為所飾演角色建構出截至劇本出現的年齡之前的事件。

  「追風箏的孩子」(The Kite Runner)是本半自傳的小說,作家卡勒德‧胡賽尼將其阿富汗出生背景所發展的成長經驗,以亦僕亦友的角色哈山的互動來敘述、書寫。前述寫演員自傳的部分,是想對照這部作品不凡的地方。

  作者在書中鋪陳一段最轉折的橋段,應該就是在最後才知道,那為他所敬重的友人哈山,竟是他的親兄弟。面對這個親人,再度回憶起過往,許多事件的意義又被賦予更多不同更深刻的解讀,也許討厭的感覺會變成喜愛,狠心的感覺會變成無償的遺憾。

  寫演員自傳的過程中,最常面臨的殘酷面,便是對於自我建構成長過程當中的心理衝突。劇本給予的角色生命,以及角色講出的台詞、語調、方式,都將不斷與那個建構出的自己流於意識上的爭辯與妥協,於是演員自身才能越來越認識那個建構出的角色「自己」,之後演出的所有情緒也都將受到這個自己所影響。我就有過久久不能自己的經驗,因此非常能理解面對自己的窘境。

  眼睜睜的看見親手撕裂自己記憶行將癒合的傷口,劇痛豈只是皮肉的重又迸裂沁紅?

  作者高明之處,在於流暢的文筆卻絲毫沒有氾濫的情緒,非常難得。小說中的濫情世界,往往是一些作者不善處理的部分,更是許多言情小說之所以俗爛又吸引人的地方。然而胡賽尼卻僅僅使用了精準恰當的形容,便將每個感受勾勒出清楚的輪廓。深刻印象如一段形容盲眼算命術士的句子:深凹的雙眼如隨時等著爆發的沉寂火山,眼珠又彷彿看不見底的水銀。句子中透露著對算命術士斷言的崇敬及不可感知的神秘,簡單易懂又值得玩味。

  關於友情的書寫,幾乎無法懷疑胡賽尼的真誠,因為他是那麼坦白的將面對哈山曾有過卑劣的輕蔑的心態,以及同時又是那麼敬重哈山無私無求的良善。矛盾的兩種個性對比,透過作者如流水般細膩而自然的文字敘述,沖擊出一些力量,讓讀者很容易明白也容易投入其中,無法自拔。也許作者在重新面對這些事件的過程中,同時也重新認識了陌生部分的自己,甚至帶領讀者去面對自己的鄙陋。

  胡賽尼在「追風箏的孩子」當中,以童年記憶中阿富汗傳統追風箏習俗為引線,拉扯了友情的釣魚線,放一只略為破爛但顏色還能絢爛的風箏,在心目中的無垠天空飛翔;也間接給予讀者一些回饋,用心去感受身邊每個人的對待,就會發現其實他們付出是如此寬容。

  有沒有一個你記憶深刻的朋友呢?她/他跟你大部分的朋友不同,不一定多話,不一定馬上會想起來,不會在乎你的報答卻早已為你奉獻許多,哪怕她/他做過的其實只是不忘記給你微笑?

  或者我們也期許自己能成為別人心中這樣淡然又深刻的朋友。







  追風箏的孩子
  卡勒德‧胡賽尼 著/李靜宜 譯
  木馬文化出版
天婦羅老師 2007-01-26 14:30:05

看了書再看你配的這個照片就覺得...
有夠白爛

天婦羅老師 2007-01-26 14:27:44

這本書熱賣了一年多,我才找到讀它的興致
利用學期末的空檔讀了
很怕看到一半的時候,突然有學生或同事闖進來,
「陳老師,陳老師,......咦?妳怎麼淚流滿面?」

就像你說的,
作者處理很多場面都和通俗小說差不多
並沒有特別高明的寫作技巧
不過故事發展仍出乎意料

我只記得你寫過這篇書評
倒是忘了你透漏了故事情節
所以讀的時候,情緒衝擊很大
還好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