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12-24 14:58:20風塵驕子
中國近代的耶誕節
今年的十二月二十五日是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耶誕節。不過,由於中國並非基督教國家,所以耶誕節並不放假。以往放假是因為行憲紀念日而放假,而非因為耶誕節而放假。前段日子佛教團體以此作為要求佛誕節也要放假,其實是完全弄擰了。
打開中國的近代史,有很多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都是在十二月二十五日這一天發生或結束。首先最重要的便是『護國軍』的起兵。
民國四年(西元一九一五年),袁世凱偽造民意,準備於次年元旦改元『洪憲』,改國號為中華帝國,自稱皇帝。結果,雲南都督蔡鍔秘密擺脫袁世凱的監視,潛逃回到雲南,與雲南將軍唐繼堯、江西李烈鈞組織護國軍,宣佈推翻洪憲帝制,發動武裝討袁行動。十二月二十五日,雲南宣佈獨立,並且分三路向四川、貴州、廣西等地進兵。
接著,貴州、廣西、廣東相繼獨立,袁世凱陷入眾叛親離的絕境,次年三月二十二日被迫撤銷帝制。國父孫中山先生譽為『再造共和』,甚至主張將十二月二十五日訂為中華民國的國慶日。
時間來到了西元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張學良與西安綏靖公署、第十七路軍總指揮楊虎城兩人共謀,發動兵變,挾持蔣介石,希望逼使蔣氏放棄剿共內戰,與中國共產黨合作,共同抗日。史稱『西安事變』或『雙十二事變』。
由於國內輿論的壓力,以及宋美齡的奔走,最後在蔣介石同意放棄剿共之後,張學良於十二月二十五日親自送蔣是離開西安,回到南京。然而從此以後,張學良與楊虎城便也失去了戰場,也失去了參加抗日的權利。
越過民國一九四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的憲法頒布,將眼光放到西元一九七八年。這一年的十二月十六日凌晨,台北接到美國決定和中華民國斷交的消息。因為極為突然,震撼台灣各界。總統蔣經國獲得消息,隨後發布緊急命令,軍事單位戒備,一切競選活動即日起停止,並且製造恐怖氣氛壓制黨外勢力。美國談判代表團抵台,當局也動員學生去示威抗議。
對黨外而言,選舉是當時黨外發展最重要、甚至唯一的運動策略。停止選舉對檔外事一個重大打擊。因此黨外人士紛紛尋求對策,先在省議員張俊宏家中討論,稍晚與紛抵台北的黨外人士在助選團總部連署〈社會人士對延期選舉的聲明〉,主張從速恢復選舉活動。此外,為了凝聚力量對抗可能的危機,黨外人士擬定十二月二十五日於國賓飯店召開「國是會議」。
二十五日當天,國賓飯店因為受到政治壓力無法租借,黨外人士只好回到助選團總部。數十人擠在侷促的空間,陸續由余登發等六人發言,許信良作專題演說;會後發表〈黨外人士國是聲明〉,強調黨外人士擁護民主憲政與愛好和平的立場,並主張台灣的命運應由一千七百萬人民自行決定。
此一時期的黨外透過最大公約數集結各方力量,在此斷交的低氣壓下,黨外並未喪失凝聚及擴展組織的意志,前高雄縣長余登發即表示願意出面領導,以其財力協助黨外人士繼續活動。於是擬定二月一日在高雄舉辦一千兩百桌的民主餐會,將黨外勢力往南擴展,完成助選團時期已具雛形的組織化工程。不料,一月二十一日凌晨五時,余登發竟以『涉嫌參與匪諜吳泰安叛亂』罪名遭逮捕,稍後,其子余瑞言亦遭逮捕。
黨外人士獲知捕消息後,隨即緊急聚會張德銘律師事務所。許信良判定此乃國民黨大舉逮捕黨外人士的開端,必須強力回應;走上街頭成為命運交關的賭注。決議遊行後,先進行初步的工作分配,分頭展開聯繫,部分人士再到霧峰省議會聚集。驚懼恐怖的年代,尚難直言走上街頭,只能以前往余家『慰問』的方式聚合大家,亦免消息走漏。一月二十二日早上,二十幾位黨外人士披上名條,舉起「堅決反對政治迫害」、「立即釋放余登發父子」的旗幟,在警調單位的干擾下,走出台灣民主運動劃時代的第一步—橋頭遊行。
中國近代史的十二月二十五日,有著許多比起耶誕節更加重要的意義。十二月二十五日,確實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
打開中國的近代史,有很多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都是在十二月二十五日這一天發生或結束。首先最重要的便是『護國軍』的起兵。
民國四年(西元一九一五年),袁世凱偽造民意,準備於次年元旦改元『洪憲』,改國號為中華帝國,自稱皇帝。結果,雲南都督蔡鍔秘密擺脫袁世凱的監視,潛逃回到雲南,與雲南將軍唐繼堯、江西李烈鈞組織護國軍,宣佈推翻洪憲帝制,發動武裝討袁行動。十二月二十五日,雲南宣佈獨立,並且分三路向四川、貴州、廣西等地進兵。
接著,貴州、廣西、廣東相繼獨立,袁世凱陷入眾叛親離的絕境,次年三月二十二日被迫撤銷帝制。國父孫中山先生譽為『再造共和』,甚至主張將十二月二十五日訂為中華民國的國慶日。
時間來到了西元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張學良與西安綏靖公署、第十七路軍總指揮楊虎城兩人共謀,發動兵變,挾持蔣介石,希望逼使蔣氏放棄剿共內戰,與中國共產黨合作,共同抗日。史稱『西安事變』或『雙十二事變』。
由於國內輿論的壓力,以及宋美齡的奔走,最後在蔣介石同意放棄剿共之後,張學良於十二月二十五日親自送蔣是離開西安,回到南京。然而從此以後,張學良與楊虎城便也失去了戰場,也失去了參加抗日的權利。
越過民國一九四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的憲法頒布,將眼光放到西元一九七八年。這一年的十二月十六日凌晨,台北接到美國決定和中華民國斷交的消息。因為極為突然,震撼台灣各界。總統蔣經國獲得消息,隨後發布緊急命令,軍事單位戒備,一切競選活動即日起停止,並且製造恐怖氣氛壓制黨外勢力。美國談判代表團抵台,當局也動員學生去示威抗議。
對黨外而言,選舉是當時黨外發展最重要、甚至唯一的運動策略。停止選舉對檔外事一個重大打擊。因此黨外人士紛紛尋求對策,先在省議員張俊宏家中討論,稍晚與紛抵台北的黨外人士在助選團總部連署〈社會人士對延期選舉的聲明〉,主張從速恢復選舉活動。此外,為了凝聚力量對抗可能的危機,黨外人士擬定十二月二十五日於國賓飯店召開「國是會議」。
二十五日當天,國賓飯店因為受到政治壓力無法租借,黨外人士只好回到助選團總部。數十人擠在侷促的空間,陸續由余登發等六人發言,許信良作專題演說;會後發表〈黨外人士國是聲明〉,強調黨外人士擁護民主憲政與愛好和平的立場,並主張台灣的命運應由一千七百萬人民自行決定。
此一時期的黨外透過最大公約數集結各方力量,在此斷交的低氣壓下,黨外並未喪失凝聚及擴展組織的意志,前高雄縣長余登發即表示願意出面領導,以其財力協助黨外人士繼續活動。於是擬定二月一日在高雄舉辦一千兩百桌的民主餐會,將黨外勢力往南擴展,完成助選團時期已具雛形的組織化工程。不料,一月二十一日凌晨五時,余登發竟以『涉嫌參與匪諜吳泰安叛亂』罪名遭逮捕,稍後,其子余瑞言亦遭逮捕。
黨外人士獲知捕消息後,隨即緊急聚會張德銘律師事務所。許信良判定此乃國民黨大舉逮捕黨外人士的開端,必須強力回應;走上街頭成為命運交關的賭注。決議遊行後,先進行初步的工作分配,分頭展開聯繫,部分人士再到霧峰省議會聚集。驚懼恐怖的年代,尚難直言走上街頭,只能以前往余家『慰問』的方式聚合大家,亦免消息走漏。一月二十二日早上,二十幾位黨外人士披上名條,舉起「堅決反對政治迫害」、「立即釋放余登發父子」的旗幟,在警調單位的干擾下,走出台灣民主運動劃時代的第一步—橋頭遊行。
中國近代史的十二月二十五日,有著許多比起耶誕節更加重要的意義。十二月二十五日,確實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