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6-07 09:59:56風塵驕子

不負責歷史講評-將欲取之必先與之

《老子》第三十六章有這麼一段話,「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這一段文字使《老子》一書被貼上陰險權謀的標籤,雍正帝與八阿哥胤禩之間的爭權鬥爭,卻充分地將《老子》的這一段主張徹底實踐。
雍正帝要面對朝中擁有高支持度的胤禩,十分明白雖然自己的『名份』已定,胤禩仍然有實力對雍正帝採取『不合作主義』,使自己的權力被架空。為了要奪權,雍正帝不得不先給胤禩一個『總理王大臣』的頭銜,並且由其主掌朝政。這樣一來,支持胤禩的大臣們便不可能倒胤禩的台,雍正帝身為皇帝,自然可以透過胤禩而貫徹政令。同時胤禩雖然主掌大權,在主政的過程中必定會有瑕疵出現。等到大勢穩定之後,雍正帝可以藉由這些瑕疵,再一一的進行整肅與清算。
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便曾經說過,「常有這樣的情形,就是只有喪失才能不喪失,這是『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的原則。如果我們喪失的是土地,而取得的是戰勝敵人,加恢復土地,再加擴大土地,這是賺錢的生意。」很明顯的,雍正帝分出部分權力,所求的不只是『安定政局』,還要打敗政敵,奪取更多權力,取得全面性的勝利。
胤禩當然也很清楚雍正帝的用意,但是在皇帝『名份』已定的情況下,胤禩也只能『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老子》第二十八章),硬著頭皮接下『總理王大臣』一職,以免被雍正帝找到理由提前發難。以暫時性的合作,為自己爭取轉圜的時間與空間,只要胤禩能夠先穩住目前的局面,然後取得眾臣的合作與支持,他仍可以靠著挾群臣以令天子,有機會反敗為勝。
其實在歷史上,關於『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的例子不勝枚舉。《韓非子‧說林下》中有一段文字記載了智伯攻打仇由國的故事。
智伯打算攻打仇由國,卻因為通往仇由國的道路險阻不通,即使勞師動眾也沒有太大的把握能夠獲勝。於是智伯便鑄造了一具大銅鐘,說是要送給仇由國國君。仇由國國君得知大悅,準備命人開山闢道,方便大鐘運到仇由國。
仇由國的大臣赤章曼枝進諫道:「贈送鐘鼎重器向來是小國服事大國的做法,如今大國送鐘給仇由國,軍隊必然隨後就到,我們千萬不可以接納這座大鐘。」
仇由國國君不相信赤章曼枝的話,決意接納這座大鐘。赤章曼枝便離開仇由國,投奔齊國。當大鐘送到仇由國之後,智伯的大軍便跟著到達仇由國境,將仇由國消滅了。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的原則也可以運用在商場上。現在是一個消費者覺醒,資訊透明化的時代。消費者愈來愈在意自己付出的每一分錢,因此任何公司若不能常常以價值為經營核心,不能持續提供物超所值的產品,那麼無論它曾經擁有多麼響亮的品牌,也都難逃客戶流失的命運。懂得顧客的心,有助於贏得顧客的心。企業若是能夠了解『顧客價值』的意義,投顧客之所好,注意顧客們的需求,仔細分析公司對這些需求應有的回應,全力為顧客創造價值,讓顧客以滿意的心情,願意一再重覆的光臨消費,成為公司忠誠的支持者。
簡單的說,就是採用新的觀點、新的工具、新的系統、新的技術提供產品或服務,讓消費者耳目一新,感到更方便、更滿意,為顧客創造價值。顧客是以自我利益為優先考量,所以非常多變、現實、易忘甚至無情。根據多項消費者調查研究的結果顯示,他們絕對不會因為過去對於某公司的產品十分滿意,而在如今選購其他物品時,放棄買到更好東西的機會而執意購買該公司的產品,『品牌導向』並不是消費者進行消費時唯一的考慮因素。企業經營者必須改變經營心態,朝向尊重顧客價值的方向努力,也就是不斷滿足顧客需求,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繼續生存,乃至於繁榮興盛。
舉例來說,全球知名的國際快遞公司DHL在國內電信總局開放了國內行動數據的經營業務後,開始在每輛車上加裝行動數據機,服務人員只要將掃描器插入行動數據機內,即刻透過基地台傳輸至總公司的主機上,即時更新資訊,並在五分鐘內將資訊傳遞到國外網站,讓身處國外的客戶也能輕易掌握貨品動向。
這套數據通信系統僅在初期的研發及硬體設備投資,便已超過一千萬元,只為了將貨品的處理資訊從二個小時縮短為五分鐘,但是這一個多小時的差距,便可能為DHL創造更多的顧客價值。
正所謂,『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廉,人廉我轉』的經營原則,以轉進迂迴代替直接進攻,放棄小的利益以謀取更大的收穫,這是『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