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04 21:08:34mac

青少女避孕的政策

社論》春暖花開--青少女避孕的政策
2009/04/30

性是本能,如同五月春暖,桐花會在許多幽谷谿徑盛開一樣的自然。

青少女懷孕與人類歷史一樣悠久,我們哪一個不是青少女懷孕的後代?性的衝動與力量早已銘記在人類基因;但是,青少女懷孕為什麼成了文明社會必須防堵的要務呢?

英美的社會和輿論會季節性地哀嘆他們極高的青少女生育率,而我們的公益團體也會不時提醒台灣青少女生育率是東亞最高的嚴重性,並且和台東聖母醫院一樣,希望大眾捐款來支持其行動和宗旨。

我們該稱這種募款是美麗的錯誤,還是烏龍募款呢?

青少女懷孕在三代以前還是普遍現象,為什麼現在是禁忌,是醜聞,甚至還可能違法?原因無他,只因社會演化,以小家庭為核心的工商業生活,太早生小孩是投資太高,經濟效益低,而生物代價太大的不智之舉。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上周宣布,將不需醫師處方就可以購買事後避孕丸的年齡從十八歲降到十七歲。這項宣布是根據聯邦法官柯爾曼的裁決而來的,法官認定前布希政府規定十八歲以上才可以拿藥是政治立場,而非科學考量,因而命令讓十七歲的女孩就能拿藥,法官並且要求評估是否應該取消年齡限制。

緊急避孕丸是兩顆高劑量的黃體素,婦女在性交之後三天內服用,可以減少懷孕機會。從現在開始,美國十七歲以上的婦女只要出示證明,就可以在藥局購買。

表面上,這是區區一歲的爭議,但在美國已經吵了十年,換了三任管理局局長。儘管緊急避孕藥安全性高,有助於減少墮胎,而美國醫界人士、健康專家和管理局顧問都曾建議不需醫師處方和年齡限制,但在布希當權期間,這些建議都不被接納。

每個國家都相當重視自己國家的青少女生育率;台灣也不例外,內政部統計處每年都有這一項目的統計,最近的數字顯示台灣十五至十九歲的青少女生育率為千分之六,這個數字到底是高,還是低?

我們不妨將台灣的數字和英美比較一下,就可以知道我們應該讚美我們的青少年,還是可以將食指指向他們。統計顯示,台灣未成年少女的生育率從二○○三年的千分之十二點九,逐年下降到二○○六年的千分之六點六,英國在這一年的青少女生育率是千分之二十六,美國則為千分之四十二,是台灣的六倍多。

看來我們應該讚美台灣青少年的表現才是。但是,台灣青少女生育率的下降趨勢也可能是選擇墮胎增加的結果。

與西方社會比較,台灣對於青少女生育的支援和福利補助太少,這可以解釋為什麼許多青少女被迫選擇在廁所生小孩,或者生產之後立即棄養嬰兒。另外,青少女懷孕往往是反映貧富差距以及城鄉發展不均的結果。

台灣教育體系長期忽略,甚至逃避性教育也有責任;許多中年人對當年老師跳過健康教育裡的性教育課程而不教的那一幕還有很鮮明的記憶。現在,台灣人可以輕易地在第四台、網路、八卦雜誌以及街頭,處處看見色情;如果台灣的健康、教育和社會政策,不用更開放的知識和態度來迎戰的話,未來青少女懷孕的挑戰還恐怕真的會變得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