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17 23:22:41mac

創紀錄的英國新工黨


剛落幕的英國國會大選,湯尼布萊爾領導的工黨創下英國議會政治的新紀錄,連續兩度以排山倒海的多數擊潰保守黨(413對166席)。勇敢的保守黨黨魁威廉海格次日早晨趕回倫敦保守黨總部,在群眾不捨及同情的簇擁之下出乎意料地迅速辭去黨魁,留下一個喪失自我定位,為歐元分裂,群龍無首,士氣低落的偉大政黨。
英國雖是歐洲聯盟成員,但由於兩次世界大戰的緣故,對德法兩國主導的歐盟存在極大的不信任感。混雜著對單一貨幣經濟體前景的疑慮加上民族主義的作祟,民意調查顯示七成的英國民眾反對放棄英鎊而改採歐元。於是為期一個月的競選和政策辯論,保守黨陣營的主軸便是「搶救英鎊」(Save Pounds),另一次軸即抄襲小布希共和黨的「減稅政策」。選後證明這些口惠而不實的短線操作是騙不了有偉大悠久民主歷史的英國民眾。
傳統上,工黨的支持群眾以工人階層為主,近年來則早已蛻變成中產階級的政黨。過去工黨主持經濟財政的能力一向不被肯定,或許適逢國際景氣的好運氣,加上現任財政大臣的謹慎開支,過去四年工黨執政之下的英國享受了近百年來罕見的經濟榮景。雖然同時間英國鐵路事故頻傳,死傷慘重,英國的教育及醫療投資也都不如其他西歐國家,然而這是英國的陳年舊病,沒有人當真以為短時間便可治癒,更何況工黨近兩年挹注於醫療的支出是前所未見的大手筆。因此除了每日電訊報、每日郵報(Daily Mail)仍強烈支持保守黨之外,英國媒體保守陣營的主要旗幟如經濟學人雜誌,泰晤士報,財經日報(Financial Times)都在社論中倒向工黨。原因無他,即今日的工黨早已改頭換面成了所謂的「新工黨」,不再是政治光譜中刻板的左派,而早已向中間靠攏,右派聖壇「柴契爾主義」的光環,在媒體簇擁之下,早已不知不覺的加封在布萊爾頂上。囊括左邊,中間及保守黨內的左派旁觀勢力,工黨焉有不大勝之理。
英國工黨的崛起是所有民主國家政黨羨慕的榜樣,除了領袖的魅力之外,洞悉民怨和劍及履及的效率都是不可或缺的。英國的選舉都選在工作日,從清晨七時開始至晚間十點截止。電視實況轉播從十點半開始一直到次日下午一時,螢幕裡的布萊爾及記者們沒有一絲倦容,敬業精神一流。首相凌晨三時在英格蘭北部其選區開票所得勝後,按傳統與其他候選人同台握手,並即席演說感謝選民,清晨搭機回倫敦向女王報告,接著回唐寧街10號門前向全國演說並和家人接受媒體照相,下午召集閣員宣佈新的內閣改組,沒有充沛體力和妥當安排行嗎?為了反駁部份媒體給他加的「湯尼國王」封號,在趕往白金漢宮的途中,英國民眾從直昇機實況轉播下,清楚地看到首相搭乘普遍的國產轎車(而非捷豹-Jaguar大車)乖乖地和其他車陣在數個紅綠燈前耐心等候,有國王是這樣幹的嗎?相對而論,又有誰能否認政治不是極高明的「化妝術」,而政客是極出色的演員呢?作為老板的選民喜歡「湯尼國王」這齣連續劇才是工黨成功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