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2-01 20:22:55Macoto Chen

政黨政治:國會議長選後的政治發展

二○○五年二月一日謝長廷就職閣揆而國會正副議長改選也已經結束了,惟這場國會龍頭改選到底具有何種指標意義,影響又是為何呢?另本篇文章業在2005/02/02登載於中國時報A15版論壇專論,該報標題為「政黨和解有望?」請看......

  儘管國會龍頭改選之前,面對綠軍的蘿蔔利誘、割喉威脅,泛藍內部雜音不斷、漣漪四起,但在連、宋兩位主席戮力督軍固票並祭出「黨紀」之後,立法院正副院長還是由國親搭配的王金平、鍾榮吉勝出。

  實際上,最值得注意的是,這場國會龍頭改選的指標意義到底為何?尤其是,對行政立法的互動關係、政黨政治的未來發展,以及政治精英的可能走向而言,到底會產生何種影響,就需吾人持續關注並給予評估。

  首先,對行政立法的互動關係來說,由於這場選舉藍軍已經充分展現立委選後的「首度團結」氣勢,加諸國會龍頭改選業已拍板定案,故短期內國會的權力風暴將暫時停止。因此,即使日後綠軍的威脅利誘並不會就此打住,惟將不至於構成對藍軍「軍心」的實質威脅。相反的,面對朝小野大的治理結構,剛就職的閣揆謝長廷反須以更柔軟的政治身段、更聰穎的政治智慧,即以其「沙西米刀」(這是外界給謝揆的稱號)的乾淨俐落、不紊不亂,俾以改善行政立法的互動僵局。

  也就是說,對「治大國如烹小鮮」的謝揆而言,今後必須再從「挾菜哲學」迅速地轉換為「煮菜哲學」,而以更靈巧、更細膩、更柔和的刀法,面對藍軍國會的雷擊壓力、質詢監督,始能化解分裂式政府結構的統治危機。不過,謝揆作為陳總統直接面對國會權力的法定代理人,到底能夠擁有多大的自主空間,而得以表現「沙西米刀流」的個人特色、政治特質,則取決於阿扁總統的授權範圍或容忍程度,這倒無法一概而論。

  其次,就政黨政治的發展變遷而言,這場選舉固然是泛藍聯盟的勝利,但精確的說,卻是親民黨保住政治命脈的背水一戰。因為原先「民親合作」所釋放出來的政治訊息、和解氣氛,固然仍是多數中間選民的樂觀期待,但卻是部分橘軍選民之所以轉回正藍(國民黨)的關鍵因素;如今親民黨的一票未跑,就表示日後即使民親繼續合作,則其合作的場域也不會是以「權位交換」為主,而是以「議題合作」或是「選舉聯盟」為其主軸,這對良性的政黨政治發展而言,卻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質言之,親民黨將得與國民黨保持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兩黨可以是「在野聯盟」,也可以是「兄弟友黨」,卻未必會是「鐵血聯盟」。因為,親民黨亦得與民進黨保持既敵對又合作的關係,而未必就會選擇與國民黨正式合併,而消滅自己。也就是說,假如國親兩黨沒有正式合併的話,則親民黨勢將持續游走於藍軍的國民黨與綠軍的民進黨之間,不僅可以保有該政黨的自主性,同時亦得藉由左右逢源的議價空間而隨時「漁翁得利」,例如此次親民黨的鍾榮吉取得國會副院長寶座,就可以如此解讀。

  當然,若國親合作係確認為百分之百的「鐵血聯盟」者,則對台聯黨的未來發展而言,仍不至於泡沫化;畢竟民進黨若沒有台聯黨的協力,也是無法漸次逐步趨向於國會席次過半的終極目標。反之,若親民黨選擇適當的時機或議題,而與民進黨合力過半、共享權力、聯合立法的話,則表示台聯黨對民進黨而言,就已經沒有利用的剩餘價值了;且國民黨也將備感「權力根基流失」的潛在威脅,例如就不可能拿下國會龍頭寶座而穩住局部江山,也沒有辦法得行使監委名單的拒審或不同意權而抵制阿扁。

  整體而言,就政黨政治的發展趨勢來說,發球權目前似乎又轉回到親民黨的手中,國民黨必須躲得小心翼翼,但也必須接得穩而不能失手;否則會是致命的一擊!另外,對民進黨或台聯黨而言,發球權既然又回到親民黨的身上,就必須靜觀其變而不能急於出手,也不能急著接招,畢竟得看法案的議題主張、審查進度,甚或是內閣改組的幅度而定。

  第三,就政治精英的可能走向而言,此次國會龍頭改選的結果,則另已顯示連戰、宋楚瑜,以及王金平等藍軍前輩的領導地位依然鞏固,短期內還不至於有所動搖,除非自己棄權;於此同時,對馬英九、朱立倫、胡志強等「接班梯隊」的發展空間言,似乎會因此受到某種程度的擠壓,儘管藍軍內部也另傳出必需「世代交替」的政治口號。

  至於,對綠軍的政治精英來說,尤其是對有意角逐二○○八年總統寶座者而言,既然沒有泛綠的國會龍頭或副座,這就表示「內部的競爭對手」已經少了一位。但更重要的是,對綠軍而言,如何佈局年底縣市長的百里侯選戰,則是民進黨推動「全面執政」的當務之急。因此,可以預期的是,國會龍頭改選之後,輿論焦點就即刻會再轉至「誰」是藍綠雙方百里侯的話題了!

--------------------------------------------------------
本篇文章業在2005/02/02登載於中國時報A15版論壇專論,該報標題為「政黨和解有望?」,又內文經報社編輯修正為:

  儘管國會龍頭改選之前,面對綠軍的蘿蔔利誘、割喉威脅,泛藍內部雜音不斷、漣漪四起,但在連、宋兩位主席戮力督軍固票並祭出「黨紀」之後,立法院正副院長還是由國親搭配的王金平、鍾榮吉勝出。這場國會龍頭改選的指標意義到底為何?尤其是,對政黨政治的發展,到底會產生何種影響?

  首先,對行政立法的互動關係來說,由於這場選舉藍軍已充分展現立委選後的「首度團結」氣勢,加諸國會龍頭改選業已拍板定案,故短期內國會的權力風暴將暫時停止。因此,即使日後綠軍的威脅利誘並不會就此打住,惟將不至於構成對藍軍「軍心」的實質威脅。相反的,面對朝小野大的治理結構,剛就職的閣揆謝長廷反須以更柔軟政治身段、更聰穎的政治智慧,即以其「沙西米刀」(這是外界給謝揆的稱號)的乾淨俐落、不紊不亂,俾以改善行政立法的互動僵局。

  也就是說,對「治大國如烹小鮮」的謝揆而言,今後必須再從「夾菜哲學」迅速地轉換為「煮菜哲學」,而以更靈巧、更細膩、更柔和的刀法,面對藍軍國會的雷擊壓力、質詢監督,始能化解分裂式政府結構的統治危機。不過,謝揆作為陳總統直接面對國會權力的法定代理人,到底能夠擁有多大的自主空間,而得以表現「沙西米刀流」的個人特色、政治特質,則取決於阿扁總統的授權範圍或容忍程度,這倒無法一概而論。

  其次,就政黨政治的發展變遷而言,這場選舉固然是泛藍聯盟的勝利,但精確的說,卻是親民黨保住政治命脈的背水一戰。因為原先「民親合作」所釋放出來的政治訊息、和解氣氛,固然仍是多數中間選民的樂觀期待,但卻是部分橘軍選民之所以轉回正藍(國民黨)的關鍵因素;如今親民黨的一票未跑,就表示日後即使民親繼續合作,則其合作的場域也不會是以「權位交換」為主,而是以「議題合作」或是「選舉聯盟」為其主軸,這對良性的政黨政治發展而言,卻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質言之,親民黨將得與國民黨保持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兩黨可以是「在野聯盟」,也可以是「兄弟友黨」,卻未必會是「鐵血聯盟」。因為,親民黨亦得與民進黨保持既敵對又合作的關係,而未必就會選擇與國民黨正式合併,而消滅自己。也就是說,假如國親兩黨沒有正式合併的話,則親民黨勢將持續游走於藍軍的國民黨與綠軍的民進黨之間,不僅可以保有該政黨的自主性,同時亦得藉由左右逢源的議價空間而隨時「漁翁得利」,例如此次親民黨的鍾榮吉取得國會副院長寶座,就可以如此解讀。

  當然,若國親合作係確認為百分之百的「鐵血聯盟」者,則對台聯黨的未來發展而言,仍不至於泡沫化;畢竟民進黨若沒有台聯黨的協力,也是無法漸次逐步趨向於國會席次過半的終極目標。反之,若親民黨選擇適當的時機或議題,而與民進黨合力過半、共享權力、聯合立法的話,則表示台聯黨對民進黨而言,就已經沒有利用的剩餘價值了;且國民黨也將備感「權力根基流失」的潛在威脅,例如就不可能拿下國會龍頭寶座而穩住局部江山,也沒有辦法得行使監委名單的拒審或不同意權而抵制阿扁。

  整體而言,發球權目前似乎又轉回到親民黨的手中,國民黨必須躲得小心翼翼,但也必須接得穩而不能失手;否則會是致命的一擊!另外,對民進黨或台聯黨而言,發球權既然又回到親民黨的身上,就必須靜觀其變而不能急於出手,也不能急著接招,畢竟得看法案的議題主張、審查進度,甚或是內閣改組的幅度而定。

  此次國會龍頭改選的結果,也顯示連戰、宋楚瑜,以及王金平等藍軍前輩的領導地位依然鞏固,短期內還不至於有所動搖;對馬英九、朱立倫、胡志強等「接班梯隊」的發展空間言,似乎會因此受到某種程度的擠壓。至於,對綠軍精英,尤其是對有意角逐二○○八年總統寶座者而言,既然沒有泛綠的國會龍頭或副座,表示「內部的競爭對手」已經少了一位;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布局年底縣市長的百里侯選戰,已是民進黨推動「全面執政」的當務之急。(作者陳朝建為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研究所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