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03 22:33:00M圈管理員

一百分鐘快讀北京歷史




   一百分鐘快讀北京歷史

    ——談《馬前馬前》

    十一月初,由國家話劇院主辦的“靑年戲劇人PK營”演出季在北京國家話劇院正式拉開序幕,而首先為PK營演出季打頭陣的劇目名為《馬前馬前》,導演就是近年北京矚目的靑年導演領軍人物——黃盈。《馬前馬前》是黃盈繼《棗樹》、《鹵煮》之後的“北京三部曲”收官之作。和前兩部戲“現實主義”風格濃厚、以小見大的形式有所不同,《馬前馬前》的主題宏大得多,涉及到了整個北京城的起源、建設、變革和發展。

    “馬前”是相聲術語,意思是“快點兒”,經常在趕時間、趕節奏的時候使用。在《馬前馬前》裏,“馬前”保留了“快點兒”的原意,不僅被定義為劇中幾代主人公的名字,又象徵北京在經歷着“馬前”的巨大變化。

    一進去你會發現劇場被塑膠泡沫做成的城牆嚴嚴實實的包裹了起來,正對劇場入口的牆上雕出長城,場中放了一條護城河與小橋,觀衆被要求坐在兩邊,劇場的工作人員向每位觀衆發一塊泡沫城磚作坐位之用,而隨後的一百多分鐘觀衆都需要帶着這塊泡沫四處走動。稍作安頓不久,工作人員就向每位觀衆送上熱乎乎的飮料,讓剛從寒冷街道進劇場的觀衆暖暖身子。喝着等着,一個個身穿白衣服扮作科學家的演員進場,吿訴觀衆他們手中一本馬史的家族族譜,這族譜能夠了解到北京的起源和鮮為人知的秘密,所以要回到三千多年前的北京去了解歷史,但因為馬史族人的名字不能公開,所以以“馬前”這個名字為代號,又因為演出時間有限所以必須快演。因此,一次開宗明意的“快演”之旅就開始了。

    宣佈了演出立即開始之後,演員們再一次走到觀衆身邊為他們加添飮料,但這一次不是為了讓觀衆暖和,而是為了打開演出的序幕。演員吿訴觀衆這不是單純的飮料,而是一種可以穿梭時空的藥物,只要所有人一同飮就能回到過去。導演巧妙地運作了這種小玩意,變成很有趣的開場儀式,並為之後觀演上的互動建立基礎關係。就是這樣,演員跟觀衆一同舉杯,燈光一轉,元朝忽必烈定都北京的一幕就此開始。

    演員一會兒吿訴你這兒是積水潭,一會兒吿訴你那兒是後海,很快元大都的地圖就清楚地在腦子形成了。但剛剛建立起概念的時候,所有觀衆都被通知元朝結束了,劇場中間的城河及小橋都撤走,演員換上了明朝衣服手提着鐵鍊,要求所有觀衆用窩底下夾着城磚當細軟,一個跟一個地拿着鐵鍊,一起走到劇場的左方才能坐下。模擬了明朝朱棣遷都強迫百姓搬遷北京的一幕。隨後演員拿出一個個用塑膠泡沫做成、像是售樓模型的北京舊有地標放在其餘的空間上,地安門、東西長安街牌樓等等……明朝朱棣規劃的北京城亦出現在觀衆眼前。

    很快明朝結束,模型被撤走。演員們拿出傳統快板,利用快板的內容吿訴觀衆已經到了清末義和團對抗八國聯軍的時候了。這一幕戲觀衆是站着觀看的,演員們在劇場左右兩邊的高台上演出,觀衆隨着故事發展跟着演員在劇場兩邊走動兩次之後,突然在劇場左下方,一輛用塑膠泡沫製成,比例為一比一的火車頭衝破牆壁來到觀衆面前,同時演員亦吿訴觀衆清朝結束了。

    今次演員要求觀衆一邊唱着建國初期歌頌工人階層的歌曲《咱們工人有力量》,一邊拿出進場前收到的節目單圍繞着劇場四周坐下。除四舊的年代到了,演員們身穿工人服裝,拿出一張張舊有北京城牌樓的照片,並走到觀衆身邊把每位觀衆的節目單逐一撕掉,象徵着拆掉明朝所建造的牌樓和城牆。當觀衆手上節目單全都被撕掉以後,一場三千年的北京歷史課亦接近尾聲。於是演員吿訴觀衆演出將要結束,需要作最後一次的時空穿梭回到2009年的北京。演員分別在三面塑膠泡沫牆壁的小鉤上綁上繩子,要求所有觀衆拿着繩子,在三聲倒數後一起發力向後拉便能回到現實。結果三聲之後用力一拉,所有牆壁都落下,牆後的全是鏡子,觀衆看到的就是自己,讓觀衆感受到北京未來的發展路向其實全都在自己手裡。正當觀衆還在感受之時,正對劇場門口的長城圖案,投映出一段關於北京發展的宣傳片。然後劇場上空的製雪機開始不停造雪,演出就在一遍充滿希望及憧憬下結束了。

    有人認為《馬前馬前》是形式大於內容,又有人認為黃導是次太貪心,旣沒有把戲做好亦沒有說好歷史。筆者雖然對上述觀點都認同,但更被導演創新及異想天開的手法感動。沒有實驗戲劇,中國現在也許不會出現孟京輝和田沁鑫。而黃盈作為三十歲不到的靑年導演,現在需要做的正是要異想天開的實驗戲劇吧!那中國的戲劇發展才有可能走出一條不只是需要考慮商業元素或泛娛樂的戲劇道路。

    陳飛歷

 

原址 : 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09-12/03/content_3986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