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19 11:17:27張雅評

1061119我讀《四書》

.朱子:「學之為言效也。人性皆善,而覺有先後,後覺者必效先覺之所為,乃可以明善而復其初也。」

 

【按】

 

朱子認為「學」,一是:學有先後的層次。學,是一種覺的境界,仔細地說,是人對人性之善的覺,有先覺、後覺的層次。在此,朱子先肯定「人性皆善」,故可能推論:人皆可覺,只是先後的問題。這種覺,並非是認知人性之善的知識論,而是覺知與實踐融合為一的一種境界。何以如此呢?中國哲學之人性論,恐怕難以就純粹之知識論而言之。

 

二是:學有內外的層次。學,覺醒是內,而效法是外。朱子言學,有自我內在覺醒與效法外在他人的層次。追溯其源,自我內在覺醒是孟子的良知良能系統。效法外在他人是儒家傳統的聖賢系統。只是古之聖賢,先秦與宋明的觀點恐不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