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七學年度下學期五專部二年級國文讀書報告書目
九十七學年度下學期五專部二年級國文讀書報告書目
1. 米奇.艾爾邦(Mitch Albom),《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台北:大塊,2004。
2. 保羅科爾賀,《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台北:時報,1997。
3. 尚‧多明尼克,《潛水鐘與蝴蝶》,台北:大塊文化,1997。
4. Randy Pausch、 Jeffrey Zaslow,陳信宏譯《最後的演講》,台北:方智,
2008。
5. 龍應台,《目送》:台北:時報出版社,2008。
一、以上書籍請任選一本作報告。
二、字數:全篇報告至少1000字。
三、格式:一律A4橫式繕打,除封面外,字型可選新細明體、標楷體,字體大
小不得小於12級,行距勿小於12pt。
四、封面應註明題目(如:《》之讀書報告)、班級、姓名、座號。
五、內容:1.作者簡介(100-200字)
2.摘要(100-200字)
3.佳句摘錄(至少10句,並註明章節頁碼)
4.他人評價(即其他人對這本書的看法,不超過200字)
5.讀後心得(不得少於500字)。
6. 版權頁之影印本。
六、繳交書面報告一份、電子檔一份(可選擇交磁片、光碟或張貼於教學部落格〈九十七學年度下學期五專部二年級國文讀書報告書目〉之回應)
七、教學網址﹝
八、4月30日﹝四﹞前,遲交1日扣5分,以此類推。
九、本篇報告佔學期總成績20﹪,請自重、勿抄襲(引用他人著作不可超過全文三分之一,且須著明來源,如網站名稱、網址等,否則即構成抄襲),抄襲者報告以0分計算!
下一篇:讀書報告請貼於此文之回應!
他人評價:
這本書,讓我想了很多事情,最大的收穫: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成長吧!
故事裡的主人死了以後遇見了五個人,五個在他生命中或輕或重的人!有 些事情就是這樣看似無關卻是環環相扣的!如果當時這個主人翁沒有注意到小女孩,也許他就不會被打傷腳;如果小女孩能跑出來,小女孩就不會死也不會讓主人翁 被以為是撐不下去了(或許他是真的撐不住了)被打傷的腳,改變了主人翁的後半生;這些一個一個故事讓這個主人翁彷彿重新活過一次般的走過每一段生活重新檢 視當時的自己,自己的思考、自私,別人的寬宏大量、別人的付出;每一段都是我們經過的片段,每一個動作我們都再改變別人的一生,別人也是不停的插手我們的 一生;這些看起來很容易、很平常、不能讓人諒解、不能原諒、恨意很深的每一段;透過五個旁人告訴我們,那些關於我們的故事來看;射傷主人翁腳的小隊長,是 為了保他一命,希望減少戰場上同伴的傷亡;露比看見的父母親是那樣的寬宏大量,寬恕了朋友的過錯也拯救朋友的性命即使這樣做賠上自己的健康;一段段,那些 這輩子讓你這樣過,讓你在乎、痛苦的事情像是一個個久久不癒的創傷,還有你也可能造成別人的痛苦跟創傷;透過別人去看,一幕幕慢格播放這些事情,原來有些 付出我們沒看見,我們不能原諒是因為沒看見付出的愛;當所有的事情都能原諒,我們能看見別人對我們的愛,我們能放下心靈上的負擔學會寬恕;那我們就能看見 愛、看見天堂!
我一直想寫這本書的感想,但是真的好難!因為它包含的太多太廣!有寬恕有愛有我們沒有想過的生命連環,我 們都影響著別人一如別人影響我們的一生!親情、愛情、友情、匆匆一瞥的路人還必須包含我們的環境,我們是這樣共同生活在這地球上所以最後我只能說,這本書 帶給我的是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成長!
參考資料:奇摩知識(小月)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306020413200
佳句摘錄:
1. 開始就是結局,只是活在當下的我們不曉得。P.7
2. 每個人的生命裏都有一幅代表真愛的畫面。p.18
3. 沒有哪一個故事是單獨存在的,有時候,故事與故事會在轉角相遇,有時候一個故事會疊上另一個故事,像河床底下的石頭層層疊起。p.19
4. 「天堂」真正的功用,是為了讓人們認識在人間的一生。P.55
5. 沒有人能把一個生命獨立出來,就如同沒有人能把微風從風裡面分離出來。p.72
6. 所有生命都是互相交錯的。p.73
7. 犧牲是應該的,每個人都曾做過犧牲──對自己的犧牲感到憤怒,是因為你一直想著自己所失去的。P.132
8. 在你出生前發生的事,還是會影響到你;比你早來這世上的人,也會對你造成影響。P.170
9. 境界更高的忠誠,是人與人對彼此的忠誠。 p.188
10. 憤怒會腐蝕你的內心,我們以為怨恨是一項武器,可以用來攻擊傷害過 我們的人, 但──我們造成了傷害,其實是傷害了自己。P.192
作者簡介:
米奇‧艾爾邦 (Mitch Albom) 著有《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暢銷全球數百萬冊。為報紙撰寫專欄,主持廣播節目,並且在許多個慈善機構裡擔任董事。
現與妻子住在美國密西根州(Michigan)。
參考資料:奇摩知識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8082505019
摘要:
一個在遊樂園理工作的老工人艾迪,退伍後就在家鄉,每天重複同樣的工作。
它曾經想繼續升學,曾經想四處遊歷,然而他怨怪自己在戰爭中殘廢了腿,怨怪那個性沉默然而暴躁易怒的父親,害得他放棄夢想,困在這個海灘小鎮。
他經常做惡夢,夢到同樣的大火。至親所愛都已過世,他剩下回憶作伴。他的生活蒼白而無趣。可是,他仍然每天做著維修工作,就算不耐煩,也會為小朋友做個小玩具。83歲生日這一天,他為了救一個小女孩而喪失了性命。
上了天堂,艾迪遇見五個曾經出現在他生命的人。這五人逐一說出自己的故事,說出他們是何時在人間和艾迪相遇,以及艾迪要在他們身上學習的功課。
艾迪逐漸領悟:原來,自己的生命裡一直都有別人的生命。而別人的故事和自己的故事,會在最無法預料的時空,產生交集。
參考資料:奇摩知識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8053111856
五. 讀後心得
一. 你有夢想嗎?你對夢想有多大熱情?當遇到困難的時候,你還會堅持著往夢想前進嗎?
二. 隨著時間的推進,在經歷許多資訊的刺激,以及經歷的磨鍊,有些人幸運的達成了夢想,但絕大多數的人會面臨生活與夢想間得抉擇,心裡的夢,常常敵不遇現實的殘酷,務實的生活所需,冷卻了曾經沸騰於心中的夢想。
三. 只是在前進夢想的路途中,總會有許多的考驗,除了努力的往目標前進,更多是達成目標前的等待,而茫然質疑就這樣了嗎?考驗著對於夢想的堅定;而許多的意外也出現在其中。就像前陣子在電視上炒的火熱的歌唱比賽節目,一位熱愛歌唱的青年,因為謊報了年齡,而惹來許多爭議,各媒體沸沸揚揚的不斷挖掘與討論這個人,許多過去的,現在的,捏造的,誤會的傳聞,就這樣不斷出現在單純只要完成歌唱夢想的青年身上。努力於夢想,也是要用對方法,就一個謊言差點粉碎了一個近在眼前的夢想,然而,這樣的壓力,相信任誰也難以承受的,離開舞台或是堅持下去,是他所面臨的抉擇。但我相信,有許多人也同他一樣會再成功的門前稍有遲疑,只因為從來沒有想到過,成功背後伴隨而來的,會是更嚴苛的考驗與檢視,見到他為自己的謊言道歉,選擇退出這場戰役,真的感到婉惜,但更多心中的疑惑,對於夢想,不是應該有無比堅定的意志嗎?
四. 我想對於夢想的熱愛,應該是義無反顧的,即使遇到困難,即使力不從心,即使疲憊不堪,即使現實生活讓你不得不暫時放下,但依舊要在現實生活中持續的保有一絲能前往夢想的熱情,這樣夢想才有實現的一天,而這也才是心中真正的夢想,不是一時想想。
只要心中保有著那份最初想要達成的夢想,每一天都是繽紛的,因為我們知道每一個小時都是在實現夢想的一部份,一路上我們會發現從未沒想像過的東西,而有勇氣去嘗試看來幾乎不可能的事。你有夢想嗎?你堅定於你的夢想嗎?你用對方法達成夢想嗎?願我們都能達成心中的夢想,在這趟不算長,不算短的人生路上,不會有所遺憾。
參考:〝無名小站〞
四. 他人評價
一本簡單的小說,詮釋了〝夢想〞對每個人的重要,隱喻人們總是害怕去追求自己最重要的夢想,因為大家會覺得自己不配擁有,或是沒有能力完成,畫上如是說,而書中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真理,要多聽聽自己〝心〞的聲音,歷經千辛萬苦來到夢中的金字塔,沒有男孩所期盼的寶藏,卻找到一個答案,原來所謂的寶藏近在眼前?很多的時候我們感嘆自己繞了一大圈,辛苦老半天,竟又回到原點。然而,不去經歷那些過程,又怎知答案呢?畢竟人生只有一遭,不需讓自己有所遺憾。
參考:http://www.poulocoelho.com.
三. 佳句摘錄
1. 生活在希望中,生活才險的更有趣。P16
2. 生命中的每一件事都必須付出代價。P32
3. 日子之所以會相同,是因為人們不能珍惜每天發生的事。P36
4. 作決定只不過是事情的開頭而已。P84
5. 生命裡的每件事都是預兆。P86
6. 人們不需要恐懼未知,但看你有無能力去追求自己的需要與渴望。P95
7. 萬事萬物的存在都只為彰顯一件事而已。P100
8. 如果能活再當下這一刻,你就會活得快樂。P105
9. 一粒沙,便是創造的契機。P161
10. 最深最暗的黑夜,總是黎明未臨的前一刻。P164
一. 作者簡介
1947年8月24日生於巴西里約熱內盧,是我們這個時代最有影響力的作者之一。他的小說不僅榮獲多項國際大獎,同時也長期位居巴西暢銷書排行榜,以及美國《出版者週刊》排行榜等。曾於1996年獲得法國文化部文藝騎士章,現在擔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特別顧問,並於1999年獲頒加利西亞金章。2001年接受德國政府頒發「媒體文化獎」,表揚其作品如清流潺潺,淨化人心。
保羅‧科爾賀網址http://www.poulocoelho.com.
二. 摘要
一位西班牙安達魯西亞地區的牧羊男孩為追尋夢想,前往金字塔的歷程。男孩因渴望認識世界,四處旅行而中斷修道院的學習生涯,繼而開始牧羊生活,旅途中因緣際會遇見了「撒冷之王」,非洲的水晶商人,前往綠洲的駱鴕商隊,英國的煉金術士……等。歷經種種考驗,男孩仍憑著毅力,熱情與堅持,不管繞了多少路,仍未忘卻自己最初的夢想,朝著夢想前進。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reader_opinion.php?item=0010274405
五.讀後心得:
看完之後,我覺得這本書讓我學到很多,例如:父母們無私的愛,既使你看不見,你聽不到,但不代表它不存在!每個父母都是疼愛孩子的,雖然書裡的主角認為自己的父親不愛自己,甚至用恨去認知父親這個人!但這也讓他過得不快樂,恨蒙蔽了他的雙眼!可是他從未想過,自己因為有了父親,他才可以安然的長大!
小隊長的承諾做到了,卻犧牲了自己的生命。一開始我也不懂這樣到底有什麼好處?有什麼東西比生命還來的重要嗎?可是當我看到後面時,我發現自己的想法很偏激。小隊長的奉獻精神,是我們應該要去學習的!而不是一昧的在乎自己,也要想想別人的想法。雖然犧牲,但小隊長他做到了承諾,他不後悔。這是多麼偉大的奉獻?
藍膚人在無意間過世,卻不恨主角。反而是願意一直等他出現來告訴他一些事情。在世界上,也許有很多這種情形發生,也許你的一小動作,就足以讓別人死亡。這是一種循環。但這也是一種平衡!藍膚人的人生過得很辛苦,可是他卻認為他過比任何人都還要幸福!主角最恨的地方,卻是藍膚人一輩子感謝的地方!每個人的觀點不一樣,所經歷過的事情不同,想法也不一樣,主角認為有好多好多的牽絆擋住了他的夢想,卻從未想過,自己也許到頭來是最適合那個地方的!主角的一點點小小舉動,就像鋼絲摺成一隻小狗,就可以帶來許多笑容!雖然他已經看麻痺了那些笑容,可是應該也能在那些笑容中尋到一絲絲的溫暖吧?
看到最後一個人出現時,我以為小女孩是來報復的!沒想到卻是來訴說事實!以及,原諒!小女孩的雅量,是多麼的寬大啊!當小女孩變成她死前的樣子時,在外人眼中,是醜陋的。可是當她要求主角幫她洗澡時,主角並沒有嫌棄,外貌並不代表一切!原來小女孩早已原諒,並把主角帶到天堂。我佩服她的雅量,我也會去學習該如何,不去恨,不計較,去原諒,如果我真的學到了?或許很多東西的看法都不再一樣了吧?
三.佳句摘要:
1:所有的行為都不是隨機而無意義的。我們所有的人,彼此之間都有關聯。你沒辦法讓一個生命單獨存在,就像你沒辦法把一陣微風從風裡面分離出來。P72
2:「陌生人」是你遲早會認識的家人。p74
3:時間,不是你以為的那個樣子。死去?那也不是事物的結束。我們以為死亡就是結束。可是,發生在人世的一切,都只是開端。p130
4:犧牲是人生的一部份。犧牲是應該的。犧牲沒有什麼好悔恨的,卻是值得嚮往的事情。p132
5:有時候,你犧牲了某個珍貴的東西,並不代表你真的失去它,你只不過是把它傳遞給了另一個人。p154
6:我們每天進出的場所,如果沒有前人的付出,今天就絕對不會存在。p170
7:境界更高的忠誠,是人與人對彼此忠誠。P188
8:心中留著憤怒,是有害處的。憤怒會腐蝕你的內心。我們以為怨恨是一項武器,可以用來攻擊那些傷害過我們的人。可是,仇恨是一把彎曲的刀;我們造成了傷害,其實也是傷害了自己。p192
9:人生總會結束。愛,沒有終點。p236
10:如果花時間去想著自己有多孤單,那才是浪費時間。p75
四.他人評論:
我很喜歡這名作者的寫作手法,以故事手法呈現,如果你已經看過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並且喜歡它的話,那麼這本書便不容許錯過,在天堂所遇到的五個人各代表著不同的修習。在生命裡,我們會遇到很多的人,有的人渺小的讓你連他是誰都不知道,但卻是你生命裡很重要的人。
這本書,以穿插的方式寫成,寫天堂遇到的人再穿插著主角的幾歲生日,令人一看就難以放下書來,執著恨著一個人一輩子,以為他是造成自己悲慘的原因,但,那個人卻是為了讓主角活下來而這麼做人生裡,你一定也會遇到這類似的五個人
請你一定要看看這本書~
一.作者簡介:
作者:米奇˙艾爾邦(Mitch Albom)
著有《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暢銷全球數百萬冊。為報紙撰寫專欄,主持廣播節目,並且在許多個慈善機構裡擔任董事。
現與妻子住在美國密西根州(Michigan)。
這本書要獻給他的艾迪舅舅,一個二次大戰的退伍老兵。老艾迪經常說自己沒出息,不中用,活著沒意思。他也經常說起,有一次住院的時候,他看見已死去的親人好友的靈魂圍坐在他病床邊,準備接他上天堂……
二.摘要:
一個在遊樂園裡工作的老工人艾迪,退伍後就待在家鄉,每天重複做同樣的工作。他曾經想繼續升學,曾經想四處遊歷,然而他怨怪自己在戰爭中殘廢了的腿,怨怪那個性沉默然而暴躁易怒的父親,害得他放棄夢想,困在這個海灘小鎮。他經常作惡夢,夢到同樣的大火。至親所受都已過世,他剩下回憶作伴。他的生活,蒼白而無趣。可是,他仍然每天做著維修工作,就算不耐煩也還是會為小朋友做小玩具。 83歲生日這一天,他為了救一個小女孩而喪了命。上了天堂後,艾迪遇見五個曾經出現在他生命裡的人。這五人逐一說出自己的故事,說出他們是何時在人間與艾迪相遇,以及艾迪要在他們身上學習的功課。艾迪逐漸領悟:原來,自己的生命裡一直都有別人的生命;而別人的故事與自己的故事,會在最無法預料的時空,產生交集。
讀後心得:
看完(最後的演講)書,蘭迪教授得到癌症,人生雖然短暫,但我很喜歡蘭迪教授的精神,蘭迪教授並沒有因為得到癌症而自挨自怨,剩下幾個月的生活都過得很精彩,也完成不少蘭迪教授的心願。在這幾個月裡有悲傷和歡樂,重要是蘭迪教授有點出父母如何教導小孩,小孩有創意就讓小孩來完成這個創意,避免扼殺小孩的創意。在這個人生路程中是最需要家庭給予無限支持和寬容,我也很喜歡蘭迪教授的妻子¬─潔伊,是個不錯的妻子,她打理家庭、給予無限支持及寬容,整體看來是個很溫馨的家庭。蘭迪教授的子女都還小,蘭迪教授怕子女對他沒什麼印象,剛好用這個最後的演講讓他們知道父親的為人,蘭迪教授也有想到這一方面真的是個不錯的老爸。還記之前聽過一個故事,那個故事也同樣是得癌症不過故事內容有點不同,那個故事在說有一個家庭裡住著一位父親和一位小孩,父親為了家,早上清晨就要工作,一工作都作到很晚,小孩也很獨立,功課方面都不錯,但他們都對互相不是很了解,一天一天的小孩也漸漸長大,也開始工作了,因成績不錯所以公司派他到其它國家拼事業,他平常很難遇見父親,他一到了其他國家就更難遇見他父親了,某一天他父親得癌症,因為工作碰到重要的關鍵所以很難回國,為了拼工作他忽略了他父親重病,當他接到電話,聽到他父親只剩最後一天可活,他即便趕回國,但一切都太遲了。這兩個故事同樣都是得到癌症,只是有一方面為了家庭,另一方面都是為了工作而忽略對方,所以我欣賞蘭迪教授的為人。
佳句摘錄:
1.我們改變不了上天發給我們的牌,只能決定怎麼打這手牌。p.10
2.今天的演講重點不在於如何實現夢想,而是如何過你的生。你只要以正確的方 式過活,上天自然會眷顧你,夢想自然會出現。p.12
3.時間必須受到明確管理,就像金錢一樣。p.129
4.計畫可以隨時改變,可是前提必須先有計畫。p.129
5.說話比較大聲或比較快,不代表你的意見就比較好。p.170
6.不要把自尊自大的心態帶到會議上。p.170
7.稱讚別人意見裡的優點,就算有點免強也沒關西。p.170
他人評價:
我在2007年11月的時候,寫了一篇《Randy Pausch’s “Last Lecture”》,這是我從Google Video上看完這場演講的感想。
從那天之後,Prof. Randy Pausch就成了我的偶像,他後來在University of Virginia的另一場演講《Time Management》我也有努力的聽完。因為我在看Time Management這場演講的時候,還沒有善心人士翻譯的中文講稿,我的英文也不夠好,只好將英文的講稿印下來對著看,不懂的地方再去查單字,這場演講一樣很棒!
後來,看到WC的《一本建議你得買兩本的書,我只能說,請相信我》這篇文章,才知道這本書要出中文版,而且竟然還送光碟!
還有什麼好說的,我馬上跑去博客來預購,於是今天拿到了書及DVD。
剛才我又複習了一次演講(還強迫阿肥和我一起看),這次有中文字幕,還是一樣感動。
看完了演講,我拿起了書,前面有許\\\多名人的推薦––光禹、吳念真、林義傑、(同樣也是我的偶像的)洪蘭教授、楊定一博士與蘇豔雪;接下來是Prof. Rany Pausch的同學,也是Google中華區總裁李開復先生的序;然後是Prof. Randy Pausch的前言。
看完前言,我眼眶就紅了。為什麼他的話句句都讓我覺得是金玉良言呢?
前言一開始,Randy就說到:「我有個工程問題。我的身體雖然大致上還算健康,肝臟裡卻有十顆腫瘤,只剩下幾個月可以活了」。
接下來,他向我們說明他這場演講的動機、這本書的目的,然後在最後他說:「我們從一開始就非常明白,這一切都不足以取代一個活生生的爸爸。不過,工程的重點本來就不在於找出完美的解決方案,而是如何以有限的資源盡力達到最佳的成果。」
這真的是一場值得一看的演講,也真的是你需要買兩本的書。
http://wanyulee.wordpress.com/2008/06/27/493/
作者簡介:
蘭迪.鮑許(Randy Pausch)卡內基美隆大學教授,教導科目包括資訊科學、人機互動以及設計,他在一九八八至一九九七年間曾於維吉尼亞大學任教。他在教學與研究方面都曾獲得獎項肯定,曾與爾都比(Adobe)、谷歌、藝電,以及華德迪士尼夢想工程公司合作,也是愛麗絲計畫的創始人。目前和太太及三名子女住在維吉尼亞州。
摘要:
蘭迪是一位認真的大學教授,但他在46歲時被診斷出羅患致死率最高的癌症,叫做胰臟癌,醫生說這個癌症已經轉移,剩下3~6個月生命,他並沒有因為得到癌症而放棄生命中存在的正面價值態度,因為這樣反而勇敢、開朗去面對死亡,讓自己生命不要有遺憾。他在07年9月的時候,應大學之邀在校內舉行了一場最後的演講,題目為“全力實現你的童年夢想”。雖然妻子勸阻,但鮑許教授仍然堅持演講,既是為了他3位年幼的子女,希望趁著自己在世,留下一些記錄,讓他們知道父親的為人,給他們傳遞他的心意。這也是為了其他人,希望透過自己的經歷、人生與他人分享,從而鼓勵及推動他人成功。那場講座感動了很多人,加上演講片段被上載至互聯網而廣為人知,令他聲名大噪。這本書就是他的講座的精華。演講當天蘭迪教授分享了他的生活和成功之道。他用自身的經歷鼓勵他人要好好實現自己的理想,例如他夢想到廸士尼樂園工作,源於小時候在樂園中的愉快經歷。他不是一次就成功,而是需要多次努力爭取,有時甚至厚顏請求,換來了意想不到的結果。他努力教學方面不忘用心培訓學生,例如為了成績稍遜的學生與高層作對,高徒後來的成就證明了他的眼光。另外,他也用真實事件印證他的不少看法,例如父母沒有扼殺他的創意,容許他塗鴉自己房間的牆壁,又例如為了向外人證明他的寬容,而人比物質重要,於是故意在自己的車上倒汽水。他亦多次強調家人的重要性,例如提到妻子如何為他打理家庭、給予無限支持及寬容,還有3個孩子如何各有特色,但都是他的 “心肝寶貝”。有些道理可能我們已經聽過、見過、知道,但透過他的有趣經歷及表達手法,彷彿又多了一重感染力,相信他的演講一定更加出色。演講結束之前,蘭迪教授沒忘他最深愛妻子的生日,便請出潔伊的好朋友推出蛋糕,聽眾合群唱起生日快樂歌,蘭迪教授請他的愛妻上台,兩人擁抱起來,整個場合很感人,蘭迪教授不但完成最後的演講也完成潔伊當天的生日。
作者簡介:
作者: 米奇‧艾爾邦(Mitch Albom)/著
得獎榮譽
‧2004年 金石堂年度TOP 小說類
‧2004年 博客來年度百大 【感性藝文類】暢銷書
‧2004年 誠品書店年度暢銷書榜 文學.翻譯作品
米奇‧艾爾邦大學時期的恩師患上肌肉萎縮症,在老師步向死亡的前夕,他每個星期二都去探望他,一段段對話成了他「生死智慧之課」,米奇艾爾邦將內容結寫成《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一書,感動及啟發無數讀者,據估計總銷售量超過一千萬本;本集製作人遠赴美國底特律,訪問這位作家重談一段與這位老師的相聚緣,及分享他喜愛的書籍、閱讀心得。
米奇艾爾邦及後再出版了兩小說《在天堂裡遇見的五個人》及《再多一天》,寫下對人生、對親情、對愛的故事。
讀 後 心 得 :
這本書讓我學習到,如何看待生命,艾迪在天堂遇見了五個人,那五個人之中有些根本不認識,有些只是擦身而過的人,但是就再擦身而過的背後卻有著一段段的故事 。就像艾迪因為戰爭而失去一條腿,整天自怨自艾抱怨著,但是在天堂遇見了第二個人『小隊長』,小隊長告訴他,『失去了一條腿,但你獲得的,是一條命』,他們也告訴了艾迪一些人生的道理,讓艾迪對人生不在困惑,不在覺得人生是白活的,也讓艾迪知道,他的死亡是為了讓另一個女孩繼續留在這個世界上,繼續綻放自己人生的色彩,女孩會經過生老病死,最後也會到達天堂,與女孩生命中的五個人相遇,或許女孩會遇見艾迪。這故事讓我知道原來,每一段生命都會碰觸到另一段兩段或是更多更多的生命,沒有一個生命是單獨的,沒有一個人的人生是為自己而活的,也是為別人而活,這樣可以讓自己知道生命的價值,也讓我知道自己不是一個微不足道的人,我能活著,或許是因為有另一個人為我而死去,而當我死去的那一刻,也許我也開啟了另一個生命。艾迪逐漸領悟:原來,自己的生命裡一直都有別人的生命;而別人的故事與自己的故事,會在最無法預料的時空,產生交集。我覺得很不可思議,在一個人的生命旅程中,可以有別人的生命共同穿插,讓原本的兩條平行線,有了重疊的焦點。我記得書中有說到一句話,「 心中留著憤怒,對人是有害處的。憤怒會腐蝕你的心,我們以為怨恨是一種武器,可以用來攻擊傷害我們的人。可是,仇恨是一把彎曲的刀;我們照成了傷害,其實是傷害了自己。」這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在還沒看這本書以前,為了保護自己,總是會帶上憤怒的面具,讓別人覺得你沒這麼好欺負,但是,這樣往往都是雙方的仇恨收場,真的是造成了別人的傷害,也真的讓自己很難受,找不到真正的自我。作者把人一生中的大道理,描寫成了天堂,用不一樣的色彩描繪出當時的情景以及當時的心情,讓整個故事添加上情感的轉換,使整個故事有著一種魔力,讓我們…對生命的價值觀改變,重新看待自己的人生,看待這個世界。相信班上跟我看同一本書的同學,也會明白自己不是個微不足道的…每個人都是特別並且獨一無二的,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也是為了與別人相遇,讓別人的人生故事中添加了自己的成分,比起自己失去的,要想想自己因為自己的失去,而得到了什麼,有時候必要的犧牲,也是可以換到未來的。就像這本書的背面,最後兩句「當你不在乎失去,你才會真正愛著」,「當你付出自己,你才真的活著」。
他 人 評 價 :
艾迪的故事,似乎是要告訴我們,每一個生命都會碰觸到另一個生命;你所付出的愛,絕對不會白費。
你所遇到的人,都會以某種方式再回到生命裡。就如書上說道,我們能活著,也許是因為有另一個人為自己而死去,只是我們不知道,儘管只是一件我們認為無關緊要、微不足道的小事情所造成的,相對的我們能來到這世上,也許是因為有一些人正等著我們為他人帶來意義。
還記得自己在國中、高中階段,因為升學的苦悶,總疑問到底為什人要活在這世上?總覺得人活在世上一定有些什麼意義,或該有些原因;可是當時的我並找尋不出人生的價值,就一直困在圈圈裡。
經過了這麼多年,其實這個疑惑已經被藏到心底最深的角落,正因為永遠都找不到答案,當我閱讀到這本書時,可以說是一口氣完成,當下心中的悸動,所有的思緒,似乎都湧入心頭。
從年輕到成熟,我們學到的是隱藏,藏住自己的心、自己的熱情,來配合世界的轉動。
對生命的冷漠,即便自己有時會想振作,但總囿於現實的環境。
也常常懷疑為何會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為何會受到他人的錯待,為何無法將自己抽離,太多的為何…,到底上天要給我怎樣的試鍊,或是要帶給我怎樣的啟發?然而,疑問永遠是疑問,有時會突然覺得思想清明,但常常卻又陷於一纏擾的線團中。
而這本書,以一種想像的顏色,描繪了一種可能的天堂,也以安靜作為一種語言,訴說出最滔滔不絕的情感。
更以這樣的方式,帶給普羅大眾對生命意義的另一種思考。
即便再微不足道的人,其實都是重要的,我們的生命,人與人之間的生命,其實是交錯的,哪怕是路上匆然一瞥的陌生人,將來都有可能會成為自己生命中重要的人,甚至家人。如果認為自己來到這世上,所過的生活是無意義的,不妨可以看看這本書,希望能從中有所領悟,因為每個人來到人間,就是為了與別人相遇,只要不在乎失去、沒有太多的計較,才能算是真正活過,學會了怎麼去愛。
其實心中有了這樣的領悟後,是否能用另一種角度來對待生命中的事件,卻又考驗了個人的行動力。其實真的很難,而我只能繼續努力克服心魔,說服自己,用更寬宏的態度,去珍惜生命中的相遇。
或許我永遠也無法參透這生的真意,但也許至少我能放了自己,鬆開這身/生的枷鎖。重新看待自己,看待人世,因為生命的重疊交錯,只有完全付出自己,才真的活著。
佳 句 摘 錄 :
1.「 我們每一個人在你的生命裡都有一個存在的理由;你當下也許不知道那了理由是什麼,而這正是天堂的功用。天堂是為了讓你認識你在人間的一生。」P 55 倒數第8行
2. 「 假如你被世界棄之不顧,這時就算有人丟一塊石頭過來,也是值得珍惜的是。」P64 第3行
3.「 我們所有的人,彼此之間都有關連。你沒辦法讓一個生命單獨存在,就像你沒辦法把一陣微風從風裡面分離出來。」P 72 第 6行
4.「 人類的心靈都明白,歸根結柢,所有的生命都是互相交錯的。死亡不僅僅是帶走某一個人,死亡也與另一個人擦身而過。在帶走與錯過之間的小小距離裡,人的生命就此改觀。」P 73 第 5行
5.「沒有誰得生命是白白浪費掉的。藍膚人說:如果花時間去想著自己有多麼的孤單,那才是浪費時間。」P 75 第 6行
6.「 犧牲是人生的一部份,犧牲是因該的,犧牲沒有什麼好悔恨的,卻是值得嚮往的事情。」P 132 第 3行
7.「 心中留著憤怒,對人是有害處的。憤怒會腐蝕你的心,我們以為怨恨是一種武器,可以用來攻擊傷害我們的人。可是,仇恨是一把彎曲的刀;我們照成了傷害,其實是傷害了自己。」P 192 倒數第 2行
8.「 人說自己找到愛情,彷彿愛情是藏在岩石後面的一個物件,然而,愛情有各種形式,每一個男人女人所認為的愛情並不相同,因此,人們找到的是某一種愛。」P 212 第3行
9.「愛就像雨水,可以從表面開始滋潤,讓一對愛侶全身傾潤在喜悅裡,然而有時候,人生的怒火由上而下烘烤,愛情的表面就乾凅了,這時一定得從底層補充養份,照顧根部,維持愛情的生命。」P 224 第1行
10.「 失去的愛仍然是愛,只不過形式不一樣了,你看不見了他們的笑容,不能為他們端上三餐,不能擁著他們在舞池裡轉,可是,隨著這些感受的過去,會有另一種感覺逐漸轉濃,那是記憶,記憶變成你的伴侶,你灌溉他,你擁有他,你與記憶共舞。」P 236 第3行
佳 句 摘 錄 :
1.「 我們每一個人在你的生命裡都有一個存在的理由;你當下也許不知道那了理由是什麼,而這正是天堂的功用。天堂是為了讓你認識你在人間的一生。」P 55 倒數第8行
2. 「 假如你被世界棄之不顧,這時就算有人丟一塊石頭過來,也是值得珍惜的是。」P64 第3行
3.「 我們所有的人,彼此之間都有關連。你沒辦法讓一個生命單獨存在,就像你沒辦法把一陣微風從風裡面分離出來。」P 72 第 6行
4.「 人類的心靈都明白,歸根結柢,所有的生命都是互相交錯的。死亡不僅僅是帶走某一個人,死亡也與另一個人擦身而過。在帶走與錯過之間的小小距離裡,人的生命就此改觀。」P 73 第 5行
5.「沒有誰得生命是白白浪費掉的。藍膚人說:如果花時間去想著自己有多麼的孤單,那才是浪費時間。」P 75 第 6行
6.「 犧牲是人生的一部份,犧牲是因該的,犧牲沒有什麼好悔恨的,卻是值得嚮往的事情。」P 132 第 3行
7.「 心中留著憤怒,對人是有害處的。憤怒會腐蝕你的心,我們以為怨恨是一種武器,可以用來攻擊傷害我們的人。可是,仇恨是一把彎曲的刀;我們照成了傷害,其實是傷害了自己。」P 192 倒數第 2行
8.「 人說自己找到愛情,彷彿愛情是藏在岩石後面的一個物件,然而,愛情有各種形式,每一個男人女人所認為的愛情並不相同,因此,人們找到的是某一種愛。」P 212 第3行
9.「愛就像雨水,可以從表面開始滋潤,讓一對愛侶全身傾潤在喜悅裡,然而有時候,人生的怒火由上而下烘烤,愛情的表面就乾凅了,這時一定得從底層補充養份,照顧根部,維持愛情的生命。」P 224 第1行
10.「 失去的愛仍然是愛,只不過形式不一樣了,你看不見了他們的笑容,不能為他們端上三餐,不能擁著他們在舞池裡轉,可是,隨著這些感受的過去,會有另一種感覺逐漸轉濃,那是記憶,記憶變成你的伴侶,你灌溉他,你擁有他,你與記憶共舞。」P 236 第3行
摘 要:故事一開始作者採用倒敘法,描寫一個在露比遊樂園裡專門維修機器的老工人艾迪,在他83歲生日的那一天,因為遊樂設施出了意外,他為了救一個小女孩而喪了命,進了天堂,然後遇見曾經出現在艾迪生命中的那五個人… 艾迪自從參加大戰退伍以後就困在家鄉,每天只能待在這個海灘小鎮,唯一的工作就是到遊樂園維修機器,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他曾經想繼續升學,曾經想四處遊歷,然而他怨怪自己在戰爭中殘廢了的腿,怨怪那個性沈默卻又暴躁的父親,認為自己的人生才會因此被害的而困於這個海灘,他經常做惡夢,夢到同樣的大火,至親所愛,剩下陪伴他的只是回憶。他的生活,蒼白而無趣。可是,他仍然每天作著維修工作,即使再不耐煩,也還是會為小朋友做個小玩具。83歲生日這一天,他為了救一個小女孩而進了天堂。在那裡,艾迪遇見五個曾經出現在他生命裡的人。這些人在艾迪的生命回憶裡,並非是如此的深,是曾經擦身而過的陌生人,但這五個人逐一對艾迪說出自己的故事,以及他們是什麼時候在人間與艾迪相遇。中間還故意穿插艾迪在世時的每個生日,利用生日時所接觸的人、事、物,其中所隱藏的意義,作為和那五個人之間故事為引線。在遇見每一個人之後,就有一個人生課題,描述出艾迪的領悟。在天堂遇見了那五個人之後,艾迪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的生命裡一直都有別人的生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總會在無法預料的情況下發生,相遇的結果有時卻 是我們看不見的,就像是擦身而過的陌生人,但是這些陌生人,卻可能是未來我們必須認識的家人。來源網站: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08082305410
心得:
我相信所有的外省第二代在閱\讀龍應台女士的目送時鮮少有不動容掉淚\的,我們父母輩在大時代悲劇中的顛沛流離思鄉之苦,似乎已成了烙印在心中難以言宣的沉靜傷痛,即使數十載的分離後政策上已開放探親,白髮蒼蒼的歸鄉人畫面仍時時揪扯著晚輩們的良心,心理上總覺得,要為他們做些甚麼,才能補償一些他們所受的苦難,要為他們做些甚麼,才能讓自己不要再看到這些畫面時感到莫名的哀傷.目送中第一及第三部分一篇篇的散文,是將這種感覺以最精簡的文字推到了極致,很可以想像作者寫下這些文字時的椎心之痛,藉著不著痕跡得自責之情,完完全全展現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
這樣的遺憾是否可以預防?我不知道其他人的情況,父母親仍健在的我,可不可以克服空間、時間、距離、相處的種種困難,真正的與他們生活在一起,以免重蹈龍女士在書中天天電話問候但終究仍於事無補的覆轍呢?我仔細想過,沒有辦法,我的心,還不是那樣柔軟到完全包容的地步,我還沒有真正失去過,我還不知道要盡全力去珍惜,我還不能將相處的衝突完全美化,我還………,我不知道是否作者也經歷過這樣的時期,她藉著文字,提醒著我們,珍惜啊珍惜啊!而我,還是只能在電話的這頭對著幾乎聽不清楚的爸爸大聲嘶吼:\”你聽得到嗎?吃過飯了沒?今天還好嗎?”也依然對著電話那頭媽媽的絮絮叨叨深感不耐。
我不禁問自己,那麼,文字帶給我的感動有甚麼用呢?
另外在書中,我又再一次感受到龍女士自”親愛的安德烈”以來呈現出的孤獨,雖不至於落寞,總令人替她有點心慌,沒有孤獨,也許\她就不會創造出如此出色的作品,但是這孤獨去除了文字的美感,化為實際生活的時時刻刻後,總是有點淒涼。
佳句:
@每一個人都是重要的。我們來到人間,是為了與別人相遇。
@犧牲是人生值得嚮往的事情…你犧牲了某個珍貴的東西,並不代表你真的失去它,你只不過是把它傳遞給了另一個人。
@人生,是一段用生命碰觸其他生命的時光。
@人生總會結束,愛,沒有終點。
@死亡並非結束,發生在人世的一切,都只是開端。
他人評價:
一個八歲小孩如何對一個人陌生人的死負責?在這個世界中,每個人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活在不同的地方,說不同的語言,但是都活在一個故事中,互相影響,互相學習,我想這就是作者想要表達的其中一種意義吧!
心得:
這本書說,一個老人在死後碰到了與他息息相關的5個人,每一個人都替老人解開他一生的疑問與憤怒,有些事令人感到悲傷和心酸....等,每當一個生命碰上另一個生命時,自己付出去的愛與關懷是不會白白浪費掉的,每一個人都很重要,
是因為要與某些人相遇而出現在這個世界上的,這五個人裡面代表著不同的意思所在,第一個藍膚人代表著生命與死亡,第二個人當兵時的小隊長代表著犧牲,
第三個與他沒有瓜葛的遊樂場夫人代表的寬恕,第四個他的妻子代表著愛,第五個無意間被他害死的小女孩代表著活著的意義,當他領悟到這些事情後,他在天堂過的很平靜的生活,或許\\\人與人之間的相遇,就有些關係所在,或許\\\擦身而過的人,也是有他的意義所在,在這本書上得到了很多事情,也了解到很多現在還無法體會的事。當人失去某樣東西時,不代表他真正得失去,而是這樣東西傳達給其他的人。人與人之間的相遇到相識有著某種特別的關係在。書中有很多令人無法想像到的事情。可以和身邊的人相遇或許\\\是代表著某些事情吧,會和這些人相遇可能是種緣份,因此要好好珍惜現在在身邊的人,不管是朋友或是師長。
佳句:
1. 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9頁
2.蔡琴的聲音,有大河的深沉,黃昏的惆悵,又有宿醉難醒的纏綿.
24頁
3.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26頁
4.香港所獨有,而大陸人和台灣人不太看得見的,還有一個無形的東西,叫做都會品味. 191頁
5.洪荒萬年,獨對穹蒼滅絕,謂之大寂寞可也. 211頁
6.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237頁
7.會不會,他也要過數十年,白山黑水艱辛涉盡,無路可回頭的時候,他也才驀然明白過來? 282頁
8.你專注地看著喇嘛-他比你年輕,他知道什麼你不知道的祕密嗎? 296頁
9.蠟燭燒完了,燭光,在我們心裡,陪著我們,繼續旅程. 306頁
10.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鶩齊飛. 310頁
奇摩知識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09020103425
他人評價:
98.4.15厚厚的ㄧ本書,好看的約在前三分ㄓㄧ,可以讓我思索另ㄧ種,人在面對人生時的想法,目送是ㄧ個因素,但卻又覺得太悲哀,正面的想法比較少,雖然也可以算是生死書的ㄧ種,但充滿了外省情結,從文字中可以斟酌到作者生在交替的年代,接續上代流離失所的情感,卻又漂浮的不知落根何處,只能說,出生在台灣的我,對此...感覺很淡,仍喜歡正面的面對人生,即便走到尾聲,許\多哀戚中還是有值得傳承的意義,即時行孝,不應該以我太忙,我有工作,去敷衍,就像在照顧孩子身上,父母有時也得像照顧自己孩子ㄧ樣照顧,因為人都會老,退化的沒有安全感,但存在的價值,有時就是彼此的扶助~
書本的中段,像在寫文學摘要般,思緒有點亂,很難看出作者要表達的意義,結尾是以自己父親過世前的那段心路歷程做書寫...但,找不到可取之處,因為,經歷生死是很個人的,如果沒有反芻,以我目前三十歲出頭的年紀,真的無法體會~不過喪父喪母的椎心之痛,我想都是很難彌補的缺口,我想讀者需要的是另ㄧ扇窗,而不是重新經歷陌生人的生死!
作者簡介:
米奇 艾爾邦,著有《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暢銷全球數百萬冊。為報紙撰寫專欄,主持廣播節目,並且在許\\\多個慈善機構裡擔任董事。
現與妻子住在美國密西根州(Michigan)。 這本書他獻給艾德華‧拜許\\\曼(Edward Beitchman),他是他摯愛的舅舅,是他給了他天堂的最初概念。
關於什麼是天堂,人人有一套見解,多數的宗教也都有一套說法;而所有的想法都應當受到尊重。此書所呈現的天堂,只是他的一種推測和一份心願;願他的舅舅和其他與舅舅相似的人們——這些自認為在世間微不足道的人們,最終可以領悟到自己是如此重要,自己是如此被別人愛著。
摘要:
描寫一個在露比遊樂園裡專門維修機器的老工人艾迪,在他83歲生日的那一天,因為遊樂設施出了意外,他為了救一個小女孩而喪了命,進了天堂,然後遇見曾經出現在艾迪生命中的那五個人…
唯一的工作就是到遊樂園維修機器,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他曾經想繼續升學,曾經想四處遊歷,然而他怨怪自己在戰爭中殘廢了的腿,怨怪那個性沈默卻又暴躁的父親,認為自己的人生才會因此被害的而困於這個海灘小鎮。
83歲生日這一天,他為了救一個小女孩而進了天堂。在那裡,艾迪遇見五個曾經出現在他生命裡的人。這些人在艾迪的生命回憶裡,並非是如此的深刻,也許\\\有的是曾經擦身而過的陌生人,有的是曾經短暫會過面的人,但這五個人逐一對艾迪說出自己的故事,以及他們是什麼時候在人間與艾迪相遇。
作著簡介:
龍應台 - 祖籍中國湖南衡山 ,小時於高雄縣茄萣鄉成長。曾就讀臺南女中,1974年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外文系,1983 年獲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 英美文學博士。 1991年至 1999年間 ,她旅居德國,並任教於海德堡大學 。與德國籍夫婿育有2子,其大兒子現正於香港大學經濟系就讀。1999年出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長。2003年秋,出任香港城市大學的客座教授,2004年八月出任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的客座教授。2005年9月,返回臺灣出任國立清華大學教授,並創立清華思想沙龍與龍應台文化基金會。
摘要:七十四篇散文,寫父親的逝、母親的老、兒子的離、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寫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寫纏綿不捨和絕然的虛無。她寫盡了幽微,如燭光冷照山壁。 這是一本生死筆記,深邃,憂傷,美麗。作者曾說自己當上母親後開始上「人生的課」,自謙成績不佳,而她口中這堂困難無比的課,正是我們所有人必上且百味雜陳的一堂課,正如她在〈目送〉這篇近期傳閱率最高的文字中寫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從牽著孩子幼小的手,情意滿滿的親情,到青春後期孩子與自己漸行漸遠的背影;從陪著年邁母親如帶著女兒一般,思及自己也曾是父母眼前一去不返的背影,龍應台這七十四篇文字處處是我們感同深受的親情滋味,篇篇有讓人沉吟難忘的人生情景。
作著簡介:
龍應台 - 祖籍中國湖南衡山 ,小時於高雄縣茄萣鄉成長。曾就讀臺南女中,1974年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外文系,1983 年獲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 英美文學博士。 1991年至 1999年間 ,她旅居德國,並任教於海德堡大學 。與德國籍夫婿育有2子,其大兒子現正於香港大學經濟系就讀。1999年出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長。2003年秋,出任香港城市大學的客座教授,2004年八月出任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的客座教授。2005年9月,返回臺灣出任國立清華大學教授,並創立清華思想沙龍與龍應台文化基金會。
摘要:七十四篇散文,寫父親的逝、母親的老、兒子的離、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寫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寫纏綿不捨和絕然的虛無。她寫盡了幽微,如燭光冷照山壁。 這是一本生死筆記,深邃,憂傷,美麗。作者曾說自己當上母親後開始上「人生的課」,自謙成績不佳,而她口中這堂困難無比的課,正是我們所有人必上且百味雜陳的一堂課,正如她在〈目送〉這篇近期傳閱率最高的文字中寫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從牽著孩子幼小的手,情意滿滿的親情,到青春後期孩子與自己漸行漸遠的背影;從陪著年邁母親如帶著女兒一般,思及自己也曾是父母眼前一去不返的背影,龍應台這七十四篇文字處處是我們感同深受的親情滋味,篇篇有讓人沉吟難忘的人生情景。
讀後心得:
潛水中與蝴蝶一則故事,他自訴了自己所遭遇的情形,他以苦中作樂的心情活了下去,他觀望了護理人員分為哪幾種心態,
他努力讓自己身體能活動,雖然成效不佳,但他熱愛生命努力的活了下去。
看這本書時作者鮑比他因為腦中風而不能言語,真令人堪嗟,他出潛水鍾與蝴蝶一書之後就逝世了,他告訴訴世人,
他被禁錮的靈魂永遠活著。這句很讚,希望他能在大荒的世界裡能過的更好。想想如果我也向鮑比一樣只剩左眼可以動我是什麼心態
,我能向鮑比一樣有勇氣活下去嗎?看著凌亂的頭髮 驚恐的眼睛 令人婉惜的模樣,要是是我一定時常滴淚淌血,接受不了永遠被
禁錮再深淵、湖底,為生命做最後一次要求,一顆解放生命的安樂死藥丸。因為我不想讓家人時常為我掉淚,早早走了也好,生命就
是如此玄奇,滿懷希望、期待、失望、絕望、哀傷、感傷、等待死亡,通常都是被自己禁錮在深淵裡的人,可能是我,也可能是自己
的朋友,該如何面對?鮑比面對他人生的大挑戰他豐富的想像力,一些原本在一般人眼裡眼裡看來平凡無奇的事物,在鮑比的筆下似
乎特別的不一樣,必盡是他一生的最後心血,最後感言了,看完了這本書看看自己看看作者,感到自己生活平淡無奇,卻還在生活上
大小事鬧辯扭,趁著我自己生命還在發光發熱我也想做一件偉大的是,或許可能是未來的男丁格爾呢。
媽媽常常對我說不要生在福中不知福,吃米不知道米價,等等撈刀訓言,所以我想趁我生命有所主宰時好好的過著每一天,雖說
每天看在軟綿綿的床就覺得很舒服很幸福,不過躺久了就會知道是如此得無趣乏悶,人生的奧妙等著我們去尋找,而我們眼光卻侷限
在一張床上發呆作夢?跟鮑比比實在是太可笑了,這就是我們跟他的差別,以二十六的字母慢慢拼成,寫成一本書,為他自己人生做
下句點真令人感動,他不放棄自己最後人生的里程碑,鮑比熱愛生命被禁錮的靈魂永遠活著,而我們靈魂卻是被禁錮在自己所侷限的
範圍內,隨著這本潛水鍾與蝴蝶回憶錄,鮑比的靈魂永遠的莊嚴地存在人間。潛水鍾就好像我們侷限在自己世界,蝴蝶的翩翩起舞短
暫卻綻放出生命了美麗。
佳句:
一. 在宇宙中是否有一把鑰匙可以解開我的潛水鐘?有沒有一列沒有終點的地下鐵?哪一種強勢貨幣可以讓我買回自由?
章節:<開學了>(頁127)
二. 祝禱多的足以堆疊成一座宏偉的建築,而牆上的小香包就是這座建築其中的一顆石子。
章節:<禱告>(頁12)
三. 過去那些沉重、徒勞的時光,好像瀉了滿地的水銀無從撿拾。
章節:<生命中的一天>(頁115)
四. 樹木搶攻大樓的樓面,藍天上有一點雲絮,一切都如原樣,除了我,我在他方。
章節:<巴黎>(頁78)
五. 當我困頓如繭的處境、比較不會壓迫得我透不過氣來、我的心就能夠像蝴蝶一樣四處飄飛. 有好多事情要做、我可以在空間、時間裡翱翔。
章節:<序言>(頁4)
六. 要是能把不斷流進我嘴巴裡的口水順利嚥下去,我會是全世界最快樂的人。
章節:<禱告>(頁12)
七. 我向他的塑像吐露我的憂愁,卻發現有一張陌生的臉介於她和我之間。
章節:<觀光客>(39頁)
八. 我們沒有好好把握機會,我們讓它溜走的幸福。今天我覺得我所有的存再都只市都只是這一連串受挫的紀錄
章節:<二十比一>(119頁)
九.這些可憐的人沈落在無窮盡的無邊黑夜裡,一隻腳跨在死亡的門檻上。
章節:<觀光客>(45頁)
十.我也感覺到我的過往逐漸褪去。我過往的人生在我身上還有餘火燃燒,但是已經漸化為回憶的灰燼。
章節:<巴黎>(99頁)
摘要:
當喧譁聲止息,寧靜回返的時候,我聽見了蝴蝶飛過我腦海的聲音,必須非常專心才能聽見這聲音,甚至要凝神
靜思,因為蝴蝶羽動翅膀幾乎是無法感知的,稍微用力一點呼吸就可能掩蓋了牠鼓翅的聲音。然而,有件事很奇
怪,我的聽覺並沒有改善,但這聲音卻聽得越來越真切,我的耳朵裡是有很多蝴蝶的吧!(p.96)
資料來源: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08020303748
作者簡介:
法國時尚雜誌ELLE的總編輯鮑伯(正式名字翻譯為「尚-多明尼克」),在44歲突然腦幹中風,只剩下左眼還能動。
有一個經驗豐富的指導,在他的面前擺了二十六字母表,出版社派人用手指指字母,循問他是否正確,正確就貶
眼,根據這個模式,一個字母一個字母,拼下了這本書。患者鮑伯得先構思準備好題材。在他的腦海裡,每個句
子都要先攪伴過十次,刪一個字,加一個形容詞,牢牢記住所造的句子,將一個段落、一個段落的文句都背下來
。然後,再靠眨眼的動作,表達是或不是,將四散紛飛的浮想與記憶串連起來。書評家南方朔先生稱這本書是「
眼神寫成的纏綿之書」。鮑伯的前半生精彩絕倫,他對書本熱情,是法國時尚雜誌Elle的總編輯,才情橫逸,健
談樂觀,對人生充滿熱情。他對美食不加節制,在病中依靠胃管攝食的他卻說:「要是能把不斷流進我嘴巴裡的
口水順利嚥下去,我就會是全世界最快樂的人。」書名《潛水鐘與蝴蝶》,代表了特別的意象。鮑伯以為自己的
形軀因為病痛被拘鎖禁錮在潛水鐘內,困頓而不得自由。他的生命此時被割裂成兩半,彷彿被囚禁在病床上的寄
居蟹,又像是關在潛水鐘裡如蠶繭般的閉鎖。而解開潛水鐘的方式,只有靠寫作,讓意識的靈魂像蝴蝶一般自由
飛翔。雖然,潛水鐘的宿命,讓他無法掙脫,但是象徵自由的蝴蝶,卻在作者殘餘的生命中,透過回憶的翅膀,
使禁閉的靈魂得以解脫。當眾聲喧譁止息,寧靜回返的時候,鮑伯凝神靜思便聽見了蝴蝶飛過腦海的聲音。他說
:「當我困頓如繭的處境,比較不會壓迫得我透不過氣來,我的心就能夠像蝴蝶一樣四處飄飛。有好多事情要做
。我可以在空間、時間裡翱翔,到南美洲最南端的火地島去,或是到神話中的米達斯國王的皇宮去。我可以去探
望我所愛的女人,悄悄挪到她的身邊,撫摸她沉睡中的臉龐。我可以在西班牙建造城堡,掠取金羊毛,勘察亞特
蘭提斯,實現童年的夢想,完成成年的雄心壯志。」
資料來源: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4121200410
讀後心得
Randy Pausch蘭迪.鮑許,在46歲的時候被醫生診斷出有胰臟癌,就在隔年的47歲辭世了。在他發現他得了胰臟癌,可他很樂觀的想,可能他是幸運存活下來的幸運者,但經過了最後一次的治療後,他得知所剩的日子就只有幾個月的時候,他就開始想如何運用短短的幾個月的時間去陪伴他年幼的孩子及夢想中完美的老婆,並且去把握那些寶貴的時間與他們共處,也想到離他們而去之後,他們會不會不知所措。
他利用了他最後幾個月的時間,去準備一個在他生命中最後的一個演講,而在那場演講中,他盡力的表現出風趣幽默,而不是給人一種哀傷的道別會的感覺。他演講和他這本書的目標都是這句話而所做的努力「工程的重點本來就不在於找出完美的解決方案,而是如何以有限的資源盡力達到最佳的成果。」
而他所做的這本書目的,是要延續作者在講台上所展開的工作。因為作者所剩的生命時間珍貴,而他又希望把時間盡量放在年幼的孩子身上,因此請了傑弗利‧札斯洛(Jeffrey Zaslow)幫忙。自從那次的病之後,作者每天都會在住家附近騎自行車,因為運動對作者的健康至關緊要。在五十三次的長途自行車運動期間,作者都一面騎車,一面透過行動電話耳機與傑夫通話。然後,傑夫他花了許多時間整理做者口述的內容----事後作者有趣想著那五十三次的通話,應該可以稱為五十三場「講座」。傑夫和作者蘭迪.鮑許努力的成果,就是現在這本書。
作者在他剩的那短短幾個月時間做了很多令人值得懷念的回憶,也格外珍惜他與他親愛的家人相處的日子,這似乎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得到的事情,普通的人們通常得知自己得到了絕症,幾乎大部分的都是以悲觀的想法去面對剩下的日子。這是很令我佩服的事情,不過看書可能會覺得很無聊,所以我特地去網路上看他演講時的影片,比書上的還要感人。
佳句摘錄
1.So that was a bit of a setback.
But remember,Brick walls are there for a reason:
they let us prove how badly we want things.
人生路上會有阻擋你夢想的磚牆,那是有原因的。
這些磚牆讓我們來證明我們究竟有多麼想要得到我們所需要的。
2.Be good at something; it makes you valuable.
一定要有一技之長,這會使你有價值。
3.Stay positive no matter what, but not in denial.
無論發生什麼事情,一定要往好的方面想,但是不要拒絕接受事實。
4.If you screwed up, and no one cares to say anything,
that means you have been dropped. Criticism is your best friend.
如果你做錯了,沒人說你什麼,那是因為別人已放棄了你。
批評才是你最好的朋友。
5.Life is a gift. Find the good things from others.
If you can wait long enough,
the good side of other people will show.
生命是一個禮物。看別人好的一面。
如果你給別人時間的話,他們好的一面會展現出來。
6.Don’t complain, just work harder.
不要抱怨,要更加努力地去作。
7.服務別人才是生命的落實。
8.人的時間與精力有限,把時間花在抱怨上,並無助於我們達成目標。
9.生命不在於長短,而在於其創造的內容。
10.我們改變不了上天發給我們的牌,只能決定怎麼打這手牌。
11.批評才是你最好的朋友。
http://blog.ihugo.info/2009/01/blog-post_28.html
他人評價
本書算是演講的記錄,多了一些背景的說明,而隨書附贈的演講DVD方是我購買此書的動機,蘭迪教授風趣幽默的演說內容,精彩萬分,哪有一分罹癌的頹色呢??只是這竟是他人生最後的演講,分享他生命中的夢想 歡樂及其面對挫折的種種,演講歡笑氣氛的背後,不免讓人鼻酸~~
引用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06898
作者簡介
蘭迪.鮑許(Randy Pausch)
卡內基美隆大學教授,教導科目包括資訊科學、人機互動以及設計,他在一九八八至一九九七年間曾於維吉尼亞大學任教。他在教學與研究方面都曾獲得獎項肯定,曾與爾都比(Adobe)、谷歌、藝電,以及華德迪士尼夢想工程公司合作,也是愛麗絲計畫的創始人。目前和太太及三名子女住在維吉尼亞州。
傑弗利.札斯洛(Jeffrey Zaslow)
《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他出席了鮑許那場最後的演講,事後撰寫的報導引起了世界各地對這場演講的熱烈迴響。他住在底特律市郊,家中成員除了太太雪莉之外,還有三名女兒,蕎丹、愛麗克絲及依甸。
「最後的演講」影片及相關資訊請參見:www.TheLastLecture.com
譯者簡介
陳信宏
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曾獲全國大專翻譯比賽文史組首獎、梁實秋文學獎及文建會文學翻譯獎等翻譯獎項,目前為專職譯者。譯有《幸福建築》《我愛身分地位》(以上先覺出版)《幸福的歷史》《品牌思考很簡單》《101個兩難的哲學問題》(以上究竟出版)等書。
引用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06898
摘要
Randy以實現兒時夢想Achieving your childhood dream 為題,以自己的兒時夢想為例子,有的夢想有實現,有的沒有,但沒能實現的夢想,仍然影響他一生,他想說,要勇敢做夢,當你用對的方法過你的人生,夢想會自己實現。
http://www.wretch.cc/blog/larayeh/23115629
五.讀後心得:看完《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這本書,感覺真的好夢幻,因為都在說關於一個男孩的事情,他是個牧羊人,帶著一群羊去旅行,還可以跟羊溝通,那男孩是因為做了兩次相同的夢,覺得很奇怪,所以,他才一直想要去解夢,那個夢是叫他去埃及金字塔那找屬於他自己的寶藏,他找到ㄧ個老婆婆在解夢的,那老婆婆看起來很像吉普塞人,聽說吉普塞人最愛騙人家的錢,可是他竟然沒騙男孩的錢,可是他有叫男孩,如果有找到寶藏要將十分之ㄧ給老婆婆,然後他就開始去找寶藏,他在路上遇到很多不認識的人,第一個認識到一個老公公他是國王,又去了酒吧~遇到一個賊啦,所以錢都沒,就去ㄧ間水晶店工作,做了ㄧ年吧?他就覺得賺夠多了,所以就繼續堅持要去找他的寶藏,所以他在路上又遇到一位英國人啦還有煉金術士還有沙漠中的女人法諦瑪,這女人就是他找到的唯一真愛,那位煉金術士是個會將自己變成風,而且還會將錫變成金子,真是厲害阿,又遇到一位駱駝伕,他遇到的這些人,都曾經幫過他怎麼尋找寶藏,還有人教他怎麼去聆聽自己的心,而跟自己的心做好朋友,我覺得這本書在教我們如何尋找自己的心和寶藏,我看完這本書,感覺收穫滿多的,因為他都會教我們如何追尋夢想、成功、寶藏、天地之心、慾望、幸福的秘密…等等,我也跟那男孩ㄧ樣用心去體會。
四.他人評價:
1. baby 台灣台北 2007.03.20
一種無法想像的堅持勇敢 一種無法學習的精神
2. 蘿小莎 台灣台北 2007.03.20
第一次接觸到這本書 一直沒有想去翻閱\他的衝動 後來看完了簡介
實在是很好奇這本薄薄的書籍 到底是有著什麼樣的內容
可以成為百大熱門書籍呢! 我以為我用不到一個晚上的時間
就可以翻閱完 但實際上 我卻用了三個晚上的時間
反覆著品嚐書中帶給我的驚奇 一個背負著自己理想堅持牧羊少年
對於宿命及占卜的內在信仰 一段一段的帶領他走向自己所堅信的路
作者流暢細膩的筆法 讓人身處其境 似乎 我也跟著牧羊少年一起旅行
似乎 我也學著了如果堅持自己的理想 而奮不顧身
3. *~月之舞~* 新竹縣 2007.02.04
這本書讓我領悟到很多事, 有些事物明明在你身旁,
卻因一時的疏忽或不注意之下而無法看見˙˙˙ 這就是"人"阿!
來源: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010890
三.佳句摘錄:
1.「告訴你的心,害怕傷害比傷害本身更糟。而且沒有一顆心會因為追求夢想而受傷,因為追尋過程中的每一刻,都是與神永恆的邂逅。」
2.「當真心在追尋著我的夢想時,每一天都是繽紛的,因為我知道每一個小時都是在實現夢想的一部份。當我真實地在追尋著夢想時,一路上我都會發現從來未想像過的東西,如果當初我沒有勇氣去嘗試看來幾乎不可能的事,如今我就還只是個牧羊人而已。」
3.「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
4.「我就像大多數人一樣---只肯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不肯去看清楚事情究竟真正是怎麼一回事。」
5.「如果你一開始就去承諾你根本還未擁有的東西,你就會失去勇往直前的欲望。」
6.「幸福的秘密就是去欣賞世界上所有的奇妙景觀,但不要忘了湯匙裡的油。」
7.「他的方式和我的就不一樣,我的也和他的不同。可是我們都在追尋我們的天命,因此我尊
他。」
8.「一個人往往渴死在棕櫚樹已經出現在地平線上時。」
9.「每一次的追尋在一開始都會有好運道。而最後能成功微笑的人,一定是通過了最嚴厲的考驗。」
10.「被愛就是因為被愛。愛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
來源;http://www.wretch.cc/blog/reattempt/2962095
一.作者簡介:保羅.科爾賀1947 年 8 月 24 日生於巴西里約熱內盧。他是拉丁美洲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說不僅榮獲多項國際大獎,同時也長期位居巴西暢銷書排行榜,以及美國《出版者週刊》排行榜等。其代表作《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已被譯成 42 國語言,暢銷世界 1000 萬冊,並被法國文壇喻為足以和《小王子》一書並駕齊驅,影響讀者心靈一輩子的現代經典。
來源:http://taiwan.yam.org.tw/womenweb/bookclub/we.html
二.摘要:一個盼望旅行的男孩,因而成為牧羊人,卻又常作著尋寶夢。有天,他遇見一位自稱〝撒冷之王〞的老人,教他「天命」和「天地之心」,從此踏上追尋天命的旅途。但事情並不總如人意。剛開始,他就被一個騙子騙去身上所有的錢,幸好有水晶商人的幫助,他在一年後,又重新步上旅途。這一路中,他歷經種種考驗與數種發展另種生涯的可能,少年仍憑著毅力、熱情與堅持,不管是繞多少路,作多少調整,仍未忘卻自己的初衷,朝向夢想前行。
來源:http://taiwan.yam.org.tw/womenweb/bookclub/we.html
讀後心得:
這本書帶給我的感動不只是感動,更是一種深刻且溫柔的震撼。它告訴我們,每一個生命都不會碰觸到另一個生命,你所付出的愛,絕對不會白費。你所遇到的人都會以某種方式再回到生命裡。因為沒有一個人的生命是白白浪費的。要提的起放的下才是最好的開始和結束。
故事的主角是位83歲的老艾迪,它經歷了戰爭殘廢了一條腿,退伍後一直待在家鄉,在「露比碼頭」這座遊樂園終其一生的工作機械維護員。它覺得自己一文不值,一事無成,更覺得自己不因該活著怨天尤人,怨恨父親留給他不愉快的親子關係及這份工作。又發覺身邊所愛的人相纏過世,只由回憶來作伴。直到83歲生日那天為了救一個小女孩而死去。上了天堂之後遇到了5個出現在他生命中的人,分別對他傳達了不同的故事及要在他們身上學習的功\\\\\\\\\\\\\\\\\\\\\\\\\\\\\\\\\\\\\\\\\\\\\\\\\\\\\\\\\\\\\\\課。
第一個人是藍膚人:幼年的魯莽導致他的喪生,傳達了「生命是互相交錯的。」他是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換來艾迪珍貴的一生。第二個人是小隊長--米基:為了要挽救艾迪的性命只好射傷他的腿,自己卻在戰場上丟了自己的性命,小隊長傳達了「犧牲」才救了所有隊友的性命,留在天堂為的就是要得到艾迪的寬恕。第三個人是遊樂園創辦人夫人露比:傳達了「寬恕」,重新認識了自己的父親,終於發現他的父親不是那麼地無情、殘暴、冷酷,是為了在一個暴風雨的夜晚救回落水的朋友染上肺炎而去世。教他學著寬恕捨棄不必要的憤怒。心中留著憤怒對人是有害處的憤怒會腐蝕你的內心。而且全天下無不是的父母「愛之深,責之切。」更要感恩父母親賜予的生命。第四個人是他得妻子瑪格麗特:傳達了「愛」告訴他,生命中的愛是永恆的,學著去愛每一個人,人生總會結束,但愛是沒有終點的。第五個人是小女孩塔拉:傳達了活著的意義和勇於認錯,讓他了解自己沒有白活,存活在世間的原因就是維修遊樂器材,讓每一個人到遊樂園玩耍的小朋友都能開心和安心的玩樂。
我在讀書中學會了不看輕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問心無愧\\\\\\\\\\\\\\\\\\\\\\\\\\\\\\\\\\\\\\\\\\\\\\\\\\\\\\\\\\\\\\\做好自己分內的工作。更了解到犧牲、奉獻、包容、感恩、愛…父母為了子女犧牲自己全心全意的付出,包容子女的無禮,我們要以感恩的心來回饋他們,要更愛父母。人生總會結束,愛沒有終點。
他人評價:
這是一敘述手法很特別的書,故事進行當中穿插著艾迪的生日,讓讀者更了解艾迪,並為接下來的故事留下伏筆,它有一種吸引力 讓我想一直看下去,為了挪出時間讀它,我知道什麼叫有效率的讀書,總讀完這本書你會充滿力量,迎接每天的生活!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reader_opinion.php?item=0010274405
佳句摘錄:
1. 沒有哪一個故事是單獨存在的。有時候,故事與故事會在轉角相遇;有時候,一個故事會疊上另一個故事,像河床底下的石頭層層疊起(P19)。
2. 人哪,常常輕視自己出生的地方。可是呢,在最不可能的角落裡卻有可能發現天堂。而且天堂是有很多階段的。現在這裡,是我的第二階段,對你來說則是第一階段。(P54)
3. 藍膚人說:「我們每一個人再你的生命裡都有一個存在的理由;你當下也許不知道那個理由是什麼,而這正是天堂的功用。天堂,是為了讓你認識你在人間的一生。」(P55)
4. 所有的行為不是隨機而無意義的。我門所有的人,彼此之間都有關連。你沒辦法讓一個生命單獨存在,就像你沒辦法把一陣微風從風裡面分離出來。(P72)
5. 「這是因為,人類的心靈都明白,歸根結柢,所有的生命都是互相交錯的。死亡不僅僅是帶走了某一個人,死亡也與另一個人擦身而過。在帶走與錯過之間的小小距離裡,人的生命就此改觀。」(P73)
6. 「沒有人誰的生命是白白浪費掉的。」藍膚說:「如果花時間去想自己有多孤單,那才是浪費時間。」(P75)
7. 犧牲是人生的一部分。犧牲是因該的。犧牲沒有甚麼好悔恨的,卻是值得嚮往的事情。小小的犧牲。大大的犧牲。一個母親為了讓他兒子上學唸書而工作。一個女兒搬回家住,為了就近照顧他生病的父親。(P132)
8. 有時候,你犧牲了某個珍貴的東西,並不代表你真的失去它,你只不過是把它傳遞給了另一個人。(P133)
9. 「我們每天進出的場所,如果沒有前人的付出,今天就絕對不會存在。我們每天在工作場所投注許多時間,我們常常以為,那些地方是因為有了我們之後才出現的。其實並非如此。」(P170)
10. 「聽到我的勸告。心中留著憤怒,對人事有害處的。憤怒會腐蝕你的內心。我們以為怨恨是一項武器,可以用來攻擊那些傷害過我們的人。可是,仇恨是一把彎曲的刀;我們造成了傷害,其實是傷害了自己。」(P192)
作者簡介:
米奇.艾爾邦著有(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暢銷全球數百萬冊。為報紙撰寫專欄,主持廣播節目,並且在許\\\多個慈濟機構裡擔任董事。現與妻子住在美國密西根州。這本書要獻給他的艾迪叔叔,一個二次大戰的退伍老兵。老艾迪經常說自己沒出息,不中用,活著沒意思。
摘要:
本書描寫一個在遊樂園裡工作的工人艾迪,自從退伍之後就在家鄉「露比碼頭」做著一樣的工作,維護遊樂設施的安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到了83歲生日的這一天,他為了救一個小女孩而犧牲自己的生命,進了天堂。在天堂裡,艾迪遇見了五個曾經出現在他生命裡的人。這五個人逐一對他說出自己的故事,以及他們是什麼時候在人間與艾迪相遇。艾迪慢慢融會貫通,原來自己的生命裡一直都有別人的生命,而別人的故事與自己的故事在時空中產生交集。
讀後心得:
潛水鐘與蝴蝶,是一本刻化生命的真實故事,他以潛水鐘比喻被禁錮的靈魂,同時,思想的奔馳,則像蝴蝶飛舞般自由,在看電影的時候,總覺得鮑比怎麼可以想要什麼就有什麼,享受著無憂無慮的生活,直到有天突然腦幹中風,在睜開眼睛的時候感覺到身邊的東西都消失了,右眼也被人縫了起來,靈魂被禁錮著,只剩左眼還能動,耳朵還能聽見,鮑比靠著這些及他的看護幫助下,完成這本薄薄一百多頁的書,卻寫滿了被禁錮的靈魂對生命的渴望,電影裡的鮑比讓人感覺到他對事情的無助和絕望,也喪失尊嚴很多事情都要別人幫他就形同個廢人,在書裡更能清楚了解他當時的心情,在睜開眼後想去的每個地方,想做的每一件事,只能在腦海裡回想,他的看護就想到一套辦法,人們按照E S A......的次序,把一個個的字母唸出來給鮑比聽,一直到他眼睛眨一下,就表示那是他要的字母,看護就把字母記下來,下一個字母也照這個方式,沒有什麼差錯的話,很快就能拼出一個完整的單字,他們就是用這個方式把這本書完成的,薄薄的一本書卻寫滿了,他發生了不尋常的故事,但他告訴世人,他被禁錮的靈魂永遠活著。
出書後兩天,他去世了,到了最後,他的潛水鐘終究沒被解開,但他的心已經離開了那潛水鐘,像蝴蝶自由的飛翔。
佳句摘錄:
1.『當我困頓如繭的處境,比較不會壓迫得我透不過氣來,我的心就能夠像蝴一樣四處飄飛。有好多事情要做、我可以在空間、時間裡翱翔、到南美洲最南端的火地島去、或是到神話中的米達斯國王的皇宮去。』(章節:序言,17頁)
2.『要是能把不斷流進我嘴巴裡的口水順利嚥下去,我會是全世界最快樂的人。』
(章節:禱告,24頁)
3.『祝禱多的足以堆疊成一座宏偉的建築,而牆上的小香包就是這座建築其中
的一顆石 。』(章節:禱告,25頁)
4.『我向他的塑像吐露我的憂愁,卻發現有一張陌生的臉介於她和我之間。』
(章節:皇后,39頁)
5.『這些可憐的人沈落在無窮無盡的無邊黑夜裡,一隻腳跨在死亡的門檻上。』 (章節:觀光客,45頁)
6.『我也感覺到我的過往逐漸褪去。我過往的人生在我身上還有餘火燃燒,但是已經漸化為回憶的灰燼。』(章節:巴黎,99頁)
7.『我們沒有好好把握住的機會,我們讓它溜走的幸福。今天我覺得我所有存再都只是這一連串受挫的記錄。』 (章節:二十比一,119頁)
8.『有一種溫柔甜美的氣息、有一種共同承擔得悲抑,和一種逐漸積累的沈重情緒。』(章節:在葛雷凡蠟像館,139頁)
9.『過去那些沉重、徒勞的時光,好像瀉了滿地的水銀無從撿拾。』(章節:生命中的一天,145頁)
10.『是否有一把鑰匙可以解開我的潛水鐘?有沒有一列沒有終點的地下鐵?哪一種強勢貨幣可以讓我買回自由?』(章節:開學了,160頁)
他人評價:
約8.9年前還在唸專科時就看過這本書了,我記得主角好像是ELLE雜誌的總編輯,因為腦幹中風,全身只剩左眼能動,如此大的轉折,他是如何得調適不同的人生,沒有怨天尤人,沒有自艾自憐,印象中這麼書內容不冗長,但看完之後心裡激盪感觸竟然在心中停留如此之久,早上看到新聞,這部電影要上映了,真的佩服導演的拍攝功力,要拍攝一個只剩左眼能動的人,表達如此勇敢豁達的態度!!!
資料來源: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43808
作著簡介:
1952年生,在巴黎求學,曾任記者數年,1991年,出任法國Elle雜誌總編輯,1995年12月8日,突然中風,1997年3月9日,去世。
才情俊逸,開朗健談,熱愛人生。然而,到了年底,44歲的他突然腦幹中風,全身癱瘓,不能言語,只剩下左眼還有作用。在友人的協助下,靠著眨動左眼,他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寫下這本不同尋常的回憶錄。出書後二天,他去世。但他告訴世人,他被禁錮的靈魂永遠活著。
摘要:
1995年、鮑比還是法國時尚雜誌Elle的總編輯,有一天,他突然腦幹中風,患了「閉鎖症候群」,全身癱瘓,不能言語,只剩左眼還有作用,他就靠著友人協助,用左眼一個字母一個字母的記載,當下被禁錮的靈魂所要表達得事情,鮑比之後形同準植物人,所以他把「潛水鐘」指生命被困禁,「蝴蝶」表示生命的自由,這本書雖然只有一百多頁,但卻完整的記下鮑比,被禁錮的靈魂,在出書後兩天,鮑比就死了,「潛水鐘與蝴蝶」是本絕望之書,但鮑比要讓大家知道他將失去一切,而我們不要在揮霍、浪費自己的生命。
我能感受身邊有個快過世的人,每天卻只能陪伴他對抗病魔的那種心酸…你想幫他,卻也愛莫能助,看著他受苦…心裡很不是滋味!蘭迪˙鮑許他認為自己最大的遺憾就是不能和太太一起陪伴孩子長大…如果在那場演講中,蘭迪的太太有在觀眾面前說出那句話,我想哭的人應該就不會只有讀者了吧!我常常在想,為什麼這是上要有病痛?如果沒病痛,大家不都可以活的好好的嗎?就算要有病痛,也不要這麼早把人帶走嘛…難道心願未了真的好嗎?原本我真的有那麼一點點後悔買下這本書…但是當我看完後,我卻完全打消了這個想法!因為這本書給我的震撼太大了!書裡有他的成就,他的心願,他的夢想,還有著他對他三個年幼子女的愛!我不知道現在的我是不是也有夢想和心願…也不知道以後的我是不是也像蘭迪一樣有那個愛去疼孩子…但我知道,現在的我不能輕易的因為小事就沮喪…凡事都要先想想好的,在慢慢去想壞的!或許不是每次都一定只有壞的,說不定也有好的存在! 我想起那天我買這本書回家時,我老爸先是對我大聲吼叫:「妳買書?!妳又買了什麼爛書回來?!」我回答他說:「什麼爛書?!這次是一本文學勵志耶!」我老爸一臉的不相信,我把書拿給他看,他看了看書的封面對我說:「這是一本很好的書,要好好看!」我老爸對電腦很厲害,聽說當時“最後的演講”在網路上很紅,我想我老爸一定有看過!不然他不會對我說那句話!我在想,這本書可能是我看過的書裡面,唯一一本最有讀後心得的書吧!
五、心得
其實,我原本要看得不是這一本書!是因為“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只剩下圖文書…讓我不得找其他本書來讀!在看到讀書報告書目時,我當下就想:「這次就買一本回家吧!」我還滿想買“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和“潛水鐘與蝴蝶”,但是…班上好像很多人看這兩本書…我只好放棄,另尋目標! 剛開始,沒想到要看“最後的演講”,好像是當時沒有文字版的牧羊少年才迫不得以買的!我承認我很愛看書,尤其是文字多的!但那些都是言情小說,並不是像這種文學勵製的文字書…書才剛買回家,我就開始後悔為什麼要買這本書?!書一翻開,我已經有種快睡著的感覺…說起來還真有點不好意思耶…勉勉強強看完第一章節,我就快受不了了…然後就丟下書去做別的事…但這也開始了,我必須每天提醒自己這本書該看了!看這本書,讓我花了一個禮拜的時間!當然這一個禮拜我也看了許多小說…我懂這樣半途而廢不好!所以我耳機戴上,心無旁鶩的專心研讀…兩個小時後,我看完這本書!同時,這本書的結局讓我發自內心的難過!
四、 他人評價
最後的演講這本書很值得一讀,有愛與關懷,人生哲學,還有許多蘭迪的至理名言。
蘭迪說:「對於無法改變的事情,我們只能決定如何反應。我們不能改變手裡的牌,但是可以決定如何出牌。」我想,任何人如果有了這樣的心態,無論是面對病痛的折磨,還是人生的失意,都能用一次次漂亮的出牌,實現自己最大的價值。
阻擋你的障礙必有其因 ,這道牆的存在並不是爲了阻擋我們 ,而是讓我們有機會去展現自己有多想達到這目標
因為這道牆是爲了阻止那些不夠渴望的人 ,他們是爲了阻擋那些不夠熱愛的人而存在的
一切都要從基礎作起。我們必須先把基礎的作好,不然進階的部份就發揮不了作用。
對事物熱愛的重要性,把選手安排到最不適合的位置。當你只在一次進攻中站到不同的位置時,正因別無選擇,所以反而獲得更大的自由。擁有這樣的熱情足於擊跨對方。如果我試圖解決某個困難的問題時,就會用自己最熟悉自在的方式,有熱情的解決問題。
經驗是在你無法獲得想要之物時才會學到。”Experience is what you get when you didn’t get what you wanted”
隱藏的真相,可以讓自己學習到許多。幫助他人。領導力的關鍵,擔任想像力工程師。
只要等的夠久,每個人都可以讓你讚佩的。有時你必須要等的夠久,可能是幾年,但人們終會展現出好的一面。
請你耐心等待。如果你生某人的氣,你只不過是沒給他們足夠時間而已。
講的話都一樣,說的方法好壞有天壞之別。能夠帶給別人期待與參與,是最好的禮物。
如果你想要作任何先驅的工作,你一定會被暗箭攻擊。你必須接受這一切,一切會出錯的都會出錯。但最後,你還是能讓一大堆人很高興的。
你必須要決定自己要當跳跳虎,還是唉唷驢。永遠不要失去當孩提時的童真。
忠誠是禮尚往來的。千萬別退縮,好酒沈甕底。放手去作。賣些值得的東西。像是教育。
當你為所應為時,好事會找上你的。設法找個回饋的循環,傾聽那結果。
真正困難的是願意傾聽,任何人都可能因為護短而迷失。
當人們給你回饋時,請珍惜,並且善用,要心存感激。當你搞砸時,卻沒人願意責備你時,這代表他們放棄了。
關鍵不在如何達成夢想,而是如何無悔過人生。如果你能好好過人生,人生自會為你尋找答案。你的夢想自會實現。──蘭迪‧鮑許
http://blog.xuite.net/applecheng12/blog/18366109
三、 佳句
P40 如果對別人提出自己的智慧箴言,別人通常不屑一顧;可是你如果轉述第三者的智慧言語,感覺上就不會這麼自大,別人也比較聽得進去。
P48 希臘神話故事裡,潘朵拉獲得一只盒子,裡面裝著全世界的邪惡。結果她沒有遵守不得打開盒子的命令。盒蓋開啟之後,邪惡隨即散播到全世界。
P52 別忘了準備對別人有利的方案,這樣別人才會更願意和你打交道。
P70 不屈不撓是一種美德,可是你不必一定要讓別人看到你花了多少心力。
P71 英文有一句諺語,叫做「房間裡的大象」[The elephant in the room],藉著房間裡有一頭大象,但眾人卻是而不見的意象,引申表示所有人心照不宣、避而不談的問題
P73 阻礙我們前進的磚牆,不會無緣無故擋在我們前面。這種磚牆的存在目的不是為了把我們排除在外,而是要讓我們有機會證明自己多麼想要一件東西。
P129 時間必須受到明確管理,就像金錢一樣。計畫可以隨時改變,可是前提是必須先有計畫。
P153 我雖然沒有機會踏上應許之地,但也沒有關係,至少我以看到了美麗的遠景。
P166 埋怨不是可行的策略。所有人的時間與精力都有限,把時間花在抱怨上,並無助於我們達成目標,而且,抱怨也不會讓人比較快樂。
P176 重點不是你出擊的力道有多大,而是你能夠承受多麼重的打擊,然後還能繼續向前邁進。
鮑許教授在書中分享了他的生活和成功之道。他用自身的經歷鼓勵他人要好好實現自己的理想, 例如他夢想到廸士尼樂園工作, 源於小時候在樂園中的愉快經歷。他不是一次就成功, 而是需要多次努力爭取, 有時甚至 “厚顏” 請求, 換來了意想不到的結果。他努力科研之餘亦不忘用心培訓學生, 例如為了成績稍遜的學生與高層作對, 高徒後來的成就證明了他的眼光。另外, 他也用真實事件印證他的不少看法, 例如父母沒有扼殺他的創意, 容許他塗鴉自己房間的牆壁, 又例如為了向外甥證明他的寬容, 而人比物質重要, 於是故意在自己的車上倒汽水。他亦多次強調家人的重要性, 例如提到妻子如何為他打理家庭、給予無限支持及寬容, 還有3個孩子如何各有特色, 但都是他的 “心肝寶貝”。有些道理可能我們已經聽過、見過、知道, 但透過他的有趣經歷及表達手法, 彷彿又多了一重感染力, 相信他的演講一定更加出色。
從前, 我們想到有長期病患或者 “絕症” 患者, 往往可能只有負面, 例如抗病如何辛苦、經常進出醫院、身心既疲又痛、加上經濟環境等負擔, 而他們的家人就算沒有病, 也有很多的承擔, 例如長期照顧病人、應付病人的身心轉變等。但是, 就算是 “絕路”, 也不只有悲苦, 鮑許教授是其中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證明長期病患或者 “絕症” 患者也有他們可以做得到的事, 他們的經歷給人帶來不是絕望而是希望, 就算自己生命將盡, 但影響力及能力並不會減退。相信大家很自然就將他與 “Tuesdays with Morrie” (by Mitch Albom) 的Morrie Schwartz教授比較。兩者雖然面對絕症, 但仍然慷慨將所學所感與人分享, 不但帶來感動, 很多人甚至因為他們的言行而改變自己, 再去影響其他人。就算是斌仔, 雖然他想安樂死, 但他的感受、著作令很多人關注他的情況之餘, 更去反思生命及存在的意義, 甚至更珍惜自己/他人的生命及所有, 亦有他的貢獻。病可能奪去我們的健康, 但不能奪去我們的意志和關愛別人之心, 也提醒我們時刻珍惜現在, 盼望未來。或許普通人不似得教授們廣為人知, 但行善從來沒有分大小或能力, 只有分 “行” 與 “不行”, 希望各長期病患或者 “絕症” 患者絕不能放棄, 而我們對他們亦應平等地多加關心與支持。
http://helenlhs.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282045
二、摘要
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下不到幾個月, 你會有什麼行動? 他, 選擇了將愛送給他的子女、家人及所有人。
蘭迪.鮑許(Randy Pausch)他在07年9月的時候, 應大學之邀在校內舉行了一場 “最後的演講”, 題目為 “全力實現你的童年夢想”。 雖然妻子勸阻, 但鮑許教授仍然堅持演講, 既是為了他3位年幼的子女, 希望趁著自己在世, 留下一些記錄, 讓他們知道父親的為人, 給他們傳遞他的心意。這也是為了其他人, 希望透過自己的經歷、人生與他人分享, 從而鼓勵及推動他人成功。那場講座感動了很多人, 加上演講片段被上載至互聯網而廣為人知, 令他聲名大噪。這本書就是他的講座的精華。
一、作者簡介
蘭迪‧鮑許(Randy Pausch)
卡內基美隆大學教授,教導科目包括資訊科學、人機互動以及設計,他在一九八八至一九九七年間曾於維吉尼亞大學任教。他在教學與研究方面都曾獲得獎項肯定,曾與爾都比(Adobe)、谷歌、藝電,以及華德迪士尼夢想工程公司合作,也是愛麗絲計畫的創始人。目前和太太及三名子女住在維吉尼亞州。是一位熱情、風趣且教學認真的大學教授,在46歲時被診斷出罹患致死率最高的癌症──胰臟癌。2007年8月,醫生說他的癌症已經轉移,可能只剩下三到六個月生命。9月,蘭迪教授應學校之邀發表了一場演說,這場演說讓現場400個人笑聲不斷,也讓不少人流下淚來,場外不僅有實況轉播,演講全程並放上網路,大量流傳,在全球各地引發了熱烈的討論。
這場充滿幽默、啟發性及智慧的演講廣獲迴響,之後由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傑弗利採訪了蘭迪教授53次,寫成了這本精采豐富又讓人動容的──《最後的演講》。蘭迪教授所傳達的訊息之所以如此撼動人心,是因為他以誠懇、幽默的態度去分享他獨特的經驗。他談的不是死亡,而是人生中的重要議題,包括克服障礙、實現兒時夢想、幫助別人實現夢想、把握每一個時刻……
傑弗利‧札斯洛(Jeffrey Zaslow)
《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他出席了鮑許那場最後的演講,事後撰寫的報導引起了世界各地對這場演講的熱烈迴響。他住在底特律市郊,家中成員除了太太雪莉之外,還有三名女兒,蕎丹、愛麗克絲及依甸。
http://www.booklife.com.tw/last-lecture/aboutbooks.asp
他人評價
在他的書裡你看不到任何黑暗。在書裡,你所能感覺的到的會是鮑比對生命的不捨、愛戀、以及豐富的想像力。一些原本在你我眼裡看來平凡無奇的事物,在鮑比的筆下似乎特別的不一樣,從未見過的事物,在鮑比的形容下,頓時就好像的立在眼前一般,不再是只有一堆文字在紙上。這本書雖然只有短短的一百多頁,卻是作者以全部的生命寫成的。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306051303995
心得
這本書的作者鮑比,為了這本書花了不少精神和意志力,雖然只有少許的一百多頁,在這本書鮑比以深刻的感情寫出的一本書。我看了這本書,心想這本書沒有多少頁,卻一個字一個字地雕刻了鮑比的生命,看過這本書以後,『心』會不由自主的想要去關懷那些失去表達能力的人。我們雖然不能了解植物人內心的感受,卻只能默默的關懷他們,作者以他的親身體驗告訴所有閱讀過這本書的人,一定要好好珍惜身邊的人。
鮑比說:「沒有人為我描繪,而我從這裡一點一點的拼湊起來的隻言片語中,自己把他解釋為我的情況樂觀,必定能夠很快地恢復行動的自由,恢復為原來的說話能力。」若能夠實現恢復自我的能力,換作是我我會開心到跳了起來。鮑比的女兒西莉絲特,因為她的一個小小的禱告,讓鮑比靠著這股最窩心的扶持力量,在夢境裏靠岸著睡著。看完這本書,會有不少的感受,感受到作者對生命的不放棄和不認輸的精神,現在的我,也因為這本書的影響,而開始面對所有事情變的更認真和積極。
佳句
序言-p4.5 當我困頓如繭的處境、比較不會壓迫得我透不過氣來、我的心就能夠像蝴蝶一樣四處飄飛. 有好多事情要做、我可以在空間、時間裡翱翔、到南美洲最南端的火地島去、或是到神話中的米達斯國王的皇宮去 。
序言-p4 人在脆弱中變得敏銳,也在脆弱中知道孤獨的況味。
禱告-p12 要是能把不斷流進我嘴巴裡的口水順利嚥下去,我就會是全世界最快樂的人。
皇后-p24 這時候她不再是法國皇后,而是一位安撫病人的神祇,是聖女麗塔,是絕望者的守護女神。
西那希露台-p28 我立刻讓這座象徵兄弟情誼的燈塔來保護我,它不僅守候海員,也守候著病人,這些擱淺在孤獨淺灘上的遇難者。
禱告-p12 祝禱多的足以堆疊成一座宏偉的建築,而牆上的小香包就是這座建築其中的一顆石子。
洗澡-17 老舊的背心會使我回想起這一路走來每一步痛苦的足跡。
洗澡-17 那怕要受罪,我還是堅持在開司米龍裡做我自己。
巴黎-p78 樹木搶攻大樓的樓面,藍天上有一點雲絮,一切都如原樣,除了我,我在他方 。
生命中的一天-p115 過去那些沉重、徒勞的時光,好像瀉了滿地的水銀無從撿拾。
開學了-p127 在宇宙中,是否有一把鑰匙可以解開我的潛水鐘?有沒有一列沒有終點的地下鐵?
作者簡介
1995年,鮑比還是法國時尚雜誌Elle的總編輯,才情俊逸,開朗健談,熱愛人生。然而,到了年底,44歲的他突然腦幹中風,全身癱瘓,不能言語,只剩下左眼還有作用。在友人的協助下,靠著眨動左眼他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寫下這本不同尋常的回憶錄。出書後兩天他去世,他告訴世人,他被禁錮的靈魂永遠活著。
內容摘要
當喧譁聲止息,寧靜回返的時候,我聽見了蝴蝶飛過我腦海的聲音,必須非常專心才能聽見這聲音,甚至要凝神靜思,因為蝴蝶羽動翅膀幾乎是無法感知的,稍微用力一點呼吸就可能掩蓋了牠鼓翅的聲音。然而,有件事很奇怪,我的聽覺並沒有改善,但這聲音卻聽得越來越真切,我的耳朵裡是有很多蝴蝶的吧!
讀後心得
讀了這篇 [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 我有很多感觸,在很多很多時間我們都常常以自己的夢想而前進,實際上我們以往都被自己生活的腳步而阻攔,不曉得自己在做捨麼,之前小時候我的夢想是當上服裝設計師,現在也是,以後也是,不過我現在卻學習個服裝設計沒關西的科目,這是為捨麼呢?因為自己國中浪費了很多很多機會沒選擇自己的夢想,現在感覺起來很艱辛很漫長。
書中的牧羊少年他出去旅行的時候經歷了好多好多故事,碰到好多好多很驚奇的人!!!像他第一個認識的老公公,別看他這樣,他可是一個國王呢,還有遇到英國人呀,他可是一個煉金術士呢,後來又遇到沙漠中的女人法諦瑪,這女人就是她唯一的真愛啦!!!又遇到一位駱駝伕,他遇到的這些人,都曾經幫過他怎麼尋找寶藏,還有人教他怎麼去聆聽自己的心!而跟自己的心做好朋友!
這本書他都會教我們如何追尋夢想、成功、寶藏、天地之心、慾望、幸福的秘密…等等……。
一個人是不可能單憑自己的力量完成自己的夢想的,在前往夢想的旅途中一定會遇到某些人、某些事和某些物,這些人事物可以使你更接近夢想,就算在某個階段或某個點走錯了,我們也不能欺騙自己的心繼續一錯再錯,必須想辦法從跌倒的地方重新再站起來,每一次的跌倒都是一次經驗當遇到更接近夢想的機會時,絕對不要放手,一定要牢牢的抓緊,也許一放,機會就沒了,甚至要等個好幾年機會才會再回來,「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想要成功,就要去克服天命所提出的考驗,這些考驗都是必經的歷程。熬過了,一切成果都是你的。
他人評語
有夢最美,築夢踏實。只要有夢想去實踐,不管你遇到什麼困難,都能迎刃而解,得到甜美的果實。
夢想,是每個人做事的最初基礎,但它常常因為週遭環境所迫而被中止,能真正達成的人少之又少。小時候的夢想是那麼純真,但許多人們認為那些是天馬行空的事情,非但沒有給予鼓勵,反而嘲笑其無知;久而久之,那份熱情便逐漸消失,使得許多未來的主人翁沒有追求的目標鬥志。
佳句摘錄
(1) 在生命的重要時刻,我們卻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物無能為力,只能聽天由命─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謊言。---p.20
(2) 如果你一開始就去承諾你根本還未擁有的東西,你就會失去勇往直前的欲望。---p.27
(3) 幸福的秘密就是去欣賞世界上所有的奇妙景觀,但不要忘了湯匙了的油。---p.35
(4) 我們總是害怕失去,不管是我們的生命、財富,或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可是當我們明瞭我們的一生和人類歷史都是由一隻守註寫時,恐懼就會消失。---p.81
(5) 一旦你無法回頭,你必須只去操心如何前進最好。---p.82
(6) 世界上每個人的新都能了解的語言─那就是愛。---p.98
(7) 愛是改變和改善天地之心的力量。---p.161
(8) 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p.24
(9) 未來的秘密就是現在。如果你專注於現在,就必定能改善現在。而如果你能改善現在,未來一定會更好。---p.109
(10) 魔鬼不是喝進人們嘴巴的東西,而是從人們嘴巴裡說出來的東西。---p.122
[奇摩知識]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07081811728
摘要
「告訴你的心,害怕比起傷害本身更糟。而且沒有一顆心會因為追求夢想而受傷,因為追尋過程中的每一片刻,都是和神與永恆的邂逅。」「追尋過程中的每一片刻,都是和神與永恆的邂逅。」男孩對他的心說。
「當我真心在追尋著我的夢想時,每一天都是繽紛的,因為我知道每一個小時都是在實現夢想的一部分。當我真實地在追尋著夢想時,一路上我都會發現從未想像過的東西,如果當初我沒有勇氣去嘗試看來幾乎不可能的事,如今我就還只是個牧羊人而已。」....
作著簡介 - 保羅科爾賀
一九四七年出生於里約熱內盧的保羅‧科爾賀﹐在成為暢銷作家之前﹐曾從事劇本寫作﹐劇場導演和流行歌曲創作。一九八七年出版小說<<朝聖>>(原名為<<朝聖王的日記>>)迄今﹐短短十年集幾千萬冊的銷售量﹐外文迻譯以<<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我坐在琵得河畔哭泣>>(天下文化)和<<朝聖>>三部小說最多﹐這三部同時登上法國暢銷書榜﹐也讓科爾賀獲得文化騎士勳章殊榮。在文學園地中散播生命心靈的錦囊是這些作品溫馨感人﹐撼動讀者心扉之處。一九八六年科爾賀踏上中世紀以來西班牙聞名於世的聖地牙哥朝聖之路﹐歷時五十六天﹐這段心路歷程便載入<<朝聖>>中。或因此宗教信念的感動﹐相繼寫出類似題材與哲理的<<牧羊>>一書﹐而<<琵得河畔>>則傳遞神與愛的崇高力量及其神奇魔幻。
讀後心得
《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這本書它改觀了我的想法,書的一開始便寫著”書的開始就是結局” ! 這是《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吸引我的所在之處。往往我要看完整本書才知道書的結局是什麼,然而這本書改變了我所有的想法。一開始還不太相信作者所說的,但閱讀完了《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我覺得真的很好看!書讀起來很生動,感覺自己歷在其中。每一個生命都會碰觸到另一個生命;你所付出的愛,絕對不會白費。人不會無緣無故的出現在這世上,既然活在這世上便好像有什麼任務等著我們去解決似的,我們總是想著別人為我付出多少,而沒想成我為他們付出了多少。人總是自私的,為別人付出也是件好事呀,但每個人總是只看著自己。每個人總是過著忙碌的生活,而卸不下身上那無形的壓力,要會拿得起來也要會懂得放下,人要活的光彩而不是活的黯淡無光。《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這本書真的值得大家來看看,既然改觀了我的想法,也便可以改觀許許多多的人的想法。
佳句摘錄
1.每個人的生命裏都有一幅代表真愛的畫面。 P.18
2.沒有哪一個故事是單獨存在的,有時候,故事與故事會在轉角相遇,有時候 一 個故事會疊上另一個故事,像河床底下的石頭層層疊起。 P.19
3.假如你被全世界棄之不顧,這時就算有人丟一塊石頭過來,也是值得珍惜的事。 P.64
4.所有的行為都不是隨機而無意義的。我們所有的人,彼此之間都有關連。你沒辦法讓一個生命單獨存在,就像你沒辦法把一陣微風從風裡面分離出來。 P.72
5.有時候你犧牲了某個珍貴的東西,並不代表你真的失去它,你只不過是把它傳遞給了另一個人。 P.133
6.境界更高的忠誠,是人與人對彼此真誠。 P.188
7.我們以為怨恨是一項武器,可以用來攻擊那些傷害我們的人。可是,仇恨是一把彎曲的刀;我們造成了傷害,其實是傷害了自己。 P.192
8.愛,就像雨水,可以從表面開始滋潤,讓一對愛侶全身浸潤在喜悅裡。 P.224
9.隨著這些感受的褪去,會有另一種感覺逐漸變濃。那是記憶。記憶變成你的伴侶。 P.236
10.只有一片純潔而寧靜的白,有如最寂靜的黎明時分落下最深的雪,安靜無聲。 P.244
他人評價
人生不斷不斷地在目送,目送著過去,目送著曾經,站在時光隧道的這一頭,看著他們消失在那遙遠平行線的盡頭,問問自己:「你有…悔恨嗎?」這本書讓我重新 思索我與別人的關係,我能活著,也許是因為有另一個人的死去,我能來到這,也許\是因為有一些人等我為他們帶來意義,現在我深深地深深地相信,當你不在 乎失去,你才是真正愛著;當你完全付出自己,你才真正活著!
來源 :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74405
作者簡介
米奇‧艾爾邦 (Mitch Albom)著有《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暢銷全球數百萬冊。為報紙撰寫專欄,主持廣播節目,並且在許多個慈善機構裡擔任董事。現與妻子住在美國密西根州。
來源 :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74405
內容摘要
故事描寫一個在遊樂園裡的老工人艾迪,自從退伍以後就困在家鄉,每天重複一樣的工作。他認為自己被命運綁住,他認為自己的人生是被沈默卻又暴躁的父親害了。他待在這個海灘小鎮,孤單一人。他只剩下回憶。在83歲生日這一天,他為了救一個小女孩而喪了命,進了天堂。在天堂裡,艾迪遇見五個曾經出現在他生命裡的人。這五個人逐一對他說出自己的故事,以及他們 是什麼時候在人間與艾迪相遇。艾迪逐漸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的生命裡一直都有別人的生命;而別人的故事與自己的故事,會在最無法預料的時空,產生交集。假如你認為自己微不足道,讀過這本書後你會明白:每一個人都是重要的。我們來到人間,是為了與別人相遇。
心得:
這本書還滿生動的,看的很過癮,就像這段:┌此時他的奔跑的步伐換了一種,是軍人般的沉重整齊的步伐。他聽見了雷聲或者是某種類似打雷的聲音,或者是爆炸,又或者是炸彈轟炸的聲音,他出於本能,把臉朝下,趴再遞上,匍匐前進。天空裂開,大雨傾盆而下,密密實實` 色如赤褐。順著泥漿緩緩爬型,並把嘴邊的髒水吐掉┘。這段超棒的,很像親身經歷一樣。
就像每一個生命都會碰觸到另一個生命;你所付出的愛,絕對不會白費。你所遇到的人,都會以某種方式再回到生命裡。就如書上說道,我們能活著,也許是因為有另一個人為自己而死去,只是我們不知道,儘管只是一件我們認為無關緊要、微不足道的小事情所造成的,相對的我們能來到這世上,也許是因為有一些人正等著我們為他人帶來意義。 我們也不要想著別人為我付出多少,而是要想著我為別人付出多少,有付出才有回報,但,也並不代表每次付出都會立刻有回報,人活著為什麼不多做點好事呢?做好是積功德嘛…這樣人生不是會帶來更多快樂嗎?當你每次為別人付出後、幫助別人後,會不會有一種莫名快樂的感覺呢?其實人生活著要快樂其實很簡單的。
他人評價:
還記得自己在國中、高中階段,因為升學的苦悶,總疑問到底為什人要活在這世上?總覺得人活在世上一定有些什麼意義,或該有些原因;可是當時的我並找尋不出人生的價值,就一直困在圈圈裡。經過了這麼多年,其實這個疑惑已經被藏到心底最深的角落,正因為永遠都找不到答案,當我閱讀到這本書時,可以說是一口氣完成,當下心中的悸動,所有的思緒,似乎都湧入心頭。從年輕到成熟,我們學到的是隱藏,藏住自己的心、自己的熱情,來配合世界的轉動。對生命的冷漠,即便自己有時會想振作,但總囿於現實的環境。也常常懷疑為何會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為何會受到他人的錯待,為何無法將自己抽離,太多的為何…,到底上天要給我怎樣的試鍊,或是要帶給我怎樣的啟發?然而,疑問永遠是疑問,有時會突然覺得思想清明,但常常卻又陷於一纏擾的線團中。 而這本書,以一種想像的顏色,描繪了一種可能的天堂,也以安靜作為一種語言,訴說出最滔滔不絕的情感。更以這樣的方式,帶給普羅大眾對生命意義的另一種思考。即便再微不足道的人,如果認為自己來到這世上,所過的生活是無意義的,不妨可以看看,希望能從中有所領悟,因為每個人來到人間,就是為了與別人相遇,只要不在乎失去、沒有太多的計較,才能算是真正活過,學會了怎麼去愛。 其實心中有了這樣的領悟後,是否能用另一種角度來對待生命中的事件,卻又考驗了個人的行動力。其實真的很難,而我只能繼續努力克服心魔,說服自己,用更寬宏的態度,去珍惜生命中的相遇。或許我永遠也無法參透這生的真意,但也許至少我能放了自己,鬆開這身人生的枷鎖。重新看待自己,看待人世,因為生命的重疊交錯,只有完全付出自己,才真的活著。
來源: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205081822167
( 五 )佳句摘錄
1. 就靠近他,像冷冰冰的手掌想靠近火堆取暖 P10
2. 他像一道被就繃帶裹住的傷口 P19
3. 死期說來就來,人說走就好,就是這樣 P25
4. 我的煩惱,到哪兒去了?P38
5. 我的疼痛,到哪兒去了?P38
6. 世紀雪茄!這才叫活似神仙 P45
7. 海鮮雜燴濃湯,一毛錢 P45
8. 來坐飛天快車—轟動當代武林P45
9. 老天爺!有的胖死人!有的皮包骨,快來當野蠻人P47
10. 只有在這哩,在這個「世界上最奇特的人」的舞台上以才可以如此靠近…P49
作者簡介:
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 The Five People You Meet in Heaven) 是由美國作家米奇•艾爾邦(Mitch Albom)創作的一部小說,於2003年出版。2004年,美國廣播公司製作了同名電視影片。2005年,此書被選為香港電台十本好書。
內容簡介:
故事的主角艾迪(Eddie)是露比碼頭(Ruby Pier)遊樂場的維修員,退伍後就待在家鄉,瘸著一條腿,他希望自己能繼續升學,學習新的技術,但一直無法實現這個願望。他的生活,蒼白而無趣,他認為自己的人生是被沈默卻又暴躁的父親害了。在主角83歲生日那天,遊樂場發生了意外,他為了拯救一名小女孩而不幸喪生。當他醒來後,他發現自己已身處於天堂。在天堂上,主角遇上了五個曾經出現在他生命裡的人,當中有部分人跟主角認識,有部分人素未謀面;他們當中有可能曾經改變了主角的人生,亦有可能曾被他改變了命運。書中描述的筆法是時間錯綜交錯的,一會兒描述天堂的情景、一會兒回到艾迪生前的點點滴滴。這五個人續一為主角解釋他生前一些行為的對錯,令他得到啟發:每一個生命都會碰觸到另一個生命,而你所付出的愛,永遠不會白費。
佳句摘錄:
每個人的生命裏都有一幅代表真愛的畫面。 18頁
所有的行為都不是隨機而無意義的。我們所有的人,彼此之間都有關連。你沒辦法讓一個生命單獨存在,就像你沒辦法把一陣微風從風裡面分離出來。72
我們以為怨恨是一項武器,可以用來攻擊那些傷害我們的人。可是,仇恨是一把彎曲的刀;我們造成了傷害,其實是傷害了自己。192
人生總會結束。愛,沒有終點。236
境界更高的忠誠,是人與人對彼此真誠。188
如果花時間去想著自己有多孤單,那才是浪費時間。75
所有生命都是互相交錯的。73
所有的行為都不是隨機而無意義的。我們所有的人,彼此之間都有關連。你沒辦法讓一個生命單獨存在,就像你沒辦法把一陣微風從風裡面分離出來。72
艾迪想起妻子長眠地下之後那些年歲,那種感覺好像看著欄杆的另一邊。他意識到有另一種形式的生命,而他明白自己不可能融入其中。236
有時候,你犧牲了某個珍貴的東西,並不代表你真的失去它,你只不過是把它傳遞給了另一個人。133
( 三 )他人評價
路人甲1
人生,是一段用生命碰觸其他生命的時光。與你相遇,其他生命再也不一樣。遇見他們,你才真的活過。「所有的結局也都是開始。只是在發生的當下我們不曉得。」
路人甲2
和作者另一本書「再多給我一天」,相同的開場,相同的梗,也相同的療癒心靈。
人生中有許\多事,許\多話,錯過了就再也沒機會重來,作者透過天堂或是多出的一天,開始故事的架構,目的要我們敞開心胸,去原諒、去關懷,愛我們,和我們所愛的人,也許\當我們把心中的話真正說出來之後,將會發現我們另一個美好的人生正要開始。
路人甲3
這本書是讓我花不到一天就讀完的書,因為它實在是太膾炙人口了;從主角艾迪的一生省事自己目前的人生-愛迪覺得活在世上的自己都在浪費時間,等他死後,他在天堂遇到5個人-影響愛迪一生的五個人;每一個人都讓愛迪的人生就此不同;這本書很適合對自己沒信心外加覺得活在世間上無意義的人,每個人都會影響另一個人,另一個人也會影響其他人,一個影響一個....,每一個人的故事串連起來就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不要覺得自己微不足道,因為你正在影響你身邊的人!
( 四 )自己的心得
一開始我也是像讀者說的,我只是因為報告所以才看的,
可是因為艾迪這個人讓我有種非要看下去的感覺,艾迪這個人很有愛心!
我看到有一段是要就小女孩也是他剩下幾分鐘的生命那段,看到有點想哭
不是我在誇張這本小說真的會很催淚,在這本書前面這段讓我覺得,
艾迪也太樂觀了!這麼看開,我就開始覺得,如果我有艾迪這麼樂觀該有多好?
而且他太有孩子緣了,我也好希望我有像艾迪這麼好的朋友!
不過我身邊就有好幾個了,都是知心。
還有一段也是艾迪的朋友要去就卡在飛車上的乘客,有一個也是自己的朋友,
也是因為太吵雜所以沒聽見艾迪說的話,按下不可按的案鍵!
所以艾迪才看見那小女孩哭著找媽媽,當時看到這篇,真的好想哭,
因為突然覺得如果是我,我會怎麼做?
是坐在那邊等死?還是像艾迪一樣,把剩下的五十分鐘,用在一些自己想完全的事情上?
有時候都會想說,人走了以後,會到哪裡去?
偶爾心情不好都會這樣想阿想!
最後也是個未知數!
都不敢想說爸爸媽媽親戚們,如果哪天不見了,我能接受這些打擊嘛?
我都只能像我姑姑說的,珍惜每分每秒,要即時的把愛說出來!
這就是我所有的心得。
( 一 )作者簡介
米奇.艾爾邦 (Mitch Albom)
體育記者,曾十度被美聯社選為「最佳體育專欄作家」。體育專欄曾經集結出版。《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是他的第一本非體育文章的作品。另外著有《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大塊文化), 為報紙撰寫專欄,主持廣播節目,另也撰寫電影劇本與舞台劇本,並且在許\\\多個慈善機構裡擔任董事。現與妻子住在美國密西根州(Michigan)。
( http://tw.myblog.yahoo.com/jw!ogEZf.WQBQNWVFBuJUHUl_YbiPpvxg--/article?mid=638 ) 來源
( 二 )摘要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作者的最新力作,獻給所有認為自己來到人間並沒有什麼意義的人。
◎故事描寫一個在遊樂園裡的老工人艾迪,自從退伍以後就困在家鄉,每天重複一樣的工作。他認為自己被命運綁住,他認為自己的人生是被沈默卻又暴躁的父親害了。他待在這個海灘小鎮,孤單一人。他只剩下回憶。
◎在83歲生日這一天,他為了救一個小女孩而喪了命,進了天堂。在天堂裡,艾迪遇見五個曾經出現在他生命裡的人。這五個人逐一對他說出自己的故事,以及他們是什麼時候在人間與艾迪相遇。艾迪逐漸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的生命裡一直都有別人的生命;而別人的故事與自己的故事,會在最無法預料的時空,產生交集。
◎本書要告訴讀者:每一個生命都會碰觸到另一個生命;你所付出的愛,絕對不會白費。你所遇到的人,都會以某種方式再回到生命裡。
◎假如你認為自己微不足道,讀過這本書後你會明白:每一個人都是重要的。我們來到人間,是為了與別人相遇。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74405 來源 )
QuEeN之讀後心得:
這個故事,嗯‧‧‧
給我一種『很有希望』的感覺
嗯‧‧就是這樣,很陽光、很正面的
人生就是如此,由一個又一個的選擇所堆砌而成
做了怎樣的選擇就承擔其後果,努力讓結果趨於圓滿
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
或許我們將會失去些什麼、改變些什麼
這些也就是讓我們得以成長的所在
「當你真心渴望某些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它的。」P52
該說是一種堅定的信念,還是意志上的念力
當我們真心渴望著某些東西的時候
自然而然地就會產生一股強而有力的能量
這能量鞭策我們勇往直前、韃靼著我們跌倒了再爬起毅力
過程中儘管風風雨雨、荊棘遍佈、坎坷難行
那都只是為了讓我們更加體會獲得的可貴
更加明瞭唯有堅持、毅力、信仰與勇氣才讓我們走上成功\之路
這個故事寓意很深,本質極優
推薦給在生命中跌跌撞撞的普羅大眾
這人生,其實是可以自己掌舵的‧‧‧
人都有過夢想,差別就在於是否有行動的決心和勇氣罷了。
這本書的主角勇於追尋自己的夢想讓我很感動,也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命和夢想,但真的去實現的又有幾個人呢,我們迫於現實,無法實現自己的夢想甚至拋棄 它,久而久之,連自己的夢想都被遺忘,但這本書裡的主角,他離開自己的羊群 只為了一個重複做過的夢,儘管過程中遭遇了許多的挫折與疑惑,可是他最後還是堅定自己信念,找到屬於自己的寶藏。
我想,這整個過程就是另一種形式的寶藏也說不定 這也提醒了我,只要自己是真心渴望一樣東西,就應該勇於嘗試並堅持到底,即使最後的結局並不像 小說裡的一樣理想,但真心追逐夢想的過程,將會成為生命中最精采的回憶,就像書裡說的"當我真心在追尋著我的夢想時,每一天都是繽紛的,因為我知道每一個 小時都是在實現夢想的一部分。"
佳句摘錄:
1‧ 開始就是結局,只是活在當下的我們不曉得。(P7)
2‧每個人的生命裏都有一幅代表真愛的畫面。(P18)
3‧沒有哪一個故事是單獨存在的,有時候,故事與故事會在轉角相遇,有時候一個故事會疊 上另一個故事,像河床底下的石頭層層疊起。(P19)
4‧「天堂」真正的功用,是為了讓人們認識在人間的一生。(P55)
5‧沒有人能把一個生命獨立出來,就如同沒有人能把微風從風裡面分離出來。(P72)
6‧所有生命都是互相交錯的。(P73)
7‧犧牲是應該的,每個人都曾做過犧牲――對自己的犧牲感到憤怒,是因為你一直想著自己所失去的。(P132)
8‧在你出生前發生的事,還是會影響到你;比你早來這世上的人,也會對你造成影響。(P170)
9‧境界更高的忠誠,是人與人對彼此的忠誠。 (P188)
10‧憤怒會腐蝕你的內心,我們以為怨恨是一項武器,可以用來攻擊傷害過 我們的人, 但――我們造成了傷害,其實是傷害了自己。(P192)
他人評價:
還記得自己在國中、高中階段,因為升學的苦悶,總疑問到底為什人要活在這世上?總覺得人活在世上一定有些什麼意義,或該有些原因;可是當時的我並找尋不出人生的價值,就一直困在圈圈裡。經過了這麼多年,其實這個疑惑已經被藏到心底最深的角落,正因為永遠都找不到答案,當我閱讀到這本書時,可以說是一口氣完成,當下心中的悸動,所有的思緒,似乎都湧入心頭。從年輕到成熟,我們學到的是隱藏,藏住自己的心、自己的熱情,來配合世界的轉動。對生命的冷漠,即便自己有時會想振作,但總囿於現實的環境。也常常懷疑為何會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為何會受到他人的錯待,為何無法將自己抽離,太多的為何…,到底上天要給我怎樣的試鍊,或是要帶給我怎樣的啟發?然而,疑問永遠是疑問,有時會突然覺得思想清明,但常常卻又陷於一纏擾的線團中。
佳句摘錄:
1. 只因為我能帶他們到鮮美的草地去,他們就信賴我,而忘了如何運用自己的本能生存下去。p11
2. 生活在希望中,生活才顯的更有趣。p16
3. 當你真心可望某樣東席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p52
4. 人們不需要恐懼未知,但看你有無能力去追求自己的需要與渴望。P95
5. 我們這一路上繞了好多彎,可是我們總是朝著同一個終點走。P96
6. 一但你無法回頭,你必須只去操心如何前進最好。P96
7. 只有那些堅持到底,而且願意深入鑽研的人,才能完成元精。P102
8. 只要些耐性他就能把所有東西變黃金。P106
9.世界上每個人都了解的語言,那就是愛。p115
9. 如果你真的是我的一部分,你總會回到我的身邊來。P121
參考資料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8070806948
(奇摩知識)
他人評價:
從頭看到尾,感覺上作者強烈的表現出”天命”的觀念,那種”一切早就已經注定好了”的感覺(其實從書裡面的一句話-當你想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全宇宙都會 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就可以看的出來)這又不禁讓我想起,所謂的”有志者事竟成”是不是也接近於這種道理呢?但換個角度想想,如果一切早就是已經注定好 了,那會不會太沒變化了?已經注定好了的事就一定會發生嗎?有些人在試過許許多多的路後才發現其實到最後根本都會是一樣的結果,所以開始拿”反正都已經注 定好了”的宿命論來當作藉口。其實我覺得宿命論並沒有什麼不好,因為它至少提供了我們一些方向,但結果會不會完全合於宿命論,就跟中間的過程有所關聯了, 不管結果是什麼,但過程之中,我們或許就能找到我們要的。
參考資料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305091909560
(奇摩知識)
作者簡介:
米奇‧艾爾邦(Mitch Albom)
著有《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暢銷全球數百萬冊。
為報紙撰寫專欄,主持廣播節目,並且在許多個慈善機構裡擔任董事。
現與妻子住在美國密西根州。
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這本書要獻給他的艾迪舅舅,一個二次大戰的退休老兵。
老艾迪經常說自己沒出息,不中用,活著沒意思。他也經常說起,有一次住院的時候,他看見以死去的親人好友的靈魂圍坐在他病床邊,準備接他上天堂。
摘要:
故事一開始採用倒敘法,描寫一個在露比遊樂園裡專門維修機器的老工人艾迪,在他83歲生日的那一天,因為遊樂設施出了意外,他為了救一個小女孩而喪了命,進了天堂,然後遇見曾經出現在艾迪生命中的那五個人…
艾迪自從參加大戰退伍以後就困在家鄉,每天只能待在這個海灘小鎮,唯一的工作就是到遊樂園維修機器,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他曾經想繼續升學,曾經想四處遊歷,然而他怨怪自己在戰爭中殘廢了的腿,怨怪那個性沈默卻又暴躁的父親,認為自己的人生才會因此被害的而困於這個海灘小鎮。
他經常做惡夢,夢到同樣的大火,至親所愛都已過世,剩下陪伴他的只是回憶。他的生活,蒼白而無趣。可是,他仍然每天作著維修工作,即使再不耐煩,也還是會為小朋友做個小玩具。
83歲生日這一天,他為了救一個小女孩而進了天堂。在那裡,艾迪遇見五個曾經出現在他生命裡的人。這些人在艾迪的生命回憶裡,並非是如此的深刻,也許有的是曾經擦身而過的陌生人,有的是曾經短暫會過面的人,但這五個人逐一對艾迪說出自己的故事,以及他們是什麼時候在人間與艾迪相遇。中間還故意穿插艾迪在世時的每個生日,利用生日時所接觸的人、事、物,其中所隱藏的意義,作為和那五個人之間故事為引線。在遇見每一個人之後,就有一個人生課題,描述出艾迪的領悟。
在天堂遇見了那五個人之後,艾迪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的生命裡一直都有別人的生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總會在無法預料的情況下發生,相遇的結果有時卻是我們看不見的,就像是擦身而過的陌生人,但是這些陌生人,卻可能是未來我們必須認識的家人。
艾迪的旅程才剛要開始。
作者簡介:
保羅‧科爾賀是拉丁美洲繼馬奎茲之後最受國際歡迎的作家,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喜歡讀、德國人以「媒體文化獎」推崇他在紛亂的年代以清新的故事救贖人心
1947 年 8 月 24 日生於巴西里約熱內盧。是現代拉丁美洲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讀者群遍及各階層。他的小說不僅榮獲多項國際大獎,同時也長期位居巴西暢銷書排行榜,以及美 國《出版者週刊》排行榜等。其代表作《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已被譯成 42 國語言,暢銷世界 1000 萬冊,並被法國文壇喻為足以和《小王子》一書並駕齊驅,影響讀者心靈一輩子的現代經典。
摘要:
聖狄雅各是個四處流浪的牧羊少年,這個特殊的職業來自於孩童時他渴望認識整個世界的夢想。
他的父親原本期望他能當個榮耀家族的神父,而他卻鼓起勇氣說服了父親,踏上了屬於自己人生的旅途。
聖狄雅各帶著他的羊群走遍了整個安達魯西亞區,而他也盡量的選擇走不同的路去看看不一樣的地方,認識每個經過的城市,接觸各地形形色色的人們。
在途中他作了兩次相同夢境的夢,他夢到了在遙遠的金字塔那,有份寶藏正等著他去挖掘,在遇上了解夢的吉普賽女人及一位自稱是『撒冷之王』的老者後,原本這令他半信半疑的夢竟然讓這趟單純的牧羊旅行起了變化……。
參考資料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8121004035
(奇摩知識)
心得:
這是一本絕望之書,一個「準植物人」只剩左眼能眨左耳能聽,以前快樂時光的回憶只有增加內心的痛苦,所以他寫到:「我可以去探望我心愛的女人,」悄悄挪到她的身邊,撫摸她沈腄中的臉龐。」又說:「我突然覺得很可笑,都四十四歲了還像個小寶寶,需要人幫我清洗、轉身、擦拭、包尿布」處處充滿絕望與對生命的無奈。
「潛水鐘與蝴蝶」也是一本充滿希望的書,試想一個只剩左眼能眨動的「準植物人」,居然能一個字母、一字字母拼成一本書,對生命意義的追求有什麼比這樣更偉大的,只要不死就有希望在,只要有希望就能不死,所以鮑比才會在他的大作「潛水鐘與蛐蝶」完成的第二天.永久閤上他的左眼。
也給我另一層面的省思,台灣社曹對生命的尊重.仍是不足。試想,西方付曹對形體殪缺的病人,提供完全的醫療照顧,對於任一生命,只要有一線生機(即使該人對社會已沒有現實生產利用價值),就不輕言放棄。鮑比在遭遇變故後全身癱瘓,仍能享有完好的醫療照顧,即使全身只剩左眼能眨動,也會願意助其發展利用左眼眼皮之眨動,以保持其能和外界有一定的溝通,傳達彼此的訊息,居然還能進一步出書影響人,至少透過此書,他讓世人學習到所謂「準植物人」的照顧上、對人性的了解上、對生命意義的探索上,有更多的了解及反省的空間,形體殘缺者仍有其生命及思想上的尊嚴。
最後,我們必須深思「生命的意義」,生命是在身軀能呼吸,或是有思想。一個人若空有身軀,而毫無思想,空有腦袋,而不知學習生命之於他,又何意義?鮑比在 44歲以前,生活是多彩多姿的,光鮮亮麗的,但在中風之後,靠著他唯一會眨動的左眼,寫下了「潛水鐘與蝴蝶」之書,歌詠著生命,也控訴著生命,讓他生命顯得結晶湛淳,現在這本書有多種譯本.在23個國家出版,有多少人對他讚佩與懷念。
鮑比以一個腦幹中風的人,寫出對生命的不捨,與追求生命的意義,時下有許多人、青年朋友,或因愛情發展不如意,或因讀書遇到挫折,即以自殘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豈能亦自慚乎?建議各位同學,可以去買本「潛水鐘與蝴蝶」來閱讀,或許可從中得到一些生命意義的啟示。
摘要:
當喧譁聲止息,寧靜回返的時候,我聽見了蝴蝶飛過我腦海的聲音,必須非常專心才能聽見這聲音,甚至要凝神靜思,因為蝴蝶羽動翅膀幾乎是無法感知的,稍微用力一點呼吸就可能掩蓋了牠鼓翅的聲音。然而,有件事很奇怪,我的聽覺並沒有改善,但這聲音卻聽得越來越真切,我的耳朵裡是有很多蝴蝶的吧!(
佳句:
1、在宇宙中,是否有一把鑰匙可以解開我的潛水鐘?有沒有一列沒有終點的地下鐵,哪一種強勢貨幣可以讓我買回自由?
應該要去其他的地方找。我去了,去找找。P127
2、要是能把不斷流進我嘴巴裡的口水順利嚥下去,我會是全世界最快樂的人P12
3、祝禱多的足以堆疊成一座宏偉的建築,而牆上的小香包就是這座建築其中的一顆石子。P12
4、樹木搶攻大樓的樓面,藍天上有一點雲絮,一切都如原樣,除了我,我在他方 。P78
5、過去那些沉重、徒勞的時光,好像瀉了滿地的水銀無從撿拾P115
6 、是否有一把鑰匙可以解開我的潛水鐘?有沒有一列沒有終點的地下鐵?哪一種強勢貨幣可以讓我買回自由?P127
7、當我困頓如繭的處境、比較不會壓迫得我透不過氣來、我的心就能夠像蝴蝶一樣四處飄飛. 有好多事情要做、我可以在空間、時間裡翱翔、到南美洲最南端的火地島去、或是到神話中的米達斯國王的皇宮去 。P4、5
他人評價:
這本書沒有訓誨,沒有生命的歌詠,但卻是宛如自傳般的真實。鮑比在沒有心理準的狀態下成為植物人,希望有天能恢復過往的生活,結束這無聲的噩夢。因如此的禁錮,他的心開始狂奔,留下了此書。但最終,他沒能達成心願,本書出版的第二天,就離世了。
薄薄的一百多頁,蘊藏著最絕望的人心中那最深刻的感情,是對人間的回顧。讓我們想到如果明天就是自己的盡頭,什麼是重要的,警惕自己要更重視生命的經營。
無二提供.
作著簡介:
法國時尚雜誌ELLE的總編輯鮑伯(正式名字翻譯為「尚-多明尼克」),在44歲突然腦幹中風,只剩下左眼還能動。有一個經驗豐富的指導,在他的面前擺了二十六字母表,出版社派人用手指指字母,循問他是否正確,正確就貶眼,根據這個模式,一個字母一個字母,拼下了這本書。患者鮑伯得先構思準備好題材。在他的腦海裡,每個句子都要先攪伴過十次,刪一個字,加一個形容詞,牢牢記住所造的句子,將一個段落、一個段落的文句都背下來。然後,再靠眨眼的動作,表達是或不是,將四散紛飛的浮想與記憶串連起來。書評家南方朔先生稱這本書是「眼神寫成的纏綿之書」。
鮑伯的前半生精彩絕倫,他對書本熱情,是法國時尚雜誌Elle的總編輯,才情橫逸,健談樂觀,對人生充滿熱情。他對美食不加節制,在病中依靠胃管攝食的他卻說:「要是能把不斷流進我嘴巴裡的口水順利嚥下去,我就會是全世界最快樂的人。」
書名《潛水鐘與蝴蝶》,代表了特別的意象。鮑伯以為自己的形軀因為病痛被拘鎖禁錮在潛水鐘內,困頓而不得自由。他的生命此時被割裂成兩半,彷彿被囚禁在病床上的寄居蟹,又像是關在潛水鐘裡如蠶繭般的閉鎖。而解開潛水鐘的方式,只有靠寫作,讓意識的靈魂像蝴蝶一般自由飛翔。
雖然,潛水鐘的宿命,讓他無法掙脫,但是象徵自由的蝴蝶,卻在作者殘餘的生命中,透過回憶的翅膀,使禁閉的靈魂得以解脫。當眾聲喧譁止息,寧靜回返的時候,鮑伯凝神靜思便聽見了蝴蝶飛過腦海的聲音。他說:「當我困頓如繭的處境,比較不會壓迫得我透不過氣來,我的心就能夠像蝴蝶一樣四處飄飛。有好多事情要做。我可以在空間、時間裡翱翔,到南美洲最南端的火地島去,或是到神話中的米達斯國王的皇宮去。我可以去探望我所愛的女人,悄悄挪到她的身邊,撫摸她沉睡中的臉龐。我可以在西班牙建造城堡,掠取金羊毛,勘察亞特蘭提斯,實現童年的夢想,完成成年的雄心壯志。」
奇摩知識 座敷提供
讀後心得:
這本書讓人可以發現生命的價值也讓人發現生命有很多美好的事情。
死亡並非終點。
每天都要充實為自己做點喜歡做的事,別渾渾噩噩的過,該笑時笑,該認真時認真,能讓父母膽心的事就別去做。
多做一點孝順父母也讓自己開心的事,別每天在那怨天尤人,自己不努力能怪誰呢?
整個情節轉折及經過,都讓人很意外,彷彿進入作者所描繪的世界,艾廸墜入從小到大的回憶裡,其中最大的轉折無非是艾廸捲入戰爭的風暴裡,這場戰爭摧毀了艾廸的右腿,也摧毀了往後他對人生的動力,像一個洩了氣的氣球,毫無生氣,那份本應屬於他的人生並沒有出現,他失去了自由、失去了事業、失去了希望,失去了一個「本來可以怎樣」的人生。我們從艾廸身上看到了一點點自己,當遇上挫折時,我們對事物的看法,必然掩上一層失落的顏色,灰濛濛的,然而當艾廸在天堂陸續遇到那五個人,也許這五個人之中根本只在艾廸的生命裡匆匆地走過,但他們的使命,就是告訴艾廸他在世上所存在的意義。其實老是覺得自己不中用、沒出息的艾廸,在他死後,仍有人悼念、追懷他,尤其是一起工作的伙伴。當艾廸遇見那五個人才知道,原來他的右腳是當時小隊長為了保住艾廸性命才對艾廸開槍的,艾廸的父親沒把許多事情背後的真相告訴他,使他們父子關係亮起了紅燈,誤會、不諒解像玫瑰的刺,扎在心頭,如今才解開、釋懷,而艾廸的妻子瑪格麗特因病過世,思妻之情及晚年孤寂侵占艾廸的心裡,使他對生命又蒙上一層灰,就如同書中所提:「你沒辦法讓一個生命單獨存在,就像你沒辦法把一陣微風從風裡面分離出來。」,艾廸不知道他的生命其實與其他人的生命環環相扣。
書中提到:「沒有誰的生命是白白浪費掉的,如果花時間去想著自已有多麼孤單,那才浪費時間。」,當我遇到挫折、瓶頸時,失落常常引領我到更沉鬱的深淵,生命早就剝奪了原本該屬於我的歡樂,棄我而去,然而,烏雲總會過去,天會放晴,隨著年紀的增長,回過頭來看看從前那稚氣未脫的我,原本該活潑歡樂的青春歲月,怎會產生這麼多次輕生的念頭,而漸漸明白侯文詠在《我的天才夢》裡說的那句話:「人生的無常與挫折往往是生命中最珍貴的老師。」,我不再懦弱逃避,因為只有面對,才能解決問題!
書中也提到:「那些自認為在世間微不足道的人們,最終可以領悟到自己是如此重要,自己是如此被別人愛著。」肯定生命的價值,活出人生的色彩吧!
他人評價: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就一直相信,這個世界是生命和生命交織而成的。每眨眼一次,就有多少嬰孩從世上誕生,多少人不知不覺離開這個世界。
「天堂」是每個人都曾神遊過的地方,但每個人想到的不盡相同,作者運用完善的筆法和想像力,告訴我們在天堂會遇見五個在你生命中做過重大影響的人。
生命是段變化的過程,如同艾迪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我們的生命中也有,也許\\\在你意志消沉時,指引另一條路;也許\\\在你需要幫忙時,頭也不回的離去。因果是世上必存的事,唯有這些才能讓我們刻出生命的痕跡。
參考資料 網路http://blog.yam.com/rita20025/archives/70128.html
(奇摩知識 琇琇小姐)
佳句摘錄:
1. P18 「每個人的生命裏都有一幅代表真愛的畫面。」
2. P19 「沒有哪一個故事是單獨存在的,有時候,故事與故事會在轉角相遇,有時候 一 個故事會疊上另一個故事,像河床底下的石頭層層疊起。」
3. 編輯筆記:「 你能活著,也許是因為有另一個人為你而死去......你來到這裡,也許是因為有一些人等你為她們帶來意義。當你不在乎失去,你才真的愛著;當你完全付出自己,你才真的活著。」
4. P73「人類的心靈都明白,歸根結柢,所有的生命都是互相交錯的。死亡不僅僅是帶走了某一個人,死亡也與另一個人擦身而過。在帶走與錯過之間的小小距離裡,人的生命就此改觀。」
5. P72「所有的行為都不是隨機而無意義的。我們所有的人,彼此之間都有關連。你沒辦法讓一個生命單獨存在,就像你沒辦法把一陣微風從風裡面分離出來。」
6. P75「如果花時間去想著自己有多孤單,那才是浪費時間。」
7. P133「有時候,你犧牲了某個珍貴的東西,並不代表你真的失去它,你只不過是把它傳遞給了另一個人。」
8. P188「境界更高的忠誠,是人與人對彼此真誠。」
9. P192「我們以為怨恨是一項武器,可以用來攻擊那些傷害我們的人。可是,仇恨是一把彎曲的刀;我們造成了傷害,其實是傷害了自己。 」
10. P236「人生總會結束。愛,沒有終點。」
參考資料 http://www.wretch.cc/blog/sorasky&article_id=7824301
(奇摩知識 盛先生)
作者運用溫醇的追憶文筆,虛實主客觀描寫,巧妙銜接了艾迪過往平凡又重要的經歷。
以”生命”的探討作為切入點,跟隨書中的主角一路追尋,卻發現生命看似平平無奇的安排,渡過了自以為平淡的人生,其實卻充滿意義,不要自己看輕自己,因每一個人都是重要的。
書中的內容由背景到人物及動作,都描述得細緻,彷彿一同與主角經歷他的一生,而艾迪與那五個人的相遇,都能讓人感到五種不同的體會。上天堂,就是為了了解昨日的自己,重新找出生命的真諦。這本書有一股力量去感化讀者氣餒的心、然後又能恰當紓緩讀者高伏的情緒。而且能抓握人心,一個接續一個的感人故事,既吸引也令人心有戚戚。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結局能讓讀者對人生的傷感得到美好的舒緩,而且也帶出愛惜身邊的每一個人和積極面對每一件事的重要訊息。
「 當你不在乎失去 你才真正愛著 當你完全付出自己 你才真的活著」
這兩句話真叫人拍案叫絕。人生難像一個天平,得與失永遠無法計算,若要努力的去平衡,最後只會苦了自己,終究每一段人生是屬於每一個人,學會滿足於所得,學習不在乎失去,學懂愛是永恆,才是重要。每一個人所付出的愛,絕不會白白浪費,因你所認識及遇見的人,會從不同的方式進駐於你的人生,就如故事中的主角,到了天堂後的種種境遇,從而遇見不同的人、事、物,這些都是勾勒出不要輕視美妙人生的重要訊息。人若有太多的執著,太多的怨恨,卻要留待於死後,才可以釋懷,過程並不是味兒,倘若能於在人間裏,能好好享受活著的過程,喜愛自己獨有的人生,珍惜自己於人生中所遇見的每一個人,認同自己的人生不是沒意思的,相信每一個人都能在人間裏活得快樂、活得更有意義。在此希望每一個人都能於人間裏,遇見「天堂上的五個人」。
參考資料 http://www.hkedcity.net/library/review/view.phtml?file_id=54104
(奇摩知識 Killy小姐)
摘要:
作者米奇‧艾爾邦所寫的《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以小說的形式,講述了他的舅舅艾迪一生,一個認為自己生存並沒有任何意義的人,然而因他簡單平淡的人生,卻影響了很多只跟他擦身而過的陌生人。
在「露比碼頭」遊樂場裡工作的艾迪,於八十三歲生日那天,為了救一位小女孩而犧牲。悠悠八十載,他總覺自己找不到生存的價值,把自己庸俗的人生歸咎於殘缺的傷腿及從不了解兒子的父親。直至上了天堂,遇見曾經出現在他生命裡的五個人,終讓艾迪明白到過往自己那蒼白無味的工作,卻暗中保障了無數小孩子的生命,每天乏味的生活,卻保護了很多在遊樂場中的笑臉,原來艾迪並非是一個一無事處的人。
作者試圖傳達一種對生命的全新看法,透過記敘艾迪一生的故事,賦予自己面對生命的方法,了解出生命消逝,同時也是另一個生命的開展。艾迪的死亡並非生命的終結,反而讓他用另一種角度,再次重新經歷整個人生的故事。主角透過生命中最重要的五個人,帶領著他重新體驗人生,這是一本令我很有感覺的書,能給我一種全新的感受和觀點,讓我體會到,死亡或許不是終結,而是另外一趟生命旅途的開始。而且這書的主角艾迪,無論於成長的環境、父母、工作以及愛情,都讓他感到束縛、傷痛、遺憾、失望,使他對生活的種種變得冷淡。這些經驗,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曾經經歷過,但能懂得面對、接受與處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懂得做到。
作著簡介:
體育記者,曾十度被美聯社選為「最佳體育專欄作家」。體育專欄曾經集結出版。《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是他的第一本非體育文章的作品。另外著有《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大塊文化), 為報紙撰寫專欄,主持廣播節目,另也撰寫電影劇本與舞台劇本,並且在許\\\多個慈善機構裡擔任董事。現與妻子住在美國密西根州(Michigan)。
讀書心得:
在做國文報告前,必須先看完一本書,在老師給的幾個選項中,我選了一本書,名叫【最後的演講】,一開始我是很壞心的,心裡想我就看看死前還能說些甚麼話!可是後悔了......因為我覺得好沉悶好難看喔!完全不把書中的話當成一回事,他的體悟、他的心得、他的教訓讓我覺得無趣且沒有幫助。
直到真正做報告時,我上網開始查資料,看到了他演講的些許片段,短短的幾分鐘,我頓時感動了!眼眶也差點紅!因為現在得到癌症的機率很大,突然間的,我幻想自己也得了癌症,我想我不會像作者一樣這麼正面,努力積極的去找尋好的方法,每天上網查詢那個病是有多可怕!更無法這麼坦承的面對我的家人、朋友以及在我生活圈的人。
在影片中,有作者為他妻子過生日的畫面,他說當時他和他妻子擁抱時,他妻子說說了一句:「求求你不要死。」看到這時,我很鼻酸,很想哭,以為自己是作者,想像自己即將要死去的畫面,讓我不知所措。
或許幾年後,再來看這本書,體悟會更深,感動會更明確。
佳句摘錄
1.只要我夠努力,那麼明天我就能做到今天做不到的事。p.056
2.磚牆的存在是有原因的,目的在於讓我們有機會證明自己多麼想要一件東西。p.100
3.我們知道自己可以做出甚麼樣的行為,促使事情產生正面的結果,
而我們也的確付諸實行。p.114
4.時間必須受到明確管理,就像金錢一樣。p.129
5.計畫可以隨時改變,可是前提須先有計畫。。p.129
6. 時間是你最珍貴的資產。有一天,也許你會發現自己擁有的時間比你原本以為的還少。p.132
7.幸運總是降臨在準備好迎接機會的人身上。p.175
8.要解決一項遭人忽略的問題,第一步常常就是必須先引起別人的注意。p.180
9.表達感謝之意,是人際互動中最簡單的一種行為。p.181
10.
他人評價
這本書我自己也有買,他會吸引我去買的原因是在於他在學校開一場演講,現場來了400多位聽眾,聽眾裡包含學生以及來自各地聽他演講的人,在那麼多人裡他卻能帶動全場的情緒,聽眾一下子難過、一下子又歡笑。
故事裡分了很多小部分,每段小故事都是精隨,小小的故事卻能讓人簡單領悟到大道理,奇特的事~這本書的內容不沉重,裡面喜、怒、哀、樂都有,他本身是一位有名的教授,他的課程教學方式是每位老師直得學習的,他的故事道理是直得大家去學習的,我推薦這本好書給愛看書的同仁!
http://tw.group.knowledge.yahoo.com/zeelandia-zeelandia/article/view?aid=26
作者簡介
蘭迪.鮑許(Randy Pausch):卡內基美隆大學教授,教導科目包括資訊科學、人機互動以及設計,他在一九八八至一九九七年間曾於維吉尼亞大學任教。他在教學與研究方面都曾獲得獎項肯定,曾與爾都比(Adobe)、谷歌、藝電,以及華德迪士尼夢想工程公司合作,也是愛麗絲計畫的創始人。目前和太太及三名子女住在維吉尼亞州。
傑弗利.札斯洛(Jeffrey Zaslow):《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他出席了鮑許那場最後的演講,事後撰寫的報導引起了世界各地對這場演講的熱烈迴響。他住在底特律市郊,家中成員除了太太雪莉之外,還有三名女兒,蕎丹、愛麗克絲及依甸。
「最後的演講」影片及相關資訊請參見:www.TheLastLecture.com
譯者簡介
陳信宏 :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曾獲全國大專翻譯比賽文史組首獎、梁實秋文學獎及文建會文學翻譯獎等翻譯獎項,目前為專職譯者。譯有《幸福建築》《我愛身分地位》(以上先覺出版)《幸福的歷史》《品牌思考很簡單》《101個兩難的哲學問題》(以上究竟出版)等書。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06898
摘要
我們改變不了上天發給我們的牌,只能決定怎麼打這手牌。──蘭迪.鮑許
蘭迪.鮑許是一位熱情、風趣且教學認真的大學教授,在46歲時被診斷出罹患致死率最高的癌症──胰臟癌。隔年8月(2007年),醫生說他的癌症已經轉移,可能只剩下三到六個月生命。9月,蘭迪教授應學校之邀發表了一場演說,這場演說讓現場400個人笑聲不斷,也讓不少人流下淚來,後來網路大量流傳,在全球各地引發了熱烈的討論。
這場充滿幽默、啟發性及智慧的演講廣獲迴響,之後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傑弗利採訪了蘭迪教授53次,寫成了這本精采豐富又讓人動容的──《最後的演講》。蘭迪教授所傳達的訊息之所以如此撼動人心,是因為他以誠懇、幽默的態度去分享他獨特的經驗。他談的不是死亡,而是人生中的重要議題,包括克服障礙、實現兒時夢想、幫助別人實現夢想、把握每一個時刻……
本書不僅是獻給天下所有的學生、教師、父母以及擁有夢想的人,其實也是蘭迪教授打算在未來20年要教給三個年幼孩子的事情。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06898
5.讀後心得:
這本書《天堂遇見的五個人》跟我之前看的《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的作者是一樣,一開始看到書名就覺得很有趣,我在想他會在天堂遇見誰呢?主角叫艾迪,他是為了救一位小女孩而死掉的,他死後去到天堂,遇見到他生命中的五個人,我在想我死後會遇見誰呢?哈哈!
在每個生命當中,都會遇到不同的人,然而這些人都是在你生命中出現過的人,只不過是在於認識與不認識,不管認不認識他都會成為你人生中的一個重要關係,生活中,會遇到相當多的人,雖然我們不認識這些人,但我們卻不知不覺的享用著他或她給予我們的方便,得以生活在這世界上,也有可能我們的某一個動作改變了一個人的一生。
我們的生活不是只有為自己而活,有時候再做事情的時候也要學著去替別人早想,不可以只有自私自利的為自己,更重要的事,我們不僅要為自己而活,也要為別人而活,不管這些人是不是我們週遭的朋友或是不認識的陌生人。
在現今的社會中有許\\\多人的總是不懂得去珍惜自己的生命,一天到晚都有自殺的訊息,令我心中產生了許\\\多問號?是這個社會生病了嗎?為什麼這些人會對生命如此絕望呢?甚至選擇結束掉自己的生命,有些更殘忍的父母,也把小孩帶去一起自殺,這樣對孩子公平嗎?因為他們的人生還沒開始,就被自己的父母給帶去另一個天堂,這是很不對的行為。
在這本書裡面我學到了許\\\多,每個生命都是有意義的存在性,只要是活著,我們的生命就該充滿著快樂與希望,學會去愛一個人,那麼人間就會像天堂一樣的快樂。
5.讀後心得:
這本書《天堂遇見的五個人》跟我之前看的《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的作者是一樣,一開始看到書名就覺得很有趣,我在想他會在天堂遇見誰呢?主角叫艾迪,他是為了救一位小女孩而死掉的,他死後去到天堂,遇見到他生命中的五個人,我在想我死後會遇見誰呢?哈哈!
在每個生命當中,都會遇到不同的人,然而這些人都是在你生命中出現過的人,只不過是在於認識與不認識,不管認不認識他都會成為你人生中的一個重要關係,生活中,會遇到相當多的人,雖然我們不認識這些人,但我們卻不知不覺的享用著他或她給予我們的方便,得以生活在這世界上,也有可能我們的某一個動作改變了一個人的一生。
我們的生活不是只有為自己而活,有時候再做事情的時候也要學著去替別人早想,不可以只有自私自利的為自己,更重要的事,我們不僅要為自己而活,也要為別人而活,不管這些人是不是我們週遭的朋友或是不認識的陌生人。
在現今的社會中有許多人的總是不懂得去珍惜自己的生命,一天到晚都有自殺的訊息,令我心中產生了許多問號?是這個社會生病了嗎?為什麼這些人會對生命如此絕望呢?甚至選擇結束掉自己的生命,有些更殘忍的父母,也把小孩帶去一起自殺,這樣對孩子公平嗎?因為他們的人生還沒開始,就被自己的父母給帶去另一個天堂,這是很不對的行為。
在這本書裡面我學到了許多,每個生命都是有意義的存在性,只要是活著,我們的生命就該充滿著快樂與希望,學會去愛一個人,那麼人間就會像天堂一樣的快樂。
3.佳句摘錄:
1.沒有哪一個故事是單獨存在的。有時候,故事與故事會在轉角相遇;有時候,一個故事會疊上另一個故事,向河床底下的石頭層層疊起。p.19
2.我們每一個人在你的生命裡都有一個存在的理由;你當下也許不知道那個理由是什麼,而這正是天堂的功用。天堂,是為了讓你認識你在人間的一生。p.55
3.假如你被全世界棄之不顧,這時就算有人丟一塊石頭過來,也是值得珍惜的事。p. 64
4.我們所有的人,彼此之間都有關連。你沒辦法讓一個生命單獨存在,就像你沒辦法把一陣微風從風裡面分離出來。p.72
5.人類的心靈都明白,歸根結柢,所有的生命都是互相交錯的。死忙不僅僅是帶走了某一個人,死亡也與另一個人擦身而過。再帶走與錯過之間的小小距離裡,人的生命就此改觀。p.73
6.當你置身於一場大戰之中,你會去找一個小小的信念當作信仰;一旦你找到了,你就會謹守那個信念,像一個士兵在散兵坑裡禱告時緊握著十字架。p.122
7.死去?那也不是事物的結束。我們以為死亡就是結束。可是,發生在人世的一切,都只是開端。p.130
8.犧牲是人生的一部分。犧牲是應該的。犧牲沒有什麼好悔恨的,卻是值得嚮往的事情。p.132
9.有時候,你犧牲了某個珍貴的東西,並不代表你真的失去它,你指不過是把他傳遞給了另一個人。p.133
10.人哪會因為忠誠而死。不會嗎?宗教呢?政府呢?我們不都是忠於這些事物,有時候甚至是至死不渝嗎?境界更高的忠誠,是人與人對彼此忠誠。p.188
4.他人評價:
這本書是讓我花不到一天就讀完的書,因為它實在是太膾炙人口了;從主角艾迪的一生省事自己目前的人生,艾迪覺得活在世上的自己都在浪費時間,等他死後,他在天堂遇到5個人,影響艾迪一生的五個人;每一個人都讓艾迪的人生就此不同;這本書很適合對自己沒信心外加覺得活在世間上無意義的人,每個人都會影響另一個人,另一個人也會影響其他人,一個影響一個……,每一個人的故事串連起來就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不要覺得自己微不足道,因為你正在影響你身邊的人!
來源: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reader_opinion.php?item=0010274405
1.作者簡介:
這本書的作者叫米奇‧艾爾邦,他為報紙撰寫專欄,主持廣播節目,並且在許多個慈善機構裡擔任董事。現與妻子住在美國密西根州(Michigan)。
《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這本書是要獻給他的艾迪舅舅,一個二次大戰的退伍老兵,老艾迪經常說自己沒出息,不中用,活著沒意思。他也經常說起,有一次住院的時候,他看見已死去的親人好友的靈魂為坐在他病床邊,準備接他上天……
2.摘要:
一個在遊樂園裡工作的老工人艾迪,退伍後就待在家鄉,每天重複同樣的工作。他曾經想繼續升學,曾經想四處遊歷,然而他怨怪自己在戰爭中殘廢了的腿,怨怪那個性沈默然而暴躁易怒的父親,害得他放棄夢想,困在這個海灘小鎮。
他經常做惡夢,夢到同樣的大火。至親所愛都已過世,他剩下回憶作伴。他的生活,蒼白而無趣。可是,他仍然每天做著維修工作,就算不耐煩也還是會為小朋友做個小玩具。
83歲生日這一天,他為了救一個小女孩而喪了命。上了天堂後,艾迪遇見五個曾經出現在他生命裡的人。這五人逐一說出自己的故事,說出他們是何時在人間與艾迪相遇,以及艾迪要在他們身上學習的功課。
艾迪逐漸領悟:原來,自己的生命裡一直都有別人的生命;而別人的故事與自己的故事,會在最無法預料的時空,產生交集。
讀後心得
勇敢的追尋自己的夢想,我想這就是作者寫這本書的用意吧!
我認為男孩的勇氣與堅定的心是他最大的特質,也正好是我所缺乏的,而這也讓我想到了過去,沒有勇氣去爭取我的夢想,讓它從我眼前越來越遠,害怕這感覺人會隨著年齡的增加,心靈也會更成熟,但同時令人矛盾的,感覺到愈是長大,
童稚時期的那股堅定與勇敢卻也愈薄弱;我認為,「培養勇氣」與「克服恐懼」是人生中相當重要的課題。要勇於追求自己的夢想,人們在生活中,常常忘了自己的目標,虛度光陰,在當時往往不會有後悔的感覺; 但到無法實現的時候才後悔
所以,無論你過去是怎樣的一個人,最重要的是,從現在開始,
對自己的夢想付諸行動,趁還年輕的時候,為了自己的目標勇敢一次,
不管最後到底成功或者失敗 但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 ,不知道別人怎麼想但是對我而言 我絕不會放棄 不會再放開我追尋夢想的雙手,漸漸習慣了一成不變的生活,這時候,就算想去實現夢想也會因害怕自己不能完成而怯步,
也害怕若是完成了夢想,將沒有任何可以支持自己存在的理由;日復一日,自己也無能為力。我覺得,水晶商人這樣的想法在某方面來說,是正確的;
但是我並不認同他的想法,因為我認為,若是終其一生都沒有試著去實現自己的夢想的話,
那我們就不知道自己失去的到底是什麼。而我也認為,當我真心在追尋著我的夢想時,每一天都是繽紛的,因為我知道每一個小時都是在實現夢想的一部分。
當我真實地在追尋著夢想時,一路上我都會發現從未想像過的東西,
去了解更多的可能性 找尋自己內心最深的那一塊…...許多經驗,
進而有更多的勇氣去面對更加困窘的瓶頸;我想,這些體驗與答案才是人生當中最重要、最珍貴的東西。
佳句
1. 儘管向原野去吧!總有一天你會明白我們的土地最肥~我們的女人最美.(012頁)
2. 夢是上帝的語言~當祂用我們的語言說話時~我能夠解釋~可是當祂用心的語言對你說話時~只有你自己才能夠了解.(015頁)
3. 最尋常的事物往往最不平常~只有智者才能洞悉.(017頁)
4. 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024.043頁)
5. 如果你ㄧ開始就去承諾你根本還未擁有的東西~你就會失去勇往直前的欲望.(027頁)
6. 幸福的秘密就是去欣賞世界上所有的奇妙景觀~但不要忘了湯匙裡的油.(035)
7. 這個世界有個心~任何人只要了解這個心~也就能通曉萬物的語言.(088頁)
8. 如果你專注於現在~就必定能改善現在~而如果你能改善現在~未來一定會更好.(109頁)
9. 傾聽你的心~他了解所有的事~因為它源自天地之心~而且他總有一天將會回歸天地之心.(135頁)
10. 人總是害怕去追求自己最重要的夢想~因為他們覺得自己不配擁有~或是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完成.(137頁)
他人評價
1. 蘿小莎 台灣台北
第一次接觸到這本書 一直沒有想去翻閱\\\\\\\\\\\\\\\他的衝動 後來看完了簡介
實在是很好奇這本薄薄的書籍 到底是有著什麼樣的內容
可以成為百大熱門書籍呢! 我以為我用不到一個晚上的時間
就可以翻閱\\\\\\\\\\\\\\\完 但實際上 我卻用了三個晚上的時間
反覆著品嚐書中帶給我的驚奇 一個背負著自己理想堅持牧羊少年
(一) 作者簡介
保羅‧科爾賀是拉丁美洲繼馬奎茲之後最受國際歡迎的作家,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喜歡讀、
德國人以「媒體文化獎」推崇他在紛亂的年代以清新的故事救贖人心
1947 年 8 月 24 日生於巴西里約熱內盧。
是現代拉丁美洲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讀者群遍及各階層。
他的小說不僅榮獲多項國際大獎,同時也長期位居巴西暢銷書排行榜,
以及國《出版者週刊》排行榜等。
其代表作《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已被譯成 42 國語言,暢銷世界 1000 萬冊,
並被法國文壇喻為足以和《小王子》一書並駕齊驅,影響讀者心靈一
輩子的現代經典。
(二) 摘要
故事敘述一位西班牙安達魯西亞地區的牧羊男孩追尋夢想,前往金字塔的歷程。
男孩因渴望認識世界、四處旅行而中斷修道院的學習生涯,開始牧羊的生活。
牧羊少年因緣際會遇見了「塞勒姆國王」、非洲的水晶商人、前往綠洲的駱駝商隊…。
聖狄雅各認真學習拉丁文、西班牙文及神學,以期成為神父,光耀門楣,
扭轉農夫家庭為食物和水奮鬥的命運。
好不容易克服伴隨財富而來的安逸陷阱,聖狄雅各跟隨駱駝商隊,邁向險巇的沙漠,中途遇上部落戰爭,行程受阻。
在漫長難耐的擱延時光中,由於襄助同行的英國學者尋覓煉金術士(仗著他在水晶商店學會的阿拉伯語),
竟爾邂逅法諦瑪-集性靈、哲思、意志與美麗於一身的女子,使他靈魂顫動,也使他陷入焦躁;
而他運用卓越敏覺力阻遏一場沙漠浩劫,更為他贏得權位與資產。此時,真正的煉金術士出現,
排開世俗的華麗迷障,帶他踏上征途。
五、 心得
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夢想,跟書中的牧羊少年一樣,努力尋找自己心中的夢想。不會因為任何的阻礙而去放棄夢想。
每個人渴望任何事物都會付出任何努力、汗水,來去換自己想要的事物。
不努力的去追求心中的夢,好的預兆會從你身邊默默的離去,或著這個夢會被自己慢慢的遺忘,彷彿漸漸的從世界是消失。
追求自己的夢想的過程中,不息可以學習到辛苦換來的東西是如此的美好,也有經驗。
自己的目標完成彷彿會不如此的重要,完成的事情或許都會跟自己本身預言的有所不同,這不是件壞事……重要的是讓自己在完成自己的夢中過程深深體會到無價的體驗。
人們常常說:生命中的每一件事都要付出代價。追求夢想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完成,「生命中的每一件事都要付出代價」所要付出的是時間、努力。每小時、每分鐘、每秒鐘,不息會發身任何不同的事情,有任何艱難的苦難要去破解,這就是追求夢想所要付出的代價。
大多數的人們都會想說金錢能滿足夢想,或許這是錯誤的觀念,自己不去分分秒秒的追求,那有甚麼分別? 金錢是無法滿足夢想的。
故事中的主角一開始猶豫是否要去追求在他心的浮出的夢,在他在水晶店打工的時間,讓他深深體會到以前從未有的感受,這對時間讓他再度的勇敢的去追求夢。
讀完這本書心中自然的產生勇敢的去面對,嘗試著每一件事物,如果主角沒有去嘗試著面對或許現在他還是個牧人,他的勇氣改變了他的人身,讓他深深的體會到追求夢的執著、寶貴的經驗。
大多數的人們,因為生活過得如此忙碌,忘記自己童年、中年的夢想,讓自
己活在忙碌的世界。上帝給我們生命,重點不是能活多久,而是在於活出色彩。生命是需要靠快樂後的汗水來上色的,目標是需要尋找的,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寶藏,等待著每一個人去挖掘。
5. 炎風 台灣基隆 2007.01.01
這本書帶給我很多想法, 在每個人相處下,
如他寫的:每個人都要求自己改變成他們希望的樣子。
如果你不是,他們會不高興。 我們天天都處在,要成為人家喜歡的樣子,
怕被別人討厭,附和別人,而自己呢? 自己的想法、個性?都消失了。
即使再怎樣還是要保持一些自我。 還有夢想, 你有堅持自己的夢想嗎?
每個人都有夢想, 有人有去實現自己得夢想, 而有人是保有夢想,
畢竟不管有沒有成真, 都是人想要讓生活更有意義的動力,
有些要去實現夢想的人, 卻沒堅持下去, 因為過程太辛苦了,
又如同他寫的:一個人往往渴死在棕欖樹已經出現在地平線上時。
看完後,我堅持夢想的動力又更深, 當我想要放棄,我看到他寫的:最後能成功微笑,一定通過最嚴厲的考驗。
看到這句,我一定要堅持,成為他寫的那種人。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010890
三、 佳句摘錄
1. 夢是上帝的語言。P.019
2. 人們對自己命運的不由自主,甚至還以世界上最大的謊言來做結尾。P.025
3. 因為渴望是源自於天地之心;因為那就是妳來到這世界的任務。P.029
4. 生命中的每一件事都必須付出代價。P.032
5. 幸福的秘密就是去欣賞世界上所有的奇特景觀,但是不要忘了湯池裡的油。P.041
6. 當妳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妳完成。P.052
7. 生命裡的每件事都是預兆。P.086
8. 沙漠讓人覺得渺小,因之變得沉默。P.088
9. 當人全神追求一樣東西的時候,也正是人最接近天地之心的時候。P.094
10. 一旦步入沙漠就無法回頭了,必須只去操心如何前進就好。P.099
四、 他人評價
1. baby 台灣台北 2007.03.20
一種無法想像的堅持勇敢 一種無法學習的精神
2. 蘿小莎 台灣台北 2007.03.20
第一次接觸到這本書 一直沒有想去翻閱\他的衝動 後來看完了簡介
實在是很好奇這本薄薄的書籍 到底是有著什麼樣的內容
可以成為百大熱門書籍呢! 我以為我用不到一個晚上的時間
就可以翻閱完 但實際上 我卻用了三個晚上的時間
反覆著品嚐書中帶給我的驚奇 一個背負著自己理想堅持牧羊少年
對於宿命及占卜的內在信仰 一段一段的帶領他走向自己所堅信的路
作者流暢細膩的筆法 讓人身處其境 似乎 我也跟著牧羊少年一起旅行
似乎 我也學著了如果堅持自己的理想 而奮不顧身
3. *~月之舞~* 新竹縣 2007.02.04
這本書讓我領悟到很多事, 有些事物明明在你身旁,
卻因一時的疏忽或不注意之下而無法看見,這就是’’人’’阿!
4. 小瑜兒 桃園 2007.01.30
這本是有關於追逐夢想的書。 當初逛書店時,馬上被它的封面吸引了!
買來看後發現其實它的內容沒有想像中的精采
那是因為我以為它是一種比較偏向冒險的書
但事實上,換個角度去看就會發現它的美了。
這本書告訴了我如何聆聽大自然的聲音,如何去傾聽命運
它的用字淺白、平易近人,像似一位住在沙漠中的智者訴說著古老的智慧
有些文字雖然簡單卻可以寫的細膩深刻,而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談到\”愛\”的部分
此書的結局很唯美,讓我彷彿變成那位男孩,接受來自遠方的\”吻\”。
四.他人評價:
1.我一直想寫這本書的感想,但是真的好難!因為它包含的太多太廣!有寬恕有愛有我們沒有想過的生命連環,我們都影響著別人一如別人影響我們的一生!親情、愛情、友情、匆匆一瞥的路人還必須包含我們的環境,我們是這樣共同生活在這地球上所以最後我只能說,這本書帶給我的是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成長!
2.本書其實還蠻幻想的,主角死後在天堂遇見了自己生前所見的5個人,分別是馬戲團的藍膚人、越時的小隊長、主角老婆、主角父親,還有主角越戰時殺的小女孩,他們都是已死的角色各自給了主角5個答案解答了,主角生前的疑慮,更加充分的解釋了主角的一生,也讓主角了解了自己一生的價值。
資料來源: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306020413200
五.讀後心得:
我覺得這本書很值得看,讓你更了解生命的意義,生命很可貴的,所以要好好珍惜,透過五個旁人告訴我們,那些關於我們的故事來看,射傷主人翁腳的小隊長,是為了保他一命,希望減少戰場上同伴的傷亡,露比看見的父母親是那樣的寬宏大量,寬恕了朋友的過錯,也拯救朋友的性命,即使這樣做賠上自己的健康,一段段,那些這輩子讓你這樣過,讓你在乎、痛苦的事情像是一個個久久不癒的創傷,還有你也可能造成別人的痛苦和創傷,透過別人去看,一幕幕慢格播放這些事情,原來有些付出我們沒看見,我們不能原諒是因為沒看見付出的愛,我們能放下心靈上的負擔學會寬恕,那我們就會看見愛,看見天堂!
佳句摘錄:
1.每個人的生命裡都有一幅代表真愛的畫面。(P18)
2.人會如何決定在死之前的最後一句話要說什麼呢?(P24)
3. 一種『本來可以怎樣』的人生,但都是因為父親撒手人寰和母親崩潰的緣故,那份本應屬於他的人生並沒出現。(P193)
4.被困在醫院病床上的他,像一尾上了岸的魚一樣逐漸衰竭。(P172)
5.父母覺得很難得會放開自己的孩子。(P173)
6.這個願望隨著我們一起來到天堂,就連我在等著你的時候也還是這樣想。(P191)
7.仇恨是一把彎曲的刀,我們造成了傷害,其實是傷害了自己。(P192)
8.艾迪度過人生最後一個鐘頭的地方,也是他度過這輩子大多數時光的地方。(P7)
9.我們每一個人在你的生命裡都有一個存在的理由,你當下也許不知道那個理由是什麼,而這正是天堂的功用。(P55)
10.這是上帝送給你的最佳禮物,讓你有機會了解你一生中發生過哪些事情,並解釋原因。(P55)
作者簡介:
這本書是米奇‧艾爾邦所著作,另外著有《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暢銷全球數百萬冊。曾為報紙撰寫專欄,主持廣播節目,曾十度被美聯社選為「最佳體育專欄作家」,並且在多個慈善機構擔任董事。米奇‧艾爾邦於一九七九年畢業於Brandies大學,曾經也是墨瑞的學生。現在和妻子定居於美國密西根州(Michigan)。
資料來源: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B1%B3%E5%A5%87%C2%B7%E8%89%BE%E7%88%BE%E9%82%A6&variant=zh-tw
摘要:
在這故事裡,在老艾迪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點點的自己:由於家庭的錯帶而痛苦,長大後卻也成為自己所不愛的那種大人。以為被別人束縛在困境裡,其實自己並不知道該往哪裡去。好想留住甜美的時光,然而往事經常帶來糾纏的夢境。老天給了我們心愛的人,卻又太早把他們帶走。如果不能確知意義,為什麼要對陌生人伸出友善的手?
本書所呈現的天堂,只是我的一種推測和一份心願;願我的舅舅和其他與我舅舅一樣的人們,這些自認為在世間微不足道的人們,最終可以領悟到自己是如此重要,自己是如此被別人愛著。
一、 作者簡介
1947年8月24日生於巴西里約熱內盧,是我們這個時代最有影響力的作者之一。他的小說不僅榮獲多鼎國際大獎,同時也常期位居巴西暢銷書排行榜,以及美國《出版者周刊》排行榜等。
曾於1996年獲法法國文化部文一齊士章,現在擔任聯合國教科文組是特別顧問,並於1999年獲加利西牙金章。
2001年接受德國政府領發「媒體文化獎」表揚其作品如清流潺潺,淨化人心。
2003年《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入選英國BBC
舉辦的「The Big Read-大閱讀」票選活動的TOP 100,以及金石堂Top 200大眾 小說類暢銷排行榜。
他的作品已譯成57種語言,發行150多個國家,銷量突破5100萬冊。
科爾賀的網址是 http://www.paulocoelho.com
二、 摘要
故事敘說一個西班牙安達魯西亞地區的一位牧羊男完成屬於自己的天命和夢想,放棄父母給予他的一切安排,前往尋找金字塔的辛苦歷程。
男孩因為渴望外面的世界、四處旅行而中斷學習生涯,開始過著牧羊的生活,四處流浪。
牧羊少年在旅途中遇見了塞勒姆國王、非洲的水晶商人、前往綠洲的駱駝商隊。歷經種種考驗與數種阻礙他追逐夢想的可能,少年仍憑著自己堅忍的毅力、熱情與堅毅的心,不管是繞多少路,失去多少錢,歷經多少苦難,仍未忘記自己的初衷,朝向自己原有的夢想無所畏懼的前進。
勇敢許多人都看見了,他在生命的句號上徘徊,但最後卻跌入句號中,也為自己生命留下不朽的價值。在逆境中學習,才能使自己成長,人生-這漫長的旅程,處處充滿著危機,也處處堆滿了機會,但這些可能是上天安排的,也可能是自己得來的,不管如何,都要為生命留下自己的存在義意和價值。遇上困難時,就該學學作者,雖然他承受的無法承受的痛苦與哀傷,但他沒有逃避現實的層面,與其選擇逃避,不如敞開心胸接納它,它或許是個轉機也說不定。
是否有一把鑰匙可以解開我的潛水鐘?有沒有一列沒有終點的地下鐵?哪一種強勢貨幣可以讓我買回自由?作者的感想真是形容的如此的貼切,的確自由是金錢無法買到的,相信許多人往往是<生在福中不之福的>。對天天養尊處優的我們,生命!這二個字在我們的生活中又是什麼呢?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article?qid=1709032104061】
心得及感想:
看完這本書後,更加關懷起那些失去一切表達能力的植物人,他們那些我不知道的痛苦是什麼?人的溝通靠表達以及了解表達的細心。但我們卻經常在不細心之中彼此冷漠、傷害及誤解。
如果你只剩下左眼能動,你會做些什麼?多數的人大概都是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或是怨天尤人的度過餘生,但本書的作者鮑比,在自怨自艾的放棄生命與把握時間來記錄生命中選擇了後者,選擇了用他那唯一還能活動的左眼。一個字母一個字母的寫下了這本書。彷彿是在和全世界說:我不服輸,我絕不向命運低頭!他擁有的恆心與毅力是我們一般人都無法比擬的。
他是個讓人很值得學習的名人,受到了挫折,不逃避,反而勇敢面對,解決! 慶幸自己能在無意中發現《潛水鐘與蝴蝶》這本好書,閱讀完此書後讓我覺得日常生活中的困難、病痛都不算什麼了,因為我還有兩樣最珍貴的東西:身體的健康以及心靈的自由!!讓心靈像蝴蝶一樣自由的飛吧!
強的約會,但是今天我們共度了這象徵性的節目【P69】
⑧我離開了。很慢但是很明確。就像水手出海以後,回頭看他揚帆而去的地方逐漸矇矓,我也感覺到我的過往逐漸褪去。我過往的人生在我身上還有餘火燃燒,但是已經逐漸化為回憶的灰燼。【P77】
⑨這些景象感覺如此真實,有一種溫柔甜美的氣息、有一種共同承擔的悲抑,和一種逐漸累積的沉重情緒,每當這些朋友來到我身邊,這種種的感受就會湧現。【P110】
⑩在宇宙中,是否有一把鑰匙可以解開我的潛水鐘?有沒有一列沒有終點的地下鐵,哪一種強勢貨幣可以讓我買回自由?應該要去其他的地方找。我去了,去找找。【P127】
他人評價:
《潛水鐘與蝴蝶》曾獲得十大外語片。
還記的,在這本書尚未拍成電影之前,曾聽老師提起過,老師說:「他是在大學時看的,因為它的書名特殊,以致於深深的吸引了我,而且他的內容真的很感人。」而之後我也看了這本書,他雖然內容簡短,但卻能溢於言表,作者真是厲害。
「潛水鐘」是指生命被形體所困禁的困頓,「蝴蝶」則隱喻生命在想像中具有的本質自由。但「潛水鐘」加上「蝴蝶」這兩個不相關的名詞組合在一起,創造了一個極有品味的書名。作者雖然全身癱瘓,但卻靠著他唯一還能動的左眼皮眨動,完成了這本書,他藉由最原始的一套辦法,照著E S A R I ......的順序字母,一個一個字母的組成單字,一個一個單字完成句子,辛苦的歷程,應該很少人能體會吧!作者的艱辛,我看得都哭出來了,他為他的生命創造了最後的奇蹟,從天堂被打入十八層地獄的他,是多麼的痛苦,那一刻起,他已不在是法國Elle的雜誌總編輯了,變成了一個植物人,彷彿天使失去了翅膀、地球失去了生命一樣,這痛苦的命運,真是苦了他啊!他也給我了一些啟示<珍惜現在身邊所擁有的,因為你無法知道自己身命的終端在何時,也許就是下一秒鐘,對身邊所有人以感恩的心對待,他將會是你難關中的關鍵人物。>我們動動手或者動動頭,這對我們是如此容易又如此簡單的動作,對作者而言卻是比鳳毛麟角還要珍貴的啊!我暪得好好珍惜現在<動>的機會阿。
「當軀體僅剩左眼能夠眨動時,我們可以如何謳歌生命?」作者完成了這困難的考驗,身命短暫的他,靠這這本書,為自己的生命寫下紀錄,他也是第一ㄍ寫書出版的植物人,他沒有白活,它的
作者簡介:
1995年、鮑比還是法國時尚雜誌Elle的總編輯,才情俊逸,開朗健談,熱愛人生。然而,到了年底,44歲的他突然腦幹中風,全身癱瘓,不能言語,只剩下左眼還有作用。在友人的協助下,靠著眨動左眼,他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寫下這本不同尋常的回憶錄。出書後二天,他去世。但他告訴世人,他被禁錮的靈魂永遠活著。
摘要:
當喧譁聲止息,寧靜回返的時候,我聽見了蝴蝶飛過我腦海的聲音,必須非常專心才能聽見這聲音,甚至要凝神靜思,因為蝴蝶羽動翅膀幾乎是無法感知的,稍微用力一點呼吸就可能掩蓋了牠鼓翅的聲音。然而,有件事很奇怪,我的聽覺並沒有改善,但這聲音卻聽得越來越真切,我的耳朵裡是有很多蝴蝶的吧!
《潛水鐘與蝴蝶》是本獻給生命的纏綿之書。頁數不多,只有一百多頁,但最絕望的人卻有最深刻的感情。薄薄的小書,沒有華麗的詞藻,但卻一個字一個字的雕刻著生命。
佳句摘錄:
①「在宇宙中,是否有一把鑰匙可以解開我的潛水鐘?有沒有一列沒有終點的地下鐵?哪一種強勢貨幣可以讓我買回自由?」渺茫的希望未曾發生,他很快奔向了絕望的終站。 【中文版代序P2】
②「潛水鐘」指生命被形體所囚禁的困頓,「蝴蝶」則隱喻生命在想像中具有的本質自由。【中文版代序P3】
③要是能把不斷流進我嘴巴裡的口水順利嚥下去,我就會是全世界最快樂的人。【P12】
④我不但是遭受流放、不但是癱瘓了、啞巴了、成了半個聾子,不但是所有的歡樂都被剝奪了,一切的存在都被減縮了,所剩下的僅僅是蛇髮魔女美杜莎般的驚悚駭人。【P25】
⑤我像石像、像木乃伊、像玻璃。我和自由之間如果只是隔著一扇門。我連打開這扇門的力氣都沒有。然而,這不適我唯一擔心的。【P52】
⑥觀眾聽到L先生最後一句內心獨白:「他媽的,是一場夢」【P55】
⑦我發病以前,我們都覺得不需要在我們感情的日曆裡注記這個牽
讀後心得:
當我看完”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之後,我發現我學到了很多;也讓我了解到「人生之中會有許多的巧遇,但不見得那些人都曾經出現在你的生命裡。」就像老艾迪在上天堂之後遇見的第三個人”露比”。雖然,他們從來沒遇見過,但是上帝還是將他們的命運相連在一起;這也就是所謂的命運的安排吧!!?
在老艾迪遇見了露比之後,他也了解,其實人與人之間不一定要有真正的交集,但命運的線還是讓他們安排了相遇。當艾迪遇見了第四個人”瑪格莉特”他生命中最愛的女人,一開始在他們剛相遇的時候他好像沒有認出她是他最深愛的女人,但在他們交談了之後,他發現了她就是他最深愛的女人。他覺得欣喜狂歡,能夠在一次的遇見她,他一定相當的高興;這個時候,你就能看出他對她的愛有多深,他們之間的感情是讓人為之動容的。
艾迪每次遇見任何一個人他都會問他:「我到底有沒有將那個小女孩救出來呢?」在他遇見了第五個人之後,他發現她是他在戰爭中看見的那個小黑影,那個小黑影是真正存在的;而那個小黑影是一個小女孩。雖然,艾迪在戰爭中沒有就到那個小女孩,但是小女孩一點也不怪他,同時他也告訴了艾迪他一直想知道的答案,他到底有沒有救到在露比碼頭的小女孩呢?答案是:「有的!」但是,艾迪沒有拉到她,反而將她推了出危險的地方,這也讓艾迪心中的大石頭得已放下,也在一次的讓艾迪感到他真的沒有白死了。
這本書,真的寫得很好看,裡面的每一段生日都牽著艾迪為什麼在天堂會遇見了那五個人,利用生日帶出之後的發展真的很厲害。有機會的話,我還會想繼續看這個作家的書,也希望這本書可以讓更多的喜歡,我也想把這本書推薦給更多的人來一同欣賞。
佳句摘錄:
p.18 每個人的生命裡都有一幅代表真愛的畫面。
p.55 「這是上帝送給你最佳禮物;讓你有機會了解你一生中發生過哪些事情,並解釋原因。這是一直在尋找的那份寧靜。」
p.55 可是,美麗的風景假如不能讓人得到安慰,他就沒有意義。
p.73 「這是因為,人類的心靈都明白,歸根結柢,所有的生命都是互相交錯的。死亡不僅是帶走了某一個人,死亡也與另一個人擦身而過。在帶走與錯過之間的小小距離裡,人的生命就此改觀。」
p.113 夜晚將盡,他們站在木板步道上,像他們在電影裡看過的情景一樣手牽手,倚靠欄杆。
p.122 當你置身於一場大戰之中,你會去找一個小小的信念當作信仰;一旦你找到了,你就會謹守那個信念,像一個士兵在散兵坑裡禱告時緊握著十字架。
p.130 「死去?那也不是事物的結束。可是,發生在人世的一切,都只是開端。」
p.133 你犧牲了某個珍貴的東西,並不代表你真的失去它,你只不過是把它傳遞給另一個人。
P.212 人說自己「找到」愛情,彷彿愛情是藏在岩石後面的一個物件。
P.224 愛,就像雨水,可以從表面開始滋潤,讓一對愛侶全身浸潤在喜悅裡。
他人評價:
包包 台灣台北 2008.04.01
這本書是讓我花不到一天就讀完的書,因為它實在是太膾炙人口了;從主角艾迪的一生省事自己目前的人生-愛迪覺得活在世上的自己都在浪費時間,等他死後,他在天堂遇到5個人-影響愛迪一生的五個人;每一個人都讓愛迪的人生就此不同;這本書很適合對自己沒信心外加覺得活在世間上無意義的人,每個人都會影響另一個人,另一個人也會影響其他人,一個影響一個....,每一個人的故事串連起來就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不要覺得自己微不足道,因為你正在影響你身邊的人!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reader_opinion.php?item=0010274405 ← (引用網址)
作者簡介: 米奇‧艾爾邦(Mitch Albom)
著有《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暢銷全球數百萬冊。
為報紙撰寫專欄,主持廣播節目,並且在許多個慈善機構擔任董事。
現與妻子住在美國密西根州(Michigan)
這本書要獻給他的艾迪舅舅,一個在二次大戰的退伍老兵。
老艾迪經常說自己沒出息,不中用,活著沒意思。
他也經常說起,有一次住院的時候,他看見已死去的親人好友的靈魂圍坐在他病床邊,準備接他上天堂……
摘要:
描寫一個在露比遊樂園裡專門維修機器的老工人艾迪,在他83歲生日的那一天,因為遊樂設施出了意外,他為了救一個小女孩而喪了命,進了天堂,然後遇見曾經出現在艾迪生命中的那五個人…
艾迪自從參加大戰退伍以後就困在家鄉,每天只能待在這個海灘小鎮,唯一的工作就是到遊樂園維修機器,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他曾經想繼續升學,曾經想四處遊歷,
他經常做惡夢,夢到同樣的大火,至親所愛都已過世,剩下陪伴他的只是回憶。他的生活,蒼白而無趣。可是,他仍然每天作著維修工作,即使再不耐煩,也還是會為小朋友做個小玩具。
83歲生日這一天,他為了救一個小女孩而進了天堂。在那裡,艾迪遇見五個曾經出現在他生命裡的人。這些人在艾迪的生命回憶裡,並非是如此的深刻,也許有的是曾經擦身而過的陌生人,有的是曾經短暫會過面的人,但這五個人逐一對艾迪說出自己的故事,以及他們是什麼時候在人間與艾迪相遇。中間還故意穿插艾迪在世時的每個生日,利用生日時所接觸的人、事、物,其中所隱藏的意義,作為和那五個人之間故事為引線。
在天堂遇見了那五個人之後,艾迪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的生命裡一直都有別人的生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總會在無法預料的情況下發生,相遇的結果有時卻是我們看不見的,就像是擦身而過的陌生人,但是這些陌生人,卻可能是未來我們必須認識的家人。 生命中,有許多的人會與你擦身而過;但也許那個不認識的陌生人,會成為你生命影響你最大的人。
心得:
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有意義的。在路上遇到的每一個陌生人或著是遇到的渺小事物,有可能以後會成為你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就像書中的艾迪一樣,他在活著的時候,總覺得自己活在這個世界上一點意義都沒有,根本就不該活在這個世界上。死了之後,艾迪上了天堂遇到了五個人,艾迪發現他遇到的每個人都是在他生命中出現與遇過的人,他們每個人都敎了艾迪很多人生的道理,有犧牲、愛、寬恕……等。讓艾迪改變了對人生的看法,使他對人生充滿了許多不同的看法。最後艾迪才發現他的人生不是像他想像般的那麼糟糕。
在人生中,有時候你的一些小舉動,可能會對別人造成影響,但是你永遠都不知道你這樣的舉動已經對別人造成傷害或幫助,所以,我們要勇敢的面對現實。有時候,我們失去了某個珍貴的東西,但並不代表你失去了它,你只不過把它傳遞給別人,讓別人也能擁有它而已。我們遇到問題不能只看事情的單方面,有時後多方面的思考,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我們不能常常被憤怒與仇恨覆蓋掉我們所有的情緒,憤怒與仇恨就像武器一樣,想要攻擊別人,但最後受傷的人往往都是自己,假如一生中,一直帶著憤怒與仇恨生活,不願意樂觀的生活,那麼死後也不一定會感到快樂。所以,應該放下仇恨,快樂的過完一輩子 。很多常常都會想,為什麼我要活在這個世界上,我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意義或目的在哪裡,其實,每個人活在這個世界都是有意義的,只是你還沒發現你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意義是什麼而已。
人與人之間是互相牽連與影響,沒有一個生命是單獨存在的,它們要由許多的事物與人來編織成一個個的故事。我們應該去珍惜現在所擁有的東西,假如人沒有愛,活著還有什麼意義,一生都只有痛苦,人生總是會結束,但是愛不會結束。寬恕他人很容易,寬恕自己很難。認真的度過每一天,不要每天沒意義的過,最重要還是要知道自己的生命意義是什麼。
他人評價:
也許每一個人在不經意中,就會對某個人造成傷害或是幫助,有如蝴蝶效應一般,你永遠不知道你做的舉動,在那一個地方會對那一個人造成影響,但也是因為如此,勇敢去做對的事,如果只是一直被東西綁住,只是一直在失去可以,因五個人因為你在他們的生命中佔了重要地位,也有五個人是你在他們生命中佔了重要地位,所以不要怕大膽去體會生活。
作者在字裡行間藏著許多人生體悟:犧牲、寬恕、愛等等,有誰能夠真正知道,或許在我們不知道的地方,有著一個人用他的死換取你的性命,人和人之間的聯繫無論是好是壞都是緊緊相扣的。這本書不僅是故事精采,更重要的是它帶給讀者的震撼力是如此的深刻。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reader_opinion.php?item=0010274405
五.讀後心得:
這本書很值得我們看,看完之後,讓我很感動,讓我對生命又更加的了解了,讓我更珍惜生命,知道生命的可貴,要對『死』這字不陌生了,雖然一個人死去後離開人世間了,但是他的靈魂還是在,就像艾迪的母親一樣,丈夫已離開了人世間,但是他的靈魂還是在的,在日常生活中還是一樣有丈夫的存在,可見他們夫妻是很恩愛的,連丈夫死後都會想著他,若有想不開想自殺的人,就可以看這本書,讓你知道生命的可貴,生命多麼的多采多姿的,所以不要任意放棄自己的生命,最終傷心的人還是自己的家人。
犧牲是人生的一部分。犧牲是應該的,沒有什麼好悔恨的,是值得嚮往的事情,我覺得這段文章,是我最喜歡的,因為我常常會犧牲自己,最後又會後悔為什麼要犧牲自己,覺得犧牲自己在別人身上很浪費,但是我看過這篇文章就完全改觀了,不在想犧牲自己是浪費的,是覺得我做對了,心裡就不會有怪怪的。
四.他人評價:
1.許多人總以為自己毫無意義的生活著,對人生盡是負面的評價,自殺率逐年增加,令我心中產生許多問號:我們的社會生病了嗎?為什麼這些人對生命如此絕望,甚至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看完這一本書,我想告訴那些對自己感到絕望的人說:「這一生,你真的沒有白走一遭!」陳惠琬在《不小心,我撿到了天堂》一書說:『生命中的許多痛,都是上天為人精心預備的一份「養料」,因為這份「養料」,「身外物」之喪失雖然叫人心痛,但在「身內」生命裡卻可培育出不同的生命成熟。』若你覺得人生毫無意義,那只是你還未發現生命中因你而存在的價值罷了!肯定你自己,活出生命的色彩!
2.而這本書,以一種想像的顏色,描繪了一種可能的天堂,也以安靜作為一種語言,訴說出最滔滔不絕的情感。更以這樣的方式,帶給普羅大眾對生命意義的另一種思考。即便再微不足道的人,其實都是重要的,我們的生命,人與人之間的生命,其實是交錯的,哪怕是路上匆然一瞥的陌生人,將來都有可能會成為自己生命中重要的人,甚至家人。如果認為自己來到這世上,所過的生活是無意義的,不妨可以看看這本書,希望能從中有所領悟,因為每個人來到人間,就是為了與別人相遇,只要不在乎失去、沒有太多的計較,才能算是真正活過,學會了怎麼去愛。
資料來源:1.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106112210612
2.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08021005423
三.佳句摘錄:
1.失去的愛仍然是愛,只不過形式不一樣了。(P236)
2.人生總會結束,但愛沒有終點。(P236)
3.假如你被全世界棄之不顧,這時就算有人丟一快石頭過來,也是值得珍惜的事。(P64)
4.同樣一個故事,可以從兩種不同的角度來觀察。(P67)
5.你沒辦法讓一個生命單獨存在,就像你沒辦法把一陣微風從風裡面分離出來。(P72)
6.這是因為,人類的心靈都明白,歸根究底,所有的生命都是互相交錯的。(P73)
7.如果花時間去想著自己有多孤單,那才是浪費時間。(P75)
8.境界更高的忠誠,是人與人對彼此真誠。(P188)
9.「天堂」真正的功用,是為了讓人們認識在人間的一生。(P55)
10. 犧牲是應該的,每個人都曾做過犧牲,對自己的犧牲感到憤怒,是因為你一直想著自己所失去的。(P132)
11.公平這個東西,他說,公平這個東西,不能決定生命與死亡。如果公平可以決定人的生死,好人就不會短命。(P72)
12.你犧牲了某個珍貴的東西,並不代表你真的失去它,你只不過是把它傳遞給了另一個人。(P133)
13.我難過,是因為我這輩子沒有盡心盡力。我一文不值。我一事無成。我徬徨迷失,我覺得自己根本不應該活著。(P259)
佳句:
1. 每個人的生命裡都有一幅代表真愛的畫面。P.18
2. 每有哪一個故事是單獨存在的。P.19
3. 所有的行為都不是隨機而無意義的。我們所有的人,彼此之間都有關聯。你沒有辦法讓一個生命單獨存在,就像你沒辦法把一陣微風從風裡面分離出來。P.72
4. 公平這個東西不能決定生命與死亡。如果公平可以決定人的生死,好人就不會短命。P.72
5. 人類的心靈都明白,歸根節柢,所有的生命都使互補交錯的。P.73
6. 死亡不僅僅帶走了某一個人,死亡也與另一個人擦身而過。再帶走與錯過之間的小小距離裡,人的生命就此改觀。P.73
7. 所有事情之中都有平衡存在。一消,一長。生與死,都是整體的一部份。P.73
8. 沒有誰的生命是白白浪費掉的。如果花時間去想著自己有多麼孤單,那才是浪費時間。P.75
9. 死去?那也不是事物的結束。我們以為死亡就是結束。可是,發生在人世的一切,都只是開端。P.130
10. 犧牲是人生的一部份。犧牲是應該的。犧牲沒有什麼好悔恨的,卻是值得嚮往的事情。P.132
11. 你犧牲了某個珍貴的東西,並不代表你真的失去它,你只不過是把它傳遞給了另一個人。P133
12. 境界更高的忠誠,是人與人對彼此忠誠。P.188
13. 沉默是他逃避的方法,可是沉默很難成為避難所。P189
14. 心中留著憤怒,對人是有害處的。憤怒會腐蝕你的心。P.192
15. 我們以為怨恨是一種武器,可以用來攻擊那些傷害過我們的人。可是,仇恨是一把彎曲的刀;我們造成了傷害,其實是傷害了自己。P.192
16. 沒有人一出生就帶著憤怒。而我們死的時候,靈魂也擺脫了憤怒。P193
17. 人生總會結束。愛,沒有終點。P.236
18. 每一個人都會對另一個人造成影響,另一個人又對其他人造成影響,這整個世界充滿了故事,然而所有的故事共同串連成一個完整的故事。P.267
一.作者簡介:
米奇‧艾爾邦著有《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暢銷全球數百萬冊。為報紙撰寫專欄,主持廣播節目和撰寫電影劇本與舞台劇本,並且在許多個慈善機構裡擔任董事,並創立了三個慈善組織。現與妻子住在美國密西根州(Michigan)。
艾爾邦畢業于布蘭戴斯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
著有《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For One More Day《再給我一天》。
資料來源:
http://www.locuspublishing.com/Book2.aspx?bokno=1111MA048
二.摘要:
此書獻給艾德華‧拜許曼,他是我摯愛的舅舅,是他給了我天堂的最初概念。每年感恩節聚餐的時候,他總會說起某天夜裡他在醫院裡醒來,看見那些死去的親人摯友的靈魂坐在他病床邊,等待著他。我從來沒有忘記這個故事。也從來沒有忘記他。關於什麼是天堂,人人有一套見解,多數的宗教也都有一套說法;而所有的想法都應當受到尊重。
人生,是一段用生命碰觸其他生命的時光。與你相遇,其他生命再也不一樣。遇見他們,你才真的活過。
本書要告訴讀者:每一個生命都會碰觸到另一個生命;你所付出的愛,絕對不會白費。你所遇到的人,都會以某種方式再回到生命裡。
假如你認為自己微不足道,讀過這本書後你會明白:每一個人都是重要的。我們來到人間,是為了與別人相遇。
每一個人都會在天堂裡遇見五個人,聽他們說出你的五個功課,你才能了解自己的生命。
資料來源: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74405
作者簡介:
米奇‧艾爾邦(Mitch Albom, 1958年5月23日—)美國體育記者、美國小說家、《底特律自由報》(Detroit Free Press)專欄作家。艾爾邦畢業於布蘭戴斯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他為報紙撰寫專欄,主持廣播節目,曾十度被美聯社選為「最佳體育專欄作家」,在成為作家之前,他當過業餘拳擊手、畫家。目前在許多個慈善機構裡擔任董事,定居美國密西根州(Michigan)。著有《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再給我一天》。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106120210620
摘要:
在這個故事裡,在老艾迪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點點自己:由於家庭的錯待而痛苦,長大後卻也成為自己所不愛的那種大人。以為被別人束縛在困境裡,其實自己並不知道該往哪裡去。好想留住甜美的時光,然而往事經常帶來糾纏的夢境。老天給了我們心愛的人,卻又太早把他們帶走。如果不能確知意義,為什麼要對陌生人伸出友善的手?
無法解凍的冷淡,達不到的期望,離家出走的寵物。他在你身上留下一道疤。你曾經錯過一個人。始終沒有對最心愛的人說出那句重要的話。取消的那班飛機出了事,是誰遞補了你的位置?啊,人與人之間的種種缺陷與無理,應該如何釋懷?
假如你認為人生是一趟孤獨的旅行,讀過這本書,你會重新思索你與別人的關係:你能活著,也許是因為有另一個人為你而死去。你來到這裡,也許是因為有一些人等你為他們帶來意義。多讀幾遍,你甚至會願意相信:當你不在乎失去,你才真的愛著。當你完全付出自己,你才真的活著。
心得 看完這本書,心中有種很平靜的感覺。著本書讓我獲得了在生命中的與別人的生命交錯,或是與陌生人彼此之間也是有關聯的,也許生命存在的意義不只之於自己也之於別人。艾迪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我們將來都會碰上,如果天堂真的像書中陳述的一樣,那麼我們在天堂究竟遇到的那五個人又是怎樣的呢?而又會與自己生命運僅僅相連的五個人,到底會是怎樣呢?書中寫了,上了天堂的艾迪依序遇見了藍膚人、一起出生入死的小隊長、他的摯愛馬格麗特、露比夫人、塔拉;其中藍膚人、露比夫人和塔拉與艾迪生前毫無交集,但卻因為艾迪生前一個無心的小動作而完完全全的改變了他們的人生甚至失去生命,但他們並沒有錯怪艾迪,反而是在天堂等待艾迪的到來,告訴他,在艾迪的生命中他們對他的意義。關於作者以自已的舅舅作故事的延伸,但也深刻的點出人生中與他人意想不到的關聯。作者在字裡藏著許多人生體悟:犧牲、寬恕、愛、發現自我的價值等等,有誰能夠真正知道,在我們不知道的地方,有個人想取你的生命,人和人之間的聯繫無論是好是壞都是緊緊相扣的。人生,是一段用生命碰觸其他生命的時光。與你相遇,其他生命再也不一樣。都因該要親身的去接觸,人生才是完美的。
他人評價: 蝶蝴蛹2006.05.21評論 這本書的開頭,就是死亡。
作者用極細膩的筆觸,寫出一個極平凡的遊樂園的管理員,從他死去那一刻開始寫起,讓他在一個不定的天堂內,重新再複習他的一生,以及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五個人,從他內心的掙扎、矛盾、痛苦一直到他完成了五樣功課後的平靜、釋然、作者帶領我們進入人物的內心世界,勾起每個人都有過的一樣的一些什麼,一些帶些淡淡哀愁的什麼…一本很能讓人思考的書,一本讓你哭、讓你笑、讓你皺眉、讓你屏息、讓你抓緊了心的一本好書! NING台灣台北2005.03.25評論 讀這本書之前,我認為自己是不起眼的平凡小人物,很想找到自己應該存在的價值點在哪裡,有時候似乎「有沒有我」對身旁的人並不重要。
不自覺地讀完了手中緊握的這本書。突然湧出新的感悟,「生命是為自己而活,更是為了成就他人生命的價值點而存在。」我開始相信自己的生命過程中有許多人留下他們的足跡,想要對我透露自己存在的價值點在哪?對我或他們來說,我們都是有意義的人。
雖然我還沒很清楚地找到自己應該必須存在的價值點,但是透過這本書,我找到了「尋找自己的方向」,不要對自己或身旁的人有任何敵意,你也不清楚自己存在的價值嗎?如果你願意,這本書會告訴你一些訊息,《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真的很值得。資料來源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reader_opinion.php?item=0010274405
四.他人評價
我很喜歡這名作者的寫作手法,以故事手法呈現,如果你已經看過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並且喜歡它的話,那麼這本書便不容錯過,在天堂所遇到的五個人各代表著不同的修習。
在生命裡,我們會遇到很多的人,有的人渺小的讓你連他是誰都不知道,但卻是你生命裡很重要的人。
這本書,以穿插的方式寫成,寫天堂遇到的人再穿插著主角的幾歲生日
令人一看就難以放下書本來,執著恨著一個人一輩子,以為他是造成自己悲慘的原因,但,那個人卻是為了讓主角活下來而這麼做,人生裡,你一定也會遇到這類似的五個人。
請你一定要看看這本書~
來源: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reader_opinion.php?item=0010274405
五.讀書心得
其實一開始我根本不懂他再說什麼,因為章節總是一直跳來跳去,但到了最後我終於知道這是在說艾迪在人生的最後,在天堂遇到的五個人…
有時候我也會一個人想,我死後是會上天堂嗎?天堂是一個怎麼樣的地方?像是身旁很多輕飄飄的雲嗎?我不知道,我現在只知道上帝賜給我們的生命,我們就該好好珍惜把握!可能因為還沒親身體驗過從鬼門關走一回的經驗,但身邊的親人讓我感受到了恐懼,我害怕失去親人的恐懼,是無法形容的。
在我們的一生當中,我們會遇到許多不同的人,或許我們根本不認識,但我們卻享受著他/她所給我們的方便,有可能因為我們某個動作而改變了這個人的一生,我們的人生不只要為了自己而活,更重要的是我們還為了其他人而活,往往大家都會以為死亡就是人生的終點,但在這本書中死亡並不是結束,而是重新探討人生問題的一條路,艾迪也是在死亡之後才明白很多事情,並且用愛包容了一切,當我們出生的那一刻,我們就開始往死亡的方向走去,我們也會逐漸地衰老,時間也會在臉上刻畫出痕跡,但每個人存在的意義卻會是恆久不滅的,也許在我們死後,沒有人會記得我們,但只有自己會永遠記得自己存在過的事實,而且是有價值的。
其實也有很多事情是這樣,在我們以為事情就會這樣結束時,但其實它也是另一件事情的開始。
三.佳句摘錄
1.「人類的心靈都明白,歸根結柢,所有的生命都是互相交錯的。死亡不僅僅是帶走了某一個人,死亡也與另一個人擦身而過。在帶走與錯過之間的小小距離裡,人的生命就此改觀。」p.73
2.「如果花時間去想著自己有多孤單,那才是浪費時間。」p75
3.「年輕人上戰場打仗。有時候他們上戰場是因為非去不可,有時候是出於自願。年輕人永遠覺得自己應該上戰場。人世間一個又一個的哀傷故事,幾百年來傳頌著人們是如何誤以為拾起武器就叫做勇敢,而錯把放下武器視為懦弱。」p.86
4.「我們以為死亡就是結束,可是,發生在人世的一切,都只是開端。」p.130
5.「有時候,你犧牲了某個珍貴的東西,並不代表你真的失去它,你只不過是把它傳遞給了另一個人。」p.133
6.「境界更高的忠誠,是人與人對彼此忠誠。」p.188
7.「我們以為怨恨是一項武器,可以用來攻擊那些傷害我們的人。可是,仇恨是一把彎曲的刀;我們造成了傷害,其實是傷害了自己。 」p..192
8.「沒有人一出生就帶著憤怒。而我們死的時候,靈魂也擺脫了憤怒。」p.193
9.「愛,就像雨水,可以從表面開始滋潤,讓一對愛侶全身浸潤在喜悅裡。然而,有時候,人生的怒火由上往下烘烤,愛情的表面就乾涸了,這時一定得從底層補充養分,照顧根部,維持愛情的生命。」p.224
10.「人生總會結束。愛,沒有終點。」p.236
作者介紹:
米奇‧艾爾邦 (Mitch Albom)
著有《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暢銷全球數百萬冊。為報紙撰寫專欄,主持廣播節目,並且在許多個慈善機構裡擔任董事。現與妻子住在美國密西根州(Michigan)。 資料來源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74405
摘要: 的舅舅艾迪一生,一個認為自己生存並沒有任何意義的人,然而因他簡單平淡的人生,卻影響了很多只跟他擦身而過的陌生人。
在「露比碼頭」遊樂場裡工作的艾迪,於八十三歲生日那天,為了救一位小女孩而犧牲。悠悠八十載,他總覺自己找不到生存的價值,把自己庸俗的人生歸咎於殘缺的傷腿及從不了解兒子的父親。直至上了天堂,遇見曾經出現在他生命裡的五個人,終讓艾迪明白到過往自己那蒼白無味的工作,卻暗中保障了無數小孩子的生命,每天乏味的生活,卻保護了很多在遊樂場中的笑臉!
佳句: 1每個人的生命裏都有一幅代表真愛的畫面。(P.18)
2沒有哪一個故事是單獨存在的,有時候,故事與故事會在轉角相遇,有時候一個故事會疊上另一個故事,像河床底下的石頭層層疊起。(P.19)
3沒有人能把一個生命獨立出來,就如同沒有人能把微風從風裡面分離出來。(P.72) 4境界更高的忠誠,是人與人對彼此的忠誠。(P.188)
5死去?那也不是事物的結束。我們以為死亡就是結束。可是,發生在人世的一切,都只是開端(P.130)
6犧牲是應該的,每個人都曾做過犧牲――對自己的犧牲感到憤怒,是因為你一直想著自己所失去的。(P.132)
7白色。只有白色。沒有地,沒有天,沒有天地之間的地平線。只有一片純潔而寧靜的白,有如最寂靜的黎明時分落下最深的雪,安靜無聲。(P.224)
8陰鬱的雲層逐漸散盡,像帷幔由中心往兩旁拉起,露出了透藍的天空。(P.135) 9憤怒會腐蝕你的內心,我們以為怨恨是一項武器,可以用來攻擊傷害過 我們的人, 但――我們造成了傷害,其實是傷害了自己。(P.192)
10失去的愛仍然是愛,只不過形式不一樣了。人生總會結束。愛,沒有終點。(P.236)
一.作者簡介
著有《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暢銷全球數百萬冊。為報紙撰寫專欄,主持廣播節目,並且在許多個慈善機構裡擔任董事。
現與妻子住在美國密西根州(Michigan)。
這本書要獻給他的艾迪舅舅,一個二次大戰的退伍老兵。老艾迪經常說自己沒出息,不中用,活著沒意思。他也經常說起,有一次住院的時候,他看見已死去的親人好友的靈魂圍坐在他病床邊,準備接他上天堂……
二.摘要
一個在遊樂園裡工作的老工人艾迪,退伍後就待在家鄉,每天重複同樣的工作,他曾經想繼續升學,曾經想四處遊歷,然而他怨怪自己在戰爭中殘廢了的腿,怨怪那個性沈默然而暴躁易怒的父親,害得他放棄夢想,困在這個海灘小鎮。
他經常做惡夢,夢到同樣的大火。至親所愛都已過世,他剩下回憶作伴。他的生活,蒼白而無趣。可是,他仍然每天做著維修工作,就算不耐煩也還是會為小朋友做個小玩具。
83歲生日這一天,他為了救一個小女孩而喪了命。
上了天堂後,艾迪遇見五個曾經出現在他生命裡的人。這五人逐一說出自己的故事,說出他們是何時在人間與艾迪相遇,以及艾迪要在他們身上學習的功課。
艾迪逐漸領悟:原來,自己的生命裡一直都有別人的生命;而別人的故事與自己的故事,會在最無法預料的時空,產生交集。
五、 心得:看完這本令人有啟發的書,我覺得人的生命是息息相關的。故事中艾迪遇見了五個對他有意義的人,他們給艾迪很多不同的想法,讓艾迪學會不再怨恨,學著釋懷。這本書讓我想了很多我要如何面對一切看開每一件事,並學著不要居僅在每一件小事情上面,很多是應該沒有我想像的那嚜嚴重但,卻一直會很在意它,凡而比這件事更中藥的事都不做好這樣不就太大材小了一點嗎?!艾迪也是因為這些事才讓他了解,人與人之間的生命是環環向扣的,那我們是不是該珍惜我們身邊的人事物,不要對你週遭愛你的事物忽略了它,不重視他們。其實透過這本書也讓我們都知道有捨才有得,像是:書裡面的藍膚人,他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就了一位去撿球的小男孩,也就是艾迪。又好比說小隊長犧牲了自己的生命讓艾迪與其他軍隊的弟兄都活下來。我想他們不會後悔,因為他們雖人犧牲了自己,但卻讓另一個人活了下來,這樣不是很偉大嗎?其實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有貴人,只是大多自己可能沒有發現,他們或許會對你一些嘮叨嫌煩的事物,但大多數是為了你好不是嗎我們並不知道自己身旁就有你會很重視的事物但只要你多注意他們一點就會知道其實他們對你來說很重要,我們有時會不太重視他們,會不重視他們我覺得多看看或許我自己就知道了。也有一些人對我們的付出相當的多,位我們做了愛我們的事物,但卻不知道他們做那麼多,像人生父母養的孩子父母親就付出很多愛,很多點點滴滴的關懷,但我們總是嫌他們太嘮叨,有時候我們也會很想告訴他其實也很在乎他,但我總會不好意思的不告訴他們我都不太會表示。看完這本書我會學習,把裡面的起士好好想一想。
三、 佳句摘錄:我怎麼死的呢?「一場意外。」藍膚人說的。我死了多久呢?「一分鐘。一小時。一千年。」p53
藍膚人說:「我們這裡的事物不會改變。不過:從雲層往下看;倒是看不出你說的那些改變。 」p52
「走啊!……你走啊!……快走」敵軍大喊大叫,用刺刀頂住他們的背。艾迪、史米提、摩頓、拉波佐和小隊長等幾人,雙手舉在頭上。p97
「我希望看看這世界假如沒有戰爭會是什麼面貌,看看他在我們開始自相殘殺之前是什麼樣子。」p135
有時候,你犧牲了某個珍貴的東西,並不代表你真正得失去它,你只不過是把他傳遞給了另一個人。p133
你犧牲過。我犧牲過。我們都曾經做過犧牲。可是,你對於自己的犧牲感到憤怒。你一直想著自己失去了什麼。p132
你讓我愛上了你,當初我不想愛上妳,當初我不想愛上妳……p164
她把雙手放在胸口。「我還知道……你愛我愛的很深。她牽起他的手。他整顆心暖融融。」p215
「人生總會結束。」他說:「愛,沒有終點。」p236
她微笑:「你覺得我們當初是不是也有那種希望?」艾迪不知如何回答。「我們有手風琴師呀。」p213
四、 他人評價:這本書是讓我花不到一天就讀完的書,因為它實在是太膾炙人口了;從主角艾迪的一生省事自己目前的人生-愛迪覺得活在世上的自己都在浪費時間,等他死後,他在天堂遇到5個人-影響愛迪一生的五個人;每一個人都讓愛迪的人生就此不同;這本書很適合對自己沒信心外加覺得活在世間上無意義的人,每個人都會影響另一個人,另一個人也會影響其他人,一個影響一個....,每一個人的故事串連起來就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不要覺得自己微不足道,因為你正在影響你身邊的人! 網址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reader_opinion.php?item=0010274405
一、 作者簡介:美国體育記者、美國小說家、《底特律自由報》(Detroit Free Press)專欄作家。艾爾邦畢業于布蘭戴斯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他為報紙撰寫專欄,主持廣播節目,曾十度被美聯社選為「最佳體育專欄作家」,在成為作家之前,他當過業餘拳擊手、畫家、音樂家。體育專欄曾經集結出版,目前在許多個慈善機構裡擔任董事,現在和妻子定居於美國密西根州(Michigan)。著有《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暢銷全球數百萬冊。
二、 摘要:一個在遊樂園裡工作的老工人艾迪,退伍後就待在家鄉,每天重複做同樣的工作。他曾經想繼續升學,曾經想四處遊歷,然而他怨尤自己在戰爭中殘廢了的腿,怨怪那個個性沉默然而暴躁易怒的父親,害的他放棄夢想,困在這個小鎮。他經常做惡夢,夢到同樣的大火。至親所愛都過世,他只剩下回憶作伴,他的生活蒼白而無趣,可是他仍然每天做著維修工作,就算不耐煩也還是會位小朋友做個小玩具。83歲生日這一天,他為了就一個小女孩喪命。上了天堂後,艾迪遇見五個曾經出先在她生命裡的人,這五人逐一說出自己故事,說出如何與艾迪相遇,以及艾迪要在他們身上學習的功課。艾迪逐漸領悟:原來,自己的生命裡一直都有別人的生命;而別人的故事與自己的故事,會在最無法預料的時空,產生交集。
讀後心得:
在我不知道這本書的內容時,我已聽說這本書有很多感動的地方,我為什麼想寫這本書的原因是他的書名讓我感覺到,應該是有種悲傷的感覺(最後的演講) 是作者人生的最後一次她在書中強調有很多事情都是他的最後一次,他幫他的老婆過生日是他最後的一次以後再也沒有機會了,作者的心裡應該是充滿了不捨的,還有他盡可能的和小孩多接近作者希望讓小孩有多一點記憶回想他。
看了這些內容知道有很多事情事很難預料的到,誰會知道你的生命一夕之間全部被老天爺奪走,有些事情達不到可是越是強求往往得不到,像作者希望自己可以多活幾個月這是自己無法控制的,所以一切都只能順其自然。
在他想要去到處演講時卻和太太爭執過因為做只認為自己的時間很短暫,希望把故事告訴給大家聽但太太的想法是希望他多陪陪小孩讓他盡到為人父的責任,對後作者照著他的想法希望把他經歷的事告訴大家人生短暫世事難預料,其實作者有很多書也是有關最後的一次,所以我很喜歡這本書可以有很多啟示。
在網路上好多人對這本書的評價都說不錯很適合大家觀看,身為以後要當護士的我們看完這本書感觸更深,當病人知道自己的狀況時護士要怎麼面對病人,應該要告訴她只要你有抑制力就可以打敗一些事,也要告訴病人要勇於面對人生的一切不要逃避。慢慢的我了解到要如何面對就像這本書的作者,感坦然面對的精神令我佩服。
佳句摘錄:
1.如果能夠以我新感受到的熱情講述自己的人生故事,這場演說也許 能夠幫助別人找到實現夢想的途徑。P27
2.重點不在於你怎麼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在於怎麼過你的人生。P181
3.阻礙我們前進的磚牆,不會無緣無故擋在我們前面。P73
4.磚牆之所以存在,是為了阻擋那些其實沒有想要這件東西的人。P94
5.時間必須受到明去的管理,就像金錢一樣。P129
6.我一生中一直都深切體驗到時間是有限的。P129
7.計畫可以隨時改變,可是前提是必須有計畫。P131
8.幸運種是降臨在準備好迎接機會的人身上。P175
9.失敗不但可以接受的,而且經常還是人生不可或缺的要素。P177
10.你接受了別人時麼樣的恩惠,就把同樣的恩惠散播給其他人。P188
他人評價:
1.本書算是演講的記錄,多了一些背景的說明,而隨書附贈的演講DVD方是我購 買此書的動機,蘭迪教授風趣幽默的演說內容,精彩萬分,哪有一分罹癌的頹色呢??只是這竟是他人生最後的演講,分享他生命中的夢想 歡樂及其面對挫折的種種,演講歡笑氣氛的背後,不免讓人鼻酸~~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06898
2. 我只能說,多數人在走到生命的終點,其生命多數是黯淡無光;而蘭迪.鮑許\教授,卻選擇了激勵更多人的生命價值,一場場的演講,為更多人的生命,激盪起一波又一波的漣漪。而看此書最大的心得,是希望不只是聽教授說而已,更期盼自己能夠將自己的生命活的更加精彩燦爛。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06898
作者簡介:
蘭迪.鮑許(Randy Pausch)在卡內基美隆大學教授包括資訊科學和人機互動以及設計曾於維吉尼亞大學任教,在教學及研究都曾獲得肯定目前住在維吉尼亞州。蘭迪.鮑許是一位熱情.風趣但在他46歲時罹患死亡率最高的癌症-胰臟癌,隔年醫生說他的癌細胞已轉移剩下3~6個月,但他說人生重要的議題是克服障礙、實現而時夢想幫助別人實現夢想、把握每個時刻。
摘要:
在演講上談到生命的喜悅,談到蘭迪有多麼讓愛生命但他發現生命剩下不多,但他進全力不讓演講呆板乏味作者把所有的歷程一一敘述,當他發現自己可能活的不久但重要的是他去勇敢的面對,沒有退縮而且更珍惜存活在世上的時間,這樣教導了我們如果你越是閃躲一件事,事情不但不能解決去累積的越多在蘭迪的至理名言說:「對於無法改變的事情,我們只能決定如何反應。我們不能改變手裡的牌,但是可以決定如何出牌。」這句話說的很貼切,當遇到無法改變的事例如:(蘭迪發現自己以活不久,他去以平常心去面對把命運交給老天爺)。
佳句:
&每個人的生命裏都有一幅代表真愛的畫面
&人生總會結束。愛,沒有終點
&境界更高的忠誠,是人與人對彼此真誠
&我們以為怨恨是一項武器,可以用來攻擊那些傷害我們的人。可是,仇恨是一把彎 曲的刀;我們造成了傷害,其實是傷害了自己。
&「天堂」真正的功用,是為了讓人們認識在人間的一生
他人評價:
閱讀完這本書,如果會在天堂遇見和自己生前有關係的五個人,我想這五個人當中一定會有人讓我很錯愕,我開始懷疑是否自己也曾不小心傷害到某些人,自己卻渾然不知。
我對故事中的一段話印象很深刻:「我們以為怨恨是一項武器,可以用來攻擊那些傷害過我們的人。可是,仇恨是一把彎曲的刀;我們造成了傷害,其實是傷害了自己。」人與人相處難免會有摩擦,有時因為意見不合而產生口角、爭執,但千萬要學著控制自己的情緒,別做出讓自己後悔的舉動,因為你對別人造成的傷害是很難彌補的,我始終如此告誡自
心得:
人和人會遇見會不會就是上天的安排,和這些人見面遇到很多事情碰到很多事情,書本裡的五個人代表著很多意義在,或許只是一個擦身而過的人,可能都和主角本身有關聯,或許都會因為他而死亡,在天堂上遇見,以為自己在世間微不足道的人,最後終於可以
領悟到自己是如此的重要,自然是如此的被別人愛著。
再天堂預見的五個人
作者介紹:
(Mitch Albom,1958年5月23日)美國體育記者、美國小說家、《底特律自由報》(Detroit Free Press)專欄作家。艾爾邦畢業於布蘭戴斯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他為報紙撰寫專欄,主持廣播節目,曾十度被美聯社選為「最佳體育專欄作家」,在成為作家之前,他當過業餘拳擊手、畫家、音樂家。體育專欄曾經集結出版,目前在許多個慈善機構裡擔任董事,現在和妻子定居於美國密西根州(Michigan)。著有《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For One More Day《再給我一天》。在昔日的恩師最後幾個月的生命中,每個星期二去探望他。這位老教授墨瑞面對著死亡一步步逼近,卻仍保有熱情和幽默感;藉著每個星期二的談話,一點一點地柔軟了米奇世故冷漠的心。他們師生的重聚,成了一堂有關生死之智慧的課。
「只要學會死亡,你就學會了活著。」
摘要:
故事描寫一個在遊樂園裡的老工人艾迪,自從退伍以後就困在家鄉,每天重複一樣的工作。他認為自己被命運綁住,自己的人生是被沈默卻又暴躁的父親害了。他待在這個海灘小鎮,孤單一人。他只剩下回憶。 在83歲生日這一天,他為了救一個小女孩而喪了命,進了天堂。在天堂裡,艾迪遇見五個曾經出現在他生命裡的人。這五個人逐一對他說出自己的故事,以及他們是什麼時候在人間與艾迪相遇。艾迪逐漸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的生命裡一直都有別人的生命;而別人的故事與自己的故事,會在最無法預料的時空,產生交集。
堂,就在那裡一棵無花果樹的根下,後來男孩又回到了教堂手中還拿一支鐵鍬到無花果樹旁開始挖,真的如難民所說的裡面有寶藏,男孩又開始講話了他說老巫怪,那個老巫怪我猜指的是那個煉金術士吧!!
因為在男孩前往綠洲時認識了一個英國人,他說可將錫變成金的那個煉金術士活了兩百多歲,而那位煉金術士正是帶男孩到金字塔的那位,原來繞了這麼大圈寶藏就在這,我想男孩之所以要繞了一大圈才找的到他的寶藏,原因是天地之心認為要有等價的付出才能得到等價的收穫吧!
讀後心得
一開始我覺得這本書還蠻有趣的翻閱到後面總覺得他怎麼一直在思考著要不要去尋找他的寶藏阿!
我又靜靜的翻閱,咦!故事中的國王好神奇,怎麼會這麼厲害可以變成石頭來幫助一個在河邊找翡翠找了十幾年的工人,幫助他找到他一直以來的夢想,看到這裡我又覺得這本書不無趣了。
翻閱到後面越來越緊張,因為男孩在尋寶的路途中發生了好多會一度想讓人放棄的事,如身上的錢都被強走了還有性命遭受危險,但在故事中也有令人感到喜悅的,如當他在綠洲等待著部落戰爭落幕時,遇見了他一身中的摯愛 法諦瑪,雖然這是虛構的故事但我覺得我好像也跟著男孩一起去尋寶,去完成他的天命。
在故事中男孩所遇到的人包括他看見的,有的人正認真的完成他的天命,而有的卻選擇另一條路過日子
對男孩而言,對於他的天命他一度想放棄,但每次想放棄時,都會想到老國王跟他說的話,讓男孩覺得老國王好像就在自己身邊一樣,點醒他不該放棄。
到了最後煉金術士帶著男孩前往位在他寶藏的埋藏點金字塔,就在快到金字塔時又出現了部落爭戰的士兵,這是實在是在吊人胃口阿!
最後首相要男孩在三天後把自己變成風,如果變不成男孩跟煉金術士就得死,但男孩一直不知如何把自己變成風,而煉金術士則在旁邊落的輕鬆,到後來男孩真的辦到了,我最喜歡這一幕了因為我覺得好神奇,男孩跟沙漠、風、太陽到創造這一切的手也就是天地之心,溝通而天地之心竟然是神之心,這整個過程讓我覺得好神奇這世上真的有人可以這樣嗎?
後來煉金術士跟男孩說剩下的路要男孩自己去尋找,男孩的心對男孩說了一句話: 「你流淚的地方,那就是我所在的地方,也正是你的寶藏被埋藏的地方」。男孩就找到一個點開始徒手挖沙地,挖著挖著男孩又遭到危險了他被一群部落戰爭得難民襲擊,我心想說怎麼會這樣,他都快完成他的天命了怎麼又殺出了程咬金!!
而那個程咬金竟然是幫助男孩找到寶藏的預兆,
那就是一開始故事中男孩帶著羊群去的一間廢棄的教
他人評價
我覺得這本書很棒,因為它雖然只是薄薄的一本,但是內容所包含的表面或延伸的涵義卻是非常十分廣闊的,而且裡面還有許多佳句,例如:「當我真心在追尋著我的夢想時,每一天都是繽紛的,因為我知道每一個小時都是在實現夢想的一部分。當我真實地在追尋夢想時,一路上我都會發現從未曾想像過的東西,如果當初我沒有勇氣去嘗試看來幾乎不可能的事,如今我就還只是個牧羊人而已。」和「最深最暗的黑夜總是黎明來臨的前一刻。」而此句則告訴了我們,只要熬過了最低潮,成功與希望就在前方。
引用:
http://tw.group.knowledge.yahoo.com/eve-2135/article/view?aid=65
佳句摘錄
1. 牧羊人就像船員或旅行推銷員一樣,終究會在某個村莊裡遇見某個人,讓他們忘了四處遊蕩的生活多麼無憂無慮。P.010
2. 最尋常的事物往往最不平常,只有智者才洞悉。P.022
3. 在生命的重要時刻,我們卻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物無能為力,只能聽天由命—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謊言。P.025
4. 而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P.029
5. 宇宙間存在一種語言,不需要任何字句。P.057
6. 有時候,是無法讓河水逆流的。P.073
7. 當一個人做了決定,就像跳進一般強勁的水流中,水流將會帶他到作決定的最初也夢想不到的地方。P.084
8. 生命裡的每件事都是預兆。P.086
9. 人們不需要恐懼未知,但看你有無能力去追求自己的需要與渴望。P.095
10. 生命對你來說將會是一場饗宴,一個盛大的慶典,因為生命就在我們活著的每一個當下。P.105
11. 你流淚的地方,那就是我所在的地方,也正是你的寶藏被埋藏的地方。P.148
12. 最深最暗的黑夜總是黎明來臨的前一刻。P.164
摘要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故事是在述說一個男孩為了他的夢想。
放棄了爸媽對他的期望,帶著羊到世界各地旅行,在旅途上他夢見了兩次相同的尋寶夢,他為了找到夢中的寶藏甚至變賣了羊,在路上他遇見了一位老國王,告訴了他之所以會夢見寶藏,他又要去尋找那寶藏,一切的一切都是天命。
作者簡介
作者:保羅.科爾賀Paulo Coelho
1947年8月24日生於巴西里約熱內盧,是我們這個時代最有影響力的作者之一。
他的小說不僅榮獲多項國際大獎,同時也長期位居巴西暢銷書排行榜,以及美國《出版者週刊》排行榜等。
曾於1996年獲法國文化部文藝騎士章,現在擔任聯合國教科組織特別顧問,於1999年獲頒加利西亞金章。
2001年接受德國政府頒發「媒體文化獎」,表揚其作品如同清流潺潺,淨化人心。
2003年《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入選英國BBC舉辦的「The Big Read—大閱讀」票選活動的TOP 100,以及金石堂 TOP 200大眾小說類暢銷排行榜。
引用: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作者簡介
《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
之讀書報告
班級:五專日間部5N204
姓名:林怡蓁
座號:15
讀後心得︰
作者小時後一家人一起去迪士尼世界玩,作者和姐姐想要買個禮物送給爸爸、媽媽,買了一個胡椒鹽罐,可是作者不小心把禮物掉在地上,因此作者和姊姊哭了起來,遊客知道事情的經過,要作者拿回去跟店員換新的,作者和姐姐回到店裡,告訴店員實話,店員不但換了一個新的胡椒鹽罐給作者,還說是因為他們包裝的不夠安全,我都沒有遇到這麼好的人。
作者對姊姊的孩子很好,姊姊要孩子們小心不要把作者的車弄髒了,作者心想︰「這就是那種會讓孩子走上失敗人生的訓誡。他們當然會把我們車子弄髒,小孩就是這樣嘛。」然後自己把汽水倒在車子後座的布椅上,看到這裡我下了一跳,因為根本就沒有人會做出像作者這樣驚爆的舉動,不過,作者說非常有道理,小孩子就是這樣啊!
職業無貴賤,只要不是做壞事,什麼樣的職業並不是那麼重要,因為我們確確實時努力的工作啊!以前作者還小不懂事,曾在草莓園做過鋤草工作,有少數老師在暑假到那邊工作,作者說︰「老師到那裡工作實在有失身分。」結果被他爸爸狠狠數落了一頓。
假設我是主角,得了胰臟癌,只剩下幾個月的時間可以生活,我絕對無法像作者這樣,我一定每天過著自怨自哀的生活,為什麼這種病會找上我呢?我還有好多事沒做,可不可以再給我多一點的時間。
看了這本書,我領悟了很多事,許多想法也都改變了,要像作者這樣每天努力的生活才有意義啊!應該要把握時間努力的生活,根本連自己生病也都忙到忘記了,怎麼還有時間抱怨東抱怨西的,大家有控可以看看這本書,看完真的有很多感觸、領悟,如果以作者這樣的人生觀生活,每一樣人、事、物,都會變的如此美好。
佳句摘錄︰
1.我之所以能夠實現那些夢想,則是因為有許多了不起的人物在我的人生路途上教了我很多東西。(26頁)
2.事情就是這樣,我們改變不了事實,只能決定自己要怎麼因應。我們改變不了上天發給我們的牌,只能決定怎麼打這手牌。(34頁)
3.對孩子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讓他們知道父母深愛他們,而且父母不一定要活著才能做到這一點。(44頁)
4.不屈不撓是一種美德,可是你不必一定要讓別人看到你花了多少心力。(70頁)
5.我一生中一直都深切體認到時間是有限的。(129頁)
6.計畫可以隨時改變,可是前提是必須先有計畫。(129頁)
7.埋怨不是可行的策略。所有人的時間與精力都有限,把時間花在埋怨上,並無助於我們達成目標,而且,抱怨也不會讓人比較快樂。(166頁)
8.你如果沒有得到你想要的東西,至少得到了經驗,而經驗通常是你能夠提供給別人最珍貴的東西。(178頁)
9.你接受的別人什麼樣的恩惠,就把同樣的恩惠散播給其他人。(188頁)
10.重點不在於你要怎麼實現自己的夢想,而是在於怎麼過你的人生。你如果以正確的方式度過人生,上天自然會眷顧你。夢想會自己實現。(245頁)
他人評價︰
蘭迪教授得了死亡率很高的胰臟癌,他在他有限的日子把日子變的沒那麼無趣
蘭迪教授說 : 我們改變不了事實,只能決定自己要怎麼回應,我們改變不了上天發給我們的牌,只能決定怎麼打
自己的人生要如何去過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上,生命的長度我們無法去控制,但生命的
寬度卻可以盡情的去發揮,要一生過的精彩或是混沌就靠自己去決定
蘭迪教授雖然在七月時已上天堂,但是我想他留下的一定很多很多
我相信所有真心愛我們的人,都會在我們的身邊,永遠陪伴在我們心裡http://blog.udn.com/esteryuh/2123017
作者簡介︰
卡內基美隆大學教授,教導科目包括資訊科學、人機互動以及設計,他在一九八八至一九九七年間曾於維吉尼亞大學任教。他在教學與研究方面都曾獲得獎項肯定,曾與爾都比(Adobe)、谷歌、藝電,以及華德迪士尼夢想工程公司合作,也是愛麗絲計畫的創始人。目前和太太及三名子女住在維吉尼亞州。
摘要︰
作者蘭迪.鮑許是一位熱情、風趣且教學認真的大學教授,在46歲時被診斷出罹患致死率最高的癌症──胰臟癌。面對只剩下三到六個月生命,他竟然還可以樂觀的生活,這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蘭迪教授所傳達的訊息之所以如此撼動人心,是因為他以誠懇、幽默的態度去分享他獨特的經驗。他談的不是死亡,而是人生中的重要議題,包括克服障礙、實現兒時夢想、幫助別人實現夢想、把握每一個時刻。
心 得
艾迪的故事,告訴我們,每一個生命都會碰觸到另一個生命;你所付出的愛,絕不會白費。你所遇到的人,都會以某種方式再回到生命裡。就像書上說道,我們能活著,也許是因為有另一個人為自己而死去,只是我們不知道,儘管只是一件我們認為無關緊要、微不足道的小事情所造成的,相對的我們能來到這世上,也許是因為有一些人正等著我們為他人帶來意義。
而這本書,以一種想像的顏色,描繪了一種可能的天堂,也以安靜作為一種語言,訴說出許多的情感,因為每個人來到人間,就是為了與別人相遇,只要不在乎失去、沒有太多的計較,才能算是真正活過,也才能去學會了怎麼去愛與包容。
即使我們還在人間,是否也在曾經在身邊出現的人,帶給我們傷害憤怒與愛在這當中我們學習到了什麼嗎?最後說到死亡的態度,作者認為死亡不代表結束死亡只是一個過程,在生命當中遇到的痛苦與悲傷是上天給人的一種磨練,因該要懂得去珍惜她而不是埋怨他才是作者要給我們的。
他人評價
這本書,讓我想了很多事情,最大的收穫: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成長吧!
故事裡的主人死了以後遇見了五個人,五個在他生命中或輕或重的人!有些事情就是這樣看似無關卻是環環相扣的!如果當時這個主人翁沒有注意到小女孩,也許他就不會被打傷腳;如果小女孩能跑出來,小女孩就不會死也不會讓主人翁被以為是撐不下去了(或許他是真的撐不住了)被打傷的腳,改變了主人翁的後半生;這些一個一個故事讓這個主人翁彷彿重新活過一次般的走過每一段生活重新檢視當時的自己,自己的思考、自私,別人的寬宏大量、別人的付出;每一段都是我們經過的片段,每一個動作我們都再改變別人的一生,別人也是不停的插手我們的一生;這些看起來很容易、很平常、不能讓人諒解、不能原諒、恨意很深的每一段;透過五個旁人告訴我們,那些關於我們的故事來看;射傷主人翁腳的小隊長,是為了保他一命,希望減少戰場上同伴的傷亡;露比看見的父母親是那樣的寬宏大量,寬恕了朋友的過錯也拯救朋友的性命即使這樣做賠上自己的健康;一段段,那些這輩子讓你這樣過,讓你在乎、痛苦的事情像是一個個久久不癒的創傷,還有你也可能造成別人的痛苦跟創傷;透過別人去看,一幕幕慢格播放這些事情,原來有些付出我們沒看見,我們不能原諒是因為沒看見付出的愛;當所有的事情都能原諒,我們能看見別人對我們的愛,我們能放下心靈上的負擔學會寬恕;那我們就能看見愛、看見天堂!
我一直想寫這本書的感想,但是真的好難!因為它包含的太多太廣!有寬恕有愛有我們沒有想過的生命連環,我們都影響著別人一如別人影響我們的一生!親情、愛情、友情、匆匆一瞥的路人還必須包含我們的環境,我們是這樣共同生活在這地球上所以最後我只能說,這本書帶給我的是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成長!
參考來源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07081905607
佳 句
1、 在你出生前發生的事,還是會影響到你;比你早來這世上的人,也會對你造成影響。(P170)
2、 每個人的生命裏都有一幅代表真愛的畫面。(P18)
3 、 開始就是結局,只是活在當下的我們不曉得。(P7)
4、我們每天進出的場所,如果沒有前人的付出,今天就絕對不會存在(P170)
5、美麗的風景假如不能讓人得到安慰,它就沒有意義。(P55)
6、愛,就像雨水,可以從表面開始滋潤,讓一對愛侶全身浸潤在喜悅裡(P224)
7、失去的愛仍然是愛,只不過形勢不一樣了。(P236)
8、仇恨是一把彎曲的刀;我們造成了傷害,其實是傷害了自己。(P193)
9、有時候,你犧牲了某個珍貴的東西,並不代表你真的失去它,你只不過是把它傳遞給了另一個人。(P133)
10、沒有哪一個故事是單獨存在的。有時候,故事與故事會在轉角相遇;有時候一個故事會疊上另一個故事(P19)
第一個人藍膚人
對於他比較好奇的是他的膚色
真的會有這樣的人嗎?他算是被艾迪害死的!雖然艾迪從不知道
第二個人小軍隊裡的小隊長
小隊長雖然傷了他的腳以至於他認為他悲慘的人生,都是被殘廢的腿所傷害則告訴他,傷害他的腳是為了救他的命,誰都不會被丟下不管,誠信是他所要說的原則。從小隊長身上學會了犧牲。
第三個人露比
露比帶領他了解父親人生中的傷痛,他若想獲得內心平靜,就要學會與 自己和解。妻子很早就死亡,但告訴他「人生總會結束,但愛不會終 止,記憶會留下來」化解艾迪對於父親的恨。
第四個人艾迪的老婆
艾迪一生的最愛,但卻氣她這麼早離開他,人生會結束,但愛沒有終點。在失去了所愛的人之後,或許難過,但那份愛卻不會跟他老婆一樣死去,艾迪遇見最愛的老婆 馬格麗特..馬格利特問艾迪..過去以往陪伴你的日子裡,你有什麼遺憾嗎??
艾迪覺得馬格利特去世的太早...以致於沒有一直陪伴在他身邊...馬格利特說:失去的愛並不代表不存在,只是用不同形式陪伴你....我們之間的愛會一直永遠的下去...而且我也了解到你是如此的深愛的我。
第五個人塔拉
塔拉是在戰爭中間接被他燒死,他告訴主角, 他不是白白活著也不是白白死亡,他人生的貢獻就是保護小孩子的安全。而另一個小女孩的生命卻是艾迪犧牲生命而換來的。
他也找到了他活著的原因,應該存在的地方,那就是一直讓他覺得沒有意義的遊樂員工作,但在那裡卻是保護小孩的安全!也是他一直在做的。
在天堂遇見了那五個人之後,艾迪才領悟,原來,自己的生命裡一直都有別人的生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總會在無法預料的情況下發生,相遇的結果有時卻是我們看不見的,就像是擦身而過的陌生人,但是這些陌生人,卻可能是未來我們必須認識的家人。
摘 要
這本書在描寫描寫一個在遊樂園裡專門維修機器的老工人艾迪,在他83歲生日的那一天,因為遊樂設施出了意外,他為了救一個小女孩而喪了命,進了天堂,然後遇見曾經出現在艾迪生命中的那五個人
艾迪自從參加戰爭退伍以後就困在家鄉,每天只能待在這個海灘小鎮,唯一的工作就是到遊樂園維修機器,過著同樣的生活。他曾經想繼續升學,,然而他怨怪自己在戰爭中殘廢了的腿,怨怪那個性暴躁的父親,認為自己的人生才會因此被害的而困於這個海灘小鎮。
他經常做夢,夢到同樣的大火,至親所愛都已過世,剩下陪伴他的只是回憶。他的生活,蒼白而無趣。可是,他仍然每天作著維修工作,即使再不耐煩,也還是會為小朋友做個小玩具。
83歲生日這一天,他為了救一個小女孩而進了天堂。在那裡,艾迪遇見五個曾經出現在他生命裡的人。這些人在艾迪的生命回憶裡,並非是如此的深刻,也許有的是曾經擦身而過的陌生人,有的是曾經短暫會過面的人,但這五個人逐一對艾迪說出自己的故事,以及他們是什麼時候在人間與艾迪相遇。中間還故意穿插艾迪在世時的每個生日,利用生日時所接觸的人、事、物,其中所隱藏的意義,作為和那五個人之間故事為引線。在遇見每一個人之後,就有一個人生課題,描述出艾迪的領悟。
作者簡介
米奇‧艾爾邦 (Mitch Albom) 著有《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暢銷全球數百萬冊。為報紙撰寫專欄,主持廣播節目,並且在許多個慈善機構裡擔任董事。
現與妻子住在美國密西根州(Michigan)。
心得:
這本書是一位熱情─風趣且教學非常認真的一個大學教授「蘭迪‧鮑許」,在他46歲時被診斷出罹患是死率最高的癌症─胰臟癌。隔年的這時醫生又跟他說:「他的病症已經轉移了。」生命只剩下三到六個月的時間了,再某一個月的時候這位教授就答應學校的邀約,發表了一場演說,在這場演說中他讓在場的400多人笑聲不斷,也讓不少的人留下眼淚。這位教授當時要傳達的訊息是如此的感動人心,因為他誠懇、幽默的態度去分享他這樣獨特的經驗。他談到的並不是死亡,而是人生中重要的議題,裡面包含要如何克服障礙、實現小時後的夢想、如何把握每一個時刻……………….,今天演講重點不是在於如何實現夢想而是如何過你的人生。你只要以正確的方式過活,上天自然會眷顧你,夢想自然就會實現。例如:「我如果是畫家,就會為他們畫一幅畫;我如果是音樂家,就會創作一首樂曲。但我是老師,所以我在學校發表演說。」我在演講上談到生命的喜悅,談到我有多熱愛生命,雖然我自己的生命已經勝沒多少。我談到誠實、正直、感恩,以及我所中愛的其他特質,我也利境全力不讓演說呆板乏味。別人一定會展現出他們最傑出的那一面,幾乎所有人都有傑出的一面,不過只要你有耐心去等,總有一天,你最傑出的那一面一定會展現出來的,就像幸運總是降臨再以今準備好迎接機會的人身上。有些是不論你認為自己做的到或做不到,你的想法都是對的。當自己遇到障礙,或是挫折的時候,就應該要記得這句話。這句話也市提醒了我們失敗不但是可以接受的,而且經常還會是人生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些失敗過的人會知道該怎麼避免再次失敗,只有成功經驗的人反到能看出陷阱在哪裡。你如果沒有得到你想要的東西至少要得到經驗,而經驗通常是你能夠提供給別人最珍貴的東西所在。有些同學都絕頂聰明。我知道他們日後進職場,有一定會設計出非常棒的軟體、動畫,我也知道他們設計出來的東西可能會讓許多人深感挫折,如果他們做出難用的東西,使用的人就會感到懊惱,他們會氣的想把東西砸毀,我們可不希望自己製作出來的東西會讓人恨不得砸毀他,大家都很希望自己做出的東西都可以深受大家的喜愛,不希望,自己辛辛苦苦做出來的東西被人給這樣糟蹋。
五. 讀後心得:
我覺得看完這本書讓我了解很多事呢!!告訴我們生命自有其安排,人的一生中從孩提至老邁,每個人都有其夢想,也需經歷諸多考驗或磨鍊等方能体會更深層生命所代表之意義,而人們在有生之年中,能夠体悟的人並不多,等被宣告生命尚存多少天/月/年時,再回首前塵,才覺得本身還有很多未完成的夢想!
我們會認為自己可掌握現在與未來,事實上應該把當下事與心都做到好,生命是有限吧!!
如果啊!!我真的哪一天我也要像這樣的最後一次演講機會的話,我會選擇分享些什麼留給這個世界?我想分享的內容跟鮑許教授說的一樣.如果我們能夠每天用我們的心去感受外在事物給予我們的一切,我相信所有的事情都有利於我們。如果我覺得人生中,總有一道牆擋在我眼前,我認同教授所說的--這道牆並不是為了阻礙你們,而是這道牆讓我們有機會展現自己有多想達到這目標,這道牆是為了阻止那些不夠渴望的人,不夠熱愛的人。
當我離我的目標很遠,我相信這不是因為牆太厚實,而是自己的渴望不夠強烈,因為這「最後的演講」給我最大的力量,非常開心,我想如果能夠透過感動人心的演講,進而幫助需要力量的人,如果這是我的夢想,我想我必須歷經許多生命的歷練,讓生命歷練教我學會如何從挫敗中成長。
最後,鮑許教授說:「重點不在於你要怎麼實現自己的夢想,而是在於怎麼過你的人生。如果你以正確的方式度過人生,上天自然會眷顧你。夢想會自己實現。」
讓我非常感動的一幕,因為軍中的小隊長犧牲自己而保住其他軍中弟兄
的性命,但是老艾迪卻不知足,因為當小隊長說老艾迪的瘸腳是他害的時
候,老艾迪失去理智只懂埋怨,卻又不想想若不是小隊長,老艾迪有可能活
到現在嗎?當老艾迪領悟一切的道理時,他已不在人世,因為生前的誤會讓
老艾迪對於週遭變的不感興趣,只想封閉自己。也把所有的錯都怪到他父親
身上,彷彿只有怨恨他父親才能讓老艾迪一直枯守在「露比碼頭」,直到死
亡。雖然故事中老艾迪對於自己的生命不以為意,卻不知道有人為他死亡,
有人為他犧牲,我們可以把老艾迪的故事作為警惕吧,我想。我想也是會有
人為我們犧牲,相對的我們也會為別人犧牲,這樣為別人付出,都是心甘情
願的,我們也會遇到生命中的五個人,不是嗎?
一定要推薦大家去看這本書,因為看完之後你會覺得人生不要拘謹在那
些小事上,就像書中有一段說到:如果把時間浪費在想著自己有多孤單,那
才是真正的在浪費生命。對你來說生命中重要或給你影響的五個人一定會出
現的,在這之前不要看不起自己,不要覺得自己活著沒意義,就像之前說的,
每個人來到這世界上一定有他要完成的任務與其存在的價值。
五、 讀後心得:看完了這本書讓我有了很多不同的感觸,作者把天堂用顏色來做
區別,讓我們看的有不同的想像空間,也讓我知道原來天堂可以這麼被巨細
靡遺的描寫出來,很特別,不是嗎?我們也從老艾迪身上看到了自己,覺得
自己沒什麼用,覺得活著的意義是?因為這本書讓我對人生有了不一樣的註
解,每個人活在世界上一定有需要自己的理由,每個人都是特別的,不要想
著說一定要做什麼偉大的事,因為即使是清潔工人也有它存在、活著的價
值。不要貶低自己,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也讓我明白,死亡不是結束,
死亡才是人生的開端,這本書同時也描述了老艾迪的一生,很平凡。從出生、
到打仗、到結婚一輩子都在「露比碼頭」直到意外事件死亡。
老艾迪的一生跟我們都大同小異,生老病死,嘗遍了人間的苦頭,也讓
老艾迪知道生命並不是獨立的,而是環環相扣的,這本書讓我越看越能了解
其中的道理,要把握當下,不要質疑自己在社會上的地位,也不要懷疑自己
出生到這個世界上的意義,即使你是社會中的一個小螺絲釘,也不要小看自
己,每個人都是有用的,你或許也會遇到你生命中的五個人,而他們也會再
遇到另外五個人,生命就是這樣有趣。每一個步驟都是緊緊相扣的,失去的
就不能重來,這個道理大家都懂,然而能安分的過一生的人又有幾個,或許
每個人心中對天堂的定義都不一定
四. 他人評價:
看完書後只想急著聽這場最後的演講...演講的過程中,並沒有如預期般的感動。或許是已經閱讀過書中的內容了。可是到了演講的末段,忍不住地鼻酸。
一個父親的角色,其實,這場演講也是他想在臨終前留給自己年幼子女的瓶中信啊!我覺得蘭迪.鮑許做到了。而且它影響了更多人。看完影片後再閱讀這本書應該會更棒...
重點不在於你怎麼實現你的夢想,而在於怎麼過自己的人生。如果你以正確的方式,以正確的態度過你的人生,你所有的夢想都會一一實現。全書約略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部闡述蘭迪.鮑許兒時夢想,及一一實現的心路歷程。
第二部闡述如何幫助他人實現夢想。
第三部闡述如何以一些正確的價值觀來過自己的人生。
如果您期待聽到一個癌末病患博取同情的悲情告白,很抱歉,會令您大失所望。
感謝朱學恆先生的翻譯...
Randy Pausch走了,我以為,他走得沒有遺憾。換做是我呢?真的要活在當下啊!看完這本書更堅定我想休假的心,為了我兩個年幼的寶貝。真的不能再全年無休了...
http://www.ireading.cc/review/review.aspx?rid=38060
Randy Pausch這本書之所以受歡迎,在於他結合了兩大人們感興趣的主題: 死亡與夢想。相對於大多數人的懵懵懂懂,他是一個在八歲時就已經能列下一大串想達成之夢想的人,而在書中,他也一一讓我們看到這些夢想逐個實踐,其中包括在如太空人一般在空中飄浮、加入迪斯尼樂園工作,以及成為百科全書的作者等,包括在人生最後歲月的裏的演講、出書,甚至買了一輛敞篷車,都是他既肯想又有執行力的表現。
Pausch提到真誠的重要,表達感激的重要,對學生激勵以及有耐心的重要,以及透過與他人連結,變成比較好的人的重要...
一般人知道花錢買壽險,以保障所愛的人身後的現實生活;然而卻忽略了同時也要購買情感保險的重要,而情感保險用錢是買不到的,它必須要用時間換,唯有花時間相處構築的共同記憶才是讓我們在身後仍被懷念的東西。
另外,Pausch也提到要告訴你所愛的人他讓你感到特殊的地方在哪裡,show your gratification,常常這麼做,有助於建立人際間的bonding。
Randy Pausch留下的legacy 不只這些,由他的個人網站上,可以找到許多過去他的文章以及影音記錄。翻譯作家朱學恆是他的粉絲,也幫他架了一個中文網站,很值得去瞧瞧。
http://julien87.pixnet.net/blog/post/21719270
《最後的演講》台北:方智,2008
作者的簡介:
蘭迪.鮑許(Randy Pausch)
卡內基美隆大學教授,教導科目包括資訊科學、人機互動以及設計,他在一九八八至一九九七年間曾於維吉尼亞大學任教。他在教學與研究方面都曾獲得獎項肯定,
曾與爾都比(Adobe)、谷歌、藝電,以及華德迪士尼夢想工程公司合作,也是愛麗絲計畫的創始人。目前和太太及三名子女住在維吉尼亞州。
傑弗利.札斯洛(Jeffrey Zaslow)
《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他出席了鮑許那場最後的演講,事後撰寫的報導引起了世界各地對這場演講的熱烈迴響。
他住在底特律市郊,家中成員除了太太雪莉之外,還有三名女兒,蕎丹、愛麗克絲及依甸。
摘要:
我們改變不了上天發給我們的牌,只能決定怎麼打這手牌。──蘭迪.鮑許
蘭迪.鮑許是一位熱情、風趣且教學認真的大學教授,在46歲時被診斷出罹患致死率最高的癌症──胰臟癌。隔年8月(2007年),醫生說他的癌症已經轉移,可能只剩下三到六個月生命。9月,蘭迪教授應學校之邀發表了一場演說,這場演說讓現場400個人笑聲不斷,也讓不少人流下淚來,後來網路大量流傳,在全球各地引發了熱烈的討論。
這場充滿幽默、啟發性及智慧的演講廣獲迴響,之後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傑弗利採訪了蘭迪教授53次,寫成了這本精采豐富又讓人動容的──《最後的演講》。蘭迪教授所傳達的訊息之所以如此撼動人心,是因為他以誠懇、幽默的態度去分享他獨特的經驗。他談的不是死亡,而是人生中的重要議題,包括克服障礙、實現兒時夢想、幫助別人實現夢想、把握每一個時刻……
本書不僅是獻給天下所有的學生、教師、父母以及擁有夢想的人,其實也是蘭迪教授打算在未來20年要教給三個年幼孩子的事情。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06898
三. 佳句摘錄:
1. 面對每一天都把它當成生命的最後一天,既便今天結束也了無遺憾。P.07
2. 我不想述說自己和這場疾病奮戰而獲得的洞見,也不想說這段抗戰過程怎麼改變了我的人生觀。P.25
3. 如果沒有必要,絕對不要下決定。P.41
4. 相當機靈,但不是特別早熟。P.41
5. 協助別人的夢想,可以採取大小不同的規模。P.150
6. 重點是怎麼過你的人生。P.155
7. 不要把自尊自大的心態待到會議上。P.170
8. 道歉要真誠,否則不如不道歉。P.192
9. 必須想辦法獲得當地的錢幣,而且速度要快!p.203
四、 他人評價: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就一直相信,每個生命與每個生命之間都 有關聯,全世界的生命有一種奇妙的串聯與並聯。生命裡的事件,都是功課,學得到的生命就可以有所突破,看不見的生命就會在循環裡掙扎。我們會是現在的我們,是經歷這些事件的結果,經歷的過程可能愉悅、可能痛苦,但就是這些五味雜成的情緒豐富了我們的生命,也使得每個生命與眾不同。我們的生命是由其他人的生命參與而形成的,就像沒有父母,不會有我們,工作也無法從頭到尾一個人完成,世界是人際網絡在運轉。
這本書更是道出了生命與生命之間的關聯性與互相影響的結果,作者將艾迪在天堂的情景與每年他生日的時光交互闡述,在回朔他幾個生命中的重要轉擂點之外,讓我們更貼近艾迪這個生命。。「人生,是一段用生命觸碰其他生命的時光。與你相遇,其他生命再也不一樣。遇見他們,你才真的活過。」這是封面上的引言,卻也深深打動著我。因為我相信生命是一段變化的過程,如同艾迪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我們的生命也有,這些人深刻影響著我們生命的變化,也許只是給了我們一個機會,讓我們開啟生命的另一扇窗;又或者傷了我們的心,從此改變了我們對世界的看法。都是因為這些人,我們得以刻畫下生命的痕跡。
而我們也會是那個給別人鑰匙的人,支持他們走過難關;或者是帶給別人痛苦,讓他們陷入生命低潮的人。是的,生命就是這樣交織著。以前的我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往往是先埋怨,但是當我明白生命是這樣運作的時候,我就可以靜下心來體會此刻生命要帶給我的學習和成長是關於什麼。這兩年多我改變很多,不論是看世界的角度,還是與人相處的方式,我是感謝這些人帶給我的學習,與創造現在的我。我喜歡我現在的樣子。
這本書,容易閱讀,雖然不是處處令人驚艷,卻值得我們時時回味。它會提醒我們要感恩,也會支持我們穿越低潮。
網址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reader_opinion.php?item=0010274405&page=8
三、 佳句摘錄:
1. 這是上帝送給你的最佳禮物:讓你有機會了解你一生中發生過哪些事情,並解釋原因。這是因為你一直在尋找的那份寧靜。(P.55 在天堂遇見的第一個人)
2. 我是說,所有的行為都不是隨機而無意義的。我們所有的人彼此之間都有關連。你沒辦法讓一個生命單獨存在,就像你沒辦法把一陣微風從風裡面分離出來。(P.72 第一個功課)
3. 如果花時間去想著自己有多麼孤單,那才是浪費時間。(P.75 第一個功課)
4. 死去?那也不是事物的結束。我們以為死亡就是結束。可是,發生在人世的這一切,都只是開端。(P.130 第二個功課)
5. 你沒有弄懂這一點。犧牲是人生的一部分。犧牲是應該的。犧牲沒有什麼好悔恨的,卻是值得嚮往的事情。(P.132 第二個功課)
6. 有時候,你犧牲了某個珍貴的東西,並不代表你真的失去它,你只不過是把它傳遞給了另一個人。(P.133 第二個功課)
7. 所有的父母都會傷害子女。這是沒辦法的事。年少歲月好比最純淨光滑的玻璃,凡是為了拿取它而造成的痕跡,它照單全收。有些父母在玻璃上抹了髒污,有些造成裂縫,有些則是把子女的童年徹底摔成銳利的小碎片,無法修補。(P.146 在天堂遇見的第三個人)
8. 「境界更高的忠誠,」她說:「是人與人對彼此忠誠。」(P.188 第三個功課)
9. 「人生總會結束。」她說:「愛,沒有終點。」(P.236 第四個功課)
10.每一個人都會對另一個人造成影響,另一個人又對其他人造成影響,這整個世界充滿了故事,然而所有的故事共同串連成一個完整的故事。(P.267 尾聲)
一、 作者簡介:米奇•艾爾邦(Mitch Albom, 1958年5月23日-)美國體育記者、美國小說家、《底特律自由報》(Detroit Free Press)專欄作家。艾爾邦畢業于布蘭戴斯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他為報紙撰寫專欄,主持廣播節目,曾十度被美聯社選為「最佳體育專欄作家」,在成為作家之前,他當過業餘拳擊手、畫家、音樂家。體育專欄曾經集結出版,目前在許多個慈善機構裡擔任董事,現在和妻子定居於美國密西根州(Michigan)。著有《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For One More Day《再給我一天》。
二、 摘要:本書是作者寫給他的舅舅,一個二次大戰退伍的老兵。老艾迪常說自己沒有什麼用處,活著沒意思,述說老艾迪上天堂後遇見對自己有不同意義的五個人,每一段都用不同顏色來描述對「天堂」的看法,也讓老艾迪對自己生命中有誤會的、失去的全都得到釋懷,也讓老艾迪知道每個人活著一定都有他存在的意義,而每個人卻是你生命中的另一段故事,這些故事可能與你擦肩而過有可能與你息息相關,世界上的人們是因為有關聯才會活著,是因為要遇見另外的人們而活著,也為了要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而活著。每遇見一個人老艾迪就越了解自己,讓老艾迪知道這些人都是為了他,都是跟老艾迪息息相關,產生相互交錯的生命旅程。
一. 作者的簡介:
蘭迪.鮑許
蘭迪.鮑許是一位熱情、風趣且教學認真的大學教授,在46歲時被診斷出罹患致死率最高的癌症──胰臟癌。隔年8月(2007年),醫生說他的癌症已經轉移,可能只剩下三到六個月命。9月,蘭迪教授應學校之邀發表了一場演說,這場演說讓現場400個人笑聲不斷,也讓不少人流下淚來,後來網路大量流傳,在全球各地引發了熱烈的討論。
傑弗利.札斯洛
這場充滿幽默、啟發性及智慧的演講廣獲迴響,之後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傑弗利採訪了蘭迪教授53次,寫成了這本精采豐富又讓人動容的──《最後的演講》。蘭迪教授所傳達的訊息之所以如此撼動人心,是因為他以誠懇、幽默的態度去分享他獨特的經驗。他談的不是死亡,而是人生中的重要議題,包括克服障礙、實現兒時夢想、幫助別人實現夢想、把握每一個時刻……本書不僅是獻給天下所有的學生、教師、父母以及擁有夢想的人,其實也是蘭迪教授打算在未來20年要教給三個年幼孩子的事情。
二. 摘要:
蘭迪‧鮑許是一位熱情、風趣且教學認真的大學教授,在46歲時被診斷出罹患致死率最高的癌症--胰臟癌。隔年8月(2007年),醫生說他的癌症已經轉移,可能只剩下三到六個月生命。9月,蘭迪教授應學校之邀發表了一場演說,這場演說讓現場400個人笑聲不斷,也讓不少人流下淚來,後來網路大量流傳,在全球各地引發了熱烈的討論。
這場充滿幽默、啟發性及智慧的演講廣獲迴響,之後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傑弗利採訪了蘭迪教授53次,寫成了這本精采豐富又讓人動容的--《最後的演講》。蘭迪教授所傳達的訊息之所以如此撼動人心,是因為他以誠懇、幽默的態度去分享他獨特的經驗。他談的不是死亡,而是人生中的重要議題,包括克服障礙、實現兒時夢想、幫助別人實現夢想、把握每一個時刻……。
本書不僅是獻給天下所有的學生、教師、父母以及擁有夢想的人,其實也是蘭迪教授打算在未來20年要教給三個年幼孩子的事情。
2008年5月18日,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在卡内基美隆大學第111屆畢業典禮上,盛讚鮑許教授是位「英雄」(a hero)。
2008年5月20日,美國現任總統布希親筆寫信給蘭迪‧鮑許:「您與癌症搏鬥的精神讓我深受感動,您的非凡故事振奮了千萬美國人的心靈。您展現出的堅強品格已立下美好的典範,您的勇氣與決心是鼓舞眾人的力量。感謝您為我們國家年輕一代所做出的不可搖撼的貢獻……。」
五. 讀後心得:
我覺得這本書的開頭有點枯燥乏味,但唯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開頭就寫出結局,跟其他的書有很大的不一樣,艾迪因搶救一名接近搖搖欲墜的遊樂設施「佛萊廸自由落體」旁的小女孩而身亡,原本是一個很快樂的遊樂園,突然間發生意外,充滿歡樂的地方,瞬間被死亡哀傷的氣氛佈滿著,在生命的最後一刻,艾廸什麼也看不見,直到他到了天堂,遇見那五個人,所有關於艾迪一生的謎,都一一被解開,我不得不佩服作者豐富且創新的想像力。
還記得書中有一句話:「沒有誰的生命是白白浪費掉的,如果花時間去想著自已有多麼孤單,那才浪費時間。」當我遇到挫折或有點感到失落感的時候,生命早已剝奪屬於我的歡樂,但是,事情總會過去,烏雲總會消失,人不可能永遠都是不快樂的,隨著時間的累積,很多事會漸漸不去想這麼多,自然而然就會比較好一點,二下也發生很多事情,我是靠著家人和朋友的支持,漸漸的就走過傷痛,或許現再還是會想起那一切,但只能告訴自己曾經在某本書看到的一句話:「人生的無常與挫折往往是生命中最珍貴的老師。」把這些經驗都當作是學習,我不再逃避,只有勇敢面對,才能解決一切問題的所在。
書中提到:「犧牲是人生的一部份。有時候,你犧牲了某個珍貴的東西,並不代表你真的失去它,你只不過是把它傳遞給了另一個人。」這句話說的很好,因為有時後失去了一個東西,但卻可以得到另一個值得我們去學習的東西,並不是一定要堅持那那份東西,所以有多人就是太過於堅持,所以導致往往總會失去更多東西。
我們要學著去愛每一個人,那麼人間也會像天堂,人生因為有愛而有意義,因為有愛,痛苦也變甜蜜,不管是我們的家人,朋友,或是陌生人,我們心中有了愛,將每個人都當作自己的親人,這個世界會更和平,我們的人生會更幸福美麗。
三. 佳句摘錄:
1. 每個人的生命裡都有一幅代表真愛的畫面。P.18
2. 人群從海灘那邊湧過來,指指點點,彷彿演練過這個場面。P.26
3. 天空呈現一種迷濛的金黃色,然後是一抹深沉的藍寶石色,然後又是一片明亮的檸檬綠。P.36
4. 美麗的風景假如不能讓人得到安慰,她就沒有意義了。P.55
5. 你沒有辦法讓一個生命單獨存在,就像你沒辦法把一陣微風從風裡面分離出來。P.72
6. 地雷瞬間爆炸,好似從地心深處打了一個嗝,爆出沖天烈焰。P.128
7. 他即使在心情好的時刻,也覺得被什麼封住了,那些快樂,僅僅是在一大片堅硬的冰上出來的幾個洞孔罷了。P.163
8. 在一道提岸上,微風吹過他的臉,薄霧為他的皮膚帶來濕潤的光澤。P.246
9. 她微笑著,彷彿在玩遊戲。她指指自己身上的繡花杉,從她肩膀垂掛下來,被何水弄濕了。P.252
10. 他嗚咽哭了起來,而他從內心響起了他從未聽過的嚎叫聲,從肺腑發出,撼動了河水,震驚了天堂裡的霧氣。P.256
四. 他人評價:
我很喜歡這名作者的寫作手法,以故事手法呈現,如果你已經看過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並且喜歡它的話,那麼這本書便不容錯過,在天堂所遇到的五個人各代表著不同的修習,在生命裡,我們會遇到很多的人,有的人渺小的讓你連他是誰都不知道,但卻是你生命裡很重要的人,這本書,以穿插的方式寫成,寫天堂遇到的人再穿插著主角的幾歲生日,令人一看就難以放下書本來,執著恨著一個人一輩子,以為他是造成自己悲慘的原因,但,那個人卻是為了讓主角活下來而這麼做,人生裡,你一定也會遇到這類似的五個人,請你一定要看看這本書。
參考來源: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reader_opinion.php?item=0010274405
一. 作者介紹:
米奇‧艾爾邦 (Mitch Albom) 著有《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暢銷全球數百萬冊。為報紙撰寫專欄,主持廣播節目,並且在許\\\\\\\\\\\\\\\多個慈善機構裡擔任董事。
現與妻子住在美國密西根州(Michigan)。
這本書要獻給他的艾迪舅舅,一次二次大戰的退伍老兵。老愛迪經常說自己沒出息,不中用,活著沒意思。他也經常說起,有一次住院的時候,他看見已死去的親人好友的靈魂圍坐在他病床邊,準備接他上天堂……
參考來源: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74405和書內頁
二. 摘要:
每一個人都會在天堂裡遇見五個人
聽他們說出你的五個功\\\\\\\\\\\\\\\課,你才能了解自己的生命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作者的最新力作,獻給所有認為自己來到人間並沒有什麼意義的人。
◎故事描寫一個在遊樂園裡的老工人艾迪,自從退伍以後就困在家鄉,每天重複一樣的工作。他認為自己被命運綁住,他認為自己的人生是被沈默卻又暴躁的父親害了。他待在這個海灘小鎮,孤單一人。他只剩下回憶。
◎在83歲生日這一天,他為了救一個小女孩而喪了命,進了天堂。在天堂裡,艾迪遇見五個曾經出現在他生命裡的人。這五個人逐一對他說出自己的故事,以及他們是什麼時候在人間與艾迪相遇。艾迪逐漸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的生命裡一直都有別人的生命;而別人的故事與自己的故事,會在最無法預料的時空,產生交集。
◎本書要告訴讀者:每一個生命都會碰觸到另一個生命;你所付出的愛,絕對不會白費。你所遇到的人,都會以某種方式再回到生命裡。
◎假如你認為自己微不足道,讀過這本書後你會明白:每一個人都是重要的。我們來到人間,是為了與別人相遇。
參考來源: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74405
讀後心得:
艾迪的故事,是要告訴我們,每一個生命都會碰觸到另一個生命;你所付出的愛,絕對不會白費。你所遇到的人,都會以某種方式再回到生命裡。就如書上說的,我們能活著,也許是因為有另一個人為自己而死去,只是我們不知道,儘管只是一件我們認為無關緊要、微不足道的小事情所造成的,相對的我們能來到這世上,也許是因為有一些人正等著我們為他人帶來意義。
總會疑問到底為什人要活在這世上?總覺得人活在世上一定有些什麼意義,或該有些原因;可是當時的我並找尋不出人生的價值,就一直困在框框裡。經過了這麼多年,其實這個疑惑已經被藏到心底最深的角落,正因為永遠都找不到答案,當我閱讀到這本書時,可以說是一口氣完成,當下心中的悸動,所有的思緒,似乎都湧入心頭。
從年輕到成熟,我們學到的是隱藏,藏住自己的心、自己的熱情,來配合世界的轉動。對生命的冷漠,即便自己有時會想振作,但總囿於現實的環境。也常常懷疑為何會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為何會受到他人的錯待,為何無法將自己抽離,太多的為何…,到底上天要給我怎樣的試鍊,或是要帶給我怎樣的啟發?然而,疑問永遠是疑問,有時會突然覺得思想清明,但常常卻又陷於一纏擾的謎團之中。而這本書,以一種想像的顏色,描繪了一種可能的天堂,也以安靜作為一種語言,訴說出最滔滔不絕的情感。更以這樣的方式,帶給普羅大眾對生命意義的另一種思考。即便再微不足道的人,其實都是重要的,我們的生命,人與人之間的生命,其實是交錯的,哪怕是路上匆然一瞥的陌生人,將來都有可能會成為自己生命中重要的人,甚至是家人。如果認為自己來到這個世上,所過的生活是無意義的,不妨可以看看這本書,希望能從中有所領悟,因為每個人來到人間,就是為了與別人相遇,只要不在乎失去、沒有太多的計較,才能算是真正活過,學會了怎麼去愛。其實心中有了這樣的領悟後,是否能用另一種角度來對待生命中的事件,卻又考驗了個人的行動力。其實真的很難,而我只能繼續努力克服心魔,說服自己,用更寬宏的態度,去珍惜生命中的相遇。或許我永遠也無法參透這生的真意,但也許至少我能放了自己,鬆開這身的枷鎖。重新看待自己,看待人世,因為生命的重疊交錯,只有完全付出自己,才真的活著。
人生,是一段用生命碰觸其他生命的時光。與你相遇,其他生命再也不一樣。遇見他們,你才真活過,這樣人生才有意義!
佳句:
1.犧牲是人生的一部分。犧牲是應該的。犧牲沒有什麼好悔恨的,卻是值得嚮往的事情。(132頁)
2.有時候,你犧牲了某個珍貴的東西,並不代表你真的失去它,你只是不過把它傳遞給了另一個人。(133頁)
3.如果沒有前人的付出,今天就絕對不會存在。(170頁)
4.人生,是一段用生命碰觸其他生命的時光。與你相遇,其他生命再也不一樣。遇見他們,你才真活過。(封面)
5.人生總會結束。愛,沒有終點。(236頁)
6.我難過,是因為我這輩子沒有盡心盡力。我一文不值。我一事無成。我徬徨迷失。我覺得自己根本不應該活著。(259頁)
7.愛,就像雨水,可以從表面開始滋潤,讓一對愛侶全身浸潤在喜悅裡。(224頁)
8.當你不在乎失去,你才真正愛著。當你完全付出自己,你才真活著。(封底)
9.小餐館透出來的光芒此刻只是個微弱的光點,像一顆落入岩縫的星星。(154頁)
10.白色。只有白色。沒有地,沒有天,沒有天地之間的地平線。只有一片純潔而寧靜的白,有如最寂靜的黎明時分落下最深的雪,安靜無聲。(224頁)
書評:
這本書是讓我花不到一天就讀完的書,因為它實在是太膾炙人口了;從主角艾迪的一生省事自己目前的人生-愛迪覺得活在世上的自己都在浪費時間,等他死後,他在天堂遇到5個人-影響愛迪一生的五個人;每一個人都讓愛迪的人生就此不同;這本書很適合對自己沒信心外加覺得活在世間上無意義的人,每個人都會影響另一個人,另一個人也會影響其他人,一個影響一個....,每一個人的故事串連起來就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不要覺得自己微不足道,因為你正在影響你身邊的人!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reader_opinion.php?item=0010274405
來自博客來網路書店的讀者書評
作者簡介:
米奇˙艾爾邦是美國體育記者、美國小說家、《底特律自由報》專欄作家。
艾爾邦畢業於布蘭戴斯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他為報紙撰寫專欄,主持廣播節目,曾十度被美聯社選為「最佳體育專欄作家」,再成為作家之前,他當過業餘拳擊手、畫家、音樂家。體育專欄曾經集結出版,目前在許\\\多個慈善機構裡擔任董事,現在和妻子定居於美國密西根州。著有,《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再給我一天》。
摘要:
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每一個人都會在天堂裡遇見五個人聽他們說出你的五個功\\\課,你才能了解自己的生命。故事描寫一個在遊樂園裡的老工人艾迪,自從退伍以後就困在家鄉,每天重複一樣的工作。他認為自己被命運綁住,他認為自己的人生是被沈默卻又暴躁的父親害了。他待在這個海灘小鎮,孤單一人。他只剩下回憶。在83歲生日這一天,他為了救一個小女孩而喪了命,進了天堂。在天堂裡,艾迪遇見五個曾經出現在他生命裡的人。這五個人逐一對他說出自己的故事,以及他們是什麼時候在人間與艾迪相遇。艾迪逐漸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的生命裡一直都有別人的生命;而別人的故事與自己的故事,會在最無法預料的時空,產生交集。假如你認為自己微不足道,讀過這本書後你會明白:每一個人都是重要的。我們來到人間,是為了與別人相遇。
這本書要現給他的艾迪舅舅,一個二次世界大戰的退伍老兵。老艾迪常說自己很沒出息,不中用,活這沒意思。他也經常說起,有一次住院的時候,他看見已死去的親人好友的靈魂圍坐在他病床邊,準備接他上天堂。
第三個遇見的是遊樂園創辦人夫人。「我們以為怨恨是一項武器,可以用來攻擊那些傷害過我們的人。可是,仇恨是一把彎刀;我們造成了傷害,其實是傷害了自己。」看了這句話之後,省思了許久,告訴自己,放下仇恨,自己會過的更好。
第四個遇見的是艾迪的妻子。妻子死亡,艾迪覺得自己失去所有,便開始不再愛人。之後,艾迪了解愛永遠存在他心中。這也讓我感到愛,有很多種,放手也是一種愛的表現,只是形式上不同罷了,但仍然是愛。
第五個遇見的是被艾迪殺死的女孩。艾迪覺得很對不起女孩,他甚至覺得自己根本不該活著。後來女孩讓艾迪發現很多人,都是以他所維護的遊樂園為天堂。讓艾迪知道,他活著的意義。看完此書,感覺領悟了很多的人生道理,裡面有很多我愛的句子。其實,每個人活著,都有他的意義存在,那麼,我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又有多少人踏進我的世界?我又與多少人擦肩而過?這值得令我們省思。只能說,要把握當下,珍惜此時此刻,創造許多的回憶,我們的人生是多采多姿的。
這本書真的值得分享,猶如,簡介所說的,每一個生命都會碰觸到另一個生命;你所付出的愛,絕對不會白費。每一個人都是重要的。我們來到人間,是為了與別人相遇。
讀後心得:
老實說,剛看這一本書的時候,感覺挺無聊的,因為摸不著思緒,感覺跳來跳去。直到在天堂遇見第二個人,才慢慢去了解作者寫作的手法,真的很特別呢!先讓作者死亡,在慢慢回想以前的經歷,在故事進行當中穿插著艾迪的生日,害的我剛開始以為自己看走了眼,這手法讓我好奇的更想要去了解,想去捉摸其中的意涵,然而就這樣的看完這一本書。
第一個遇見的是藍膚人。讓我知道,人與人之間的緣分是如此奧妙,或許\\\,你今天能活著,是因為他人的死去所得來的福氣,所以我們更應該珍惜生命。
第二個遇見的是小隊長。他形容淋漓盡致的戰爭情形,不禁使我打了個寒氈,在描述被俘虜的歲月是多麼艱辛萬苦,幸好有艾迪的機智,利用「耍球戲」來吸引敵軍的注意力,也幸虧夥伴們的共識,一起打倒敵軍,看到這兒,使想像力豐富的我,感到噁心反胃,帶著害怕計畫失敗的心情,實在有夠刺激呢!最後小隊長因為守信用,沒有拋下任何人,並向艾迪開槍,讓艾迪存活了下來,卻也讓艾迪失去了腿。在這小章裡頭,我喜歡這一句話「你犧牲了某個珍貴的東西,並不代表你真正的失去它,你只不過是把它傳遞給了另一個人。」
他人評價:
和作者另一本書「再多給我一天」,相同的開場,相同的梗,也相同的療癒心靈。
人生中有許多事,許多話,錯過了就再也沒機會重來,作者透過天堂或是多出的一天,開始故事的架構,目的要我們敞開心胸,去原諒、去關懷,愛我們,和我們所愛的人,也許當我們把心中的話真正說出來之後,將會發現我們另一個美好的人生正要開始。
參考來源: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74405
佳句摘錄:
1. 沒有哪一個故事是單獨存在的。有時候,故事與故事會在轉角相遇;有時候,一個故事會疊上另一個故事,像河床底下的石頭層層疊起。P.19
2. 人哪,常常輕視自己出生的地方。可是呢,在最不可能的角落裡卻有可能發現天堂。P.54
3. 我們每一個人在你的生命裡都有一個存在的理由;你當下也許不知道那個理由是什麼,而這正是天堂的功用。天堂,是為了讓你認識你在人間的一生。P.55
4. 假如你被全世界棄之不顧,這時就算有人丟一塊石頭過來,也是值得珍惜的事。P.64
5. 所有的行為不是隨機而無意義的。我們所有的人,彼此之間都有關連。你沒辦法讓一個生命單獨存在,就像你沒辦法把一陣微風從風裡面分離出來。P.72
6. 公平這個東西,不能決定生命與死亡。如果公平可以決定人的生死,好人就不會短命。P.72
7. 人類的心靈都明白,歸根究底,所有的生命都是互相交錯的。死亡不僅僅是帶走了某一個人,死亡也與另一個人擦身而過。在帶走與錯過之間的小小距離裡,人的生命就此改觀。P.73
8. 沒有誰的生命是白白浪費掉的,如果花時間去想著自已有多麼孤單,那才浪費時間。P.75
9. 你犧牲了某個珍貴的東西,並不代表你真的失去它,你只不過是把它傳遞給了另一個人。P.133
10. 所有父母都會傷害子女。這是沒辦法的事。年少歲月好比最純淨光滑的玻璃,凡是為了拿取它,而造成的痕跡,它照單全收。有些父母在玻璃上抹了髒污,有些造成裂縫,有些則是把子女的童年徹底摔成銳利的小碎片,無法修補。P.146
11. 境界更高的忠誠,是人與人對彼此忠誠。P.188
12. 愛,就像雨水,可以從表面開始滋潤,讓一對愛侶全身浸潤在喜悅裡,然而,有時候,人生的怒火由上往下烘烤,愛情的表面就乾涸了,這時一定得從底層補充養分,照顧根部,維持愛情的生命。P.224
13. 失去的愛仍然是愛,只不過形式不一樣了。人生總會結束。愛,沒有終點。P.236
14. 心中留著憤怒,對人是有害處的,憤怒會腐蝕你的內心。我們以為怨恨是一項武器,可以用來攻擊那些傷害我們的人。可是,仇恨是一把彎曲的刀;我們造成了傷害,其實是傷害了自己。P.192
作者簡介:
米奇‧艾爾邦 (Mitch Albom)著有《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暢銷全球數百萬冊。為報紙撰寫專欄,主持廣播節目,並且在許多個慈善機構裡擔任董事。現與妻子住在美國密西根州(Michigan)。
參考來源: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74405
摘要:
一個在遊樂園裡的老工人艾迪,退伍以後就在家鄉,每天重複一樣的工作。他認為自己被命運綁住,自己的人生是被沈默卻又暴躁的父親害了。他待在這個海灘小鎮,孤單一人。他只剩下回憶。
在83歲生日這一天,他為了救女孩而喪命,進天堂。在天堂裡,遇見五個曾經出現在他生命裡的人。這五個人說出自己的故事,以及他們是什麼時候在人間相遇的。艾迪逐漸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的生命裡一直都有別人的生命;而別人的故事與自己的故事,會在最無法預料的時空,產生交集。
本書要告訴讀者:每一個生命都會碰觸到另一個生命;你所付出的愛,絕對不會白費。每一個人都是重要的。我們來到人間,是為了與別人相遇。
參考來源: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74405
心得
就如書上所說的:「人生,是一段用生命碰觸其他生命的時光。與你相遇,其他生命再也不一樣。遇見他們,你才真的活過。」我們每天的所做所為有可能會不經意影響到其它人,無論是好是壞,縱使是多麼的微不足道,可能是生命的轉折点。人生其實是很多采多姿的,時間過了也沒辦法在從來,所以要好好把握當下,每個人的人生故事、經歷都是不一樣的,也因為有這些歷練,才能使自己更加成長。「所有的结局也都是開始,只是在發生的當下我們不知道。」就好像人,人會慢慢的長大,長大後是一個结束,也是另一個開始,结束過去,開始接觸新的人事物。當你回想的时候,你才會發現,「原來是這麼一回事」!
他人評價
其實這本書的啟示就是告訴我們,有時候我們看的好像是失去了,其實我們並沒有失去,而只是所擁有的感覺不同罷了。這第四個人就是他的老婆─馬格利特,這代表著對艾迪的愛情與親情,當他失去了他的愛情與親情後,生活很灰暗。
你可以想一想,把你自己變成艾迪。
你覺得,你在天堂預見了你的老婆,會有什麼樣的感覺,而馬格利特在這個簡單的對話當中,給了艾迪什麼樣的啟示,他跟艾迪說的話,讓艾迪有了什麼樣的改變。
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失去了很重要的人事物之後該怎麼辦,所以當我看完了這本書以後,最大的感動是,要懂得如何放手吧。當然生命當中有很多的奇蹟,所以不可以忽視在身邊的任何人,因為你們的相遇絕對不是偶然囉!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7052302142)
佳句
1.沒有哪一個故事是單獨生存的。有時候,故事與故事會在轉角相遇;有時候,一個故事會疊上另一個故事,像河床底下的石頭層層疊起。(P.19)
2. 如果花時間去想著自己有多孤單,那才是浪費時間。(P.75)
3. 我們以為怨恨是一項武器,可以用來攻擊那些傷害我們的人。可是,仇恨是一把彎曲的刀;我們造成了傷害,其實是傷害了自己。(P.192)
4. 境界更高的忠誠,是人與人對彼此真誠。(P.188)
5. 你能活著,也許是因為有另一個人為你而死去......你來到這裡,也許是因為有一些人等你為她們帶來意義。當你不在乎失去,你才真的愛著;當你完全付出自己,你才真的活著。(編輯筆記)
6. 有時候,你犧牲了某個珍貴的東西,並不代表你真的失去它,你只不過是把它傳遞給了另一個人。(P.133)
7. 每個人的生命裏都有一幅代表真愛的畫面。(P.18)
8. 在你出生前發生的事,還是會影響到你;比你早來這世上的人,也會對你造成影響。(P.170)
9. 人類的心靈都明白,歸根結柢,所有的生命都是互相交錯的。死亡不僅僅是帶走了某一個人,死亡也與另一個人擦身而過。在帶走與錯過之間的小小距離裡,人的生命就此改觀。(P.73)
10. 所有的行為都不是隨機而無意義的。我們所有的人,彼此之間都有關連。你沒辦法讓一個生命單獨存在,就像你沒辦法把一陣微風從風裡面分離出來。(P.72)
摘要
故事一開始採用倒敘法,描寫一個在露比遊樂園裡專門維修機器的老工人艾迪,在他83歲生日的那一天,因為遊樂設施出了意外,他為了救一個小女孩而喪命了,進了天堂,然後遇見曾經出現在艾迪生命中的那五個人…
艾迪自從參加大戰退伍以後就困在家鄉,每天只能待在這個海灘小鎮,唯一的工作就是到遊樂園維修機器,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他曾經想繼續升學,曾經想四處遊歷,然而他怨怪自己在戰爭中殘廢了的腿,怨怪那個性沈默卻又暴躁的父親,認為自己的人生才會因此被害的而困於這個海灘小鎮。 他經常做惡夢,夢到同樣的大火,至親所愛都已過世,剩下陪伴他的只是回憶。他的生活,蒼白而無趣。可是,他仍每天作著維修工作,即使再不耐煩,也還是會為小朋友做個小玩具。
83歲生日這一天,他為了救一個小女孩而進了天堂。在那裡,艾迪遇見五個曾經出現在他生命裡的人。這些人在艾迪的生命回憶裡,並非是如此的深刻,也許有的是曾經擦身而過的陌生人,有的是曾經短暫會過面的人,但這五個人逐一對艾迪說出自己的故事,以及他們是什麼時候在人間與艾迪相遇。中間還故意穿插艾迪在世時的每個生日,利用生日時所接觸的人、事、物,其中所隱藏的意義,作為和那五個人之間故事為引線。在遇見每一個人之後,就有一個人生課題,描述出艾迪的領悟。
在天堂遇見了那五個人之後,艾迪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的生命裡一直都有別人的生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總會在無法預料的情況下發生,相遇的結果有時卻是我們看不見的,就像是擦身而過的陌生人,但是這些陌生人,卻可能是未來我們必須認識的家人。
艾迪的旅程才剛要開始。
作者簡介
米奇‧艾爾邦(Mitch Albom)
著有《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暢銷全球數百萬冊。
為報紙撰寫專欄,主持廣播節目,並且在許多個慈善機構裡擔任董事。
現與妻子住在美國密西根州。
讀後心得:
這本書很有啟發性。雖然內容有點沉重。但卻可以讓人深深的著迷,內容讓我反覆思索好久,每一個生命都會碰觸到另一個生命;你所付出的愛,絕對不會白費,在艾迪的生命進入倒數的時候,我腦中突然閃過一個想法,是不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在不知不覺中一點一點消耗自己的生命?這樣我想我應該浪費太多太多的時間在做無謂的事情上了。是不是該為自己的生命好好的付出?看完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我感覺到,每一個人來到這世上都不是「白來」,一定都有自己所背負的任務,而且每個人都是個不可或缺的主角。最近在看完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之後又接著看「禮遺師的樂章」,都是關於生與死的主題,其實死亡是每一個人時時刻刻都必須面對到的事情,也許上一秒鐘才剛說完話的人,下一秒就消失在這世界上。只是面對到死亡我們總是刻意的逃避,這本書剛好讓我好好仔細想想關於「死亡」。假如我死了,我會遇見怎麼樣的五個人?什麼樣的五個人讓我好好認識我自己,怎麼樣讓我的生命中沒有遺憾,怎麼樣可以完全付出自己,我們的生命,書裡面有一句寫到所有的結局也是開始,生命會用不一樣的型態永無止盡的一直走下去,失去不一定真正失去,只是傳遞給另一個人罷了。當我感覺自己沒有目標時,這本書的內容會讓我重新找回自己。重新好好的檢釋自己,讓自己可以重新開始。這世界也許有人的著每一個人帶來不一樣的意義。
他人評價:
因為升學的苦悶,總疑問到底為什人要活在這世上?總覺得人活在世上一定有些什麼意義,或該有些原因;可是當時的我並找尋不出人生的價值,就一直困在圈圈裡。經過了這麼多年,其實這個疑惑已經被藏到心底最深的角落,正因為永遠都找不到答案,從年輕到成熟,我們學到的是隱藏,藏住自己的心、自己的熱情,來配合世界的轉動。對生命的冷漠,即便自己有時會想振作,但總囿於現實的環境。也常常懷疑為何會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為何會受到他人的錯待,為何無法將自己抽離,到底上天要給我怎樣的試鍊,或是要帶給我怎樣的啟發?然而,疑問永遠是疑問,有時會突然覺得思想清明,但常常卻又陷於一纏擾的線團中。而這本書,訴說出最滔滔不絕的情感。即便再微不足道的人,如果認為自己來到這世上,所過的生活是無意義的,不妨可以看看,希望能從中有所領悟,因為每個人來到人間,就是為了與別人相遇,只要不在乎失去、沒有太多的計較,才能算是真正活過,學會了怎麼去愛。其實心中有了這樣的領悟後,是否能用另一種角度來對待生命中的事件,卻又考驗了個人的行動力。其實真的很難,而我只能繼續努力克服心魔,說服自己,用更寬宏的態度,去珍惜生命中的相遇。或許我永遠也無法參透這生的真意,但也許至少我能放了自己,鬆開這身人生的枷鎖。
來源: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205081822167
雅虎知識+
讀後心得
愛迪在生前本來不知道自己活在這世界上有什麼意義,但是他死後遇到這五個人才發覺到自己在這世界上是那麼重要的,其實每一個人在這世界上是非常重要的,就拿主角艾迪來說,他是遊樂園的維修員,若是沒有他的細心照顧這些遊樂器材的話,那麼大家在玩的時候不就要心驚膽跳嗎?
所以每個人活在這世上都是為了認識或是不認識的人付出。
不管你認不認識對方你的一舉一動一定會影響到他,所以這世界上人跟人是串連在一起的,因為你影響了他,而他又去影響另一個人,所以有時候說話或是行為都要注意一下,
不然你不知道到底有沒有傷害到別人。
書中有三個人跟艾迪說了一些話,我覺得是每個人都要學習的,死掉一開始遇到的藍膚人,他告訴艾迪沒有人的生命是白白浪費的,如果花時間來思考自己有多孤單,那才是白白浪費生命,第二個遇到的小隊長,他告訴艾迪他太在意了失去的是什麼,失去只是人生中的一小部分而已,不管事情的大小,第三個遇到的遊樂園女主人,她讓艾迪學會寬恕他爸爸,並告訴他怨恨是一項武器,可以用來攻擊傷害過我們的人,可是仇恨就像一把刀,我們造成了傷害其實是傷害了自己等等。
很多人都問,活著的意義是什麼?我想我們不僅僅是為自己活著,也是為別人活著,因為我們的生命裡一直不斷出現著陌生人也和其他人的生命重疊,所以我們的生命裡一直都有別人的生命,誠如書中所說,我們來到人間是為了與別人相遇。
他人評價:
看完書,心裡有種...滿滿的、無法形容的感受
I mean...我曾經疑惑,關於一些事件為什麼出現在生命中。
出於一種莫名的自信,我一直認為這些安排都是有意義的...即使有些經驗糟糕到了極點
不見得心懷感謝,但試著接受...that’s what I did
But now...我由衷感謝,感謝生命中所有出現過的人。
並慶幸自己並不是太晚才瞭解...I’m a lucky girl
第一個讀者所評論的
第一個讀者資料來源: http://blog.sina.com.tw/howitzer/article.php?pbgid=2352&entryid=6691
才明白,生命其實是環環相扣的,在生命的這條線上,隨時因他人而獲利或是因他人而失去,但不管是獲得還是失去,有時候,只是命運在背後操弄而已。
所以,在個案的生命線上,我或許是個過客,也或是只是匆匆一瞥,或許是個重要的人物,但這些,我可能永遠都不會知道,因為我從來也不可能知道,別人的人生是怎麼樣的。
那我又何必如此在意自己是否真的對某些個案造成了某些變化,因為就算有變化,我現在也不可能知道,我只要努力地扮演好我自己的角色,但求問心無愧,雖然我也明白,有時,無心、無意的傷害,也可能造成別人生命線的扭曲,就相書中的伍迪一樣,因為無心而讓兩個人失去了生命。
第二個讀者所評論的
第二個讀者資料來源: http://blog.sina.com.tw/cfw0114/article.php?pbgid=2476&entryid=581950
佳句:
1美麗的風景假如不能讓人得到安慰,它就沒意義。(P55)
2開始就是結局,只是活在當下的我們不曉得。(p7)
3每個人的生命裏都有一幅代表真愛的畫面。(p18)
4沒有哪一個故事是單獨存在的,有時候,故事與故事會在轉角相遇,有時候一個故事會疊上另一個故事,像河床底下的石頭層層疊起。(p19)
5「天堂」真正的功用,是為了讓人們認識在人間的一生。(p55)
6沒有人能把一個生命獨立出來,就如同沒有人能把微風從風裡面分離出來。(p72)
7所有生命都是互相交錯的。(p73)
8犧牲是應該的,每個人都曾做過犧牲――對自己的犧牲感到憤怒,是因為你一直想著自己所失去的。(p132)
9在你出生前發生的事,還是會影響到你;比你早來這世上的人,也會對你造成影響。(p170)
10憤怒會腐蝕你的內心,我們以為怨恨是一項武器,可以用來攻擊傷害過 我們的人, 但――我們造成了傷害,其實是傷害了自己。(p192)資料來源: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74405
作者簡介: 米奇‧艾爾邦 (Mitch Albom) 著有《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暢銷全球數百萬冊。為報紙撰寫專欄,主持廣播節目,並且在許多個慈善機構裡擔任董事。
現與妻子住在美國密西根州(Michigan)。資料來源: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74405
摘要: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作者的最新力作,獻給所有認為自己來到人間並沒有什麼意義的人。
◎故事描寫一個在遊樂園裡的老工人艾迪,自從退伍以後就困在家鄉,每天重複一樣的工作。他認為自己被命運綁住,他認為自己的人生是被沈默卻又暴躁的父親害了。他待在這個海灘小鎮,孤單一人。他只剩下回憶。
◎在83歲生日這一天,他為了救一個小女孩而喪了命,進了天堂。在天堂裡,艾迪遇見五個曾經出現在他生命裡的人。這五個人逐一對他說出自己的故事,以及他們是什麼時候在人間與艾迪相遇。艾迪逐漸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的生命裡一直都有別人的生命;而別人的故事與自己的故事,會在最無法預料的時空,產生交集。
◎本書要告訴讀者:每一個生命都會碰觸到另一個生命;你所付出的愛,絕對不會白費。你所遇到的人,都會以某種方式再回到生命裡。
◎假如你認為自己微不足道,讀過這本書後你會明白:每一個人都是重要的。我們來到人間,是為了與別人相遇。資料來源: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74405
心得:
人生活在世上,究竟有何意義?這本書,告訴我每個生命都會遇到另一個階段,那轉捩點,是不容墮落的。因為我們所對別人付出的,絕對會得已回報。也許哪天在路上巧遇的陌生人,會是那位影響我們一輩子的人。我覺得這本書,讓我領悟到,生命終究會走到終點,但愛是多麼綿延不絕而不允許消失的。
人,是多麼奇妙。可以因為一本小說或是一句話,而改變原來堅定不決的意念。曾經我覺得人類是很蠢很笨的動物,不過透過作者對人生觀、親情觀、現實觀與心理的情感描述,有點讓我改觀了,我漸漸發覺到,人是不能缺少安全感的動物。
或許我們老總愛問別人,我活在這世上為的是什麼?甚至有什麼特別的意義?但其實我們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去尋求這個問題的答案,有可能是因為我們還太過年輕吧!經歷過的路也沒有誰的多,而導致我們對自己催眠,盲目的要自己去追求一些事來證明自己對生命的用途及意義,但是那些都是多餘的、不必要的。
俗話說:「結束是代表另一個開始。」也許在結束時,我們是不愉快甚至是難過的,但卻不曾在第一時間想開,想像成是另一個階段的開始,我們就這樣白白浪費了我們的美好時光,直到後來才明白,早知如此何必當初,這時,其實已為時已晚了。
當我看完這本書,我漸漸明白了,人生的功課是永無止息的,尤其是涵蓋著情感的功課,對我來說,情感的處理一直是我要努力學習的,看著作者寫的文章,我發現其實我自己,對別人和自己來說都是獨一無二的。
佳句摘錄:
1‧ 開始就是結局,只是活在當下的我們不曉得。(P7)
2‧每個人的生命裏都有一幅代表真愛的畫面。(P18)
3‧沒有哪一個故事是單獨存在的,有時候,故事與故事會在轉角相遇,有時候一個故事會疊上另一個故事,像河床底下的石頭層層疊起。(P19)
4‧「天堂」真正的功用,是為了讓人們認識在人間的一生。(P55)
5‧沒有人能把一個生命獨立出來,就如同沒有人能把微風從風裡面分離出來。(P72)
6‧所有生命都是互相交錯的。(P73)
7‧犧牲是應該的,每個人都曾做過犧牲――對自己的犧牲感到憤怒,是因為你一直想著自己所失去的。(P132)
8‧在你出生前發生的事,還是會影響到你;比你早來這世上的人,也會對你造成影響。(P170)
9‧境界更高的忠誠,是人與人對彼此的忠誠。 (P188)
10‧憤怒會腐蝕你的內心,我們以為怨恨是一項武器,可以用來攻擊傷害過 我們的人, 但――我們造成了傷害,其實是傷害了自己。(P192)
佳句摘錄:
1、 開始就是結局,只是活在當下的我們不曉得。(P7)
2、 每個人的生命裏都有一幅代表真愛的畫面。(p18)
3、 沒有哪一個故事是單獨存在的,有時候,故事與故事會在轉角相遇,有時候一個故事會疊上另一個故事,像河床底下的石頭層層疊起。(p19)
4、「天堂」真正的功用,是為了讓人們認識在人間的一生。(P55)
5、 沒有人能把一個生命獨立出來,就如同沒有人能把微風從風裡面分離出來。(p72)
6、 所有生命都是互相交錯的。(p73)
7、 犧牲是應該的,每個人都曾做過犧牲――對自己的犧牲感到憤怒,是因為你一直想著自己所失去的。(P132)
8、 在你出生前發生的事,還是會影響到你;比你早來這世上的人,也會對你造成影響。(P170)
9、境界更高的忠誠,是人與人對彼此的忠誠。 (p188)
10、憤怒會腐蝕你的內心,我們以為怨恨是一項武器,可以用來攻擊傷害過 我們的人, 但――我們造成了傷害,其實是傷害了自己。(P192)
資料來源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7081208778
他人評價:
作者可為之處,乃是極力主張將病患當作是一個人,但是一我看來,他似乎仍無法逃脫出,人的價值為何?的框框。在P196裡頭,作者試圖安慰生下失明小女孩的母親:她總會顯露他的才華。
這一段讓我極度不認同,這段話加深了資本主義的邏輯概念,每個人一定要有『專長』才有價值。試問,我天生平庸,那我是不是就沒有價值?我不認為每個人只要努力就可以成功?尤其是對於殘障朋友的父母,要他們深信自己的孩子總有一天會有『成就』,以這句話為不放棄孩子的希望?還是應該站在尊重每個生命個體的立場來愛孩子呢?我選擇後者。
這本書,讓我想了很多事情,最大的收穫: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成長吧!
資料來源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306021015835
作者簡介:
米奇•艾爾邦(Mitch Albom, 1958年5月23日-)美國體育記者、美國小說家、《底特律自由報》(Detroit Free Press)專欄作家。
艾爾邦畢業于布蘭戴斯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他為報紙撰寫專欄,主持廣播節目,曾十度被美聯社選為「最佳體育專欄作家」,在成為作家之前,他當過業餘拳擊手、畫家、音樂家。體育專欄曾經集結出版,目前在許多個慈善機構裡擔任董事,現在和妻子定居於美國密西根州(Michigan)。著有《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For One More Day《再給我一天》。
資料來源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B1%B3%E5%A5%87%C2%B7%E8%89%BE%E7%88%BE%E9%82%A6&variant=zh-tw
摘要:
故事一開始採用倒敘法,描寫一個在露比遊樂園裡專門維修機器的老工人艾迪,在他83歲生日的那一天,因為遊樂設施出了意外,他為了救一個小女孩而喪了命,進了天堂,然後遇見曾經出現在艾迪生命中的那五個人…
艾迪自從參加大戰退伍以後就困在家鄉,每天只能待在這個海灘小鎮,唯一的工作就是到遊樂園維修機器,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他曾經想繼續升學,曾經想四處遊歷,然而他怨怪自己在戰爭中殘廢了的腿,怨怪那個性沈默卻又暴躁的父親,認為自己的人生才會因此被害的而困於這個海灘小鎮。
他經常做惡夢,夢到同樣的大火,至親所愛都已過世,剩下陪伴他的只是回憶。他的生活,蒼白而無趣。可是,他仍然每天作著維修工作,即使再不耐煩,也還是會為小朋友做個小玩具。
83歲生日這一天,他為了救一個小女孩而進了天堂。在那裡,艾迪遇見五個曾經出現在他生命裡的人。這些人在艾迪的生命回憶裡,並非是如此的深刻,也許有的是曾經擦身而過的陌生人,有的是曾經短暫會過面的人,但這五個人逐一對艾迪說出自己的故事,以及他們是什麼時候在人間與艾迪相遇。中間還故意穿插艾迪在世時的每個生日,利用生日時所接觸的人、事、物,其中所隱藏的意義,作為和那五個人之間故事為引線。在遇見每一個人之後,就有一個人生課題,描述出艾迪的領悟。
在天堂遇見了那五個人之後,艾迪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的生命裡一直都有別人的生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總會在無法預料的情況下發生,相遇的結果有時卻是我們看不見的,就像是擦身而過的陌生人,但是這些陌生人,卻可能是未來我們必須認識的家人。
資料來源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306022809772
作者簡介:
米奇‧艾爾邦(Mitch Albom)
著有《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暢銷全球數百萬冊。
為報紙撰寫專欄,主持廣播節目,並且在許多個慈善機構裡擔任董事。
現與妻子住在美國密西根州。
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這本書要獻給他的艾迪舅舅,一個二次大戰的退休老兵。
老艾迪經常說自己沒出息,不中用,活著沒意思。他也經常說起,有一次住院的時候,他看見以死去的親人好友的靈魂圍坐在他病床邊,準備接他上天堂。
摘要:
故事一開始採用倒敘法,描寫一個在露比遊樂園裡專門維修機器的老工人艾迪,在他83歲生日的那一天,因為遊樂設施出了意外,他為了救一個小女孩而喪了命,進了天堂,然後遇見曾經出現在艾迪生命中的那五個人…
艾迪自從參加大戰退伍以後就困在家鄉,每天只能待在這個海灘小鎮,唯一的工作就是到遊樂園維修機器,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他曾經想繼續升學,曾經想四處遊歷,然而他怨怪自己在戰爭中殘廢了的腿,怨怪那個性沈默卻又暴躁的父親,認為自己的人生才會因此被害的而困於這個海灘小鎮。
他經常做惡夢,夢到同樣的大火,至親所愛都已過世,剩下陪伴他的只是回憶。他的生活,蒼白而無趣。可是,他仍然每天作著維修工作,即使再不耐煩,也還是會為小朋友做個小玩具。
83歲生日這一天,他為了救一個小女孩而進了天堂。在那裡,艾迪遇見五個曾經出現在他生命裡的人。這些人在艾迪的生命回憶裡,並非是如此的深刻,也許有的是曾經擦身而過的陌生人,有的是曾經短暫會過面的人,但這五個人逐一對艾迪說出自己的故事,以及他們是什麼時候在人間與艾迪相遇。中間還故意穿插艾迪在世時的每個生日,利用生日時所接觸的人、事、物,其中所隱藏的意義,作為和那五個人之間故事為引線。在遇見每一個人之後,就有一個人生課題,描述出艾迪的領悟。
在天堂遇見了那五個人之後,艾迪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的生命裡一直都有別人的生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總會在無法預料的情況下發生,相遇的結果有時卻是我們看不見的,就像是擦身而過的陌生人,但是這些陌生人,卻可能是未來我們必須認識的家人。
艾迪的旅程才剛要開始。
心得
看我這本書,讓我覺得身體健康就是福得感覺,作者得了腦幹中風,俗稱腦溢血,而且還是他沒有心理準的狀態下成為植物人,在他中風醒來的時候已經昏迷三個星期之久了,在他醒來的幾天,他覺得有強烈深刻的無助、寂寞、孤獨,而且還覺得自己好像有「閉鎖症候群」,而且只有脖子.左眼眼皮可以動,對一個人來說是很難受的想要自由,自在的動卻沒有辦法,但是他還是很努力的活下去,就靠著用靠眨左眼將字母拼成字與外界溝通,真的很厲害,這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書中還有描述,在他中風的時候不是只有在那邊等待,他還是很努力的在練習他不能動的地方,在我們生活當中很簡單的動作.姿勢,但對他來說可是比登天還難,看完這本書讓我覺得能自由自在真的很好,還有就是遇到多困難的問題都不要放棄要去克服,還有要快快樂樂的過每一天,因為誰也不小的那天發生了什麼事情,到時候想去做想做得事情就太遲了,這本書看起來是很哀傷的但是並不是那樣,他是一本讓你對生命有好的觀點的一本好書,作者的生命就快要到了盡頭,但他一然是用很正面的觀點去面對死亡,這是很直得學習的地方,而且它還是抱著有康復的心態,,不放棄活在世界上的每一分每一秒,雖然到最好沒有康復,但是他給我們的對生活的態度,及珍惜,是我永遠不會忘記的。
佳句摘錄
1、 當我困頓如繭的處境、比較不會壓迫得我透不過氣來、我的心就能夠像蝴蝶一樣四處飄飛. 有好多事情要做、我可以在空間、時間裡翱翔、到南美洲最南端的火地島去、或是到神話中的米達斯國王的皇宮去。(P.4) (P.5)
2、 要是能把不斷流進我嘴巴裡的口水順利嚥下去,我會是全世界最快樂的人。(P.12)
3、 祝禱多的足以堆疊成一座宏偉的建築,而牆上的小香包就是這座建築其中的一顆石子。(P.12)
4、 樹木搶攻大樓的樓面,藍天上有一點雲絮,一切都如原樣,除了我,我在他方 。(P.78)
5、 當喧譁聲止息,寧靜回返的時候,我聽見了蝴蝶飛過我腦海的聲音,必須非常專心才能聽見這聲音,甚至要凝神靜思,因為蝴蝶羽動翅膀幾乎是無法感知的,稍微用力一點呼吸就可能掩蓋了牠鼓翅的聲音。(P.96)
6、 過去那些沉重、徒勞的時光,好像瀉了滿地的水銀無從撿拾。(P.115)
7、 在宇宙中,是否有一把鑰匙可以解開我的潛水鐘?有沒有一列沒有終點的地下鐵,哪一種強勢貨幣可以讓我買回自由?應該要去其他的地方找。我去了,去找找。(P.127)
8、 是否有一把鑰匙可以解開我的潛水鐘?有沒有一列沒有終點的地下鐵?哪一種強勢貨幣可以讓我買回自由?(P.127)
9、 失敗不等於挫折,失敗之後不一定要保留挫折。只要能從失敗中吸取經驗,都會是成長。畢竟,挫折只是一時,成長卻是永遠。(P.163)
10、 一群人中我永遠只能成為配角,彷彿一個抬不起頭的潦倒小角色般,站在主角身後,唯有一個人自編自導自演,我才是真正獨一無二的主角。(P.187)
資料來源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08082809221
他人評語
這本書沒有訓誨,沒有生命的歌詠,但卻是宛如自傳般的真實。鮑比在沒有心理準的狀態下成為植物人,希望有天能恢復過往的生活,結束這無聲的噩夢。因如此的禁錮,他的心開始狂奔,留下了此書。但最終,他沒能達成心願,本書出版的第二天,就離世了。
薄薄的一百多頁,蘊藏著最絕望的人心中那最深刻的感情,是對人間的回顧。讓我們想到如果明天就是自己的盡頭,什麼是重要的,警惕自己要更重視生命的經營。
資料來源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07111004868
作者簡介
尚•多明尼克•鮑比(Jean-Dominique Bauby,1952年4月23日-1997年3月9日),法國雜誌編輯和作家。簡稱為鮑比。
鮑比出生在法國巴黎,也在巴黎長大。學校畢業後曾經擔任過記者,於1991年開始在巴黎知名流行服飾雜誌ELLE擔任編輯,1995年12月8日中風,20天後甦醒,完全喪失發音能力,僅剩下一隻左眼能夠眨動,這種癥狀在臨床醫學中被稱為「閉鎖綜合征」。他用了兩年的時間完成生命中唯一的一本書--《潛水鐘與蝴蝶》 (Le Scaphandre et le papillon)。整本書依靠聽讀方式完成,一名記錄者順序讀出一個按照法語字頻排序(E,L,A,O,I,N,S,D...)的字母表,直到鮑比用眨眼來選擇需要的字母,如此往複。每個單詞平均耗時兩分鐘,而整本書依靠大約200,000次眨眼完成。鮑比在書中記錄自己作為一個閉鎖綜合征患者的日常生活,包括與家人在海灘嬉戲,洗澡以及朋友來訪等生活點滴。1997年3月本書發行,首周銷量達到150000本。本書出版後十天,他因心衰在醫院過世,葬于巴黎拉雪茲神父公墓。
2007年,畫家Julian Schnabel導演了改編于《潛水鐘與蝴蝶》的同名電影,鮑比由Mathieu Amalric飾演。該片獲得了嘎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金球獎,以及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提名
資料來源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B0%9A-%E5%A4%9A%E6%98%8E%E5%B0%BC%E5%85%8B%C2%B7%E9%AE%91%E6%AF%94&variant=zh-tw
摘要
當喧譁聲止息,寧靜回返的時候,我聽見了蝴蝶飛過我腦海的聲音,必須非常專心才能聽見這聲音,甚至要凝神靜思,因為蝴蝶羽動翅膀幾乎是無法感知的,稍微用力一點呼吸就可能掩蓋了牠鼓翅的聲音。然而,有件事很奇怪,我的聽覺並沒有改善,但這聲音卻聽得越來越真切,我的耳朵裡是有很多蝴蝶的吧
資料來源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08020303748
讀後心得:
在我看完這本書之後,似乎有種快說不出的感覺,他在那遊樂園真的很盡責,不但修那遊樂設施得器材而已,也包括會陪那的小孩玩,明明納不是他的工作範圍裡,但卻會無怨無髮的付出,真的很值得受人尊敬。我覺得艾迪更厲害的地方就是在,他光它那遊樂設施的聲音它就可以知道是不是出問題了,可見他有多麼的熟練。
但就在他83歲的時候,沒想到他的死亡日期即將到來了,那天他依舊作平常的事,但是說也奇怪那天卻發生如此嚇人的事,遊樂設施出事了!嚇壞全場的人,那時他使出全身的力氣,不顧一切向前衝向前方救那小孩,那就在後來失去知覺了,就這樣死亡了,他不清楚自己究竟有沒有救到那小孩,到了天堂,他遇見了五個人,第一個遇見一個藍膚人,第二個是長官,第三個是一位婦人,第四個是他的老婆,而第五個則是他在戰場上很遺憾沒有救到的一個小女孩。
我覺得那位藍膚人真的死的很突然,就因為要閃過艾迪而導致自己的心臟出了問題而死去,真的犧牲很大,很突然。
最後,艾迪終於知道了在遊樂設施發生危險的那小孩,他有救到了,好險艾迪救到了他,沒有釀成大禍,而他死亡確實值得了,因為好險那個小孩最後是沒事的。不然,如果真的沒有救到,我想艾迪真的會有很大的遺憾吧!
這本書給了我一個啟示,在生命裡一刻都別浪費,別讓自己留下遺憾。
佳句摘錄:
1. 她把手舉到肩膀上,揮著她深色的秀髮滑了下來,遮住一隻眼睛,這時候,他總會感受到與那一刻相同的澎湃愛意。〈p.18〉
2. 沒有哪一個故事是單獨存在的,有時候,故事與故事會在轉角相遇,有時候 一 個故事會疊上另一個故事,像河床底下的石頭層層疊起。〈p.19〉
3. 一次震耳欲聾的撞擊,一陣令人炫目的閃光。〈p.32〉
4.若不是命運的扭曲,否則一個人怎麼落得如此可憐下場!我們從天涯海角把這個人帶到你的面前,讓你仔細瞧瞧。〈p.48〉
5. 我們每一個人在你的生命裡都有一個存在的理由;你當下也許不知道那個理由是什麼,而這正是天堂的功用。天堂,是為了讓你認識你在人間的一生。(p.55)
6.如果花時間去想著自己有多孤單,那才是浪費時間。(p.75)
7.有時候,你犧牲了某個珍貴的東西,並不代表你真的失去它,你只不過是把它傳遞給了另一個人。(p.133)
8.瓦礫消失了,樹木長起來,一棵又一棵,泥濘地面變成青翠茂盛的草地。(p.135)
9.年少歲月好比最純淨光滑的玻璃,凡是為了拿取它而造成的痕跡。(p.146)
10.父母很難得會放開自己的孩子,因此便由做子女的來放開父母的。(p.173)
11.我們以為怨恨是一項武器,可以用來攻擊那些傷害我們的人。可是,仇恨是一把彎曲的刀;我們造成了傷害,其實是傷害了自己。(p.192)
他人評價:
1.顏玲:和作者另一本書「再多給我一天」,相同的開場,相同的梗,也相同的療癒心靈。 人生中有許\多事,許\多話,錯過了就再也沒機會重來,作者透過天堂或是多出的一天,開始故事的架構,目的要我們敞開心胸,去原諒、去關懷,愛我們,和我們所愛的人,也許\當我們把心中的話真正說出來之後,將會發現我們另一個美好的人生正要開始。
2.包包:這本書是讓我花不到一天就讀完的書,因為它實在是太膾炙人口了;從主角艾迪的一生省事自己目前的人生-愛迪覺得活在世上的自己都在浪費時間,等他死後,他在天堂遇到5個人-影響愛迪一生的五個人;每一個人都讓愛迪的人生就此不同;這本書很適合對自己沒信心外加覺得活在世間上無意義的人,每個人都會影響另一個人,另一個人也會影響其他人,一個影響一個....,每一個人的故事串連起來就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不要覺得自己微不足道,因為你正在影響你身邊的人!
資料來源: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74405
作者簡介:
米奇‧艾爾邦 (Mitch Albom)著有《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暢銷全球數百萬冊。為報紙撰寫專欄,主持廣播節目,並且在許多個慈善機構裡擔任董事。
現與妻子住在美國密西根州(Michigan)。
資料來源: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74405
內容摘要: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作者的最新力作,獻給所有認為自己來到人間並沒有什麼意義的人。
◎故事描寫一個在遊樂園裡的老工人艾迪,自從退伍以後就困在家鄉,每天重複一樣的工作。他認為自己被命運綁住,他認為自己的人生是被沈默卻又暴躁的父親害了。他待在這個海灘小鎮,孤單一人。他只剩下回憶。
◎在83歲生日這一天,他為了救一個小女孩而喪了命,進了天堂。在天堂裡,艾迪遇見五個曾經出現在他生命裡的人。這五個人逐一對他說出自己的故事,以及他們是什麼時候在人間與艾迪相遇。艾迪逐漸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的生命裡一直都有別人的生命;而別人的故事與自己的故事,會在最無法預料的時空,產生交集。
◎本書要告訴讀者:每一個生命都會碰觸到另一個生命;你所付出的愛,絕對不會白費。你所遇到的人,都會以某種方式再回到生命裡。
◎假如你認為自己微不足道,讀過這本書後你會明白:每一個人都是重要的。我們來到人間,是為了與別人相遇。
資料來源: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74405
讀後心得:
這本書真的跟其他本書的述說方式不同,他由結果說起,一開始或許有點難懂,但當看到後面的時候,懂了他的意思了,主角「艾迪」,總覺得它是一個很有責任感的人,在他死亡前,突然發生了一件令大家膽顫心驚的事,就在那件事情發生的同時,他死亡的時間也同時發生了,在他死亡後,他依舊不放心在他死亡的時候,那個小孩他是否有救到,而不是想著自己是否怎麼樣了,在他死亡後,他遇見了五個人,描述了與那五個人的經過。
他遇見了藍膚人、長官、婦人(實質上是會看到他爸爸)、他的老婆、和一個曾經他在戰場上沒有救到的小孩。
真的很奇怪的是,他所遇見的第一位藍夫人,他竟然不認識,但藍夫人卻認識他,後來釐清了,原來是因為一場車禍,為了閃過艾迪,而導致身體出現一些不尋常的機能,使他的心臟停止而死亡了。而接下來的四位死亡都跟艾迪沾上了邊,但這些人並沒有要埋怨艾迪的意思,只是想跟他說些話,使我印相最深刻的是他在戰場上所發生的那件遺憾的事,就是沒有救出那位小女孩,那小女孩不該死的,但就因為那場火,也因為艾迪沒有堅持有那小女孩的存在,兒讓那位小女孩活活的被燒死在火場裡。
這本書有種複雜的心情,有種酸酸的又有種喜悅,或許酸酸的是因為那小女孩死的很不明不白吧!而喜悅或許是在他死亡的前一刻他可以使出他全身的力氣要去救一個人,如果我是他,我想也不會有任何遺憾,或是抱怨什麼了吧!這就是生命該面對的死亡,死亡了不該埋怨任何人。
武器,可以用來攻擊那些傷害過我們的人。(第192頁)
8.真誠的抱歉就像抗生素,草率的道歉則像是在傷口上灑鹽。(第193頁)
9.如果你能夠在兩種文化當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說不定能夠同享有兩個世界。(第205頁)
10.人說自己「找到」愛情,彷彿愛情是藏再延十後面的一個物件。(第212頁)
他人評價:
每個生命都可能因不同的相遇而有不同的命運,書中艾迪因為一次的意外,間接的害死了藍膚人,然而卻也因為藍膚人使得自己僥倖存活下來。犧牲,犧牲生命卻沒有憤怒,只想著對方存活下來,多麼偉大的胸襟啊!在現今社會當中,我們時常抱怨自己有付出卻無收穫,其實付出必會有收穫,或許獲得的非常渺小、細微,而我們卻視而不見,或因我們所獲得的並非心中所期望的多時,引發憤怒。我們應當靜下心來,想想因為自己的付出使他人得以生存下去,心胸開闊,擁有廣大的胸襟,為自己的人生增添更多意義,讓自己的人生更加精采!
人生,一段生命與生命永恆的延續。許多人常常覺得自己活的毫無意義,總認為自己是獨立的一個個體,其實在這當中,我們早已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了其他人。就如同書中作者所言,每個人活在世上皆相互影響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我們活在這世上便有著自己的使命,並非毫無意義。我們將與其他熟悉或曾經出現在我們生活週遭的人群共同完成我們豐富的人生,引領他人活出有意義的人生!
資料來源:
http://www.shs.edu.tw/search_view_over.php?work_id=298212
作者簡介:
米奇‧艾爾邦 (Mitch Albom) 著有《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暢銷全球數百萬冊。為報紙撰寫專欄,主持廣播節目,並且在許多個慈善機構裡擔任董事。
現與妻子住在美國密西根州(Michigan)。
內容摘要: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作者的最新力作,獻給所有認為自己來到人間並沒有什麼意義的人。
◎故事描寫一個在遊樂園裡的老工人艾迪,自從退伍以後就困在家鄉,每天重複一樣的工作。他認為自己被命運綁住,他認為自己的人生是被沈默卻又暴躁的父親害了。他待在這個海灘小鎮,孤單一人。他只剩下回憶。
◎在83歲生日這一天,他為了救一個小女孩而喪了命,進了天堂。在天堂裡,艾迪遇見五個曾經出現在他生命裡的人。這五個人逐一對他說出自己的故事,以及他們是什麼時候在人間與艾迪相遇。艾迪逐漸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的生命裡一直都有別人的生命;而別人的故事與自己的故事,會在最無法預料的時空,產生交集。
◎本書要告訴讀者:每一個生命都會碰觸到另一個生命;你所付出的愛,絕對不會白費。你所遇到的人,都會以某種方式再回到生命裡。
◎假如你認為自己微不足道,讀過這本書後你會明白:每一個人都是重要的。我們來到人間,是為了與別人相遇。
資料來源: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74405
佳句摘錄:
1.所有的行為都不是隨機而無意義的。我們所有人,彼此之間都有關連。
(第72頁)
2.人類的心靈都明白,歸根結柢,所有生命都是互相交錯的。死亡不僅僅帶走了
某一個人,死亡也與另一個人擦身而過。在帶走與錯過之間的小小距離裡,人
的生命就此改觀。(第73頁)
3.死去?那也不是事物的結束。我們以為死亡就是結束。可是,發生在人世的一
切,都只是開端。(第130頁)
4.隨著時間的飛逝,以及人生所設下的壽命期限,投降成一項正確的決定。(第 162頁)
5.境界更高的忠誠,是人與人對彼此忠誠。(第188頁)
6.仇恨是一把彎曲的刀,我們造成了傷害,其實是傷害了自己。(第192頁
7.心中留著憤怒,對人是有害處的。憤怒會腐蝕你的內心,我們以為怨恨是一項
讀後心得
看完這本書,內心有很多的感觸,也會因為這本書的劇情而聯想到生活上的事,我之前並沒有從這個角度來看待過自己的人生,我也從來沒想過或許會因為某些人,所以我現在才活著,也或許某些人因為我,他現在才活著。有時候會覺得自己的人生或許沒有意義存在,但是對每個人來說所存在的意義都不一樣。有時候,即使是自己的一個小動作也有可能會對別人造成重大的影響,只是我們自己不知道。我曾問過我自己,我為什麼要出生到這個地方來,可是人生不就是這樣嗎?從出生到死亡之間,擁有過的,失去過的,誰沒有呀,而這本書告訴我們,失去那些曾經擁有的,並不是真正的失去,它只是轉化為另一個人的擁有。而我們每天所做的事,不管是好事或壞事,都會不經意地去影響到其他人。以前我認為每件事情的發生只要為了自己就好了,其餘的不需多想,但是現在覺得有時還是要為其他人著想的。所以我們人都要好好活著,不需要計較自己付出多少,別人回報了多少,因為往往當下,有人就準備或正為我們付出。有時覺得,人死了,或許好的,是已經了解完人生的一切的一切。不過讀完這本書之後,也讓我知道每一個人的存在、活著都有他們自己的目的及意義。而每個人的故事都會在無法預料之中與別人交錯。我們所遇到的人最後一定都會以某種方式再回到你的生命之中,這真的很不可議,別人不相信這是對的,但是我相信這是對的。或許一個人的死亡並不是結束,而是他正走向另一個旅程。
他人評價
包包
這本書是讓我花不到一天就讀完的書,因為它實在是太膾炙人口了;從主角艾迪的一生省事自己目前的人生-愛迪覺得活在世上的自己都在浪費時間,等他死後,他在天堂遇到5個人-影響愛迪一生的五個人;每一個人都讓愛迪的人生就此不同;這本書很適合對自己沒信心外加覺得活在世間上無意義的人,每個人都會影響另一個人,另一個人也會影響其他人,一個影響一個....,每一個人的故事串連起來就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不要覺得自己微不足道,因為你正在影響你身邊的人!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74405&
凱莉
三個多月前已經看過這本書
昨天不經意又看了一遍
我只能說 心理的感動依舊
對應在我的生活中 我更懂得珍惜一切
人與人的緣分本來就很特別
看過這本書後 發現人們之間有很奇妙的情愫存在
真的覺得 一切都是安排好的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reader_opinion.php?item=0010274405&page=2
琪
這一本書已經看完有一陣子了..
回想當初看完之後的感動
很想推薦給其他的朋友
當我們離開人世了之後
我們會遇到誰呢???
人和人之間是相互牽連.相互影響的..
看完此書之後更有這樣的感覺..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reader_opinion.php?item=0010274405&page=3
作者簡介
米奇‧艾爾邦 (Mitch Albom)
著有《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暢銷全球數百萬冊。
為報紙撰寫專欄,主持廣播節目,並且在許多個慈善機構裡擔任董事。
現與妻子住在美國密西根州(Michigan)。
這本書要獻給他的愛迪舅舅,一個二次大戰的退伍老兵。
老愛迪經常說自己沒出息,不重用,活著沒意思。
他也經常說起,有一次住院的時候,他看見已死去的親人好友的靈魂圍坐在他的病床邊,準備接他上天堂……
摘要
假如你認為人生是一趟孤獨的旅行,
讀過這本書,你會重新思索你與別人的關係:
你能活著,也許是因為有另一個人為你而死去。
你來到這裡,也許是因為有些人等你為他們帶來意義。
多讀幾遍,你甚至會願意相信:
當你不在乎失去,你才真的愛著。
當你完全付出自己,你才真的活著。
佳句摘錄
1.每個人生命裡都有一幅代表真愛的畫面。(第18頁)
2.人哪,常常輕視自己出生的地方。可是呢,在最不可能的角落裡卻有可能發現
天堂。(第54頁)
3.所有的行為都不是隨機而無意義的。我們所有人,彼此之間都有關連。
(第72頁)
4.公平這個東西,不能決定生命與死亡。如果公平能夠決定人的生死,好人就不
會短命。(第72頁)
5.人類的心靈都明白,歸根結柢,所有生命都是互相交錯的。死亡不僅僅帶走了
某一個人,死亡也與另一個人擦身而過。在帶走與錯過之間的小小距離裡,人
的生命就此改觀。(第73頁)
6.死去?那也不是事物的結束。我們以為死亡就是結束。可是,發生在人世的一
切,都只是開端。(第130頁)
7.境界更高的忠誠,是人與人對彼此忠誠。(第188頁)
8.心中留著憤怒,對人是有害處的。憤怒會腐蝕你的內心,我們以為怨恨是一項
武器,可以用來攻擊那些傷害過我們的人。(第192頁)
9.仇恨是一把彎曲的刀,我們造成了傷害,其實是傷害了自己。(第192頁)
10.人說自己「找到」愛情,彷彿愛情是藏再延十後面的一個物件。(第212頁)
心得:
這是很棒的一本書,再一個老人死後在天堂遇到一些他認識與他不認識的~在他的生命有些人因他而死他卻不知,或許你的生命中有些人的犧牲而使你活著讓你更能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也尊重不認識的人~也許你的死亡也會帶給別人重生!!
許多人總以為自己毫無意義的生活著,對人生盡是負面的評價,自殺率逐年增加,令我心中產生許多問號:我們的社會生病了嗎?為什麼這些人對生命如此絕望,甚至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看完這一本書,我想告訴那些對自己感到絕望的人說:「這一生,你真的沒有白走一遭!」若你覺得人生毫無意義,那只是你還未發現生命中因你而存在的價值罷了!肯定你自己,活出生命的色彩!
即便再微不足道的人,其實都是重要的,我們的生命,人與人之間的生命,其實是交錯的,哪怕是路上匆然一瞥的陌生人,將來都有可能會成為自己生命中重要的人,甚至家人。如果認為自己來到這世上,所過的生活是無意義的,不妨可以
看看這本書,希望能從中有所領悟,因為每個人來到人間,就是為了與別人相遇,只要不在乎失去、沒有太多的計較,才能算是真正活過,學會了怎麼去愛。
他人評價:
「人生,是一段用生命碰觸其他生命的時光。與你相遇,其他生命再也不一樣。遇見他們,你才真的有活過。」我曾經想過一件事,每天我在人群當中遇見的人,可能是完全不認識或是只是看過的人,會不會在未來的某一時間,我們會變成好朋友或是其他關係。人生有許多無法預料的事情,沒有人知道下一分一秒會發生什麼事,在這本書裡說明了許多人生的道理,也讓我領悟了很多事情。在最後說出了有關天堂的秘密:每一個人都會對另一個人造成影響,另一個人又對其他人
造成影響,這整個世界充滿了故事,然而所有的故事共同串聯成一個完整的故事。
假如你認為人生是一趟孤獨的旅行,讀過這本書,你會重新思索你與別人的關係;你能活著,也許是因為有另一個人為你而死去。你來到這裡,也許是因為有一些人等你為他們帶來意義。多讀幾遍,你甚至會願意相信:當你不在乎失去,你才真的愛著。當你完全付出自己,你才真的活著。
參考網站:http://www.shs.edu.tw/search_view_over.php?work_id=334879
佳句摘錄:
1、 開始就是結局,只是活在當下的我們不曉得。(P7)
2、 每個人的生命裏都有一幅代表真愛的畫面。(p18)
3、 沒有哪一個故事是單獨存在的,有時候,故事與故事會在轉角相遇,有時候一個故事會疊上另一個故事,像河床底下的石頭層層疊起。(p19)
4、「天堂」真正的功用,是為了讓人們認識在人間的一生。(P55)
5、 沒有人能把一個生命獨立出來,就如同沒有人能把微風從風裡面分離出來。(p72)
6、 所有生命都是互相交錯的。(p73)
7、 犧牲是應該的,每個人都曾做過犧牲──對自己的犧牲感到憤怒,是因為你一直想著自己所失去的。(P132)
8、 在你出生前發生的事,還是會影響到你;比你早來這世上的人,也會對你造成影響。(P170)
9、境界更高的忠誠,是人與人對彼此的忠誠。 (p188)
10、憤怒會腐蝕你的內心,我們以為怨恨是一項武器,可以用來攻擊傷害過 我們的人, 但──我們造成了傷害,其實是傷害了自己。(P192)
作者簡介:
米奇‧艾爾邦 (Mitch Albom) 著有《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暢銷全球數百萬冊。為報紙撰寫專欄,主持廣播節目,並且在許\\\\\\\\\\\\\\\多個慈善機構裡擔任董事。
現與妻子住在美國密西根州(Michigan)。
摘要:
故事一開始採用倒敘法,描寫一個在露比遊樂園裡專門維修機器的老工人艾迪,在他83歲生日的那一天,因為遊樂設施出了意外,他為了救一個小女孩而喪了命,進了天堂,然後遇見曾經出現在艾迪生命中的那五個人…
艾迪自從參加大戰退伍以後就困在家鄉,每天只能待在這個海灘小鎮,唯一的工作就是到遊樂園維修機器,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他曾經想繼續升學,曾經想四處遊歷,然而他怨怪自己在戰爭中殘廢了的腿,怨怪那個性沈默卻又暴躁的父親,認為自己的人生才會因此被害的而困於這個海灘小鎮。
他經常做惡夢,夢到同樣的大火,至親所愛都已過世,剩下陪伴他的只是回憶。他的生活,蒼白而無趣。可是,他仍然每天作著維修工作,即使再不耐煩,也還是會為小朋友做個小玩具。
83歲生日這一天,他為了救一個小女孩而進了天堂。在那裡,艾迪遇見五個曾經出現在他生命裡的人。這些人在艾迪的生命回憶裡,並非是如此的深刻,也許\\\\\\\\\\\\\\\有的是曾經擦身而過的陌生人,有的是曾經短暫會過面的人,但這五個人逐一對艾迪說出自己的故事,以及他們是什麼時候在人間與艾迪相遇。中間還故意穿插艾迪在世時的每個生日,利用生日時所接觸的人、事、物,其中所隱藏的意義,作為和那五個人之間故事為引線。在遇見每一個人之後,就有一個人生課題,描述出艾迪的領悟。
在天堂遇見了那五個人之後,艾迪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的生命裡一直都有別人的生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總會在無法預料的情況下發生,相遇的結果有時卻是我們看不見的,就像是擦身而過的陌生人,但是這些陌生人,卻可能是未來我們必須認識的家人。
艾迪的旅程才剛要開始。
他人評價:
讀這本書之前,我認為自己是不起眼的平凡小人物,很想找到自己應該存在的價值點在哪裡,有時候似乎「有沒有我」對身旁的人並不重要。
不自覺地讀完了手中緊握的這本書。突然湧出新的感悟,「生命是為自己而活,更是為了成就他人生命的價值點而存在。」我開始相信自己的生命過程中有許多人留下他們的足跡,想要對我透露自己存在的價值點在哪?對我或他們來說,我們都是有意義的人。
雖然我還沒很清楚地找到自己應該必須存在的價值點,但是透過這本書,我找到了「尋找自己的方向」,不要對自己或身旁的人有任何敵意,你也不清楚自己存在的價值嗎?如果你願意,這本書會告訴你一些訊息,《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真的很值得。
來源網址: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5040702905
讀後心得:
看到這本書的題目,感覺很好奇,天堂到底有哪幾種人,裡面內容敘述的都很感人,充滿了愛與關懷的心,世界上真的很巧在天堂裡也可以預見那五個人,或許他們的緣分已經訂下來了,不然怎麼在天堂還能遇見他們,艾迪在死後在天堂發生的故事,也透露出人的生命總是會結束,只是長短的差距,但是愛是沒有終點也沒有鏡頭的,讀完這本書會讓自己知道活著的意義是什麼,讓你有機會可以去了解昨日發生了哪些事情,讓你明瞭所有的事,而他們等待的這件事,才是真正值得的,他為了要救一個小女孩而喪失他自己的生命,在這本書印象很深刻的這句話「沒有誰的生命是白白浪費掉的。如果花更多的時間去想著自己有多麼孤單,那才是最浪費時間」,沒有一個人活在世上是毫無意義的,都是自己想的太多,而且都沒有注意到自己身邊的朋友,或許現在跟他不認識,但是搞不好在無意間就會認識,所以我們都不是自己一個人,身邊都會出現許多不認識不熟悉或是一些朋友的陪伴,不要把自己用一個圈圈圍起來,而覺得都是自己一個人,活在自己世界。
在世界上有很多人都不知道活在這世界上的意義是什麼,我想我們不僅是為自己而活,也為別人而活,因為我們的生命裡一直不斷出現著陌生人和其他人生命的影子,所以我們的生命裡一直都有著別人的生命影子,要為自己而活也為別人而活。
,艾迪說出自己的故事,以及他們在什麼時候與艾迪相遇。中間還故意穿插艾迪在世時的每個生日,利用生日時所接觸的人、事、物,其中所隱藏的意義,和那五個人之間故事為引線。在遇見每一個人之後,就有一個人生課題,描述出艾迪的領悟。
在天堂遇見了那五個人之後,艾迪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的生命裡一直都有著別人生命的存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總會在無法預料的情況下發生,相遇的結果有時卻是我們看不見的,就像是擦身而過的陌生人,彼此之間都不認識。
佳句摘要:
◆ 沒有哪一個故事是單獨存在的。有時候,故事與故事會在轉角相遇﹔有時候,一個故事會疊上另一個故事,像河床底下的石頭層層疊起。 — P.19
◆ 我們每一個人在你的生命裡都有一個存在的理由﹔你當下也許\\\不知道那個理由是什麼,而這正是天堂的功\\\用。天堂,是為了讓你認識你在人間的一生。 — P.55
◆ 我們所有的人,彼此之間都有關連。你沒辦法讓一個生命單獨存在,就像你沒辦法讓一個生命單獨存在,就像你沒辦法把一陣微風從風裡面分離出來。 — P.72
◆ 沒有誰的生命是白白浪費掉的。如果花時間去想著自己有多麼孤單,那才是浪費時間。 — P.75
◆ 他身上的每根肌肉都像鋼琴弦一樣緊繃。 — P.84
◆ 空氣從他鼻腔嘶嘶嘶出入,像是腳踏車的輪胎在打氣。 — P.88
◆ 把來福槍從土裡拔起,像擲標槍一樣扔出去。 — P.113
◆ 陰鬱的雲層逐漸散盡,像帷幔由中心往兩旁拉起,露出了透藍的天空。 — P.135
◆ 千萬棵星星,像是在翠綠的蒼穹灑了鹽。 — P.139
◆ 紅色的車廂就像樹上的裝飾品一般懸盪著。 — P.230
作者簡介:
米奇‧艾爾邦 (Mitch Albom) 著有《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暢銷全球數百萬冊。為報紙撰寫專欄,主持廣播節目,並且在許多個慈善機構裡擔任董事。現在與妻子住在美國密西根州(Michigan)。
這本書要獻給他的艾迪舅舅,一個二次大戰的退伍老兵。老艾迪經常說自己沒出息,不中用,活著沒意思。他也經常說起,有一次住院的時候,他看見已死去的親人好友的靈魂為坐在他的病床邊,準備接他上天堂……
摘要:
一個在遊樂園裡專門維修機器的老工人艾迪,在他83歲生日的那一天,因為遊樂設施出了意外,他為了救一個小女孩而喪失他的生命,進了天堂,在那裡,艾迪遇見五個曾經出現在他生命裡的人。這些人在艾迪的生命回憶裡,不一定是再他活著的時候映像很深刻的人,可能有的只是曾經擦身而過的陌生人,有的是曾經短暫時間見過面的人,在這五個人的出現,
五、心得:
「天堂」一個好熟悉的名詞阿。小時候常常幻想上了天堂後要幹嘛呢??是在上面當天使看著人們日復一日的生活。還是真的有神力可以保佑大家呢??
在生命的片刻中常與別人的生命交錯, 與陌生人彼此之間也是有關聯的, 也許我生命存在的意義不只之於自己也之於別人。 曾經問過自己我存在的意義是什麼,但是我答不上來, 也許生命的存在如同書上所說:「為了他人而存在」。 就像藍膚人之於愛迪一樣,藍膚人在人世時顯然不知他存在的意義 (沒有好工作及遭遇,如同愛迪死後處理財物的律師所說:「好過這可憐的傢伙」。) 但是也許他的意義就是在等待愛迪。所以或許某天我也會在該付出的時候找到生命的意義 也不用汲汲去找尋意義。這裡不必猶豫為什麼要為一個陌生人付出,甚至付出生命,因為這是一種平衡狀態。 很多事發生的很不公平,因為如果公平的話就不會有意外的發生。在一公升的眼淚中,亞也證實自己得病後, 問到:「為什麼是我?」這一個片段畫面,在看這本書書頁介紹時,不斷浮現。正值青春年華的她, 在最燦爛的時刻問到這句話,不過她並沒有猶豫很久,還是選擇勇敢的走完他的生命。 如果是我,現在的我還是無法了解「為什麼是我?」,我想有一天我會知道,不必急。 人最深刻情感:愛情、友情、仇恨等,在天堂中只有愛沒有恨, 因為人會天堂經歷過人生的重新思考而將仇恨消除。 在遇見的五個人裡,露比的出現是為了艾迪和他父親存在。 在天堂遇見的人,可能不是你最愛、最想見到或是最恨的人, 而是一連串事件連結的人,也許陌生也許不陌生。 最後你在的「天堂」不一定是你最想的,而是生命自有安排。
四、他人評價:
在生命的片刻中你與別人的生命交錯,
與陌生人彼此之間也是有關聯的,
也許我生命存在的意義不只之於自己也之於別人。
曾經問過自己我存在的意義是什麼,但是我答不上來,
也許生命的存在如同書上所說:「為了他人而存在」。
就像藍膚人之於愛迪一樣,藍膚人在人世時顯然不知他存在的意義
(沒有好工作及遭遇,如同愛迪死後處理財物的律師所說:「好過這可憐的傢伙」。)
但是也許他的意義就是在等待愛迪。所以或許某天我也會在該付出的時候找到生命的意義
也不用汲汲去找尋意義。這裡不必猶豫為什麼要為一個陌生人付出,甚至付出生命,因為這是一種平衡狀態。
很多事發生的很不公平,因為如果公平的話就不會有意外的發生。在一公升的眼淚中,亞也證實自己得病後,
問到:「為什麼是我?」這一個片段畫面,在看這本書書頁介紹時,不斷浮現。正值青春年華的她,
在最燦爛的時刻問到這句話,不過她並沒有猶豫很久,還是選擇勇敢的走完他的生命。
如果是我,現在的我還是無法了解「為什麼是我?」,我想有一天我會知道,不必急。
人最深刻情感:愛情、友情、仇恨等,在天堂中只有愛沒有恨,
因為人會天堂經歷過人生的重新思考而將仇恨消除。
在遇見的五個人裡,露比的出現是為了艾迪和他父親存在。
在天堂遇見的人,可能不是你最愛、最想見到或是最恨的人,
而是一連串事件連結的人,也許陌生也許不陌生。
最後你在的「天堂」不一定是你最想的,而是生命自有安排。
來源: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reader_opinion.php?item=0010274405&page=2
三、佳句:
p7結局:不過,所有的結局也都是開始。只是在發生的當下我們不曉得。
p19沒有哪一個故事是單獨存在的,有時候,故事與故事會在轉角相遇,有時候 一 個故事會疊上另一個故事,像河床底下的石頭層層疊起。
p54在天堂遇見的第一個人:唉,人哪,,常常清是自己出生的地方,可是呢,在最不可能的角落裡卻有可能發生天堂。而且天堂是有很多階段的。
p64在天堂遇見的第一個人:假如你被全世界氣之不顧,這時就算有人丟一塊石頭過來,也是值得珍惜的事。
p72沒有人能把一個生命獨立出來,就如同沒有人能把微風從風裡面分離出來。
p73所有生命都是互相交錯的
p133第二個功課:有時候,你犧牲了某個珍貴的東西,並不代表你真的失去它,你只不過是把它傳遞給另一個人。
p188境界更高的忠誠,是人與人對彼此真誠。
p236人生總會結束。愛,沒有終點。
p267尾聲:每一個人都會對另一個人造成影響,另一個人又對其他人造成影響,這整個世界充滿故事,然而所有的故事共同串成一個完整的故事。
一、 作者介紹
米奇艾爾邦(Mitch Albom, 1958年5月23日-)美國體育記者、美國小說家、《底特律自由報》(Detroit Free Press)專欄作家。
艾爾邦畢業于布蘭戴斯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他為報紙撰寫專欄,主持廣播節目,曾十度被美聯社選為「最佳體育專欄作家」,在成為作家之前,他當過業餘拳擊手、畫家、音樂家。體育專欄曾經集結出版,目前在許多個慈善機構裡擔任董事,現在和妻子定居於美國密西根州(Michigan)。著有《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For One More Day《再給我一天》。
來源: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08121806442
二、 摘要:
描寫一個在露比遊樂園裡專門維修機器的老工人艾迪,在他83歲生日的那一天,因為遊樂設施出了意外,他為了救一個小女孩而喪了命,進了天堂,然後遇見曾經出現在艾迪生命中的那五個人…
艾迪自從參加大戰退伍以後就困在家鄉,每天只能待在這個海灘小鎮,唯一的工作就是到遊樂園維修機器,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他曾經想繼續升學,曾經想四處遊歷,然而他怨怪自己在戰爭中殘廢了的腿,怨怪那個性沈默卻又暴躁的父親,認為自己的人生才會因此被害的而困於這個海灘小鎮。
他經常做惡夢,夢到同樣的大火,至親所愛都已過世,剩下陪伴他的只是回憶。他的生活,蒼白而無趣。可是,他仍然每天作著維修工作,即使再不耐煩,也還是會為小朋友做個小玩具。
83歲生日這一天,他為了救一個小女孩而進了天堂。在那裡,艾迪遇見五個曾經出現在他生命裡的人。這些人在艾迪的生命回憶裡,並非是如此的深刻,也許有的是曾經擦身而過的陌生人,有的是曾經短暫會過面的人,但這五個人逐一對艾迪說出自己的故事,以及他們是什麼時候在人間與艾迪相遇。中間還故意穿插艾迪在世時的每個生日,利用生日時所接觸的人、事、物,其中所隱藏的意義,作為和那五個人之間故事為引線。在遇見每一個人之後,就有一個人生課題,描述出艾迪的領悟。
在天堂遇見了那五個人之後,艾迪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的生命裡一直都有別人的生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總會在無法預料的情況下發生,相遇的結果有時卻是我們看不見的,就像是擦身而過的陌生人,但是這些陌生人,卻可能是未來我們必須認識的家人。
艾迪的旅程才剛要開始。
來源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205081822167
四、 他人評價
這是一本敘述手法很特別的書 故事進行當中穿插著艾迪的生日 讓讀者更了解艾迪 並為接下來的故事留下伏筆 它有一種吸引力 讓我想一直看下去
為了挪出時間讀它 我知道什麼叫有效率的讀書 總讀完這本書 你會充滿力量
迎接每天的生活!
和作者另一本書「再多給我一天」,相同的開場,相同的梗,也相同的療癒心靈。 人生中有許\多事,許\多話,錯過了就再也沒機會重來,作者透過天堂或是多出的一天,開始故事的架構,目的要我們敞開心胸,去原諒、去關懷,愛我們,和我們所愛的人,也許\當我們把心中的話真正說出來之後,將會發現我們另一個美好的人生正要開始。
來源: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74405
五、心得
故事描寫一個在遊樂園裡的老工人艾迪,自從退伍以後就待在家鄉,每天重複一樣的工作。人有時總認為自己微不足道,認為人生不過是場孤獨的旅行,艾迪就像許多人內心的寫照,對著生活中的一切感到疲倦,卻做不了改變。
他曾經對人生有過許多想法,然而他怨怪自己在戰爭中殘廢的腿,怨怪那個總是個性沈默卻又暴躁易怒的父親,害他放棄了夢想,讓他只能困在這個海灘小鎮。他經常作惡夢,夢到戰爭時同樣的大火。身邊的至親一個個離他而去,只剩回憶作伴。
在83歲生日這一天,他為了救一個小女孩而喪了命,進了天堂。在天堂裡,艾迪遇見五個曾經出現在他生命裡的人。這五個人逐一對他說出自己的故事,以及他們是什麼時候在人間與艾迪相遇。
藍膚人讓他了解生命中的過客或許短暫相遇,影響卻無限深遠;小隊長雖然傷了他的腳,這時才知道真相的艾迪儘管憤怒,也開始懂了犧牲其實是一種生命的轉移;露比則帶領他了解父親人生中的傷痛,他開始諒解自己的父親,進而學會寬恕才是對自己寬容。瑪格麗特是艾迪一生的最愛,但卻氣她這麼早離開他,可是人生會結束,但愛沒有終點。在失去了所愛的人之後,那份愛卻始終不曾消逝。最後一個遇見的塔拉告訴主角,他不是白白活著也不是白白死亡,他人生的貢獻就是保護小孩子的安全。人生都有它的價值與光輝,艾迪當初為了救小女孩而喪命,他不也就是發揮了他的影響了嗎?
自己的生命裡一直都有別人的生命;而別人的故事與自己的故事,會在最無法預料的時空,產生交集。自己的生命不單單只是屬於自己,也不完全是為自己而活,人生不就是生命與生命碰撞的時光?
三、 佳句
p54 人常常輕視自己出生的地方,可是在最不可能的角落卻有可能發現天堂。
p55 美麗的風景假如不能讓人得到安慰,它就沒有意義。
p64 假如你被全世界棄之不顧,這時就算有人丟一塊石頭過來,也是值得珍惜的事。
p74 陌生人,是你遲早會認識的家人。
p96 戰爭像磁鐵一樣把弟兄們凝聚起來,但戰爭也可以像磁鐵一般,使弟兄們互相排斥。有時候,他們只想把一切忘掉。
p133 有時候你犧牲了某個珍貴的東西,並不代表你真的失去它,你只不過是把它傳遞給了另一個人。
p146 年少歲月好比最純淨光滑的玻璃,凡是為了拿取它而造成的痕跡,它照單全收。
p157 想獲得平靜,你必須先跟自己和解。
p173 父母很難得會放開自己的孩子,因此便由做子女的來放開父母。
p188 境界最高的忠誠,是人與人對彼此忠誠。
p192 我們以為怨恨是一項武器,可以用來攻擊那些傷害過我們的人,可是仇恨是一把彎曲的刀:我們造成了傷害,其實是傷害自己。
p236 失去的愛仍然是愛,不過形式不一樣了。隨著這些感受的褪去,會有另一種感覺逐漸轉濃,那是記憶。
作者運用溫醇的追憶文筆,虛實主客觀描寫,巧妙銜接了艾迪過往平凡又重要的經歷。
以”生命”的探討作為切入點,跟隨書中的主角一路追尋,卻發現生命看似平平無奇的安排,渡過了自以為平淡的人生,其實卻充滿意義,不要自己看輕自己,因每一個人都是重要的。
書中的內容由背景到人物及動作,都描述得細緻,彷彿一同與主角經歷他的一生,而艾迪與那五個人的相遇,都能讓人感到五種不同的體會。上天堂,就是為了了解昨日的自己,重新找出生命的真諦。這本書有一股力量去感化讀者氣餒的心、然後又能恰當紓緩讀者高伏的情緒。而且能抓握人心,一個接續一個的感人故事,既吸引也令人心有戚戚。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結局能讓讀者對人生的傷感得到美好的舒緩,而且也帶出愛惜身邊的每一個人和積極面對每一件事的重要訊息。
「 當你不在乎失去 你才真正愛著
當你完全付出自己 你才真的活著」
這兩句話真叫人拍案叫絕。人生難像一個天平,得與失永遠無法計算,若要努力的去平衡,最後只會苦了自己,終究每一段人生是屬於每一個人,學會滿足於所得,學習不在乎失去,學懂愛是永恆,才是重要。每一個人所付出的愛,絕不會白白浪費,因你所認識及遇見的人,會從不同的方式進駐於你的人生,就如故事中的主角,到了天堂後的種種境遇,從而遇見不同的人、事、物,這些都是勾勒出不要輕視美妙人生的重要訊息。人若有太多的執著,太多的怨恨,卻要留待於死後,才可以釋懷,過程並不是味兒,倘若能於在人間裏,能好好享受活著的過程,喜愛自己獨有的人生,珍惜自己於人生中所遇見的每一個人,認同自己的人生不是沒意思的,相信每一個人都能在人間裏活得快樂、活得更有意義。在此希望每一個人都能於人間裏,遇見「天堂上的五個人」。
參考資料: http://www.hkedcity.net/library/review/view.phtml?file_id=54104
一、 作者介紹
米奇‧艾爾邦(Mitch Albom, 1958年5月23日—)美國體育記者、美國小說家、《底特律自由報》(Detroit Free Press)專欄作家。艾爾邦畢業於布蘭戴斯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他為報紙撰寫專欄,主持廣播節目,曾十度被美聯社選為「最佳體育專欄作家」,在成為作家之前,他當過業餘拳擊手、畫家。目前在許多個慈善機構裡擔任董事,定居美國密西根州(Michigan)。著有《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
來源: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106120210620
二摘要
作者米奇‧艾爾邦所寫的《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以小說的形式,講述了他的舅舅艾迪一生,一個認為自己生存並沒有任何意義的人,然而因他簡單平淡的人生,卻影響了很多只跟他擦身而過的陌生人。
在「露比碼頭」遊樂場裡工作的艾迪,於八十三歲生日那天,為了救一位小女孩而犧牲。悠悠八十載,他總覺自己找不到生存的價值,把自己庸俗的人生歸咎於殘缺的傷腿及從不了解兒子的父親。直至上了天堂,遇見曾經出現在他生命裡的五個人,終讓艾迪明白到過往自己那蒼白無味的工作,卻暗中保障了無數小孩子的生命,每天乏味的生活,卻保護了很多在遊樂場中的笑臉,原來艾迪並非是一個一無事處的人。
作者試圖傳達一種對生命的全新看法,透過記敘艾迪一生的故事,賦予自己面對生命的方法,了解出生命消逝,同時也是另一個生命的開展。艾迪的死亡並非生命的終結,反而讓他用另一種角度,再次重新經歷整個人生的故事。主角透過生命中最重要的五個人,帶領著他重新體驗人生,這是一本令我很有感覺的書,能給我一種全新的感受和觀點,讓我體會到,死亡或許不是終結,而是另外一趟生命旅途的開始。而且這書的主角艾迪,無論於成長的環境、父母、工作以及愛情,都讓他感到束縛、傷痛、遺憾、失望,使他對生活的種種變得冷淡。這些經驗,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曾經經歷過,但能懂得面對、接受與處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懂得做到。
13.不要去想著遺留在你背後的一切。(第二部152頁)
他人評價:
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感受到作者科爾賀有極強的宗教信仰做為寫作的驅力,但是這種信仰,卻不侷限在任何一種宗教之中,而是任何人,不分種族、宗教、時空、地域,都可以探索與尋獲的心靈力量。
寶藏人人愛,夢想人人有.只是端賴自己如何去取得.又如何去規劃和確實執行,在虛擬的情境中也罷,在現實的社會中立足也好,若無法天生我材必有用,則寶就不保了!只有相信自己是最好的,這種信念才是生命中不斷生息的財寶。
心得:
看完這本書我學到了很多,我很佩服牧羊人可以為了他的夢想放棄原有安逸的一切,雖過程中很多事情都可以使他放棄繼續追夢的心,例如:以水晶商人那裡賺來的錢買羊繼續過著她的安逸生活,或者是和他心愛的女生廝守到老…等,但他卻放棄可以把握的一切只為了追尋自己在夢中夢過的寶藏,話說有夢最美,但大部分的人都只是想要「保有」這個夢想,卻不想去「追求」這個夢想,那麼再宏偉的夢想也只是一個虛幻的意念罷了,雖然多半的人都會害怕在追求夢想的時候,失去所有自己已贏得、原有的一切,或者是覺得自己不配擁有、沒有能力完成,缺乏「自信」、「勇氣」,但只過個安逸卻不快樂的生活,也只是浪費生命,這樣活著也沒有意義了。
書中有兩句話我非常喜歡―一個人往往渴死在棕櫚樹已經出現在地平線上時、最深最暗的黑夜總是黎明來臨的前一刻,話說「行百里,半九十」雖然踏出了第一步就是成功的開始,但是不能堅持到最後的人,最終還是輸家,就算很有能力和才華的人也是,「百分之一的天才還是要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才能成功,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成功和夢想都得靠實際行動和屹立不搖堅持到最後的心才能完成。
付諸行動追尋夢想,雖生活充滿刺激、艱辛,但心是快樂的,不管最後有沒有實現夢想都是值得的,至少自己真正付諸行動去做過、盡力過,這才是最大的收穫、寶藏。
每個人在生命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都有自己該完成的使命,過程中需要自信、勇氣和付諸行動才可達成任務,所以別小看自己,沒有不可能的是,一切操之在己。
作者簡介:
保羅‧科爾賀是拉丁美洲繼馬奎茲之後最受國際歡迎的作家,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喜歡讀、德國人以「媒體文化獎」推崇他在紛亂的年代以清新的故事救贖人心
1947 年 8 月 24 日生於巴西里約熱內盧。是現代拉丁美洲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讀者群遍及各階層。他的小說不僅榮獲多項國際大獎,同時也長期位居巴西暢銷書排行榜,以及美國《出版者週刊》排行榜等。其代表作《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已被譯成 42 國語言,暢銷世界 1000 萬冊,並被法國文壇喻為足以和《小王子》一書並駕齊驅,影響讀者心靈一輩子的現代經典。
摘要:
敘述一位西班牙安達魯西亞地區的牧羊男孩追尋夢想,前往金字塔的歷程,男孩因渴望認識世界、四處旅行而中斷修道院的學習生涯開始牧羊的生活,在漫長難耐的擱延時光中,克服伴隨財富而來的安逸陷阱,最後找到寶藏的旅程。
佳句:
1.地平線上透染著紅光,然後朝陽陡然跳出。(第一部15頁)
2.最尋常的事物往往最不尋常,只有智者才能洞悉。(第一部22頁)
3.當你真心渴望某種東西時,整個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第一部29頁)
4.如果你一開始就去承諾你根本還未有的東西,你就會失去勇往直前的欲望。(第一部32頁)
5.做完決定只不過是事情的開頭而已。(第二部84頁)
6.當一個人做了決定,就像跳進一股強勁的水流中,水流將會帶他到做決定的最初也夢想不到的地方。(第二部84頁)
7.直覺是靈魂瞬間的沉浸在宇宙當下的生命中。(第二部92頁)
8.人們不需要恐懼未知,但看你有無能力去追求自己的需要與渴望。(第二部95頁)
9.我們總是害怕失去,不管是我們的生命、財富、或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可是當我們明瞭我們的一生和人類歷史都是同一隻手註寫時,恐懼就會消失。(第二部95頁)
10.當人全神貫追求一樣東西的時候,也正是人最接近天地之心的時候。(第二部97頁)
11.生命對你來說將是一場饗宴,一個盛大的慶典,因為生命就在我們活著的每一個當下。(第二部105頁)
12.人總是活在對未來的展望裡。(第二部125頁)
心得
這是本非常誘人且有衝動想繼續閱讀下去的一本好書,作者總覺得自己找不到生存的價值,而他的生活也過著平淡無味、不起眼,不過其實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了許多不曾相似及擦肩而過的人。直到他為了保護別人而意外傷亡時,在天堂遇到的每人,他這時才驚覺明白,原來過往的我保護了無數小孩子的生命及許多他們的天真笑臉,讓他感到自己不是一無是處的人。
有句話說,結束是代表另一階段的開始。這本書,更讓我感受到此句話的用意,每個人在每個階段都會遇到不同的選擇或者是身的邊人們,作者給我的啟示是,死並不代表結束,而是另一個生命的旅程,而這趟旅程,也擁有著不同樣的處境。作者在這本書裡表現的是對於成長環境、父母、工作以及愛情等等的,皆讓他感到痛苦及失望,但我覺得,每一個人對於這些經歷,都是必然的吧!學會勇敢面對及處理方式,才是最至上的根本之道。
作者給我的感覺,是全新的,而且很新鮮,不會讓我覺得過於無聊或者想打瞌睡,他用”生命”的探討做為每個階段的起點,一路跟著作者的腳步走,直到看完最後一頁時,我這才發現,怎麼這麼快就結束了? 其實這樣看似平淡的奇遇,卻都充滿人生的意義,讓我不禁佩服起來了,遇見的五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體會。
這本書,它讓我覺得,人生就算過的在怎麼平淡無奇或者是完美無缺的,都有它的意義存在。每段人生,終究都只屬於一個人的。
佳句摘要
财 P18 「每個人的生命裏都有一幅代表真愛的畫面。」
财 P19 「沒有哪一個故事是單獨存在的,有時候,故事與故事會在轉角相遇,有時候 一 個故事會疊上另一個故事,像河床底下的石頭層層疊起。」
财 P72「所有的行為都不是隨機而無意義的。我們所有的人,彼此之間都有關連。你沒辦法讓一個生命單獨存在,就像你沒辦法把一陣微風從風裡面分離出來。」
财 P72沒有人能把一個生命獨立出來,就如同沒有人能把微風從風裡面分離出來。
财 P73所有生命都是互相交錯的。
财 P75「如果花時間去想著自己有多孤單,那才是浪費時間。」
财 P133「有時候,你犧牲了某個珍貴的東西,並不代表你真的失去它,你只不過是把它傳遞給了另一個人。」
财 P188「境界更高的忠誠,是人與人對彼此真誠。」
财 P192「我們以為怨恨是一項武器,可以用來攻擊那些傷害我們的人。可是,仇恨是一把彎曲的刀;我們造成了傷害,其實是傷害了自己。 」
财 P236「人生總會結束。愛,沒有終點。」
财 P236「艾迪想起妻子長眠地下之後那些年歲,那種感覺好像看著欄杆的另一邊。他意識到有另一種形式的生命,而他明白自己不可能融入其中。」
他人評價
故事的開始就是結局,或許那對艾迪在人世間週遭的親人、朋友來說是如此,但對艾迪來說,這是他在天堂全新的開始,他之所以會死,是因為他犧牲自己想救一位小女孩。惻隱之心把艾迪帶向死亡,死亡和小女孩擦身而過,因為這樣的舉動,生命就此改觀了!
我慶幸我不用上天堂才了解這些道理與活著的意義,不該執著於犧牲什麼,要看看你換來的是什麼!人與人之間的相遇,交織出不同的色彩,這些色彩讓你的人生更豐富!埋怨只會讓你陷入深淵,困住自己的發展空間,一味怪他人,別忘了你的食指確實指著別人,可另外四指是指著你。或許這些道理我們能想的通,不過也得身體力行,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這樣你的人生會過的更充實且無遺憾!
來源:http://web2.mksh.phc.edu.tw/mk0007/%B7%ED%AB%E4%B7Q%B5o%A5%CD%B8I%BC%B2.htm
作者簡介
米奇‧艾爾邦 (Mitch Albom)著有《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暢銷全球數百萬冊。為報紙撰寫專欄,主持廣播節目,並且在許\\\多個慈善機構裡擔任董事。
現與妻子住在美國密西根州(Michigan)。
來源: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74405
摘要
每一個人都會在天堂裡遇見五個人聽他們說出你的五個功\\\課,你才能了解自己的生命。故事描寫一個在遊樂園裡的老工人艾迪,自從退伍以後就困在家鄉,每天重複一樣的工作。他認為自己被命運綁住,他認為自己的人生是被沈默卻又暴躁的父親害了。他待在這個海灘小鎮,孤單一人,他只剩下回憶。
在83歲生日這一天,他為了救一個小女孩而喪了命,進了天堂。在天堂裡,艾迪遇見五個曾經出現在他生命裡的人。這五個人逐一對他說出自己的故事,以及他們是什麼時候在人間與艾迪相遇。艾迪逐漸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的生命裡一直都有別人的生命;而別人的故事與自己的故事,會在最無法預料的時空,產生交集。
本書要告訴讀者:每一個生命都會碰觸到另一個生命;你所付出的愛,絕對不會白費。你所遇到的人,都會以某種方式再回到生命裡。假如你認為自己微不足道,讀過這本書後你會明白:每一個人都是重要的。我們來到人間,是為了與別人相遇。
來源: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74405
讀後心得
這本書,讓我好失望。其實我在寒假的某天下午,逛著誠品書店,就已經開始注意到它《最後的演講》了,也對書面上的簡介非常感興趣,但當我真正仔細閱讀完後,實際上那最終的心得,卻沒這麼深刻難忘了,甚至覺得普通點罷了。是我對此書的期望太高了嗎?總覺得我的讀後感有點空蕩,也寫不出其他驚奇的言語形容它及作者。
作者用樂觀的心態去面對自己生命是如此短暫及那剩餘的時間,對於無法陪伴子女成長的父母來說,是多大的悲痛及難捨。這點,作者總是抱著無奈的心去面對也以歡笑來慰藉那無盡的傷悲。
人生總有許多不如意的事發生,我們也都無法避免,只能學著如何去面對跟接受。作者用樂觀的心態去看待一切的公式,一直走下去,致死為止,他的作風是足夠讓我們去學習及嚮往的。得了絕症的人,體內的痛是慘不忍睹的,而外在面貌卻比是誰都還健康。因為心靈的安撫可以陪他渡過一切疼痛,並讓他不是為痛苦而痛苦,這點我們誰也贏不了他,他的偉大,我們真的都必須學習。
作者在書中也提到了許多他的生平事蹟及從小到大的故事,以藉此勉勵正在閱讀的我們,要我們抱持著樂觀的心態去看待所有大大小小的事,雖然改變不了命運,但可以替自己製造機會;雖然改變不了面臨的危機,但卻可以迎面而解。
佳句摘錄
1. 別忘了準備對別人有利的方案,這樣別人才會更願意和你打交道。(p.52)
2. 如果你做得不好,可是都沒有人糾正你,那表示他們已經放棄妳了。(p.56)
3. 他知道哪些東西對自己不懂,完全不怕承認自己的無知,而且在沒有搞懂之前絕不放棄。(p.65)
4. 如果要我在平實認真與新潮時髦之做出選擇,我一定會選擇平實認真,因為新潮時髦只是短暫的,平實認真確是長久的。(p.158)
5. 隨著時間的飛逝,以及人生所設下的壽命期限,投降成一項正確的決定。(p.162)
6. 你一旦對別人感到挫折,或是感到生氣,很可能只是因為你還沒給他們足夠的時間。這點有時候需要極大的耐心,甚至可能需要等上好幾年。不過到了最後,別人一定會展現出他們傑出的一面。(p.173)
7. 男人如果對妳有意思,其實很簡單。完全不要管他們說甚麼,只要注意他們的行為就好了。(p.173)
8. 如果你沒有得到你想要的東西,至少得到了經驗。而經驗通常是你能夠提供給別人最珍貴的東西。(p.178)
9. 真誠的抱歉就像抗生素,草率的道歉則像是在傷口上灑鹽。(p.193)
10. 如果你能夠在兩種文化當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說不定能夠同時享有兩個世界。(p.205)
他人評價
每個人都無法預測自己的死亡,然而知道自己即將死亡的蘭迪˙鮑許,他並沒有虛度她所剩的空間,然後怨恨上地沒有給他更多的時間,他則是鼓起勇氣面對死亡,沒有放棄與死神搏鬥的機會,這樣的人另我感到欽佩,因為有些人在被逼上絕路之後,也沒有他那麼樂觀的個性,或許仔細地看完這本書會了解自己並不是非常不幸的人,然後將我從悲觀的個性轉向樂觀的個性吧!
來源:http://blog.udn.com/ypp2008/2423443
作者簡介
蘭迪‧鮑許(Randy Pausch)卡內基美隆大學教授,教導科目包括資訊科學、人機互動以及設計,他在一九八八至一九九七年間曾於維吉尼亞大學任教。他在教學與研究方面都曾獲得獎項肯定,曾與爾都比(Adobe)、谷歌、藝電,以及華德迪士尼夢想工程公司合作,也是愛麗絲計畫的創始人。目前和太太及三名子女住在維吉尼亞州。
來源:http://www.booklife.com.tw/last-lecture/aboutbooks.asp#writer
摘要
在美國的大專校園裡,教授們經常受邀思考自己人生的大限,藉此談論自己認為最重要的事情,稱之為「最後一場講座」。多年來,卡內基美隆大學也持續舉辦「最後講座系列」課程,並且在2007年邀請蘭迪教授回母校演講。
蘭迪教授於演講開場先幽了校方一默。原本他以為自己是最具這份「最後」的資格來發表這場講座。沒想到,當他去演講的時候,這個系列已經改名為「人生旅程」。 不過,就一如他所秉持:「我們改變不了上天發給我們的牌,只能決定怎麼打這手牌。」
蘭迪教授所發表的「全力實現兒時夢想」演講影片,全球下載超過1000萬次,是美國ABC News網站上最受歡迎的影片,並且獲邀至歐普拉的節目中重現「最後的演講」精簡版及接受訪問,超過200萬人次瀏覽。
來源:http://www.booklife.com.tw/last-lecture/aboutbooks.asp#about
讀後心得
這一本書一開始就引起我很大的興趣,因為作者是米奇,我很喜歡看米奇寫的書,故事是先以結束了人生的艾迪,再慢慢的回朔他的一生。
艾迪一直以來就很怨恨自己的父親,他怪父親把它自己的人生全送到自己身上,他不想、也不要這樣的生活和工作,他要更富有,他討厭父親,卻沒發現自己也慢慢步上父親的後塵。
他老婆會發生車禍,也算是他自己間接害死自己的,如果他聽從朋友的話,不打那通電話,打了!也不要說出那麼讓他老婆傷心的話,他老婆也不會一時說的話也大聲,但他老婆卻自責要親自去找他,因而發生了不幸。他把這一切都怪罪到他父親,認為是他父親把這一切帶給他,可是,人不都是這樣嗎?越想保護、越不想看到他/她受傷害,卻往往都是自己傷害對方最深最絕望的!
如果人和人之間注定會有分開的一天,為什麼老天爺又要讓我們相遇,相處在一起有感情了,不管是親情、愛情或友情,又要硬拆散真的很難過,那一種痛應該沒有人能夠承受的了吧!
作者邊織一個人死後到的一個天堂,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屬於在自己心中的天堂吧!有些人卻是永遠無法到的了天堂的,我也想看看未來我的天堂是怎麼樣?我想要的天堂是很美,像孩子一般的純潔,沒有污染,而我要遇見的五個人是我誤會他,或對來不及說出口就分開的朋友,不過我很害怕死亡,不知道為什麼?也許是太幸福了吧!讓我覺得很不真實,很怕這些幸福一溜煙,我沒注意就消失的無影無蹤,我不想再想那麼多,我只想把握現在我所擁有的這一切,不需要很富有、很高尚,只要一直像這樣,一個平凡的生活、幸福的家庭,全家快快樂樂就夠了。
他人評價
在故事的主人翁老艾迪一生中,我們似乎看到了自己,在回顧過往中,有遇過心愛的人與事、有不願再想起的痛苦與錯誤,但儘管我們是多麼珍惜與憎恨,這些過往卻是糾葛著我們的記憶,沒得選擇。人生最可惜的是它不能重來,但可喜的也是它不必重來。所以,那些親愛的人與事,在我們的心中才能更顯珍貴;那些想逃避不願再想起的錯誤、難堪,讓我們不用再次經歷。過去,我們總認為,在芸芸眾生中,只有那些親人、朋友、同學,才是真正與我們有所關連。
但在這書中所透露的訊息,卻是給我們另一番的思量:那些看似與我們毫無關連的人,是否真的沒有關連?透過這種跳躍時空的關連性去省思,我們發現在自我觀念之下的「對」不見得是「對」,「錯誤」也不全然是錯誤。人無心之下會犯錯,但卻也往往透過另一種模式去做一種彌補。 http://blog.lib.ntnu.edu.tw/ntnublog/?p=51
愛,就像雨水,可以從表面開始滋潤,讓人們全身浸潤在喜悅裡,然而,有時候,人生的怒火有下往上烘烤,而愛的表面就乾涸了,這時一定得從底層補充養分,照顧根部,才得以使之繼續維持生命。
多少誤會,多少誤解,換個角度看一看,你會有不同的見解,你會看到,天空永遠是藍的,你會看到,太陽是永遠存在的,也許人死後,到了天堂,真的可以重看這一生的電影,並且從中找出錯誤,體會了解當時的不同,放下一切怨恨,你會有不同的觀感,每個人做每一件事都是有原因的,你不了解,又如何體會呢?
世界上沒有什麼是一定對或錯的,回頭看看,其實有很多很多是遺憾的,很多事錯過了一時,將會錯過一輩子,是那句抱歉,還是那次挽留,都要好好的珍惜當下。 人生不斷不斷地在目送,目送著過去,目送著曾經,站在時光隧道的這一頭,看著他們消失在那遙遠平行線的盡頭,問問自己:「你有悔恨嗎?」這本書讓我重新思索我與別人的關係,我能活著,也許是因為有另一個人的死去,我能來到這,也許是因為有一些人等我為他們帶來意義,現在我深深地深深地相信,當你不在乎失去,你才是真正愛著;當你完全付出自己,你才真正活著!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reader_opinion.php?item=0010274405
佳句摘錄
1. p.7結局:不過,所有的結局也都是開始。只是在發生的當下我們不曉得。
2. p.54在天堂遇見的第一個人:唉,人哪,,常常清是自己出生的地方,可是呢,在最不可能的角落裡卻有可能發生天堂。而且天堂是有很多階段的。
3. p.64在天堂遇見的第一個人:假如你被全世界氣之不顧,這時就算有人丟一塊石頭過來,也是值得珍惜的事。
4. p.72第一個功課:「公平這東西,」他說,「不能決定生命與死亡。如果公平可以決定人的生死,好人就不會短命。」
5. p.96在天堂遇見的第二個人:戰爭像磁鐵一樣把兄弟們凝聚起來,但戰爭也可以像磁鐵一般,使兄弟互相排斥。
6. p.133第二個功課:有時候,你犧牲了某個珍貴的東西,並不代表你真的失去它,你只不過是把它傳遞給另一個人。
7. p.173在天堂遇見的第三個人:父母很難得會放開自己的孩子,因此便由做子女的來放開父母。
8. p.192第三個功課:聽我的勸告,心中留著憤怒,對人是有害處的。憤怒會腐蝕你的內心。我們以為怨恨是一項武器,可以用來攻擊那些傷害過我們的人。可是,仇恨是一把彎曲的刀;我們造成了傷害,其實也傷了自己。
9. p.236第四個功課:失去的愛,仍然是愛,只不過形式不一樣了。你看不見他們的笑容,不能為他們端上三餐,不能撥弄他們的頭髮,不能擁著他們在舞池裡轉。可是,隨著這些感受褪去,會有另一種感覺逐漸轉濃。那是記憶,記憶變成伴侶。你灌溉它,你擁有它。
10. p.267尾聲:每一個人都會對另一個人造成影響,另一個人又對其他人造成影響,這整個世界充滿故事,然而所有的故事共同串成一個完整的故事。
作者簡介
米奇‧艾爾邦 (Mitch Albom)著有《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暢銷全球數百萬冊。為報紙撰寫專欄,主持廣播節目,並且在許多個慈善機構裡擔任董事。現與妻子住在美國密西根州(Michigan)。
繼《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之後,作者艾爾邦再次說出一個溫柔的故事,把人物描寫得深刻、豐富、溫暖而有智慧,讓人讀後念念不忘。 原文書甫推出不久就獲得紐約時報排行榜第一名的銷售佳績,並且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就累積了四千五百萬冊的銷量。
美國ABC電視網已經拍成電視電影,將在2004年12月5日首播。 作者以想像作為一種顏色,為你描繪了一種可能的天堂;他也以安靜作為一種語言,訴說出最滔滔不絕的情感。這個故事深刻而有餘韻,它含有一股罕見的魔力,會讓你想要重新看待自己,看待人世。
摘要
每一個人都會在天堂裡遇見五個人,聽他們說出你的五個功課,你才能了解自己的生命 。
一個在遊樂園裡的老工人艾迪,自從退伍以後就困在家鄉,每天重複一樣的工作。他認為自己被命運綁住,他認為自己的人生是被沈默卻又暴躁的父親害了。他待在這個海灘小鎮,孤單一人。他只剩下回憶。在83歲生日這一天,他為了救一個小女孩而喪了命,進了天堂。
在天堂裡,艾迪遇見五個曾經出現在他生命裡的人。這五個人逐一對他說出自己的故事,以及他們是什麼時候在人間與艾迪相遇。
艾迪逐漸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的生命裡一直都有別人的生命;而別人的故事與自己的故事,會在最無法預料的時空,產生交集。
本書要告訴讀者:每一個生命都會碰觸到另一個生命;你所付出的愛,絕對不會白費。你所遇到的人,都會以某種方式再回到生命裡。
假如你認為自己微不足道,讀過這本書後你會明白:每一個人都是重要的。我們來到人間,是為了與別人相遇。
五.讀後心得:
看完了,這本天堂遇見五個人的書之後,讓我感覺到很深的印象,裡面描述說一個有關艾迪的一個人,他在人世間的時候,曾經怨恨自己被綑綁現在的工作生活,他覺得都是他的父親害他被困住在現在的生活之中,害他放棄了夢想,書中裡面說他再83歲生日那一天,他為了救一個小女孩而失去了他的生命,之後,他就在天堂的時候,遇見了五個人,其實那五個人,ㄧ個一個都要告訴他一些作人的道理,艾迪在天堂第一個他所遇見的人是一位藍夫人,艾迪在人世間的時候,他並沒看過這個人,也不認識這個人,但藍夫人跟艾迪說:「其實在你小孩子時,因為某天你為了要撿球,跑向道路上來,那天天雨路滑,後來我開車為了閃開你,車子打滑,後來輪胎發出了聲音,我慢慢走出車外,由於腎上腺素大量分泌以及心跳太快,那條巷子又空無ㄧ人,就在那時冠狀動脈不在留回我得心臟,就死於那場車禍裡了,只知道當醫事檢察官到達是宣佈死亡原因是說心臟病突發」後來艾迪問了藍夫人,他死前有救到那位小女孩嗎?藍夫人跟他說:「這個問題我不能回答你,不過往後幾個人之中可能會有人跟你說。」後來艾迪一一的在天堂遇到了其他四個人,這四個人分別有一個是他當兵時裡裡的小隊長、一個是一個漂亮的有錢的女孩、一個是他的老婆、最後一個則是在他戰爭之中,被俘虜過的一間小房子裡盡然燒到的一個不知道的小女孩,其實這些人並不是一個一個想討回自己生命的,而他們是想告訴艾迪一些的事,讓艾迪知道,當別人死去時並不是理所當然的,而是早就被安排好的了,當別人死去時,可能自己會沒事,但誰也不會想到,也許那些死去的人是搶救到你的生命而死掉的那些人呢?這個故事帶來給我很多的啟示,也讓我們感覺到生命的輪迴關。
三.佳句摘要:
1. P.18 「每個人的生命裏都有一幅代表真愛的畫面。」
2. P.19 「沒有哪一個故事是單獨存在的,有時候,故事與故事會在轉角相遇,有時候 一 個故事會疊上另一個故事,像河床底下的石頭層層疊起。」
3. P.72「所有的行為都不是隨機而無意義的。我們所有的人,彼此之間都有關連。你沒辦法讓一個生命單獨存在,就像你沒辦法把一陣微風從風裡面分離出來。」
4. P.73人類的心靈都明白,歸根結柢,所有的生命都是互相交錯的。死亡不僅僅是帶走了某一個人,死亡也與另一個人擦身而過。在帶走與錯過之間的小小距離裡,人的生命就此改觀。」
5. P.75「如果花時間去想著自己有多孤單,那才是浪費時間。」
6. P.133「有時候,你犧牲了某個珍貴的東西,並不代表你真的失去它,你只不過是把它傳遞給了另一個人。」
7. P.188「境界更高的忠誠,是人與人對彼此真誠。」
8. P.192「我們以為怨恨是一項武器,可以用來攻擊那些傷害我們的人。可是,仇恨是一把彎曲的刀;我們造成了傷害,其實是傷害了自己。 」
9. P.236「人生總會結束。愛,沒有終點。」
10.P.236「艾迪想起妻子長眠地下之後那些年歲,那種感覺好像看著欄杆的另一邊。他意識到有另一種形式的生命,而他明白自己不可能融入其中。」
四.他人評論:
我很喜歡這名作者的寫作手法,以故事手法呈現,如果你已經看過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並且喜歡它的話,那麼這本書便不容許錯過,在天堂所遇到的五個人各代表著不同的修習。 在生命裡,我們會遇到很多的人,有的人渺小的讓你連他是誰都不知道,但卻是你生命裡很重要的人。
這本書,以穿插的方式寫成,寫天堂遇到的人再穿插著主角的幾歲生日,令人一看就難以放下書來,執著恨著一個人一輩子,以為他是造成自己悲慘的原因,但,那個人卻是為了讓主角活下來而這麼做人生裡,你一定也會遇到這類似的五個人
請你一定要看看這本書~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reader_opinion.php?item=0010274405
一.作者簡介:
著有《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暢銷全球數百萬冊。為報紙撰寫專欄,主持廣播節目,並且在許多個慈善機構裡擔任董事。
現與妻子住在美國密西根州(Michigan)。
這本書要獻給他的艾迪舅舅,一個二次大戰的退伍老兵。老艾迪經常說自己沒出息,不中用,活著沒意思。他也經常說起,有一次住院的時候,他看見已死去的親人好友的靈魂圍坐在他病床邊,準備接他上天堂……
二.摘要:
一個在遊樂園裡工作的老工人艾迪,退伍後就待在家鄉,每天重複做同樣的工作。他曾經想繼續升學,曾經想四處遊歷,然而他怨怪自己在戰爭中殘廢了的腿,怨怪那個性沉默然而暴躁易怒的父親,害得他放棄夢想,困在這個海灘小鎮。他經常作惡夢,夢到同樣的大火。至親所受都已過世,他剩下回憶作伴。他的生活,蒼白而無趣。可是,他仍然每天做著維修工作,就算不耐煩也還是會為小朋友做小玩具。 83歲生日這一天,他為了救一個小女孩而喪了命。上了天堂後,艾迪遇見五個曾經出現在他生命裡的人。這五人逐一說出自己的故事,說出他們是何時在人間與艾迪相遇,以及艾迪要在他們身上學習的功課。艾迪逐漸領悟:原來,自己的生命裡一直都有別人的生命;而別人的故事與自己的故事,會在最無法預料的時空,產生交集。
讀後心得:
這本書,以一種想像的顏色,描繪了一種可能的天堂,也以安靜作為一種語言,訴說出最滔滔不絕的情感。更以這樣的方式,帶給普羅大眾對生命意義的另一種思 考。即便再微不足道的人,其實都是重要的,我們的生命,人與人之間的生命,其實是交錯的,哪怕是路上匆然一瞥的陌生人,將來都有可能會成為自己生命中重要 的人,甚至家人。如果認為自己來到這世上,所過的生活是無意義的,不妨可以看看這本書,希望能從中有所領悟,因為每個人來到人間,就是為了與別人相遇,只 要不在乎失去、沒有太多的計較,才能算是真正活過,學會了怎麼去愛。以真誠的心與人交會,勝過一切理論:這句話讓我體會,當我在與案主會談,千萬不要將我自己原本人的角色,退化成為『會談技巧』說話機器。真誠的愛,勝過一切療效。我看完書之後,閉上眼睛思考,要是我今天即將死去。我會遺憾嗎?還會對某人記恨?等等..真的!只要隨時提醒自己生命有限,很多事情都可以被看的很開,而只剩下『愛別人』這個念頭繼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