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4 12:58:42不務正業

【2018-7 巴黎】 Day 3 羅浮宮之走馬看花

羅浮宮是此行大重點,今天要來完成。早早叫起青少年,希望能趕在九點開館時首批進入。

 

昨晚CHEZ PAPA吃剩的馬鈴薯打包帶回,當成今天早餐。

 

除了熱門景點風景,在巴黎公寓的生活回憶也很讓人難忘。

 

旅行當中,幾度跟青少年發生不愉快,大半都是因為青少年花太多時間滑手機打電動,但是,偶爾問起他們,巴黎好玩嗎? 想再去巴黎嗎? 青少年都微笑點頭說好,可見巴黎的魅力非比尋常。

 

每天出門前,先拿垃圾到中庭丟。

 

走出這個藍色大門,然後,開始一天行程。

 

藍色大門外春天百貨圓頂風光,也是這趟巴黎行的深刻回憶。

 

早上特意提早出門,結果,不知錯過哪個路口,走著走著,竟然迷路,老公很鐵齒,一直堅持方向沒錯,叫我不用看地圖。我不相信他,趕緊打開googlemap,果然繞遠路了。這樣一繞,多走了將近十五分鐘路程,早早入館的計畫被破壞了。

 

進羅浮宮要經過兩道關卡安檢,第一道入口有好幾處,我們順路走Richelieu這個入口,沒甚麼人,很快過了第一層安檢。

 

不管你走哪一個門經過第一次安檢,通過之後,同樣都會進到地下室商店街入口,再次排隊安檢以進入羅浮宮。不知道是不是時間還很早,旅行團團客尚未湧入,幾乎沒怎麼等,一下子就進去了。

 

幾年前跟旅行團來,被導遊帶著跑來跑去看鎮館三寶,人多空氣差印象差,回家後也沒再複習看到的寶物,絲毫不覺得羅浮宮好玩。這回讀了蔣勳的從羅浮宮看世界美術,重新燃起熱情,決定好好挑戰一下。羅浮宮有三個館,分別是Richelieu, SullyDenon,今天從入口進去後,避開鎮館三寶,先往Richelieu館。

 

Richelieu有兩個美麗中庭,Cour MarlyCour Puget

這裡是Cour Marly


路易十四躲避凡爾賽宮繁雜事務時會到馬利城堡,Marly之名即來自這座城堡,城堡花園內有許多路易十四訂製的雕塑作品,19世紀馬利城堡毀損後,雕塑就移到羅浮宮這個中庭內。

 

Cour Marly最有名的是《Chevaux de Marly馬利駿馬》,1739年路易十五委請Guillaume Coustou創作。不同於其他雕塑取材自希臘羅馬神話,這座駿馬和裸身男子雕像單純強調馬匹和馴馬師的互相抗衡的猛烈張力,創作者仔細研究人和馬的運動動作後,刻劃出力道十足的作品。

 這種跟神話典故相關的作品,博覽群書的人才能懂得弦外之音了。

 

Cour Puget,光影從採光罩穿透。

 

Milon de Crotone》,創作者是Pierre Puget。作品主角是來自古希臘Crotone的摔跤好手Milon,他曾經獲得無數次奧林匹克運動會冠軍,雖然如此,但他逐漸變老,已無法對抗獅子吞噬,臉上露出痛苦表情。

 


Four Captives also known as Four Defeated Nations: Spain, the Holy Roman Empire, Brandenburg, and Holland
,內有四位俘虜銅雕,代表太陽王路易十四所戰勝的四個國家,分別是神聖羅馬帝國,西班牙,布蘭登堡,荷蘭。




看起來像描述羅馬時代戰事的浮雕。


Nicolas Coustou
雕塑的羅馬帝國凱薩大帝。

 

Jean-Baptiste PIGALLE雕塑的《L'Amour embrassant l'Amitié 愛擁抱友誼》,雕像身形表情都好優雅。


好可愛的小天使。

 

有人正安靜臨摹。

 

不是熱門區域,沒有團客,悠哉欣賞生動雕塑十分自在舒服。

 

順著動線先來到美索不達米亞館。根據維基百科的介紹,兩河流域這塊土地位於現今的伊拉克敘利亞以色列,平原上兩條河,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每年河水氾濫,因此下游土壤肥沃,成為種植糧食的基礎,當地人從西元前4000年就懂得運用灌溉技術,形成規模農業。物產豐饒文明便開始衍生,兩河流域文化於西元前2900年左右形成成熟文字,除了農業社會,這塊土地也出現許多城市。從西元前4000年到前2世紀的兩河流域文化,是人類最早的文明。

 

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沒有天然屏障,許多部族在其中來來去去。早期有創造楔形文字的蘇美人,接著,史上第一部法律漢摩拉比法典的古巴比倫,還有亞述帝國,迦勒底人建立的新巴比倫則將美索不達米亞古文明推向鼎盛。

 

但隨著波斯人和希臘人先後崛起和征服,曾經輝煌數千年的文字和城市逐步荒廢,漸漸被沙塵掩埋,最後被遺忘。直到19世紀中期考古發掘,越來越多文物出土,楔形文字逐漸被破解後,塵封了18個世紀的美索不達米亞古文明才慢慢被呈現。近代以來,這塊土地始終處於戰火中,多虧之前歐洲人或合法或非法蒐集強奪來的古文物,珍貴歷史文化得以被保存,我們也才有幸一窺千年來人類智慧演進。

 

巴比倫最初只是一個小城鎮,西元前二千年變得興盛,西元前18世紀左右,一個名叫漢摩拉比的國王在這裡建立巴比倫帝國,他把巴比倫律法寫成成法典,是人類史上第一部法律。

 

這塊石碑就是巴比倫的漢摩拉比法典,從小歷史課本常常聽到,雖然我是歷史苦手,親眼目睹西元前18世紀文物,心情還是有些激動。

 

石雕左邊站著漢摩拉比,右邊坐著的是太陽神Shamash,他正把象徵帝國統治的權杖和戒指交給漢摩拉比。只可惜漢摩拉比死後,帝國迅速瓦解。

 


石碑上的楔形文字。

 

不若鎮館三寶般人氣強強滾,這裡觀光客很少。

 

另一塊石碑。

 

背面也有文字。

 

漢摩拉比死後,巴比倫被北方亞述帝國併吞。

 

西元前八世紀,亞述文明的LamassuShedu,人面牛身雙翼神獸,為亞述人的眾主神之一,據說其臉部是按照薩爾貢二世﹝Sargon II﹞的形象雕刻而成。這些人面牛身雙翼神獸通常被放在城市或宮殿入口守衛。薩爾貢二世統治期間,亞述打敗了以色列王國、埃及,亞述帝國進入顛峰時期。

 

人面牛身石雕旁是亞述國王擒獅雕像,獅子在國王懷中極度溫馴,以此襯托出國王威武強壯。 

威武的亞述國王。

 

一旁是亞述王國宮殿的石雕壁像。

 

雖然沒擺臭臉,青少年早已戴上抗噪耳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亞述石雕常常描述戰爭畫面,可以想像那個時代各個部族間征戰是生活的一部分。

 




守衛入口的公牛。為什麼有五隻腳呢
? 其實從正面看是四隻腳,從側面看也是四隻腳,亞述人為右前方那隻腳分別雕刻了不同動作,想要呈現公牛走路的律動感。

 

這塊黑色岩石上的圖案非常類似漢摩拉比法典石柱,都有王權神授概念。

 


西元前
612年,迦勒底人推翻亞述帝國,建立新巴比倫王國,尼布甲尼撒二世在位時國力達到顛峰。他為王后興建一座「空中花園」。新巴比倫人發明色彩鮮明的釉彩,將彩色釉磚拼成圖案,裝飾建築物。

 

然後進到波斯帝國。






比較可惜的是,一旁的解說只有法文,完全看不懂,很多東西都是回家後慢慢做功課查來的。





這是波斯帝國的彩磚。

 

西元前559年居魯士二世統一古波斯部落,建立阿契美尼德王朝,波斯成為強盛帝國。到了大流士一世,帝國疆域達到巔峰。大流士一世在古城蘇薩(Susa)建造宮殿,這些彩釉磚來自宮殿的遺跡。


 

宮殿覲見大廳的圓柱頭頂。

 

這個大廳總共有36根圓柱。

 

順著動線走進一個通道,兩旁都是石棺,遊客很少,氣氛有些詭異。這些是在地中海東岸發掘出來的石棺。

 






進入埃及館。埃及文明開始於西元前
3200年,終止於公元前343年時波斯征服埃及,持續將近3000年。

 

威嚴的法老。

 

西元2500年前的獅身人面像,古埃及人常用獅子代表法老王的權力和力量。

 



拿破崙入侵埃及時,蒐集了許多埃及古物,有很多東西可看,不過老爺已經坐在椅子等我好幾次了,不想測試他耐心底線,我只好收拾起好奇心,快步通過。

 

如果手邊有本歷史書,慢慢看這些古文物,慢慢溫習人類文明,其實是一種很好的學習,可惜父子三人走得飛快,我的歷史課上到這裡就差不多要結束了。

 




從某扇窗戶欣賞羅浮宮建築之美,我覺得羅浮宮比凡爾賽宮更霸氣更雄偉。

 





從另一個角度看貝聿銘設計的玻璃金字塔,現代與古典毫無違和感融合成美麗景觀。

 






埃及館樓梯上上下下,有點迷失方向,尋找指標時,看到這個告示,發現鎮館三寶就在一旁,老爺說,先看鎮館三寶吧。就是被這個告示牌害了,以致做了錯誤決定,因為一走入三寶所在的
Denon館,被洶湧人潮嚇到後,即刻心煩意亂,完全失去看展耐心了。我們應該應該先到Richelieu二樓看14世紀至17世紀的法國荷蘭西班牙..油畫,把Denon館留在最後。

 

超華麗的阿波羅廳The Galerie d’Apollon

 




看到勝利女神了,西元前
2世紀希臘時代的創作,主角是希臘神話中勝利女神Nike,鎮館三寶之一。


 

飛翔的翅膀律動感十足。

 




勝利女神雖美,但從這裡開始,摩肩擦踵,人聲鼓譟,優雅看展氛圍不再,只剩下趕快蒐集鎮館三寶的焦急心情。

 

順路往下走到 Room 702  Salle DaruRoom 700  Salle Mollien展間,這裡有很多法國新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繪畫。

 

講到新古典主義,就要認識大衛 (Jacques-Louis David)。西元15世紀,西方藝術進入追尋古希臘羅馬文明的文藝復興時期,之後,風格又慢慢轉變,跟隨貴族上流社會氛圍,逐漸往精緻奢華巴洛克和洛可可發展。到了18世紀中葉,法國國力強盛,一群藝術家認為繪畫應該有更大格局,不應淪為貴族展現財富工具。他們又開始從古希臘羅馬的歷史中尋找題材,藉由歷史故事,表達雄偉情懷,稱之為新古典。

 

大衛是法國新古典畫派最具代表性的畫家。他受過嚴謹學院訓練,技法精湛,深受拿破崙重用,成為首席宮廷畫師,為拿破侖創作許多大型歌頌作品。這幅《荷拉斯兄弟之誓》是大衛的成名之作,描繪一場古羅馬戰事前,三位兄弟接受父親授予武器,準備上戰場跟敵人一搏生死。右下方女性哀傷哭泣,擔憂親人能否平安歸來。

 

這幅《塞班女人的調停》也取材自羅馬神話,傳說羅馬建國之初,擔心女人不夠,無法傳宗接代,於是搶奪鄰近部族塞班的女人。幾年過後,塞班國王率兵前來,想要帶回自己的女兒,但女兒已成為羅馬國王妻子,且生下小孩。不忍丈夫與父親戰爭,這位美麗王后出面調停雙方。

 

《約瑟芬皇后加冕》也是大衛名畫,畫作尺寸十分龐大。

 畫中每個細節都處理得非常精細,每個人表情都不相同。

 約瑟芬皇后穿著華麗紅袍,一旁女士個個雍容華貴,傳神表達那個時代法國皇室尊貴氛圍。

 

安格爾的《大宮女Grande Odalisque》。若說大衛是新古典畫派開創者,安格爾就是最後一棒,安格爾之後,浪漫主義崛起。新古典經由明確輪廓線條描繪形態,而浪漫畫派重視區塊色彩效果。

 

Le Radeau de la Méduse梅杜莎之筏》,法國浪漫主義畫家西奧多·傑利柯在1818年─1819年間畫的油畫,描繪法國海軍巡防艦梅杜莎薩號沉沒,147人擠在一個木筏漂流12天,缺乏飲水和食物,只能吃屍體以維持生命,最後僅剩15人存活。畫作強烈傳達受難者的不安和驚恐,也反映了法國大革命後,藝術家開始以社會事件表達心中強烈情緒,進入隨主觀感覺引導的浪漫主義,不再是華麗的巴洛克洛可可風格。

 

走進Room 711 Mona Lisa room,蒙娜麗莎就在裡面。整間展廳擠滿遊客,超恐怖。

 

隔個警戒線,再隔個重重人牆,完全感受不到蒙娜麗莎的溫柔眼神。

 

連遠眺都有困難,只能用鏡頭放大拉近看。

 

這位Jacopo Bassano先生,冷眼旁觀大家瘋狂崇拜蒙娜麗莎行徑。

 

沒辦法親近蒙娜麗莎,對面的巨幅油畫《The Wedding at Cana迦拿的婚禮》也很有看頭,這是文藝復興全盛期威尼斯畫派維洛內塞創作的油畫,內容描繪耶穌參加一場婚禮,酒喝光了,耶穌展現神蹟,將水罐裡的水都變成紅酒。這幅畫將耶穌神蹟和威尼斯富庶景象結合在一起,也是文藝復興畫作特色。



 

拉斐爾的《Baltazar Castiglione紳士畫像》,他跟達文西同為文藝復興三傑。這幅畫作主角的眼神明亮自信,跟蒙娜麗莎的朦朧神秘截然不同。

 

蒙娜麗莎館外有個紀念品店,屋頂好美,跟畫作一樣吸睛。無處不是藝術,無處不美,歐洲文化底蘊真是太深厚了。

 

青少年二號在這個紀念品店買了一幅蒙娜麗莎畫像,回家之後,貼在房間牆壁日日欣賞。

 

Denon館還有不少文藝復興的宗教畫。走到這裡,已經被洶湧人潮沖昏頭,有點累了,父子三人只想蒐集最後一樣鎮館三寶,然後,快快離開羅浮宮,我只好跟著加快腳步。

 

Denon館一樓義大利雕塑區。

 

羅馬帝國時代的石棺,石棺上雕刻非常生動,主題都取材自希臘羅馬神話故事。

 

Borghese Gladiator博爾蓋塞角鬥士》,西元前100年的古希臘雕刻作品。

 

動作張力十足。

 

Venus de Milo米羅的維納斯》,鎮館三寶之一,西元前130100年之間的古希臘雕塑,這座雕像符合人體黃金比例,是女性體態美的象徵。

 

Old Centaur teased by Eros年老的半人馬被愛神捉弄》,西元1-2世紀的作品,17世紀於意大利出土。Centaur是半人馬,希臘神話中的一種性格温順的動物,Eros則是希臘神話中愛神,也就是羅馬神話裏的丘比特。我對希臘羅馬神話完全不熟悉,看這些雕塑時,只能單純欣賞神韻,完全無法體會言外之意。

 

Sleeping Hermaphroditus》,Hermaphroditus是希臘神話中的一位雌雄同體的神。睡覺的古希臘神是西元2世紀羅馬時期雕塑,但其下的床墊卻來自1619年意大利雕塑家Gian Lorenzo Bernini之手。以大理石堅硬石材,呈現枕頭和棉被的空氣感,好厲害啊,讓人忍不住駐足欣賞許久。


 

 

Diana of Versailles凡爾賽的戴安娜》,西元1-2世紀的作品,主角是羅馬神話中的戴安娜,也就是希臘神話的狩獵女神月亮女神Artemis,宙斯的女兒。戴安娜帶著他的聖獸,一隻梅花鹿,黛安娜正從背後箭筒抽出一支箭。

 

走到這裡,父子三人的忍耐配合差不多到了極限,雖然想看的寶物名畫還很多,但其實我也被人潮擠得好疲倦,只好帶著遺憾和羅浮宮說再見,希望後會有期。今日最大心得,來羅浮宮絕對要先避開鎮館三寶,從其他部分開始欣賞,才不至於被洶湧遊客嚇到落荒而逃。

 

從玻璃金字塔走到地面廣場逛逛,玻璃金字塔內有一座金色雕塑,上網查了一下,是日本創作家名和晃平Kohei Nawa的作品,名稱是Throne王座》,《Japonismes 2018: Souls in Resonance日本2018年:共鳴中的靈魂》系列中的一部分,20187月開始擺放在玻璃金字塔內展覽。創作者想要表達電腦快速進步時代,科學和人工智慧將會取代政治和經濟中的權力和權威,他也以漂浮在玻璃金字塔中的王座,質疑以往權力和權威概念,進一步思考我們將面對怎樣的未來。

雖然沒有好好欣賞到館藏,但和貝聿銘設計的玻璃金字塔來張合照是一定要的,這就是走馬看花等級的觀光客旅遊法。



僅僅走馬看花,巴黎這座城市已經帶給我們相當大的視覺和感官震撼,巴黎行第三天,我們都喜歡上這座城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