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0-29 18:44:40東方亮

東方亮時評:河套開發需制度創新

東方亮時評:河套開發需制度創新

2003.10.29 A1

財爺唐英年昨天再度談到河套開發問題,河套開發需要制度創新,才能整合雙方的目標。否則,河套開發仍然隻能是“進退兩難”。

由於歷史的原因,香港在回歸之前屬於殖民管治狀態,回歸之後成為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這個特別行政區,因與深圳接壤存在著一條非國家主權意義的“邊境線”,同時也屬於不同的關稅區,因此雙方均設有邊境檢查和海關。雖然省港澳經濟的融合程度也越來越深,但港深兩地的“邊境線”,一直得不到有效地開發和利用。

河套特殊處在“兩權分離”

河套更加特殊之處在於,河套區是以“兩權分離”存在的一個特區,即業權屬於深圳,管理權屬於香港。認可這一點非常重要,這是河套地區所具有的特殊價值,也具有其他地區所無法取代的優勢。

也由於河套的“兩權分離”,港深雙方在河套地區自然都有相對獨立的利益。從自身的利益出發,提出河套地區的開發方案,本來無可厚非,但過於強調自己的利益,往往很難找到一個雙方利益的平衡點,難免會有利益衝突,單純的利己或者利他原則,對河套開發都沒有好處,隻有兩利方可達致雙贏的結局。

以“境內關外”概念開發

香港和深圳實行的是不同的制度,河套開發無論采取何種模式,並不能簡單地說成是“一國兩制”在空間上的放大,這個問題不能簡單化。因為河套地區處兩權分離狀態,彈性處理河套地區的邊境概念,可能成為河套地區制度創新的一個關鍵點。

從充分體現河套地區的獨特價值角度出發,筆者認為,河套地區應該淡化邊境的概念,但要維持海關的概念,使河套地區以“境內關外”的身份出現,即河套是國境之內海關之外的一個特殊協作區。就“境內關外”這一概念,無論河套將來發展什麼項目,也無論港深雙方以什麼形式開發河套,隻要河套“兩權分離”的狀態沒有改變,就可以設計出一種針對河套地區人財物出入關的全新模式。

就人員進出而言,邏輯上深圳人憑藉身份證即可自由進入河套,並不需要辦理港澳通行證,但如果從河套地區進入香港,則必須辦理正常的通關手續。同時,香港人進入河套,亦將更為寬松,隻要不進入深圳其他地方,不需要辦理入境手續。而從河套地區進入深圳,亦需要履行過關手續。就資金、財物的流動而言,則可視為保稅區。

既有別於港又有別於深

“境內關外”,也意味著港深共同開發河套,並不能簡單地等同港人到河套投資辦企業。港深雙方應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因應彼此的政治、經濟、司法制度差異,協調出一套方案來,對河套區進行有效管治和經營,纔能使河套既有別於香港又有別於深圳的地區,並結合對WTO基本原則的運用,使人、財、物在河套地區的流動,自然都會有一個特殊的全新的通道。從這一點看,制度創新所創造的發展空間,是巨大的。

河套區目前區域不大,實施這一制度創新的條件並不太難,河套地區實現“境內關外”模式,也有助於港深兩地整合對開發河套的目標。





相關新聞
港府建議:深港人自由出入河套
財政司司長唐英年昨天在立法會上透露,政府正研究邊境河套區的用途,政府的構思是香港和深圳居民可免除證件限制,自由出入該區域。
唐英年是在回應議員的相關提問作此番表述的,這是港府首次提及這一地區的出入境的處理辦法。政府的目前構思,是免除兩地居民簽證的限制,深圳居民毋須以個人遊方式,或者申請雙程證或公務簽證,便可到該區,而香港居民亦可自由出入。唐亦表示當然會有一定的管制以防外地人進入本港。
河套區管轄權屬於香港,但業權卻由一間深圳公司擁有。立法會議員陳鑑林昨在財經事務委員會特別會議上提問,財政司司長唐英年以發展經濟為首要工作,當局會否加強與珠三角的合作,特別是與香港只有一水之隔的深圳?他指出,發展河套區和取消新界北的邊境禁區,能夠提供很多機遇給工業界和就業機會。唐英年回應稱,河套區土地平坦,面積約一平方公里,是香港少見的,政府正積極考慮如何利用這塊土地,以發揮最大用途,從而促進香港的經濟和就業機會。他透露,自己在未擔任工商及科技局局長前,曾經提議將河套區發展為加工區。
唐英年指,河套區連接深圳市中心,深圳方面甚為關注該區的土地用途,政府必須考慮深圳方面的需要。尤其希望透過河套區的發展,進一步加強本港與深圳的合作,因而不想在河套區發展與深圳市脫節的項目。唐英年承諾與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深入研究。
政府在開發深圳河套區一事上已研究了不少日子,其實,對於河套區的發展,本港工商界一直均提出各種各樣的方案。九月時因長實集團主席李嘉誠訪京,高調向國家主席胡錦濤提出在香港和深圳的邊境設立免稅工業區,並表示自己有意帶頭投資而再度成為焦點。
李嘉誠發表有關言論後,特區政府對此反應不一。工商及科技局局長曾俊華曾經表示,香港多項產品已享有零關稅優惠,而河套區的土地亦未平整,及缺乏水電煤等配套設施,需要投入龐大的開發成本,政府暫時沒有計劃設立邊境加工區。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亦曾坦言,河套區的開發工作「十劃都未有一撇」,現在建議如何發展仍是言之尚早。
其後行政長官董建華又指,當局正在積極跟進在邊境設立加工區的建議。政務司司長辦公室在十月初曾表示,深圳河套區的開發是規劃署二○三○年規劃工作的一部分,研究有結果之後就會進行諮詢,意味有關工作是屬於長遠規劃。唐英年今次提及河套區的開發構想,似比之前的政府態度進了一步。
  陳鑑林認為,讓深圳居民毋須簽證到河套區,可能會影響當地治安,但這是技術性問題,可透過管理方法解決。事實上簽證問題亦只屬小問題,最重要是廠家,可用便宜的地價設立工廠,讓內地居民到河套區工作和消費。民建聯將約見深圳有關方面官員,討論河套區發展,希望促成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