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0-13 15:04:22阿不
我眼中的大陸電影
lovefaye2002
http://bbs6.netease.com/ent/
實在不記得自己看的第一部電影是什麽,但90%以上的可能是一部大陸電影,也許是《少林寺》,也許是《小兵張嘎》,也許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在那個精神生活貧乏的歲月裏,有電影看已經是一種奢侈,根本不會像現在這樣對《周漁的火車》或者《綠茶》來一次全方位的批判,當然我那時的年紀也不允許自己寫個幾千字抒發自己的情懷!
大陸電影,我們通常稱之爲國產影片,從謝晉到張藝謀再到婁燁,從第四代到第五代再到第六代,國產影片讓我們快樂過,也讓我們悲傷過。
兒時的我們曾經爲一兩毛錢就可以看到的《少林寺》齊聲喝彩,而長大的我們卻對幾十塊錢一張票的《英雄》齊聲討伐。
我們曾經有氣勢磅礴的《大決戰》,哀婉別致的《紅樓夢》,激發鬥志的“少林系列”,笑翻肚皮的《京都球俠》,但我們現在只有導演們的武俠夢,男女之間的情感糾葛,以及那些沒有商業價值的商業片!
我們說他們是文化沙漠,但那個小島上的電影工業卻讓我們這裏的電影工作者們汗顔。雖然他們現在也在衰落,但他們製造出來的英雄,殺手,美女們掠奪了我們多少觀衆的目光和情感!而且他們還信譽旦旦地說要我們的第七代導演考慮(呵呵,《精裝難兄難弟》中王家衛和王晶在WC裏如是對記者說),實在讓我們的這些優秀導演們憤憤不平!
說起國產導演,怎能不說張藝謀!一個通常意義下的大陸第一導演,從他執掌北京申奧宣傳片一事便可以看出他在中國導演界的地位。但是那個滿身黃土氣息,優秀得讓老外對中國電影刮目相看的張藝謀已經不再活著,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一個把自己看作導演中的英雄,希望觀衆們有話好好說,打著“炒作,票房,藝術,口碑,獎項,一個都不能少”的旗號,充分享受著導演生涯晚年幸福時光的張藝謀。一部影片炒作得那麽沸沸揚揚,看似很有氣魄,其實他是用這種大張旗鼓來掩飾自己內心的虛弱。明明不懂武俠精髓,卻非要硬充什麽內行,拍出一部不倫不類的“武俠巨作”《英雄》,可能對自己也不那麽滿意,又準備再次聚集豪華陣容,去烏克蘭拍攝另一部武俠巨片。但烏克蘭是不生長紅高粱的,張大導演的武俠夢很可能在異國他鄉再度破滅,從而落下一個笑柄!
還不如再拍一部黑色幽默巨作《死了》,還不如再拍一部農村題材巨作《夏荷當律師》,反正別再拍武俠巨作讓徐克們恥笑了!
好像說了金庸說古龍,說了徐克說吳宇森一樣,說了張藝謀自然也要說說陳凱歌!
《霸王別姬》不愧爲大陸電影中的經典,通過一個具有同性戀傾向戲子的坎坷一生來襯托出時代的變更。在大時代背景下,大多數人都是渺小的:今天你可能是獨霸一方的袁二爺,明天你可能就是民憤極大的地主惡霸。死心眼的執著是徒勞的,理想主義者最終還是會被現實所同化,從而融入現實,對自己曾經堅持過的理想無情鞭笞!很讓人辛酸的一部電影,看完之後心頭沈重萬分,卻不得不佩服陳大導演卓越的才華。然而這種才華在《和你在一起》中實在難以尋覓,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個虛假的,矯情的故事,讓人感到心口一陣噁心,但這種噁心如果放在某些人的身上也許會轉化成爲一種開心,因爲這正是他們所制定的商業片標準----弘揚社會美德。而他們是看不到一個導演的創作力正在慢慢枯萎的!
說起大陸的商業片,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肯定就是馮小剛。但除了馮導之外,實在也想不起哪位商業片的大導演了。有人說馮小剛是大陸的王晶,但這點我絕不同意。王晶和馮小剛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導演,馮小剛再庸俗,也不會來王晶的“屎尿屁”,頂多隻會讓老外多補補鈣,或者讓精神病人多瞎掰幾句。他的那種京式幽默根本不需要演員們像星爺或者家輝哥(姓張不姓梁)做出誇張的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只需幾個侃爺侃姐們皮笑肉不笑地動動嘴皮而已,所以看馮導的電影,好像重溫《編輯部的故事》一樣溫馨。從《甲方乙方》到《不見不散》再到《沒完沒了》,我們仿佛看到了馮導的江郎才盡。2000年他輕輕一聲歎息,說不拍賀歲片了,然而次年的《大腕》又在一片罵聲中狂收歲末票房。而後2001年中港兩地最佳票房受益者在2002年來了一次“七杯茶”的合作,卻看不出多少火花,倒是馮導炮轟《像雞毛一地飛》的豪言壯語讓人覺得商業片大導演其實就是作秀大玩家。不過不管他如何作秀,都不要糟踏了“手機”這個資訊時代最常用的物件!
可悲啊!大陸的商業片導演太少了!這裏有全世界最龐大的觀衆群,卻沒有與之相匹配的電影數量,也許商業片導演們都想用另一種視覺形式----電視來征服這些“懶惰”的觀衆們!
所以說,談論大陸的商業片還不如說說大陸的第六代!
姜文,賈樟柯,張元,婁燁,王小帥......一個個名字如雷貫耳,而他們除了都是第六代外,還有一個共同的特質,就是他們都有影片被禁史。有個朋友曾經開玩笑對我說:“我現在看國產電影只看禁片,因爲禁片=好片!”這話雖說有些誇張,但的確也反映了一些實際情況:《鬼子來了》,《小武》,《東宮西宮》,《蘇州河》,《十七歲的單車》,甚至還有《活著》,《藍風箏》,都是外界評價很高(當然,《蘇州河》和《東宮西宮》不符合我的看片標準),卻通不過電影局這一關的影片。也許電影局領導們更希望看一些農民敲鑼打鼓,城裏人滿面春風,各級領導任勞任怨,犯罪分子統統落網,一派欣欣向榮景象的“精神文明電影”!
於是姜文老老實實地當演員,張元規規矩矩地泡綠茶,婁燁不慌不忙地走國際,賈樟柯我行我素地玩地下!
而電影局,一個實實在在爲人民服務的機構,爲了廣大群衆不受視覺和心靈的雙重污染,勤勤懇懇地剪掉一段又一段膠片,義正嚴詞地拒絕一部又一部影片,但卻引起了少數不知好歹影迷的“狗咬呂洞冰”:“電影局這個名字,我現在連聽都不想聽!”
現在只想說一說這些第六代導演們。
這其中,最喜歡的是姜文,《陽光燦爛的日子》和《鬼子來了》,一個是文革時期的青春騷動,一個是抗日末期的群衆麻木,拍出了自己的風格,也拍出了觀衆的共鳴。我們厭煩了文革時期畫面的殘酷,也厭煩了抗戰時期畫面的英勇,而姜文帶給我們的卻是兩種新鮮的感覺,他的開拓精神可謂前無古人(在大陸的範圍),如果他好好地走導演這條路,一定可以超過張藝謀。可惜他終究是個演員,導演只是他的副業,而且大陸這種電影環境是不能容忍鬼才存在的!
最不喜歡的是婁燁,雖然《蘇州河》的鏡頭比王家衛的還晃動,畫面比關錦鵬的還唯美,但卻感覺他太自我了,幾乎不把觀衆放在眼裏。那是一個注重手法遠多於內容的導演,他可以讓電影完全意識流,但他卻無法把故事敍述得流暢自如,只好用大師們常用的手法來掩飾自己的蒼白無力,給出來的就是一個美麗的軀殼!
賈樟柯是一個純粹的電影人,至少從現在看來是這樣。他的《小武》是大陸最有現實批判性的影片,雖然他的拍攝手法遠沒有婁燁那樣花裏胡哨,但卻給人一種強烈的真實感。也許他對鏡頭的掌握落後於時代,但看完他的電影之後絕對不會嘲笑這一點,因爲我們已經被影片深深打動了!我們可以對小偷的行爲痛恨有加,但卻會對小武的遭遇深表同情,是社會造就了小武這種人,是社會造成了各種不平等。賈樟柯用他的電影生動地告訴我們:電影不是拍攝手法的堆砌,而是一個展示現實生活的舞臺!
張元很小家子氣,他喜歡把故事固定在一個狹小的空間內,讓兩位情感主角喋喋不休地嘮叨個幾十分鐘,而根本不願意拍攝其他人物。《東宮西宮》,《我愛你》,《綠茶》都充分地暴露了這一點,只是前者的鋒芒比後兩者都銳利地多。張元的這種小家子氣決定了他永遠成不了真正的大導演,因爲他沒有開闊的思維和容納百川的氣魄,只有如何將二人情感拍得更加唯美的構思!
對王小帥的認識僅僅是一部《十七歲的單車》,這並不是一個青春洋溢的故事,而是一個體現執著的故事。單車作爲唯一謀生手段,讓貧困少年誓死維護,不惜同任何人抗爭,他擺平了最棘手的單車歸屬問題,卻依然逃脫不了單車被毀的厄運,體現了生活的殘酷性。我想影片被禁的原因就是片中衆多青少年的古惑形象(《卡拉是條狗》中夜有這種情況發生,但警察卻把此壓制住了,而本片中卻沒有警察),因爲在大陸上映影片中的青少年,絕對不應該是這樣的,最好成天朝氣蓬勃,面帶笑容!
至於陸川,陸學長,孫周,想到的肯定是《尋槍》,《卡拉是條狗》,《周漁的火車》。老實說,《尋槍》有點無聊,丟了一把槍能把人逼成這樣嗎?沒有哪個殺手會用三顆子彈殺死六個人的!《卡拉是條狗》想揭示點什麽,批判點什麽,卻到了最後什麽都沒有實現,難道一條狗真的比親生兒子重要嗎?《周漁的火車》則是浪費膠片,一段虛無飄渺的愛情是征服不了觀衆心的。比起前面幾個導演來,這幾位的水平顯然差了一點,看來必須要拍禁片才能提高導演們的水平!
但禁片該拍什麽呢?
你可以拍一個地區黑社會團夥的猖獗,官匪勾結,民不聊生;也可以拍攝高校招生中的黑幕,導致受害者名落孫山,在社會上闖蕩數年後飛黃騰達,然後花錢再那個高校買了個文憑;還可以拍一些諷刺趙安,張俊以之流的影片,揭露大量內幕,保准電影局的官員禁你沒商量!
但如果導演們膽小,不敢被禁,最好老老實實拍一些歌頌祖國,歌頌白衣戰士,歌頌人民警察的影片;或者拍二三十年代鴛鴦蝴蝶般的愛情,今日男女之間複雜的“你愛我,我愛你”,最好感情處理得越朦朧越好;或者大拍歷史題材,大拍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格格阿哥們,架勢是越氣派越好;再不行就拍武俠片,武打設計一定要請香港的,編劇一定要自己寫,炒作時還要說明這是一部不同于以往的武俠影片,將會開創武俠片的新時代!
記住,千萬別在電影中說大陸有黑社會,千萬別給影片來個黑色結尾,否則大陸電影局會毫不留情地給你的影片執行“槍決”,哪怕你是局長大人的三公子!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
http://bbs6.netease.com/ent/
實在不記得自己看的第一部電影是什麽,但90%以上的可能是一部大陸電影,也許是《少林寺》,也許是《小兵張嘎》,也許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在那個精神生活貧乏的歲月裏,有電影看已經是一種奢侈,根本不會像現在這樣對《周漁的火車》或者《綠茶》來一次全方位的批判,當然我那時的年紀也不允許自己寫個幾千字抒發自己的情懷!
大陸電影,我們通常稱之爲國產影片,從謝晉到張藝謀再到婁燁,從第四代到第五代再到第六代,國產影片讓我們快樂過,也讓我們悲傷過。
兒時的我們曾經爲一兩毛錢就可以看到的《少林寺》齊聲喝彩,而長大的我們卻對幾十塊錢一張票的《英雄》齊聲討伐。
我們曾經有氣勢磅礴的《大決戰》,哀婉別致的《紅樓夢》,激發鬥志的“少林系列”,笑翻肚皮的《京都球俠》,但我們現在只有導演們的武俠夢,男女之間的情感糾葛,以及那些沒有商業價值的商業片!
我們說他們是文化沙漠,但那個小島上的電影工業卻讓我們這裏的電影工作者們汗顔。雖然他們現在也在衰落,但他們製造出來的英雄,殺手,美女們掠奪了我們多少觀衆的目光和情感!而且他們還信譽旦旦地說要我們的第七代導演考慮(呵呵,《精裝難兄難弟》中王家衛和王晶在WC裏如是對記者說),實在讓我們的這些優秀導演們憤憤不平!
說起國產導演,怎能不說張藝謀!一個通常意義下的大陸第一導演,從他執掌北京申奧宣傳片一事便可以看出他在中國導演界的地位。但是那個滿身黃土氣息,優秀得讓老外對中國電影刮目相看的張藝謀已經不再活著,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一個把自己看作導演中的英雄,希望觀衆們有話好好說,打著“炒作,票房,藝術,口碑,獎項,一個都不能少”的旗號,充分享受著導演生涯晚年幸福時光的張藝謀。一部影片炒作得那麽沸沸揚揚,看似很有氣魄,其實他是用這種大張旗鼓來掩飾自己內心的虛弱。明明不懂武俠精髓,卻非要硬充什麽內行,拍出一部不倫不類的“武俠巨作”《英雄》,可能對自己也不那麽滿意,又準備再次聚集豪華陣容,去烏克蘭拍攝另一部武俠巨片。但烏克蘭是不生長紅高粱的,張大導演的武俠夢很可能在異國他鄉再度破滅,從而落下一個笑柄!
還不如再拍一部黑色幽默巨作《死了》,還不如再拍一部農村題材巨作《夏荷當律師》,反正別再拍武俠巨作讓徐克們恥笑了!
好像說了金庸說古龍,說了徐克說吳宇森一樣,說了張藝謀自然也要說說陳凱歌!
《霸王別姬》不愧爲大陸電影中的經典,通過一個具有同性戀傾向戲子的坎坷一生來襯托出時代的變更。在大時代背景下,大多數人都是渺小的:今天你可能是獨霸一方的袁二爺,明天你可能就是民憤極大的地主惡霸。死心眼的執著是徒勞的,理想主義者最終還是會被現實所同化,從而融入現實,對自己曾經堅持過的理想無情鞭笞!很讓人辛酸的一部電影,看完之後心頭沈重萬分,卻不得不佩服陳大導演卓越的才華。然而這種才華在《和你在一起》中實在難以尋覓,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個虛假的,矯情的故事,讓人感到心口一陣噁心,但這種噁心如果放在某些人的身上也許會轉化成爲一種開心,因爲這正是他們所制定的商業片標準----弘揚社會美德。而他們是看不到一個導演的創作力正在慢慢枯萎的!
說起大陸的商業片,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肯定就是馮小剛。但除了馮導之外,實在也想不起哪位商業片的大導演了。有人說馮小剛是大陸的王晶,但這點我絕不同意。王晶和馮小剛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導演,馮小剛再庸俗,也不會來王晶的“屎尿屁”,頂多隻會讓老外多補補鈣,或者讓精神病人多瞎掰幾句。他的那種京式幽默根本不需要演員們像星爺或者家輝哥(姓張不姓梁)做出誇張的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只需幾個侃爺侃姐們皮笑肉不笑地動動嘴皮而已,所以看馮導的電影,好像重溫《編輯部的故事》一樣溫馨。從《甲方乙方》到《不見不散》再到《沒完沒了》,我們仿佛看到了馮導的江郎才盡。2000年他輕輕一聲歎息,說不拍賀歲片了,然而次年的《大腕》又在一片罵聲中狂收歲末票房。而後2001年中港兩地最佳票房受益者在2002年來了一次“七杯茶”的合作,卻看不出多少火花,倒是馮導炮轟《像雞毛一地飛》的豪言壯語讓人覺得商業片大導演其實就是作秀大玩家。不過不管他如何作秀,都不要糟踏了“手機”這個資訊時代最常用的物件!
可悲啊!大陸的商業片導演太少了!這裏有全世界最龐大的觀衆群,卻沒有與之相匹配的電影數量,也許商業片導演們都想用另一種視覺形式----電視來征服這些“懶惰”的觀衆們!
所以說,談論大陸的商業片還不如說說大陸的第六代!
姜文,賈樟柯,張元,婁燁,王小帥......一個個名字如雷貫耳,而他們除了都是第六代外,還有一個共同的特質,就是他們都有影片被禁史。有個朋友曾經開玩笑對我說:“我現在看國產電影只看禁片,因爲禁片=好片!”這話雖說有些誇張,但的確也反映了一些實際情況:《鬼子來了》,《小武》,《東宮西宮》,《蘇州河》,《十七歲的單車》,甚至還有《活著》,《藍風箏》,都是外界評價很高(當然,《蘇州河》和《東宮西宮》不符合我的看片標準),卻通不過電影局這一關的影片。也許電影局領導們更希望看一些農民敲鑼打鼓,城裏人滿面春風,各級領導任勞任怨,犯罪分子統統落網,一派欣欣向榮景象的“精神文明電影”!
於是姜文老老實實地當演員,張元規規矩矩地泡綠茶,婁燁不慌不忙地走國際,賈樟柯我行我素地玩地下!
而電影局,一個實實在在爲人民服務的機構,爲了廣大群衆不受視覺和心靈的雙重污染,勤勤懇懇地剪掉一段又一段膠片,義正嚴詞地拒絕一部又一部影片,但卻引起了少數不知好歹影迷的“狗咬呂洞冰”:“電影局這個名字,我現在連聽都不想聽!”
現在只想說一說這些第六代導演們。
這其中,最喜歡的是姜文,《陽光燦爛的日子》和《鬼子來了》,一個是文革時期的青春騷動,一個是抗日末期的群衆麻木,拍出了自己的風格,也拍出了觀衆的共鳴。我們厭煩了文革時期畫面的殘酷,也厭煩了抗戰時期畫面的英勇,而姜文帶給我們的卻是兩種新鮮的感覺,他的開拓精神可謂前無古人(在大陸的範圍),如果他好好地走導演這條路,一定可以超過張藝謀。可惜他終究是個演員,導演只是他的副業,而且大陸這種電影環境是不能容忍鬼才存在的!
最不喜歡的是婁燁,雖然《蘇州河》的鏡頭比王家衛的還晃動,畫面比關錦鵬的還唯美,但卻感覺他太自我了,幾乎不把觀衆放在眼裏。那是一個注重手法遠多於內容的導演,他可以讓電影完全意識流,但他卻無法把故事敍述得流暢自如,只好用大師們常用的手法來掩飾自己的蒼白無力,給出來的就是一個美麗的軀殼!
賈樟柯是一個純粹的電影人,至少從現在看來是這樣。他的《小武》是大陸最有現實批判性的影片,雖然他的拍攝手法遠沒有婁燁那樣花裏胡哨,但卻給人一種強烈的真實感。也許他對鏡頭的掌握落後於時代,但看完他的電影之後絕對不會嘲笑這一點,因爲我們已經被影片深深打動了!我們可以對小偷的行爲痛恨有加,但卻會對小武的遭遇深表同情,是社會造就了小武這種人,是社會造成了各種不平等。賈樟柯用他的電影生動地告訴我們:電影不是拍攝手法的堆砌,而是一個展示現實生活的舞臺!
張元很小家子氣,他喜歡把故事固定在一個狹小的空間內,讓兩位情感主角喋喋不休地嘮叨個幾十分鐘,而根本不願意拍攝其他人物。《東宮西宮》,《我愛你》,《綠茶》都充分地暴露了這一點,只是前者的鋒芒比後兩者都銳利地多。張元的這種小家子氣決定了他永遠成不了真正的大導演,因爲他沒有開闊的思維和容納百川的氣魄,只有如何將二人情感拍得更加唯美的構思!
對王小帥的認識僅僅是一部《十七歲的單車》,這並不是一個青春洋溢的故事,而是一個體現執著的故事。單車作爲唯一謀生手段,讓貧困少年誓死維護,不惜同任何人抗爭,他擺平了最棘手的單車歸屬問題,卻依然逃脫不了單車被毀的厄運,體現了生活的殘酷性。我想影片被禁的原因就是片中衆多青少年的古惑形象(《卡拉是條狗》中夜有這種情況發生,但警察卻把此壓制住了,而本片中卻沒有警察),因爲在大陸上映影片中的青少年,絕對不應該是這樣的,最好成天朝氣蓬勃,面帶笑容!
至於陸川,陸學長,孫周,想到的肯定是《尋槍》,《卡拉是條狗》,《周漁的火車》。老實說,《尋槍》有點無聊,丟了一把槍能把人逼成這樣嗎?沒有哪個殺手會用三顆子彈殺死六個人的!《卡拉是條狗》想揭示點什麽,批判點什麽,卻到了最後什麽都沒有實現,難道一條狗真的比親生兒子重要嗎?《周漁的火車》則是浪費膠片,一段虛無飄渺的愛情是征服不了觀衆心的。比起前面幾個導演來,這幾位的水平顯然差了一點,看來必須要拍禁片才能提高導演們的水平!
但禁片該拍什麽呢?
你可以拍一個地區黑社會團夥的猖獗,官匪勾結,民不聊生;也可以拍攝高校招生中的黑幕,導致受害者名落孫山,在社會上闖蕩數年後飛黃騰達,然後花錢再那個高校買了個文憑;還可以拍一些諷刺趙安,張俊以之流的影片,揭露大量內幕,保准電影局的官員禁你沒商量!
但如果導演們膽小,不敢被禁,最好老老實實拍一些歌頌祖國,歌頌白衣戰士,歌頌人民警察的影片;或者拍二三十年代鴛鴦蝴蝶般的愛情,今日男女之間複雜的“你愛我,我愛你”,最好感情處理得越朦朧越好;或者大拍歷史題材,大拍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格格阿哥們,架勢是越氣派越好;再不行就拍武俠片,武打設計一定要請香港的,編劇一定要自己寫,炒作時還要說明這是一部不同于以往的武俠影片,將會開創武俠片的新時代!
記住,千萬別在電影中說大陸有黑社會,千萬別給影片來個黑色結尾,否則大陸電影局會毫不留情地給你的影片執行“槍決”,哪怕你是局長大人的三公子!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