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20 20:53:10吳老師

誦讀經典可以治病,對身心健康大有裨益




誦讀經典可以治病,對身心健康大有裨益

     有專家指出,近年來人的心理疾患呈上升趨勢,有些人的心理疾患長期得不到緩解,淤積心中日久,就染上了心臟病、癌症等病症,有的人因此會用自殺等消極的方式來解脫。如果我們能夠在人群中大力提倡經典誦讀,則可使許多心因性的疾患消滅于萌芽狀態。

  中國古代《韓詩外傳》中有一個名叫閔子騫的,此人功利心強,貪圖名聲,幾多憂悶,煩躁抑鬱,終年如此,積癖成疾,誦讀聖人孔子的《論語》之後,所積心病與身體的“瘙癢”一併被祛除無餘。《三國演義》一書中還有一則“讀書祛頭風”的故事,曹操讀了陳琳所寫討曹檄文,霎時驚出一身冷汗,久遭困擾的頭風病因此“痊愈”了。《唐詩紀事》中記載,有人居然因爲讀杜甫的詩而治好了瘧疾……

  許多時候,我們身體稍稍感覺不舒適,就把希望寄予求醫求藥或者用保健品進行相應的大補上,豈不知,現代社會70%%的疾病都是因爲心理因素引起的,而這些疾病打針吃藥或用保健品補充營養的效果並不佳。治療這些心因性疾病,誦讀經典是最好的方式,不管用哪一國語言,只要你進入誦讀的境界,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

 

 經典誦讀是一種健身操

     當代許多人的所謂“讀書”,其實不是讀書,而是看書——看書與誦讀完全是兩個概念。前者只用眼睛,即通過視覺器官把知識的資訊傳遞給大腦;而誦讀除了用眼睛外,還要用嘴和耳朵,也就是通過視覺、聽覺以及嘴的發聲——三種器官與大腦聯網,其效果就大大增強了。誦讀,更有通過音符來振蕩頭部氣血的作用,而這種作用除了調動眼、耳、嘴三個器官的功能外,還通過呼吸及音符振蕩等因素,促進肺部、腦神經及腦血管的運動———而中國武功及中國修真體系中更有用發音法來增長功夫的廉潔。所以,誦讀那些充滿文化魅力的經典,不僅能提高文化修養,還對身心大有裨益,更有延年益壽之功效。

  在日本,醫學專家對誦讀進行了廣泛的研究,認爲誦讀猶如做健身操,既要發音正確,又要正確的站姿和坐姿。反復誦讀,可使大腦皮層興奮與抑制過程達到相對平衡狀態,血液迴圈加速,體內生化代謝活躍,乙酰膽鹼和其他激素分泌增加,能增強記憶力,有益於心身疾病的康復,是中老年人鍛煉心身的最佳方法之一。

 

從現在開始,讓我們誦讀經典

     誦讀經典不光有治療疾病及讓人精神專一的作用,更深刻的含義還在於幫助人淨化內心世界,提升人格品質,讓人因經典的沐浴而趨向完美。

     誦讀中國最優秀的文化經典,對我們當代每個人來說都是一項很有意義的事情。近10年來,在海外華人圈子裏,誦讀古代經典已經形成熱潮。許永光先生推動的“古詩文誦讀工程”、臺灣省台中師範大學教授王財貴倡導的“讀經活動”、著名國學家南懷瑾先生推動的“東西方文化導讀”等,在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北美及中國內地都産生了巨大的影響。也許有人說,這些誦讀經典的活動主要是針對兒童的,其實不然,因爲誦讀經典:“幼兒陶冶本性,正宜此時。童蒙培養正見,正宜此時。少年啓導立志,正宜此時。成年勤學行德,隨時皆宜,無有終時。”

  今年90歲的鐵恩方先生,是從退休那天開始重新(私塾時背誦過)誦讀中國經典的。他說,一般人誦讀中國經典,並不需要把經典中所有內容都理解了,關鍵是其中的幾句話能打動自己的心就可以了。他讀經典的原則就是:“明其理,悟其意,修我身心。”

     以中醫的觀點來觀照經典誦讀,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認識:唐詩宋詞如清風明月,讀之可清肝瀉火;經典小說及《笑林廣府》等,可開宣肺氣辛溫解表;《大學》、《論語》等儒家經典可養浩然正氣……在這種誦讀的氛圍和歷史彌新的進程中,我們收穫的不僅僅是祛病健身之效,更多是“饑時可當肉,寒時可當裘,孤寂時可當友朋,幽憂時可當金石琴瑟也”的精神力量。

 

  攜一兩卷經典,登高山之巔,行林中河邊,坐室內一隅,伴明燈一盞,然後,旁若無人地誦讀起來吧。

     誦讀時,我們會不知不覺地擯棄雜念、抱元守一。

     誦讀時,我們會視人事糾紛爲無有,攬六合虛空入胸懷。

     誦讀時,我們雖未以治病健身爲念,但其調和陰陽、修身養性的作用已經産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