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19 01:06:23曹墉=倫爺

〈請「愛書人」滾回書店〉


圖一:《蘋果日報》報道o靚模周秀娜將在書展推出「疑似露暈寫真集」

        「香港書展」下週三開幕。書展跟六四事件一樣,今年適逢20周年,而且兩者一樣是非多多。不久前,一個名為「抗議書展垃圾化,請o靚模們滾出7月香港書展」的Facebook群組,得到逾四萬人加入支持,令尚未開幕的書展頓成城中熱話。自稱「愛書人」的群組建立人在簡介中指出,書展應「造就閱讀文化的傳承與推廣」,他對書展日益「娛樂圈化」深感不滿,因為這樣會「漸次稀釋與取代了書展原有的文化意義」。群組名稱中「請o靚模們滾出書展」字眼,充分表達了這些「愛書人」的憤懣之情。

        這班「愛書人」的心情,我實在理解。話說當我第一次從報章上得知o靚模周秀娜的「疑似露暈寫真集」將在書展展出時,其實我是拒絕的,我第一個反應就是想起「泰國幪面超人中文歌詞」中的第一句:「漏奶﹖乜能關係﹖我批要批你個波﹗」哈哈,別開玩笑了。疑似波大無腦、胸無點墨的o靚模們,又怎會跟(疑似)深具文化內涵的書展扯上關係呢﹖

一、梁文道有份帶頭「污染」書展嗎﹖

       可是轉念一想,書展不是在好幾年前已經開始售賣明星寫真集了嗎﹖猶記得06年,文化人梁文道在書展落力兜售yumiko的寫真集(對,你沒有看錯,的確是梁文道),那時我被逼要了一本,後來提議用yumiko寫真集交換才「成功爭取」到梁文道的親筆簽名(詳見我在06年寫下的〈書展二三事〉)。如果「反o靚模大聯盟」知道道長也在書展兜售過明星寫真集,不知道會怎樣看﹖他們會認為道長也有份帶頭「污染」書展文化嗎﹖

       香港書展日益「娛樂圈化」是不爭的事實。有人說這是「書展垃圾化」,較貼切的是「書展商業化」。而明星、o靚模陸續「入侵」書展,其實只是「商業化」下的必然產物。就算o靚模不出現,也自會有其他「庸俗」的東西代替他們。我無意在此探討「書展商業化」的利與弊,只想指出一點,「書展商業化」是香港書業的病徵,絕非病因。反對「書展商業化」既不設實際,又只會適得其反。

 
圖二:網友Chuk Shing Law設計的logo,版權歸Chuk Shing Law所有。

二、誰才是書展的重點銷售對象﹖

       許多加入了群組的愛書人一廂情願地以為書展是文化活動,應以推廣閱讀文化為己任,o靚模們在鏡頭前騷首弄姿、大賣性感,實在缺乏內涵、有礙觀瞻。這種想法未免太天真太傻。閱讀無疑是文化活動,但由貿發局主辦的香港書展卻是不折不扣的商業活動。你以為他們的銷售對象是愛閱讀的讀書人﹖大錯特錯,他們的重點銷售對象偏偏是平日信奉「三不主義」—不買書、不看書、不逛書店的那一群香港人。須知道,每逢七月下旬,香港人就「特別」愛書。明明平日不會買的書,也會特地在書展捎回家,這就是「書展的魔力」。這群疑似欠缺文化素養的香港人才是書展的最重要銷售對象。至於自稱愛書的讀書人,對不起,主角不是你們,請先搞清楚莊閒再來投訴。

       什麼是「書展的魔力」呢﹖梁文道曾有過精妙的形容:「書展有點像年宵。平常一整年不買花、不養植物的人,到了這時候一定也會逛逛年宵市場,既然來了,就不能空手而回,順手買株劍蘭或者一整株桃花也是好的。對我們做買賣的人來講,參加書展的最大好處就是能碰上平常不可能接觸的人了,比如說那些一整年都不會走進書店的人。這是抱怨嗎﹖不。......相反,我感激都還來不及呢。我很希望那些日常不逛書店的朋友,回去之後能夠好好翻一翻書展帶回去的雜花異草,說不定翻出了癮,以後就變成了一個書店常客。」節錄自〈讀書好〉第四期「編者的話」。

        換句話說,什麼握手會、簽名會,其實都只是吸引這批「年宵客」的手段而已。


圖三:香港書展二十年的logo

三、書展不商業化行嗎﹖

       「書展商業化」好嗎﹖我不敢說好。問我喜歡「書展商業化」嗎﹖老實說我不喜歡。可是若果你問我「書展不商業化」行嗎﹖我又會答你不行。前文我說過,「書展商業化」是香港書業的病徵,絕非病因。不去找出病因,卻去反對病徵,那是本末倒置,只會適得其反。那麼香港書業的病因是什麼呢﹖倒是o靚模周秀娜一針見血,說出是「市場供求問題」。也就是讀者太少。

       問題不在o靚模。關鍵問題不是o靚模數目太多,而是讀書人太少;不是o靚模出書太多,而是讀書人買書太少;不是o靚模在書展露肉露得太多,而是讀書人在書店露臉露得太少。讀書人數這麼少,本地書業靠誰去支撐﹖書展不走商業化路線,書商又怎樣維持生計﹖單靠理想吃西北風嗎﹖愛書人反對書展商業化,本想叫那班o靚模收皮,但先收皮的隨時是本地書商。這就叫好心做壞事。

       近幾年,本地書店和出版社的經營環境日差。一方面是節節上升的舖租,另一方面是買少見少的讀者。於是去年,博益出版社結業了,旺角的樓上書店文星倒閉了,灣仔青文書店的老闆羅志華被自己書倉的書壓死了。在金融海嘯的威脅下,本地書業愈來愈難支持下去,書展商業化就成了一條救命的稻草。據說現時某些書商在書展的銷書量竟佔了全年銷書量的一半。在這種嚴峻環境下,書展有可能不商業化嗎﹖


圖四:08年書展,傅穎為寫真集《Smiling》舉行簽名會,吸引500位fans捧場。

四、在香港,寫作可以當飯吃嗎﹖

       或者有人會說這是飲鴆止渴。不過試問「水」從何來﹖不由讀者「磅」出來,書商哪有足夠的「水」來維持生命﹖別忘了,傳穎的寫真集在08年書展火速賣出了一萬五千本,成為書展十大暢銷書之一。另一邊廂,香港著名小說家董啟章的《天工開物.栩栩如真》大概只賣出一千本。我曾讀過董啟章徒弟王貽興的人物專訪,他談到一件真人真事令我印象異常深刻:「我女朋友的爸爸是修理電視機的。幾年前的一天,他送我一本書,說剛去過一個阿伯的家修理電視機。那個阿伯原來也有寫作的,家裡很多書,但卻說寫作沒用,懂很多知識也沒用,連修理電視機的錢都沒有,只能送一本自己賣不出去的書給我女朋友的爸爸。我拿來一看,呆了,那個阿伯竟然是海辛。」(溫馨提示:這篇訪談輯錄於將在書展展出的梁文道《訪問—十五個有想法的書人》,有興趣的記得去買)

        如果你以為,文學類書籍不好賣沒什麼出奇,那我要告訴你,即使是投資書暢銷作家一樣覺得香港書業已經日暮西山,只有愈來愈邊緣化的份兒。我們不妨來聽聽投資類暢銷書作者、國語水平超越「撚太撚」的曹sir曹仁超怎麼說(放心,這次他講廣東話):「八卦雜誌每期賣十幾廿萬本,我們認真寫書的人賣萬幾二萬本已可打入排行榜,我簡直是好嬲!」《論勢》三部曲打入了08年暢銷書榜非文學類的頭十位,曹sir不但不感到欣慰,反而慨嘆「香港讀書人不多,單靠寫書完全不能『當飯食』,更加難以培養好作家」。於是他立定決心,不會再在香港出書。(新浪網新聞17/1/09

http://www.namode.com/attachment/1209095868_0.jpg
圖五:曹仁超的《論勢》

五、香港人喜歡閱讀嗎﹖

        曹sir沒說錯。根據香港出版銷數公證會有限公司的統計,全港最暢銷的八卦雜誌《忽然1周》在08年上半年平均每期賣出19萬3千多份,銷量差不多是暢銷圖書的十倍。香港人愛閱讀,不過喜歡讀的是八卦雜誌,不是狹義的書本。

       香港人的讀書問題是全面性的。不止買書少,香港人借書少,閱讀數量自然也少。這兩年香港公共圖書館每年借出6100多萬項資料,香港人整年平均每人借閱8.76本書。之前我讀陳之華的《沒有資優班—珍視每個孩子的芬蘭教育》,裡面提到芬蘭人每年平均會借出書籍二十來本,差不多是香港人的三倍。

        06年尼爾森機構做的一項調查更是令人觸目驚心。該調查題為「香港人愛閱讀還是愛書展﹖」,訪問了4500多位介乎15-64歲的市民,發現當中不足3成人曾在過去12個月內閱讀書籍。換言之,有7成香港人在2005年沒有讀過任何一本書。

        這就是香港出版社及書店所面臨的困境。這是香港文化界的悲哀。

六、「愛書人」捫心自問上次買書是何時﹖

       講到這裡,我寫這篇文章的用意已經很明顯了。我希望加入了「反o靚模」Facebook組群的各位愛書人,不如捫心自問三個問題。一、「你是愛閱讀還是愛書展﹖」二、「對上一次到書店買書是什麼時候﹖」三、「過去12個月又讀了多少本書﹖」對於真正的愛書人而言,去不去書展其實無關重要,書展裡有沒有o靚模其實也無傷大雅。對於本地書商而言,讀者平日如能多逛幾次,多買幾本書,貢獻更大。天天都是讀書天,何必等七月﹖那些對「書展商業化」異常執著的人,我倒懷疑他們平常有無逛書店的習慣。

       平日多買幾本書,就當為本地書業出一分力吧。書展就讓給那些平日不看書的人去吧,我樂得省下車錢。畢竟來回車錢加入場費,已夠我多買一本書了。與其叫o靚模「滾出書展」,不如叫愛書人「滾回書店」。至於那些o靚模,又何必為他們動氣﹖正如蔡瀾所言:「五年、十年、二十年之後的書展,倪匡兄照樣還在這裡簽名,她們將會失蹤。」

延伸閱讀:

一、tommyjonk:〈支持港妹進駐書展
二、kursk:〈o靚模演義
來恩 2009-07-22 21:27:44

最好笑既係,唔好唔記得書展剛搞既時候,係同漫畫展一齊的!

書展本來就係一個商業化既出版商散貨場活動,唔商業化,唔通政治化咩?

2009-07-19 23:37:50

其實明眼人都知,D人反o靚模係”為反對而反對”架啦,有咩話影響書展文化本質咁道德神聖吖,書展到頭來只係被人借用既攻擊工具,果班人擺明不舌呢股明星新勢力,而去集體批審o靚模.

換著係日本水著或AV女優,我相信到時會係歡迎多於爭論.

講到底,而家香港既讀者,觀眾甚至接收者對明星藝人存有既心態,既不尊重同崇拜之餘,多少都有一定偏見.尤其係對一D類似paris hilton式毫無技藝,只識賣弄外表博出位見報既年輕女藝人.

講笑咁講,自從連番走光事件,你果本yumiko寫真集咪蝕哂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