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7-27 00:18:56曹墉=倫爺

〈書展熱〉


香港一年一度的「書展」,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由「書籍的展覽」慢慢變成「人潮的展覽」。以前去書展,一進會場就覺得冷;近年去書展,感覺即使赤裸全身,仍然熱得要命。去書展,重點不再是書海,而是人海。難怪每年的報道重心都是「入場人數再創紀錄」。彷彿書展的存在目的,就是為了締造一個又一個的耀眼紀錄,好告訴世人:香港人是多麼熱愛文化啊﹗

曾經聽過有人這麼說:「香港不是文化沙漠。你看每年書展的入場人數屢創新高就知道了。香港人還是愛書的。」此言甚是。香港人愛書,地球人都知道。不過香港人愛書,終究和其他城市的人有點不同。比如說,在每年七月的時候,香港人特別喜愛閱讀。八月、九月、十月都不是合適的讀書日子,就只有七月。七月是港人的指定「閱讀月份」,或者說,七月以外的月份,大多港人都不閱讀的。同樣,七月也是香港人指定的購書月份。全年份的購書量,會在七月的短短幾天內「超額完成」。

另外,港人愛書,還可以從各式各樣的閱讀週、閱讀講座、讀書活動中體現出來。什麼「十大好書」啦、什麼「親子閱讀」,似乎每間中小學都有在做。至於名人閱讀座談會,數量也不少。港人果真是喜愛閱讀的一群呀﹗至少從「閱讀活動」的數量來看,不比紐約、東京、倫敦遜色,甚至可能已經「超英趕美」了呢。

記得作家梁文道曾經說過,因為經常被邀請去閱讀講座,慢慢地,他勸人看書的時間竟然超過了他自己看書的時間。這不是本末倒置了麼﹖然而,這就是香港的常態。所謂「香港人愛書」,愛的究竟是那個「閱讀的活動」,還是書籍本身﹖顯而易見,香港人愛書展甚於愛書,愛文化活動多於文化本身。

就如「清明上河圖展覽」,大家一窩蜂去看,都擠在玻璃前端視那幅國寶。在每人五分鐘的限時下,大家急忙從左右上下瀏覽一次,也不知看出了什麼,總之記住了那個「八百一十四」--專家數出來的畫內總人數,然後闊步走出會場,跟同行的朋友說:「所謂『國之重寶』,也沒有什麼特別嘛﹗」

其實我想問一下主辦書展或參與其中的人,他們辦書展是為了什麼﹖當書展變成了一個文化嘉年華,每年大家只關注入場人數的時候,有否想過這個「文化活動」有沒有帶出任何文化上的正面作用﹖當然,這個問題顯得有點多餘。因為用腳趾頭想想都知道,辦書展的唯一意義就是--錢。

難怪,當每年書展又破紀錄之時,真正愛書之人,卻一個又一個的退下戰線。今年只在書展買了一本書的我,明年可以省下這來回三十多元的車費了。畢竟,對於書友而言,每天都可以是購書日。

圖片說明:去年書展的盛況,由新華社記者呂小煒攝
飄然 2007-08-08 19:15:25

每年,我都是書展的捧場客,去的還不只一次。
今年,沒去,有點若有所失的感覺;但看完你這篇文章,我反問自己:「究竟,你是去看書展,還是去看書呢﹖」

聯想:情人節女孩要求男孩送一束玫瑰表心意。畢竟,對於情侶而言,每天都可以是情人節。^^&qu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