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28 08:33:27曹墉=倫爺

〈淺談香港的沙丘BLOG文化〉

香港的BLOG文化發展得比想像中慢(大陸呼「博客」;台灣稱「部落格」。權衡再三,覺得用「BLOG」一詞中英夾雜最能表現香港特色),似乎為「香港是文化沙漠」又提供另一佐證。雖然,個人不太認同、也不想認同香港是「文化沙漠」,但在網路世界上所見,香港即使不算是「文化沙漠」,也起碼是個「文化沙丘」。香港人不是沒有文化,只是不懂得《聖經》的寓言,將文化錯築在沙丘之上而已。北風一吹丘便倒,黃沙在艷陽下火舞,化作滾滾紅塵。

世界各地大興BLOG文化,香港人「執輸行頭慘過敗家」,亦紛紛加入博客行列。可是到了今時今日,不少香港人乃至傳媒,都未能分清「網上日記」與「部落格」的分別。許多人在Xanga、Showhappy、Blogger開了戶口,記錄一些流水帳日程,便自以為在寫blog,其實於認真的博客看來,全不入流。當然,選擇寫網上日記是個人選擇,也有其意義,本身沒有問題。只是當全香港普遍的「blogger」都只會寫「網上日記」而寫不出「部落格」的話,那就足以顯示出香港的文化問題了。

在我的朋友當中,寫blog的遠比寫網上日記的少。這裡談的「blog」,不以網上載體為限,而是以作者文章的素質而定。見過不少用xanga的朋友,寫出高水準的文章。文章,就是一個blog應具備的條件,與作者到底是使用xanga、blogger或「個人新聞台」沒有關係。當然,也有些是「半blog半日記」的,就像「倫書齋」,比較隨意一點。我自認的blog是「潑墨館」和尚未公開的「雪隱齋」。


圖二:「周汶琦的世界」


有名氣的香港blog不多,其中一個原因是,香港名人大都不愛寫blog。這種現象與中、歐、美、日、台等地大異其趣。如要探討這背後的原因,首先一定是「沒有時間」。其二是香港名人多不喜愛文字,或文化修養較國外名人低。至於最重要的原因是:「寫blog不能賺錢。」既然無利可圖,那幹麼要花費寶貴光陰於其上﹖所以,你可以在網上找到李牧童、潘國靈、梁文道、黃世澤的blog,卻不可能看到陶傑、李碧華或阿寬的部落格—這些「句句抵萬金」的作家又怎會在blog上寫免費文章任人觀賞呢﹖(尤以陶傑最不可能)

有人覺得「寫blog沒有利益」,也有人認為寫blog可與利益掛鉤。現在「Yahoo! Blog」上有幾十個香港明星的BLOG,全都是BMA旗下的藝人,主要是為了宣傳作用。那些BLOG上的東西大多只是敷衍,作者根本沒有寫BLOG的熱誠,所以幾乎沒有一個能夠稱得上是「部落格」,頂多是貼圖區而已。


圖三:組合2R的BLOG


香港明星BLOG中稍有點看頭的是「周汶琦的世界」。周汶琦不像其妹,比較能夠以文字分享感受,兼有出外旅遊的省思,並非只懂自貼和賣弄可愛。楊千嬅的BLOG也很直率地表達她對家人的感受,而且不吝嗇文字,與其他明星的BLOG有顯著分別(但其部落格久久沒有更新)。但「周汶琦的世界」之類的香港明星BLOG仍舊太粗糙,真要比較起來的話,也不及國內藝人徐靜蕾「老徐的博客」那麼有文化氣息。「老徐的博客」也曾被譏為「流水帳式日誌」,但人家空閒的時候會讀《唐朝社會生活史》,香港的花旦、小生會看什麼書(或雜誌)呢﹖

至於比較多人觀看的,例如「周麗淇的歡樂世界」,論內容實是乏善可陳,充分表露版主文化水平,但筆者仍然定期瀏覽,為的只是看看美眉(美不美就見仁見智啦)。與此相似的還有2R的BLOG,皆因她們是筆者喜歡的類型……

(呵呵﹗大家如有什麼好BLOG,不妨留言介紹一下喔﹗)

附錄:

「周汶琦的世界」:http://hk.myblog.yahoo.com/kathy-chow
「周麗淇的歡樂世界」:http://hk.myblog.yahoo.com/bmanikichow/
「2R的BLOG」:http://hk.myblog.yahoo.com/2-R
「老徐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m/xujinglei
哈哈哈 2007-08-05 02:36:59

劉德華的BLOG很有趣
大家可以去看看
http://forum.awc618.com/forumdisplay.php?f=1

Joy 2007-07-09 23:51:16

看了這麼多位的留言,我也不自禁想發表一下自己的想法。

我是台灣人,大學修讀電影。在學期間我曾修過一堂課關於新媒體的研究,而老師就把重心放在blog的運用。

blog是web log的縮寫,原來就是被用來作日記用,後來有位美國非職業記者在自己的blog上發表對於時事的看法、評論,因為具犀利且獨到批判性而聲名大噪,也因為這樣使得他的blog有很高的瀏覽率,進而許多記者發稿前都會先到他的blog參考,這意味著他的blog開將影響到人們的看法、受人重視。

blog發展至今,有人還是拿來用作單純的日記使用、也有人將blog當作是抒發自己理想的管道、甚至有大把公司行號利用其為生財工具,這一種&quot新媒體&quot的誕生目的在於更直接且快速地發表意見,也開web 2.0(開放互動式網路)之先河。也因此,我認為blog的運用大家有各自的想法無可厚非,即使沒有對這社會的現象、文化有獨到的看法,在blog上記錄自己的瑣碎事也是訓練寫作的一種管道(只是新世代的&quot火星文&quot使小朋友們的寫作、思考能力降低,大人們得想個辦法導正才是!!)

個人淺見版主也無需對港人之文化憂心,香港的藝文活動好比戲劇、電影產業都比台灣健全得多呢!!

曹墉=倫爺 2007-05-24 01:10:02

感謝樓上的留言啦~
想不到這麼舊的文章還有人看~
我的確認為香港是個文化沙漠,至於澳門如何,我自己認識不足,不敢亂說。
之前新華書店登陸香港時,說遲點會24小時營業~
結果到了現在,似乎仍然沒有成事。
這也不難想像,因為在香港搞24小時書店,沒有很大的市場。
而且新華書店那裡的格局和店員服務,實在不敢恭維......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樓上有人會誤以為我是台灣人,我一直都說自己是香港人~不過這不是重點所在,我也不會介意~

其實寫作本文時沒有深思熟慮,事隔一年後再看,就覺得很粗糙,或許當日不應發表,枉自浪費了樓上眾人的時間~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