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22 11:41:36魔光工作團隊

Molière 莫里哀情史

魔光實驗室影推

 

莫里哀專題電影特映

 

 

導演:Laurent Tirard

法文發音,法文字幕,125 mins

 

年輕的莫里哀與朋友共同經營一家劇院,開始了自己熱愛的戲劇生涯。1644年,劇院倒閉並且負債累累,莫里哀因無法償還如此巨大的債務而進了監獄。一年後,22歲的他從監獄中被釋放了,卻沒有人知道他去了哪裡。十三年後,莫里哀重返巴黎,在他熱愛的事業上,已經取得了成功。世人很難想像在這十三年中,這個偉大的法國劇作家發生了什麼事

 

 

 

 

時間2011.11.22週二1830

地點:文二館C2-220魔光實驗室

 

 

 

 

 

 

莫里哀(1622―1673)是法國傑出的喜劇作家、古典主義喜劇的創立者,也是十七世紀法國最重要的古典主義作家。他不僅對法國戲劇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而且也推動了整個歐洲戲劇事業的發展。

莫里哀原名讓‧巴蒂斯特‧波克蘭,參加劇團後他改用“莫里哀”這個藝名。莫里哀出生在巴黎的一個資產階級的家庭中,父親經營掛毯生意,並買得“宮廷室內陳設商”的職位。在當時的法國,獲取這個職位就擁有貴族頭銜,而且還兼有“王室侍從”的稱號,有機會接近國王。當時,宮廷內共有八名陳設商,每一季度都有兩名跟隨國王,任務是為他佈置行宮。莫里哀是家中的長子,父親並不打算讓他接受什麼高深的教育,一心只想把宮中的職位傳給他,以使祖上留下的家業後繼有人。

莫里哀十歲那年,母親病故,父親忙於經商,無暇顧家。在這期間,外祖父經常帶小莫里哀去看民間藝人在露天演出的鬧劇,這是一種民間傳統戲劇,角色不多,情節滑稽。當時巴黎只有一個正式劇場,主要演悲劇和悲喜劇,祖孫倆也經常去那裡看戲。這些演出,特別是短小潑辣的鬧劇,深深地吸引住了莫里哀,使他從童年時起就對戲劇天地心馳神往。1635 年,十三歲的莫里哀進入由耶穌會主辦的克雷蒙中學。這是當時巴黎最有名氣的一所貴族學校,在那裡莫里哀接受了五年的系統教育。

在校期間,他的成績一直十分優異,對文學和哲學有著濃厚的興趣。另外,他還熟練地掌握了拉丁語,曾把古羅馬唯物主義哲學家盧克萊修的長詩《物性賦》譯成法文,並閱讀了古羅馬著名喜劇作家普拉圖斯和泰倫斯的原著,這對他以後的喜劇創作有很大的影響。十七世紀三十年代,法國的戲劇舞臺已較為活躍,1636 年高乃依的代表作《熙德》的問世,為古典主義悲劇的發展奠定了基石。莫里哀所在的學校,也經常有一些學生們自己組織的演出活動,這無疑增加了他對於戲劇的熱情。早在莫里哀畢業之前,父親就把“宮廷室內陳設商”這個可以世襲的職位轉到了他的名下,希望他學業期滿後能立即踏上父輩所走過的生活之路。中學畢業後,父親又為他買了一張法學碩士的證書。但莫里哀既不願繼承父業做陳設商,也無心當一名律師,他的最終理想是從事戲劇事業。

莫里哀在戲劇領域中的輝煌歷程,是從清苦的演員生活開始的。1642年,國王路易十三到南方巡察,莫里哀以“宮廷室內陳設商”繼承人的身份來到南方的納爾波內為他佈置行宮。就在這次南行的途中,他結識了一個流浪劇團的女演員瑪德隆?貝紮爾,這是他決心獻身戲劇事業的開端。1643 年初,他從南方給父親寫了一封信,表示願意放棄“宮廷室內陳設商”的繼承權,並說自己正在著手籌建一個劇團,這是莫里哀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做出的重大抉擇。父親對於兒子的這個決定感到震驚和惱怒,認為這有辱門庭。確實,在當時的法國,演藝圈中的人地位十分低下。教會規定:“戲子”死前必須要做懺悔,否則不得埋入教堂墓地。親人的反對和斥責並沒有阻止莫里哀走自己的路,1643 年他與貝紮爾三兄妹以及其他幾位熱心戲劇的朋友共同建立了“光耀劇團”。1644 6 28 日,他第一次用“莫里哀”這個使後人景仰的名字在一份公證檔上簽字。由於資金短缺和多數演員演技不高,再加上經營不善,這個劇團不久便負債累累,莫里哀因劇團的債務問題被投入監牢。幾天後,父親做保,把他贖了出來,希望他回心轉意,脫離演藝界。1645 年,“光耀劇團”被迫解散,多數成員紛紛離去,只有莫里哀和瑪德隆不改初衷,加入了由老演員查理?杜弗雷尼率領的流浪劇團。從此,莫里哀這個學生出身的有產者,義無反顧地丟下了產業與榮譽,放棄了現成的社會享受,開始了長期的漂泊生活。

1645 年離開巴黎到1658 年重返首都,莫里哀整整在外省巡迴演出了十三年,走遍了大半個法國。在劇團中,他主要扮演喜劇角色。長期的流浪生活,使他目睹了各地的社會現狀,接觸到大量的民間戲劇,這對他的藝術觀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在法國,再也找不出一位象他這樣長期紮根於民眾之中的古典主義作家了。杜弗雷尼去世後,莫里哀憑著他寬厚的人品和出眾的演技,被同伴推舉為劇團的領班。從此,他更加一心撲在戲劇上,既負責全團的工作,也是演員兼導演。過了不久,他把劇團的名稱重新改為“光耀劇團”,並把里昂定為根據地。他在戲劇創作方面的才華,或許是無意中顯露的。當時可上演的劇碼很少,極大地限制了劇團的發展,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莫里哀開始自己動手寫劇本。最初,他不過是改編一下流行的法國鬧劇和義大利即興喜劇,但很快就進入了獨立創作的階段,這得益于他豐富的生活經歷和長期的舞臺實踐。

《冒失鬼》(1653)是他創作的第一部詩體喜劇,說的是一個絕頂聰明的僕人幫助自己的主人娶到了稱心的妻子。由於劇情生動,格調清新,《冒失鬼》上演後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光耀劇團”也隨之名聲大振。1658 年,莫里哀率領劇團回到了闊別十幾年的巴黎。他們在盧浮宮演出了《多情的醫生》,國王路易十四對此十分讚賞,特許劇團留在巴黎。這對莫里哀來說無疑是個新的起點,從此他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喜劇創作之中。

莫里哀的喜劇創作可分為三個時期,《可笑的女才子》(1659)、《丈夫學堂》(1661)和《太太學堂》(1662)是他前期的主要作品。《可笑的女才子》是莫里哀返回巴黎後寫出的第一個劇本,他以巧妙的藝術構思對以朗布耶公館為代表的貴族沙龍中盛行的矯飾之風進行了辛辣的嘲諷。該劇遭到巴黎貴族勢力的強烈反對,曾一度被禁演,只是由於得到了路易十四的支持,禁令才被解除。但頑固勢力並沒有因此而甘休,不久又以改建盧浮宮為藉口把劇團的演出劇院拆掉了。正當莫里哀和他的同伴們一籌莫展的時候,國王再次幫助,把王宮劇場撥給了他們。此後,莫里哀的全部喜劇――1661年的《丈夫學堂》到1673 年他逝世前所寫的《沒病找病》――都是在那裡演出的。嚴酷的現實使莫里哀認識到,要想在巴黎站住腳,沒有王權的保護是不可能的。因此,他要求恢復他曾放棄的“宮廷室內陳設商”的繼承權,以便有更多的機會進入宮廷,爭取國王的支持。《丈夫學堂》涉及到愛情、婚姻、教育以及組建家庭等問題,批判了封建社會中的夫權主義,提倡婚姻自由等人道主義的作法。《太太學堂》是一部社會問題喜劇,作者向人們展示了修道院教育的惡果。在該劇上演後,路易十四以褒獎“優秀的喜劇詩人”之名,賜給莫里哀一份豐厚的年金。

六十年代中期至六十年代末,是莫里哀創作的全盛時期,他的代表作《偽君子》(1664)以及《堂璜》(1665)、《恨世者》(1666)、《喬治?當丹》(1668)和《吝嗇鬼》(1668)等一批思想性與藝術性俱佳的喜劇作品__都是這個時期的產物。莫里哀與貴族保守勢力和反動教會之間的鬥爭,在這個階段更為激烈與持久。《偽君子》是一部戰鬥性較強的諷刺喜劇,作者通主人公達爾杜弗的形象無情地揭露了封建教會的虛偽性。劇本剛一搬上舞臺,就受到巴黎大主教的指控,面對教會的強大壓力,國王也無計可施,只得下令暫停公演。直到1669 年初,教皇克雷蒙九世頒佈“教會和平”詔令,教派紛爭平息之後,莫里哀才得到該劇解禁的通知。然而,在禁演期間,莫里哀並沒有退縮,他曾三次上書國王陳述上演的理由,駁斥反對者的讕言。其它幾部喜劇也都是莫里哀的重要作品,《堂璜》借西班牙傳說中的人物影射了十七世紀腐朽糜爛的法國貴族:《恨世者》是一部貴族世態喜劇,作者對一個“憤世嫉俗者”的感情和心理作了深刻的剖析;《喬治?當丹》嘲笑了資產者為了提高身價而與貴族聯姻的偏狹心態;《齊嗇鬼》形象化地展現了資產者愛財如命的本性。

莫里哀的後期作品主要有:《貴人迷》(1670)和《司卡班的詭計》(1671)。前者描寫巴黎一位富商因醉心于加入貴族行列而屢遭耍弄,出盡洋相;後者表現了“下等人”的智慧,具有明顯的反對封建等級觀念的民主主義傾向。莫里哀完成的最後一部喜劇是《沒病找病》(1673),作品對江湖庸醫的騙術進行了揭露。1673 2 17 日下午,《沒病找病》第四次公演,莫里哀扮演主角阿爾岡。戲沒演完,他肺病復發,但他還是咬牙堅持了下來。當天夜裡,他開始劇烈地咳嗽,最後因血管破裂死於家中。

莫里哀是一位傑出的劇作家,一位出眾的導演,一位技藝精湛的演員,他一生為戲劇事業而奮鬥,共寫了三十多部劇本,扮演過二十多個重要角色,他不愧是法蘭西民族的巨大驕傲。

 

資料來源:未來網 http://manage.future.org.cn/article/23183.htm

補充資料:Molière 7.2/10 http://www.imdb.com/title/tt0796335/

 

 

上一篇:L'avare 吝嗇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