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24 07:00:00Luke

人,為什麼要結婚 〈徵婚啟事〉



一個朋友當了人家的第三者,『愛得很痛苦,但要離開他更痛苦。』那如果男人選擇離開呢?找個人嫁了似乎是種救贖,也是種報復。

家珍本來是人家的第三者,還懷了對方的孩子,但男人有天就莫名消失,怎麼也聯絡不到。她知道自己被遺棄了,恨啊,怨啊,找人嫁了算了。登了徵婚啟事,每天如人事室職員一樣面試一堆人,沒個喜歡的。好不容易覓了個跟自己一樣帶著尷尬微笑的。他找她釣蝦,她找他上床,完事後躲進浴室痛哭。渾渾噩噩的過日子,對著他的答錄機講著永遠不會有人回應的字句,直到那天,話筒被拿了起來......



恨,是愛的反面,無情才是終極的心死。為了復仇,我們可以傷害愛的人,可以傷害旁人,也可以傷害自己。在陳國富所導、劉若英主演的電影〈徵婚啟事〉,女主角選擇用相親的手段來逃避感情傷,同時也對那些仍對婚姻抱有期望者給予折磨。在這與其說是相親不如說是心理輔導的古怪過程中,她慢慢看到了每個正常人底下很私密、很不正常的一面;看到了他們性或商業或伴侶的需求,也看到了他們的懦弱、表裡不一及脆弱。『你口口聲聲要我試著去喜歡、接受女人,為什麼你不試著去接受男人呢?』女主角這麼對一個女同志說。而當她聽見信賴的好男人訴說著自己天生對男人的渴求但最後卻選擇了跟女人成立家庭的「正常生活」後,她忽然覺得自己好沒用,哭著笑了出來。

選擇你自己能承受的,他說。
你要試著把自己的苦痛看成是某個人類史上小小的意外,它不是結果,它微不足道,不值你催心傷魂,陳文茜說。



可是,活著除了自己的存在,我們到底還有什麼能確信的呢?不順從自己的感覺,我活著要做什麼呢?

瞎子,人類世界的缺陷者,看破了她的偽裝,看穿了她的空虛。
已逝者的老婆,最有資格施行報復的寡婦,選擇了原諒,因為她看見她對他的愛,遠非她所能比擬。
到頭來,她的報復,不過是場徒勞的遊戲;她的傷心,現在才開始。
是嗎?



一個去了吳哥窟的朋友,跟我說那裡的小孩好可憐,我們的二手衣服是他們的寶物。『這樣比下去,永遠也比不完的。最可憐的人往後無止境延伸,最幸福的人往前無止境延伸。如果你去那裡工作領那裡的薪水,你的日子未必會比他們好過,重點是你現在生活在什麼國家,而那國家裡你必須要面對的是怎麼樣的苦難。人活著要知足,但也不能太知足。』我想,雖然痛失摯愛,但她學會了一點慈悲吧,也學會了一點知足吧,也能往幸福的方向走去了吧。

人,到底為什麼要結婚呢?到底婚姻哪裡好?是你的會計師建議的(節稅),是你的醫生建議的(有人照顧),還是那些萬惡的婚紗攝影(賺錢)、喜宴包辦餐廳(賺錢)、結了婚的朋友(大家一起死)、老爸老媽叔叔伯伯大嬸阿姨巷口臉頰上長顆大黑痣的雜貨店老闆(來自傳統的力量)建議的?而且你沒結過,你又知道婚姻好,一頭栽進去不會是出不來的死亡迷宮?

坦白說,我曾想結婚。



跟前女友交往到第五還第六年吧,彼此都習慣對方的存在。有天早上我醒來,問她要不要去登記結婚(根據我前幾天得到的消息只要五十元,比我當時想的還便宜),我知道她想。相處久了,她知道我覺得在一起開心最重要,婚姻不過是種約束、形式罷了。她笑笑,說不用啦,這樣就好。

後來,我們分手了。

失去的,總會讓人覺得珍惜。『如果我當時怎怎怎,現在是不是就會好幸福?』於是我們想起那曾經應該會擁有的伴侶、孩子、家人,想起那些不可能的沙灘嬉戲,想起那些笑、眼淚、擁抱。日落後,幻影都是從指縫流過的沙。



不過很久以後,我終於知道分手的必要性及正確性。對我們而言,它都是成長,逼我們長大,讓我們更完整,更能尋找屬於自己真正的幸福。很痛很痛,但一定要做,要對自己負責。

但是,我要告訴你們一個小祕密。

其實,我相信愛情。
其實,我相信婚姻(純粹的那種,不是加了一堆商業元素的)。

但更重要的是,我知道就算那個人沒出現,我自己也能過很棒、很完整的一生。我們的結合是略為缺陷的彼此互相扶持、依靠,不是兩個二十九點八分勉強湊起來四捨五入六十分。沒有結合,我們也會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有著自己的小世界,偶爾在過年過節時感受到一點寂寞,但情緒會在三天後離開。

我可以不需要愛情、婚姻,但我仍相信它們,就如同我相信自己,會找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