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6 11:28:26荷塘詩韻

黑柿仔番茄& 安靜平穩的告別 ( 轉)

·    黑柿仔番茄

§  ■陳良欽

§  2017-07-20

·     幾番歷劫而變異

 原始的面目依稀有跡可尋;

 縱使百千萬個春秋輪迴

 野性;天生

 

 黑顏

 輕淺的葉面看似脆弱

 堅韌的枝條條條無不奮身

 張揚;四布

 

 存在島嶼之上

 餐風

 飲露;生計連生機

 垂掛於胸膛,結作纍纍的果實

 

 沉重的,也黃也綠也通紅透亮

 飽滿渾圓轉化的營養

 熟成;茄紅素!

 伴隨而生的感動;美麗含蓄

 

·    <在生活中閱讀> 安靜平穩的告別 《老衰死》

§  ■蘇惠昭

§  2017-07-19

·     一直到讀了《老衰死》,才知道「花甲男孩轉大人」演出的,當一姐阿嬤從彌留中意外清醒,唯不吃不喝,外傭阿春只用棉花棒濡濕她的嘴唇,這是正確的。

 瀕臨死亡的人沒有飢餓感,而且會大量的排尿,脫水,這樣的時刻,如果為了延命而打點滴,再以鼻胃管或胃造口灌食,反而增加痛苦,無法緩慢、安靜而平穩的死亡,「在醫院裡一直打點滴到最後一刻的患者,身體會水腫,氣管內會充滿分泌物,因此必須隨時進行抽痰,除此之外,有時無法排出的水分甚至會從皮膚滲透出,體內無法代謝的水分囤積肺部,導致呼吸就像溺水般的上器不接下氣……」《老衰死》教導我們。

 原來死亡之前可以不必受這樣的折磨,只要不打點滴。

 當然也有為數不少的醫生和家屬不接受,認為「可以救為什麼不救?」,這是我們面對父親插不插管的決定的當下,醫生說的話,「插管之後病人就可以好好的休息」醫生還說。

 那樣的時刻,即使知道「什麼都不做」才是對病人最好,身為家屬,我們卻無法「什麼都不做」,那感覺等同於謀殺。

 這也是瓊瑤家族的分歧點,痛苦地活下去,或者好好的死。

 (但阿嬤為何不是一直昏睡,還能夠直起身子,坐在輪椅坐在戶外聽廣播吹風,這就不得而知了。)

 2014年,在東京擔任節目製作的西山穗導播向NHK提出的一個拍攝企劃,標題叫做「老衰,若能如此死去便不枉此生」,正式通過。報導兵分二路,一路由西山穗以半入住的方式,到蘆花安養院學習,與院民和家屬接觸並深度溝通,最後得以採訪到一個正面臨九十二歲母親「邁向死亡」的家庭的,紀錄家屬「她的痛苦會不會持續很久?」、「是不是給了點滴和灌食就可以繼續活下去?」的不安與矛盾。一路則是小笠原導播領軍,從日本到美國、英國、瑞典,請科學家「用科學角度解釋老衰死的真相」。

 2015年節目播出,迴響熱烈,意味著人們願意穿越一片和諧人人健康的假相,直視必然的死亡,《老衰死》則是節目的文字版。

 死亡一直在我們身邊,「生是日常,死也是日常」,八十四歲的母親來台北小住兩個月,兩個月中面臨三位親人的死亡,參加了兩場葬禮。九十七歲的我姑婆,一直到生命結束的前半年,她都還可以買菜燒飯抄寫聖經。七十歲的我阿姨,因為車禍成為植物人,已經在床上躺了五年。還有一位住在東京的遠親,八十二歲,他是醫生,死亡前幾天還在「往診」,有時候死亡的到來,一如閃電直直劈來。

 死亡在我們身邊,我們卻無法預知生死的劇本,但以統計學來說,在醫療進步的國家,「老衰死」,也就是所謂的「自然死亡」,將會是大多數人未來的命運,在蘆花療養院,面對無法進食鎮日昏睡的老衰母親,家屬問石飛醫生:「母親現在正在拼命的努力要活下去對吧?」

 石飛醫生的回答是:「不,令堂並不是在拼命,而是正在準備好好休息,休息之後再朝著另一個世界前進……」

 期待當這樣的一天到來時,我也能夠好好的休息,平靜的離開。

後記: 深刻的一篇。好好休息,最後一 句  平靜離開  是多少人掙扎期盼卻不可得的呀。生命的苦 在肉體承受痛苦ㄝ在醫療設備發達,容易讓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陷入膠著困頓。病人苦, 家屬亦然。而面對死亡需要勇氣, 需要毅力, 我想起一位熟識的長輩大腸癌, 末期轉移肺部肝臟滿天星, 因為有宗教信仰而看淡看開, 但最後幾天仍是疼痛不已, 家中先生是醫生, 兩個兒子也是醫生, 卻束手無策。面對死神, 誰都得謙卑。大限來時各紛飛,在參加幾場公祭場合,內心更是觸動萬分。生, 不易, 死亦然。2017. 8. 16

 

上一篇:起心動念

下一篇:閒雲野鶴( 中華日報)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