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05-06 22:38:59南方小天使

市港合一 營造市港共存共榮 應是決策重點

去年對高雄港而言,是一個很值得警惕、檢討的一年。
這一年,在台灣政權輪替,新政府宣示兌現市港合一政見的同一年,高雄港在全球貨櫃港排名上,遭韓國釜山港從第三擠到第四。
貨櫃營運排名雖只掉落一名,且僅僅以不到三萬櫃數量飲恨,卻說明國際港口的競爭激烈,港口不善加經營,危機立即浮現。
那麼,高雄港的競爭力在那,有什麼樣的籌碼?市港該怎麼合一,競爭力方能有進無退?值此爭論當頭,不妨從追蹤國外一些重要港口市港關係,或以他山之石攻錯,或從中找出光明之路。
拿美國港口而言,不管是市港、州港,均組成委員會主導港口運作,委員會由相當層級的立法賦予港的決策、經營權,但有關國家主權或牽扯公權力的執行,則由聯邦或地方政府管轄。
事實上,美國多數港口都沒有地方政治團體介入委員會,不過,最特殊的紐約、紐澤西港,依紐約及紐澤西州協定,經國會同意成立﹁兩州共治﹂的港務局,其管理核心仍是委員會,並在州議會核可下,兩州長各自任命六席委員,再推選領導港務的主席,此港開放民間投資或租賃經營,財務自主,可借貸、抵押,甚至自己發行債券,表面上看,雖是一自治體,但兩州長對委員會決策有審閱及否決權,且港務推動僅能就兩州授權計畫執行。
英國倫敦港,由國會立法,經公共信託成立民營公司經營,港務局財務預算由營收支應,不涉政府資金協助,公司董事會五到七席不定,其中三席由政府相關部門指定,三年改派一次,因港口決策完全依商業需要作判斷,被認為最具商港化與自由化的港口。
荷蘭鹿特丹港,由女王、市長在與六位議員組成的市政管理委員會中,指派一人負責港口事務,形成市港管理委員會,主席由議員兼任,成為獨特的府會共治港,雖是如此,市港管理委員會仍有相當獨立自主權,而議員在其內扮演的角色,不是監督港,而是反過來向政府爭取更多利於港口發展的資源。
再看德國漢堡港,按憲法規定,市對港有絕對管轄權,港口經營亦由市政府相關部門分工執行,港務建設則在預算通過後,採BOT方式執行,是最典型的市港。
綜觀國際上那麼多的市港合一例子,令人體會更深的不外﹁港口其實就是很商業化的﹂,港口營運無非要賺錢,還要刺激、帶動地方發展,否則將成為死港。
高雄市港合一的精神也在於此,在不涉國家主權或公權力的管轄部份,港口營運轉由地方政府參與,無論是管理委員會或公法人制,如何賦予港口企業化的新生命力,營造市港共存共榮,才是決策重點所在。
高雄港港口條件,地理位置優越,在港埠民營化與科技化大力推動,及不斷增進物流下,競爭力逐日提升,而國際港口角力更趨激烈,在兩岸政情糾葛中,高港面對未來大三通,如何突圍以實現海外轉運中心理想,甚至超越香港、新加坡,登上最大貨櫃港,為全球運籌中心的美夢﹁達陣﹂,市港合一這步棋相當重要,且已沒有再走錯的籌碼!︵記者陳永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