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出容忍不確定的能力
玩,也可以培養溝通和容忍不確定性的能力。哈佛「零點計畫」資深研究經理索里斯(Lynneth Solis)提及一個著名的老鼠實驗:實驗組的幼鼠被限制不許玩耍,導致缺乏有效回應其他老鼠,以及忍受環境不確定性的能力。而在這個迅速變遷的時代,有效人際溝通及容忍不確定性的能力實在都是不可或缺的皮秒激光邊間好。
但荀克夫也在此時提醒觀眾,「玩中學」雖然有益於執行功能及後續學習發展,卻不保證學生「會學到什麼」,「我們仍有可能讓兒童在玩中學到偏見與歧視,」他說。因此除了推動玩中學,決定學習何種核心價值,也是同等重要的教育決策。
玩與學校,在本質上互相矛盾?
既然「玩」對「學」如此重要,為何「玩中學」仍然不是所有學校都採行的主流教學方式?最主要的原因是,「玩」與「學校」在本質上相互矛盾。馬德分析,「學校」的基本特性是有時間表、講求秩序、注重安全、由成人設定目標、負責文化的複製與傳遞;而「玩」的本質則是沒有時間限制、容許混亂、具有風險、由兒童主導755 脫毛。
玩和學校本質大相逕庭,若要做到相容,老師其實可以扮演關鍵角色。瑪凱在歐帕公辦民營學校課堂上觀察到,一位老師希望學生用黏土做出一件可以展現自己認知與感想的作品;但其中一位學生只對「用手指戳入溼答答的黏土所發出的聲音」感興趣,並且不斷重複這個動作,最後竟引起全班同學的效仿。瑪凱表示,如此失序的班級,似乎完全沒有達到學習目標,老師確實極有可能從此放棄讓學生透過創作去學習,而且恢復使用易管理秩序、也更易評量學習成效的教學方式。
注重安全,並非禁止所有風險
所幸,瑪凱所觀察的這位老師選擇不加干涉,多給她的學生一點時間與空間。經過幾十分鐘的戳弄黏土之後,那名學生似乎獲得了靈感,靜下心來做出一件真誠而發人深省的作品,其他同學也各自完成了作品。瑪凱說,學校「注重安全」,並不是禁止所有具風險的嘗試,而應該詮釋為「提供本質上風險較小的環境,讓學生嘗試與失敗」。
許多家長或教師在實行「玩中學」時,可能都會像前述那位老師一樣擔心學生最後「只玩不學」。樂高基金會副總經理湯普森(Bo Stjerne Thomsen)因此列出六種「玩中學」的具體樣貌做為參考:(一)主動學習(要求思考、分析、整合、內化資訊,而非記憶與背誦導向);(二)合作;(三)實際體驗;(四)引導式發掘學習;(五)以回答疑問或解決問題為出發瘦面方法點;(六)專案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