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03 12:28:07Ting
走出白色恐怖的命運黑洞 白崇亮用創意叫權力閉嘴
撰文/吳錦勳
今年,二二八事件堂堂邁入六十周年。但在了無新意的政治操弄下,二二八及白色恐怖的歷史悲劇,已逐漸喪失其反省、謙遜、和解的原貌。但對台灣奧美董事長白崇亮來說,白色恐怖卻徹底改寫他的人生,他的導演父親白克因匪諜罪被處以極刑,含冤莫白死去。那一年他才十三歲。
懸崖,是一個極端矛盾的位置,風景最美,同時也最危險。
二○○六年十二月十五日,橙果設計創辦人蔣友柏發表傳記《懸崖邊的貴族》。
█對生命的尊重
他擺脫了曾經緊追著他的黑洞,不帶恩仇
在連戰夫婦、蔣方智怡等達官貴人間,出現一張很不政治的臉孔,他是台灣奧美整合行銷傳播董事長白崇亮,管理集團內八家子公司,年營收達新台幣三十億元。
他的父親白克,曾是台灣盛極一時台語片第一代導演,拍過《瘋女十八年》等十多部膾炙人口的台語片,一九六二年遭警總逮捕,兩年後含冤莫白死去。
時空交錯,四十多年之後的此時此刻,白崇亮卻溫文儒雅地說:「我們都是創意人,而創意,是惟一一個權力沒有發言位置的地方。」
他用「創意」叫「權力」閉嘴。若在他父親的那個年代,這句話還沒出口,就已先被「斃」嘴了。
隔了幾周後,我們專訪他。這一天,他不談品牌定位、行銷傳播、策略等專業,他回顧自己生命一連串摸索與碰撞的軌跡,提到《懸崖邊的貴族》,他再次強調:「對蔣友柏先生個人,回歸人性的層次,沒有恩仇,就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尊重。」
他當然不像蔣友柏可以維持貴族的恐怖平衡,坐在奧美會議室裡,白崇亮倒說得坦白:「我不在懸崖邊上,我是已經從懸崖掉下去的人。」
十二歲那年,白崇亮有天放學回家,爸媽都不見了,他和姊姊到處問,得到一個從沒聽過的地方「警備總部」,一個月後一輛黑頭車載回他母親,然後再載他去看父親。
白崇亮回憶說:「那一天天很暗,房子很暗,我看見父親站在昏暗角落,他看著我,沒有對我說話,卻對旁邊的人說:『這是我的小兒子,將來會很有出息。』」
他父親生前留給他最後一句話,竟不是對著他說。白克後來在獄中遭嚴刑逼供,又染皮膚病,最後被處以軍法極刑。
█永遠不能說出的祕密
他不甘於被毀滅,惟一的路,就是從懸崖底往上爬
這是白家永遠不能說出的祕密。他母親因打擊過大,臥病在床,白家三個年幼的孩子,面對親朋走避,孤立無援的處境,內心感到無比黑暗及無望。
即使是四十多年前的舊事了,白崇亮仍忍不住哽咽,「呵,其實,父親生前的最後這句話,老實講,不能拯救我。」
有誰能拯救他呢?他想到多病而憂愁的母親,沉默了十幾秒,「我那時ÿ恐懼到麻木了。」他用手帕摀住口,吞聲忍氣,整個空氣痛苦的振盪只為了那不可能說出口的禁忌,「我們沒有辦法對別人講,這才是最可怕、最恐怖的。」他眼眶又濕了。
「我連最好的朋友都沒有說,他們根本不知道我發生什麼事,我就是沒有辦法講這件事,沒有辦法面對。」說到這裡,他走出門,情緒平復了才折回來。
白崇亮像是被推落懸崖,他若不甘於毀滅,注定惟一一條路,就是從懸崖底往上爬。
那時候,白家高興的事並不多,為了討母親歡心,白崇亮一路苦讀從建中念到台大,念的是當時最熱門的理工科,「啊,台大機械系,多了不起啊,光耀門楣給我母親安慰。」
他安慰了母親,但卻犧牲了志趣。他搖著頭說:「我一開始在黑暗找的出路叫做『出人頭地』,白色恐怖不談個人的,我不愛機械,根本沒有機械的反應,念得一塌糊塗,苦不堪言,那是我最黑暗的日子。」
他信心極度萎縮,一方面無法處理父親驟逝的創傷,一方面啃著冷冰冰的機械,感覺自己找不到目標,兩方挫敗。
█偽裝的青春年少
幼時父親的稱許是惟一的正面回憶,他誓言找回精采的自己
他覺得不甘心,白崇亮回想起,父親在他讀幼稚園時,看到他演戲、擔任合唱團指揮,誇讚他十足有「大將之風」的樣子。
這個正面的回憶,不斷提醒他,不要把自己看小了。「我不甘心吶,我原本是一個多麼精采的孩子。」白崇亮緊緊握拳,咚咚敲打桌面。
為了找回自己的「精采」,他用一種很「跋扈」的方式對待自己。當時白崇亮在教會輔導高中生、帶活動、教主日學,拚命散發熱力。「我內在很糟糕,但走到人前,我總是很積極光明的樣子,偽裝成人人稱讚的陽光少年。」
他連笑都是裝的,「有一次我看自己憂鬱的樣子,很受不了,我強迫自己在鏡子前笑,盡量笑,把嘴角拉開,我想自我操練。」
他的偽裝實在太成功,以致多年後,他的朋友終於聽說他遭遇的事,竟都無法相信。白崇亮說:「因為我太痛苦、太黑暗,逼著我要找到熱情,即使現實不是,但我仍要如是相信、如是行!」他的手依舊緊握著。
他如是相信、如是行,結果,假的也慢慢變成真的了。白崇亮說:「人有各種各樣的可能性,失敗是一種觸媒,幫助你發現自己。關鍵是,不要判自己的刑,不要論斷自己。」
歷經白色恐怖,白崇亮渴望友誼,對人、對社會、對權力有很深的不安全感,「一個人走在黑暗,好辛苦啊!但我這個人只要你給我一點溫暖,相信我,只要一點就好,我就走得下去。」
白崇亮珍惜人與人的情分,他的好人緣也讓他在團體中,總是很快成為領袖人物,「我隱隱約約覺得,我領導、管理做得很好。」
白崇亮機械系畢業後,在企管所廣納理工科系背景學生的潮流下,考入政大企管所。他找到自己最能發揮的志趣,如魚得水,順利攻讀碩士及博士學位。
政大企管所吳靜吉教授說:「白崇亮外表看起來永遠斯文貌美、和藹可親、表達能力很好,但我始終感到他壓抑非`大,好像恐怖的鬼魂隨時會來捉他。」
淨化苦痛的生命
拼貼人生的拼圖,獨獨少了父親這一塊,但也體會更大的愛
他從未提家裡發生過的事,但吳靜吉觀察到,「他是個面對問題,積極主動尋找答案的人。」白崇亮不僅常找吳靜吉談問題,更尋找專業的諮商,透過心理劇演出得到淨化。慢慢地把碎裂的自己,一塊塊重新「拼」起來。
白崇亮說:「機械有固定答案,機械設計一套藍圖,照著圖施工,但人生很難照著藍圖施工的,而是一個慢慢拼圖的過程,人要有一種拼圖感。」
他像一枝被壓傷的蘆葦,但這枝蘆葦沒有被折斷。他允許自己可以受傷,但也同時學會了強大的復原力量。「天下沒有白受的苦,任何苦難都有意義。」
白崇亮的人生少了「父親」這塊拼圖,但空缺的這一塊,卻讓他體會更大的愛。
他的母親晚年告訴他,父親行刑的前一天,她去監獄探望最後一面,父親遞出一張條子寫著:「蘭珍,我走後,你改嫁,孩子們就交給教會撫養。」這是父親對母親的愛,是父親對天父的信賴。
今年五十六歲的白崇亮,沒有被仇恨吞沒,也沒有被憂傷侵蝕。惟有愛才能給人真正的拯救。白崇亮能夠談這些往事,代表他已經可以完全面對了。
可是記憶是無法埋葬的,父子短短十二年的緣分,白崇亮始終記得爸爸「坐在導演椅,微帶笑意,那樣英氣勃發,那樣沉穩自信。」
有時他思念極了父親,便不斷在心裡問著:「你走向刑場時,心中懷著怎樣的悲憤?」「當子彈穿胸而過,又是一種什麼樣的傷痛?」「失去生命前夕,心中翻騰什麼思緒?」
坐在奧美頂樓高階主管辦公室,昔日那墜落懸崖的少年,已從懸崖底層爬到頂了。窗外信義區高樓紛紛打亮燈火。霓虹燈趁夜色燃燒,火光折射在白崇亮的鏡片上。
他內心湧動著對父親的追憶,前塵往事盡是無限思念。(本文選錄自《今周刊》532期)
今年,二二八事件堂堂邁入六十周年。但在了無新意的政治操弄下,二二八及白色恐怖的歷史悲劇,已逐漸喪失其反省、謙遜、和解的原貌。但對台灣奧美董事長白崇亮來說,白色恐怖卻徹底改寫他的人生,他的導演父親白克因匪諜罪被處以極刑,含冤莫白死去。那一年他才十三歲。
懸崖,是一個極端矛盾的位置,風景最美,同時也最危險。
二○○六年十二月十五日,橙果設計創辦人蔣友柏發表傳記《懸崖邊的貴族》。
█對生命的尊重
他擺脫了曾經緊追著他的黑洞,不帶恩仇
在連戰夫婦、蔣方智怡等達官貴人間,出現一張很不政治的臉孔,他是台灣奧美整合行銷傳播董事長白崇亮,管理集團內八家子公司,年營收達新台幣三十億元。
他的父親白克,曾是台灣盛極一時台語片第一代導演,拍過《瘋女十八年》等十多部膾炙人口的台語片,一九六二年遭警總逮捕,兩年後含冤莫白死去。
時空交錯,四十多年之後的此時此刻,白崇亮卻溫文儒雅地說:「我們都是創意人,而創意,是惟一一個權力沒有發言位置的地方。」
他用「創意」叫「權力」閉嘴。若在他父親的那個年代,這句話還沒出口,就已先被「斃」嘴了。
隔了幾周後,我們專訪他。這一天,他不談品牌定位、行銷傳播、策略等專業,他回顧自己生命一連串摸索與碰撞的軌跡,提到《懸崖邊的貴族》,他再次強調:「對蔣友柏先生個人,回歸人性的層次,沒有恩仇,就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尊重。」
他當然不像蔣友柏可以維持貴族的恐怖平衡,坐在奧美會議室裡,白崇亮倒說得坦白:「我不在懸崖邊上,我是已經從懸崖掉下去的人。」
十二歲那年,白崇亮有天放學回家,爸媽都不見了,他和姊姊到處問,得到一個從沒聽過的地方「警備總部」,一個月後一輛黑頭車載回他母親,然後再載他去看父親。
白崇亮回憶說:「那一天天很暗,房子很暗,我看見父親站在昏暗角落,他看著我,沒有對我說話,卻對旁邊的人說:『這是我的小兒子,將來會很有出息。』」
他父親生前留給他最後一句話,竟不是對著他說。白克後來在獄中遭嚴刑逼供,又染皮膚病,最後被處以軍法極刑。
█永遠不能說出的祕密
他不甘於被毀滅,惟一的路,就是從懸崖底往上爬
這是白家永遠不能說出的祕密。他母親因打擊過大,臥病在床,白家三個年幼的孩子,面對親朋走避,孤立無援的處境,內心感到無比黑暗及無望。
即使是四十多年前的舊事了,白崇亮仍忍不住哽咽,「呵,其實,父親生前的最後這句話,老實講,不能拯救我。」
有誰能拯救他呢?他想到多病而憂愁的母親,沉默了十幾秒,「我那時ÿ恐懼到麻木了。」他用手帕摀住口,吞聲忍氣,整個空氣痛苦的振盪只為了那不可能說出口的禁忌,「我們沒有辦法對別人講,這才是最可怕、最恐怖的。」他眼眶又濕了。
「我連最好的朋友都沒有說,他們根本不知道我發生什麼事,我就是沒有辦法講這件事,沒有辦法面對。」說到這裡,他走出門,情緒平復了才折回來。
白崇亮像是被推落懸崖,他若不甘於毀滅,注定惟一一條路,就是從懸崖底往上爬。
那時候,白家高興的事並不多,為了討母親歡心,白崇亮一路苦讀從建中念到台大,念的是當時最熱門的理工科,「啊,台大機械系,多了不起啊,光耀門楣給我母親安慰。」
他安慰了母親,但卻犧牲了志趣。他搖著頭說:「我一開始在黑暗找的出路叫做『出人頭地』,白色恐怖不談個人的,我不愛機械,根本沒有機械的反應,念得一塌糊塗,苦不堪言,那是我最黑暗的日子。」
他信心極度萎縮,一方面無法處理父親驟逝的創傷,一方面啃著冷冰冰的機械,感覺自己找不到目標,兩方挫敗。
█偽裝的青春年少
幼時父親的稱許是惟一的正面回憶,他誓言找回精采的自己
他覺得不甘心,白崇亮回想起,父親在他讀幼稚園時,看到他演戲、擔任合唱團指揮,誇讚他十足有「大將之風」的樣子。
這個正面的回憶,不斷提醒他,不要把自己看小了。「我不甘心吶,我原本是一個多麼精采的孩子。」白崇亮緊緊握拳,咚咚敲打桌面。
為了找回自己的「精采」,他用一種很「跋扈」的方式對待自己。當時白崇亮在教會輔導高中生、帶活動、教主日學,拚命散發熱力。「我內在很糟糕,但走到人前,我總是很積極光明的樣子,偽裝成人人稱讚的陽光少年。」
他連笑都是裝的,「有一次我看自己憂鬱的樣子,很受不了,我強迫自己在鏡子前笑,盡量笑,把嘴角拉開,我想自我操練。」
他的偽裝實在太成功,以致多年後,他的朋友終於聽說他遭遇的事,竟都無法相信。白崇亮說:「因為我太痛苦、太黑暗,逼著我要找到熱情,即使現實不是,但我仍要如是相信、如是行!」他的手依舊緊握著。
他如是相信、如是行,結果,假的也慢慢變成真的了。白崇亮說:「人有各種各樣的可能性,失敗是一種觸媒,幫助你發現自己。關鍵是,不要判自己的刑,不要論斷自己。」
歷經白色恐怖,白崇亮渴望友誼,對人、對社會、對權力有很深的不安全感,「一個人走在黑暗,好辛苦啊!但我這個人只要你給我一點溫暖,相信我,只要一點就好,我就走得下去。」
白崇亮珍惜人與人的情分,他的好人緣也讓他在團體中,總是很快成為領袖人物,「我隱隱約約覺得,我領導、管理做得很好。」
白崇亮機械系畢業後,在企管所廣納理工科系背景學生的潮流下,考入政大企管所。他找到自己最能發揮的志趣,如魚得水,順利攻讀碩士及博士學位。
政大企管所吳靜吉教授說:「白崇亮外表看起來永遠斯文貌美、和藹可親、表達能力很好,但我始終感到他壓抑非`大,好像恐怖的鬼魂隨時會來捉他。」
淨化苦痛的生命
拼貼人生的拼圖,獨獨少了父親這一塊,但也體會更大的愛
他從未提家裡發生過的事,但吳靜吉觀察到,「他是個面對問題,積極主動尋找答案的人。」白崇亮不僅常找吳靜吉談問題,更尋找專業的諮商,透過心理劇演出得到淨化。慢慢地把碎裂的自己,一塊塊重新「拼」起來。
白崇亮說:「機械有固定答案,機械設計一套藍圖,照著圖施工,但人生很難照著藍圖施工的,而是一個慢慢拼圖的過程,人要有一種拼圖感。」
他像一枝被壓傷的蘆葦,但這枝蘆葦沒有被折斷。他允許自己可以受傷,但也同時學會了強大的復原力量。「天下沒有白受的苦,任何苦難都有意義。」
白崇亮的人生少了「父親」這塊拼圖,但空缺的這一塊,卻讓他體會更大的愛。
他的母親晚年告訴他,父親行刑的前一天,她去監獄探望最後一面,父親遞出一張條子寫著:「蘭珍,我走後,你改嫁,孩子們就交給教會撫養。」這是父親對母親的愛,是父親對天父的信賴。
今年五十六歲的白崇亮,沒有被仇恨吞沒,也沒有被憂傷侵蝕。惟有愛才能給人真正的拯救。白崇亮能夠談這些往事,代表他已經可以完全面對了。
可是記憶是無法埋葬的,父子短短十二年的緣分,白崇亮始終記得爸爸「坐在導演椅,微帶笑意,那樣英氣勃發,那樣沉穩自信。」
有時他思念極了父親,便不斷在心裡問著:「你走向刑場時,心中懷著怎樣的悲憤?」「當子彈穿胸而過,又是一種什麼樣的傷痛?」「失去生命前夕,心中翻騰什麼思緒?」
坐在奧美頂樓高階主管辦公室,昔日那墜落懸崖的少年,已從懸崖底層爬到頂了。窗外信義區高樓紛紛打亮燈火。霓虹燈趁夜色燃燒,火光折射在白崇亮的鏡片上。
他內心湧動著對父親的追憶,前塵往事盡是無限思念。(本文選錄自《今周刊》532期)